义乌市教育局2006年工作总结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市教育工作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为目标,坚持“均衡、协调、优质、高效”的发展策略,构建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总结】义乌市教育局2006年工作总结(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义乌市教育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市教育工作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为目标,坚持“均衡、协调、优质、高效”的发展策略,构建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全力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我市教育在较高平台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1、多元化促幼儿教育发展,幼教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构建完善幼教管理网络,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幼教部,苏溪等7个镇街中心校重新调整配备了专职幼教管理干部。继续强化国有幼儿园的引导带动作用。市实验幼儿园于2006年秋季投入使用,廿三里幼儿园、福田市场一幼已结顶完成主体工程,江南三小区、四小区配套幼儿园,机关二幼新园舍、稠城中心幼儿园、福田市场二幼进入规划设计阶段。着力加强队伍建设,200多名园长参加了提高培训,对170多名幼师毕业生开展了技能合格证考核。一批青年幼师脱颖而出,7名幼师新获义乌市教坛新秀称号,2名幼师获金华市教坛新秀称号,宾王幼儿园吴丽娟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我市教师参加金华市幼师基本功比武荣获团体一等奖。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组织人员对204所幼儿园开展了办学水平评估,对廿三里、稠城等地非法幼儿园依法进行了取缔。三元公司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市政府已正式明文规定城区建设规划中的幼儿园用地一律由三元公司接管建设。
2、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稳定在较高平台。
高考成绩总体稳定在较高平台,高分群体有所增长。全市高考上线人数达5282人(含高职单招单考上线654人)。文理两科上重点人数705人,文科最高分为660分,居全省第17位,理科最高分689分,居全省第13位,理科考生前150名中有4人,文科前200名中有2人。全市高中段入学率达98%。
一批教科研成果脱颖而出。历经5年努力,我市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研究》被评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二级课题研究成果特等奖。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2005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优秀成果奖。
学科竞赛等教育教学成绩喜人,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短距离无线电测向比赛中,我市分获银、铜牌和道德风尚奖。我市代表金华市参加的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无线电测向比赛中,共获7金6银7铜的佳绩。上溪中学代表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获1金4银1铜的好成绩,并有1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在省级化学竞赛中9人获一等奖,被评为集体优胜奖。在省第十届初中科学竞赛初赛中有29名学生入围,入围人数居金华市第一。成功举办了2006年青少年科技运动会暨无线电测向比赛和航模比赛,市科技和劳动教育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无线电测向重点单位”。
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绣湖中学等10所中小学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讫今我市已有34所学校成为省标准化学校。7所学校被评为金华市级示范学校,群星学校通过了省三级重点中学评估。
3、坚持“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坚持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重点专业建设。全年职校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受训人数在300多人次。先后对职校计算机、财会等七大专业22个技能项目进行了抽测,抽测学生人数达2500多人。采用“上联下挂”的办学思路,大力开展联合办学,并与3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设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活动场所113个。2006年参加金华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五届师生技能大比武,我市再次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4、发挥市民大学职能,社区教育功能日臻完善。
组织开展了第十三、十四期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和第十二、十三期经商人员培训,近2.8万人参加了培训班,500多名教师参与授课管理。举办了首届义乌市农村劳动力培训技能比武活动,近40名选手取得了相应工种的高级(或中级)等级证书。在全市50多个社区(村)开展了健身舞培训,16000多人参加了培训。确定了25所幼儿园为早教实验基地,2500名初生儿家长接受培训。在全省率先正式出版了我市系列成人培训教材,成人培训工作日趋科学规范。
5、精神引领,重在实效,教育发展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积极响应义乌市委市政府号召,13万师生全员参与,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了“义乌精神”、“义乌教育精神”大讨论活动。全面总结了教育系统近年来取得成绩的内在因素和动力,积极探寻均衡协调优质高效的教育发展之路,在构建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分别以“义乌‘以县为主’推进教育均衡”、“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范例”、“政府唱‘主角’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生动实践”、“教育孕育着一座城市的未来”等为题,刊出了具有义乌特色的教育发展历程和成功做法。义乌教育成为省教育信息报2006年度十大新闻关注对象之一。
二、以县为主,力求均衡,教育公平展现新成就
1、“以县为主”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体现。
在全市教职工人员经费由财政综合预算全额保障的基础上,200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开基础教育经费全额保障机制的改革,除人员经费全额保障外,农村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由市财政全额安排,全市城乡学校公用经费同等标准并由市财政全额保障,贫困生助学经费财政全额保障,大项教学仪器装备单独列入预算,政府统一采购,有力促进了我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事业快速发展。2006年,安排教育事业费75409万元,农村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由原来的360-380元提高至600元左右,农村初中由500元提高至800元左右,城乡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趋于平衡。更好的体现了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2、着力构建“普惠”式免费义务教育。
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并让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享受免费待遇。继续实施“一免一补”政策和四项工程,2006年下半年,全市受资助学生78616人,金额达2118.7万元。社会关爱教育的氛围日益浓厚,慈善总会和部分社会热心人士共捐助90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上大学。
3、把流动人口子女纳入义务教育工作范畴,经费予以财政预算保证。
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鼓励国有民营和民工子弟学校安全规范办学。把接收流动儿童少年入学与学校、校长的考核、教职工的奖金以及教师编制等相挂钩。全市共接纳22747名外县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义乌二中、群星学校新取得了招收“港澳台侨外”学生资格,目前共有来自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名外商子女在我市就学。
4、稳步实施基建计划,着力改善农村山区学校办学条件。
2006年,教育系统安排基建项目58个,年度计划投资2.5亿。目前已完成义乌二中、义乌四中、义亭中学、国贸学校等23所学校的基建项目,完成建筑面积94798平方米。东洲小学、实验幼儿园在秋季正式投入使用。结合食宿改造工程,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赤岸镇中的餐厅、毛店小学、溪华小学、黄山小学的师生宿舍等已完工投入使用,塔山小学的学生宿舍、毛店初中、隔塘小学的餐厅等已开工建设。西山下小学、黄杨梅小学、前店小学扩建改造工程动工。江南初中、城西初中、佛堂第二初中、苏溪三小等新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可望在2007年上半年动工。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技术装备的配备,共执行采购计划50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深化课改,潜心教学,素质教育突显新成效
1、以“八荣八耻”教育为主线,生动活泼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和法制教育。
积极寻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的连接点,赋予传统德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新的教育内涵。与关工委联合开展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史实展览”活动。有针对性开展了涉台教育、版图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台湾问题观、版图意识。加强了“少先队”和少年军校工作,建立了小学轮流到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制度,城区15所小学到国防教育中心开展了军训活动。强化高中军训工作,义乌三中被评为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将德育与文科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了“传承中华文化,立志爱国成才”和“崇尚科技、走近文明”主题读书活动。开展“法制·关爱”主题活动,组织了法制教育周系列活动,构建完善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组织学生收看法制专题片,分批次组织重点关爱对象和学生代表走访省未成年人管教所。
2、明晰思路,以深化课改为主题,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新模式,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小学分别开展“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深入实施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策略和标准研究》,加强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稳步推进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4个维度增加到5个维度,并将学生素质评价结果与重点中学招生挂钩,以政策引领来推动学校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全市共有9013名初中毕业生通过学业考试升入到高一级学校就学。专题召开了"减负"座谈会,加大对教师课外校外办班、超度带生的整治力度。各中小学作业量过重等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学校教育教学进一步规范有序。扎实稳妥推开高中课改工作。出台了《义乌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实施意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意见》等指导文件,对普通高中课改后的教学管理、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规定。发挥义乌中学等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普通高中均已稳步实施了课改第一阶段的实验。
3、体艺卫工作形势喜人。
以国家二级课题《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研究》为切入口,全面优化学校艺术教育师资、设备条件,深入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创新,不断搞活校园课外艺术活动形式和内容,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艺术教师,建设了一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积累了一批艺术教育成果。全市城乡学校出现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歌声、人人会乐器、生生有特长”的喜人局面。成功举办了以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各类艺术活动,“以节为媒”、“以节促发展”的活动理念得到生动体现。成功举办了2006年青少年科技运动会、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广泛推开了以体育活动为主体、兼融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的大课间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在中小学普遍得到落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开局良好,全市共认定县(市)级体育传统学校100余个,金华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个。
4、对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
绣湖中学、稠州中学、宾王中学、稠城一校等一批学校与上海七宝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等名校结成姐妹校,经常性开展紧密的业务交流与研讨。义乌二中、宾王中学、绣湖中学、稠州中学等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师生到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开展游学及支教访问活动,体验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义乌中学和实验小学成功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后勤管理学术委员会五届三次全体理事会”和“全国第二届经典诗文诵读研讨会”,展示了我市学校后勤管理新理念和学校文科建设新成果。与美国“word links”组织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实施得到稳步推进,香山小学等十一所学校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课题总结会,与全国同行开展了深入交流。为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作出了贡献。
四、师德为重,专业引领,队伍建设迈上新步伐
1、出台《义乌市师德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拉开新一轮师德建设新热潮。
制订实施《义乌市师德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专题召开了师德建设动员会,明确师德建设责任与任务,以实际行动捍卫“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加强督查力度,查处了一批违反财经纪律、超度带生、违规补课、体罚学生等学校和教师的违纪违规行为,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良好教育形象。
2、继续实施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全年共有32位校长和书记进行了岗位交流,16位同志提拔到校长书记岗位任职,同时选拔了城区学校3名骨干到农村山区学校担任校长,着力改善农村学校管理状况。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纵深梯队,保证优秀骨干持续成长,确立了一批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对象,67位骨干教师成为新一届的学科带头人,86位教师成为新一届省地市各级教坛新秀,新增陈平、方大学2位特级教师。
3、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结合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对全市278位中小学新教师进行了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全市1800多名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培训。3894名初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师德与教师职业》及《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两门学科的统考,考试合格率分别达99.95%和99.97%。我市教师进修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十五”期间干训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新课程学习主题构建》培训先进单位。
4、改革师范生就业制度,加大了教师选拔的筛选力度和选择面。
在全市近300名应届师范毕业生中录用了178位毕业生,同时招收了26位非师范应届毕业生,面向社会招收了小学教师27名、幼师6名。农村山区学校的师资得以进一步加强和稳定。继续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74人获得了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五、强化管理,规范办学,和谐校园呈现新气象
1、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安全教育周”系列教育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大规模开展了校园及周边卫生、治安环境整治活动。定期开展中小学安全工作重点检查活动,建立食堂卫生巡查制度,建立完善学校重要活动、重大事务及师生平安事项即时报告制度,各中小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市共82所学校通过了平安校园考核验收。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内部审计。
专题召开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分别签订责任书,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抓源头治理,建立完善廉政日教育制度和纪检信息反馈制度。继续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廉政意识。结合全国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指导学校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确保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干净办事。一年来,完成26个单位的审计,通过信访等途径,对涉及经济问题的人和事进行了严肃查处。
3、积极开展督政督导工作,督促学校全面健康发展。
认真做好县市区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2005年度金华市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我市连续第四年名列第一。全年对3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了评估,对27所初中、小学进行了评价,对112个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对10所学校46位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测评价。同时认真做好民工子弟学校督学视导工作,促进其办学水平的提高。
4、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学校行为。
实施阳光招生政策。高中招生采用“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方式,坚持政策信息公开、录取新生名单公开。择校生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严格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切实规范城区初中小学招生行为,合理公正稳妥解决绣湖小学新生入学问题。招生工作得到了社会群众的充分肯定。正视学校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财经纪律教育,有效规范了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和学校收费行为。重新修订了《义乌市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对月考核奖、话费、考察费等非正常开支等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镇街学校支出户与镇街政府财务中心脱离,单独设置支出帐户,保证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监督。制定下发了《义乌市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修订完善了中小学食堂管理制度,使食堂切实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5、积极配合做好市各项重点工作。
高度重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认真及时完成了12件人大建议,16件政协提案的答复工作。深入开展省示范文明城市和生态市创建工作,教育系统文明素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全市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教育系统共有文明单位76个,其中省级7个,地级16个。用足用活《中小学生环境读本》,实现在校生人手一册。全市新认定市级绿色学校10 所、金华市级8所,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6所、金华市级17所,义乌市级13所。
推荐访问:义乌市 工作总结 教育局 【教育总结】义乌市教育局2006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