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卫生局2006年工作总结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卫生改革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在省卫生厅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总结】贵阳市卫生局2006年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贵阳市卫生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卫生改革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在省卫生厅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五次全会及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事业发展全局,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性机遇,着力推进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状况,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2006年卫生工作完成情况
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系统和现代化疫情信息网络管理,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均在最短时间内报告,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加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制定《贵阳市预防接种门诊标准》,组织开展示范接种门诊创建工作,全市共申报33个示范接种门诊,经市级考核评审,19个达到标准,经省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复查验收,同意授予“贵阳市西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9个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称号”。全市除乌当区外,已有9个区(市、县)实验室通过省级计量认证;HIV初筛实验室通过省级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审评专家组的验收;市疾控中心已建成艾滋病毒确证实验室,并通过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和省艾滋病病毒确证实验室评审验收。
二是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大楼竣工,120指挥系统设备调试完毕,已于2006年10月投入使用;改扩建贵阳市传染病院(建筑面积16313平方米,总投资3958.47万元)基本完工,其中门诊综合楼已完工投入使用,其它单体及呼吸道传染病病区2007年上半年可完工投入使用。
三是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卫生部出台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制定《贵阳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梳理卫生法律、法规38部,拟定执法依据379条,依法界定了卫生执法职责。同时科学合理分解执法职权,逐级落实岗位职责;严格界定执法责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制定《贵阳市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年度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用车、快速检验、卫生防护、办公取证等必要设备的配置,改善了卫生执法条件,提高了执法水平。同时举办全市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能力培训班两期,培训监督员180人·次,提高了卫生监督员的专业素质、法律素质和执法办案能力。
㈡农村卫生: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民健康保障机制。2006年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来抓。按照这一部署,我局拟订了2006年《贵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上报市政府批转执行,并成立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加强对基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区市县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在成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落实合作医疗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设立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和筹资工作,一方面认真组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参加省、市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有力地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为133.3629万人,参合率达74.56%。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6001.3305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1333.629万元,中央补助2112.46万元、省补助739.361万元、市补助915.67775万元、县补助900.20275万元。全年就诊农民220.28万人·次,补偿农民2638.19万元。另外,为统一标准,规范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市、县两级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全面投入使用,总投资307.73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承担156.09万元。
加强县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05年度县乡村外科、产科、检验等基本医疗设备的验收、发放、安装调试工作,共144种,总值635.1173万元;2006年度拟配置的县乡村基本医疗设备完成招标工作,共116种,总值约430万元,按计划将于2007年上半年到位。按计划动工新建的修文县人民医院(建设规模4500㎡、总投资1680万元)动工建设并完成主体二楼;9个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除云岩黔灵中心卫生院通过整体购置成品房解决并基本落实外,其它8个(乌当朱昌、百宜,开阳毛云、龙水、南江、高寨,白云麦架、牛场)已基本完工,2007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另外,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四室合一村综合楼中80个村卫生室的建设。
开展卫生村寨创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2006年的卫生村寨创建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以市、县(市、区)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为重点,共有28个村寨开展创建活动,较原计划增加9个,市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8万元。目前,各区市县创建工作已完成,通过验收的19个,其它9个待验收。
积极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认真组织实施《贵阳市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2001——2011年)》,对2006年要求达标的清镇市、开阳县和白云区加强督导,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12月,三个区市县均通过省初保检查组的评审验收,达到初保合格县标准。
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各区、市、县均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对乡村医生实行竞聘上岗,对村卫生室和卫生院的药品实行统一招标和统购统销,同时规范医疗行为和医疗服务收费,促进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
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力度。继续开展3年为一个周期的城市卫生支援农村“一帮一”活动,组织了37名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到市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安排,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市一医、市二医、市四医、市妇幼保健院选派技术骨干对普安、晴隆、天柱三个县级人民医院进行帮扶。严格落实城市卫技人员下乡服务一年工作制度,继续安排市级医院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新聘人员重点到乡镇卫生院服务,涉及内、外、妇、儿、功能检查、麻醉、口腔等专业。
㈢重大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
加强以非典、霍乱为主的甲乙类传染病和以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为主的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工作。制定下发《贵阳市2006年度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要点》、《贵阳市2006年SARS、人禽流感监测实施细则》、《关于肠道门诊开诊的通知》、《关于加强流脑防治工作的通知》、《贵阳市农村贫困犬伤病人预防接种减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甲乙类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狠抓落实。截止12月31日,全市无非典、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及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08.81/10万,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10.24%。
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认真实施《贵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含日援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和《非达尼思(FIDELIS)》,加强检查督导,省下达全程督导治疗管理任务完成率为114.94%。
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组织实施“艾滋病防治全球基金项目”和“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艾滋病项目”,大力开展高危人群HIV监测。加强美沙酮门诊开诊工作,按国家要求,全市开设的11个美沙酮门诊均在9月30日前实现全部开诊。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全市平均每天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人数约为340人次。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制定下发《贵阳市加速麻疹控制和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合作项目2006年实施计划》及《贵阳市2006年乙肝项目实施计划》,认真开展“五苗”接种和脊灰疫苗、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同时加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全市共对32678名12月龄内儿童进行“五苗”接种,各单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其中脊灰疫苗接种率达96.66%、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5.85%、百白破接种率达96.77%、卡介苗接种率达99.31%、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8.04%,流动儿童“五苗”抽查接种率达80%以上。麻疹病发病率为0.31/10万;AFP病报告发病率3.64/10万。
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定《贵阳市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和《贵阳市健康教育干预地氟病防治实施方案》,开展地氟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工作,共对各区市县(三城区除外)15.56万名8—12岁在校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及地氟病流行因素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及流行因素分析,制定了《贵阳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规划》已报经市人民政府批转执行。坚持每月对市盐业公司配送中心和清镇、息烽盐库及居民碘盐进行监测,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合格碘盐供给。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市人大开展的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执法检查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促进了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依法开展。对市辖23家县级以上医院产科的病历质量、产科设备、接生登记及爱婴医院巩固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和集中评审,分析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死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准入,对24家申请开展助产、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评审考核,评审合格的发给相应的执业许可证。认真组织实施第三周期“贵阳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设备配置和乡村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限价收费和给予补助(平产补助100元、剖宫产补助180元)。加大国家第二周期“降消项目”工作力度,通过了省级终期评估。认真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举办培训班,共对45名妇幼保健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巩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村寨和卫生达标单位创建成果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现象,清除卫生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突出整治了农贸市场和小餐饮店、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店、小旅店、小歌舞厅等“五小”行业以及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加强除四害工作,举办“除四害技术培训班”,认真开展春、秋两季大面积群众性灭鼠、夏季灭蟑螂和季节性灭蚊、蝇活动,灭前、灭后“四海”密度调查显示,鼠密度由灭前的9.8%降至灭后的1.92%,蚊、蝇、蟑螂密度也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以开展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村寨)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全民健康教育,大力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市共创建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村寨25个,已验收19个、6个待验收。认真实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农村改厕项目”,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举办了培训班,全面完成1200座改厕任务并通过省考核验收。
㈣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社区卫生工作。拟订《2006年-2010年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明确了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小河区申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个站进行评审,确定3个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05年招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检查验收,所有中标单位都已进入正常运转。对15个空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共29个医疗机构参加投标,通过评审,中标4家。积极与民政局、地税局、质监局、银行等部门联系,协调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银行账户、免征营业税和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等问题。
二是坚持全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和开展农村、社区药品和医疗耗材集中招标采购,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2006年市、县两级医院采购中标药品金额18670.5万元,让利患者1448.8万元,中标药品采购量占药品采购总量的比例分别在97%、90%以上,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3%、42%。农村、社区药品和医疗耗材竟争性谈判采购工作顺利完成共对社区药品1463种、合作医疗药品323种、乡镇卫生院药品344种进行了谈判采购,其中有972种药品的生产厂家、计量、包装规格与全省集中统一招标的完全相同,经综合对比,这972种药品的价格较省中标价下降了37.8%。
三是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重点,按照《贵州省医院质量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专家对19家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质量、执业行为进行检查。从检查的总体情况看,各被检单位的医疗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㈤卫生执法监督:
一是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继续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了全市无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全年累计派出卫生监督员11251人·次;出动车辆2452台·次;检查农贸市场1895个·次、经营户28954户·次、食品超市商场5983个·次、食品加工企业1725个·次、宾馆饭店2536户·次、饮食摊点20218户·次、饮用水单位852个·次;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点164户,收缴过期假冒伪劣食品6740公斤、食品生产加工用具298件,案值约35万元;抽检公共餐饮具消毒公司餐饮具887件合格率99.6%、自行消毒户餐饮具10355件,合格率达89.2%。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8.7%,监督频率达4.41户·次。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学校和餐饮业为切入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评审,2006年达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信誉度A级单位11户、B级单位36户、C级单位1456户,累计全市A级单位47户、B级单位141户、C级单位2792户。
二是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车辆1690台·次、卫生监督员5166人·次,检查医疗机构1840户,取缔无证诊所、游医1245户·次,收缴伪劣药品1149件(箱)、非法医疗器械468件,捣毁非法、虚假广告牌匾1322块,价值约50万元。
三是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重点对城区范围内的108所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113家食堂采购的食肉及其制品的进货渠道及卫生质量进行突击检查,对3家存在卫生问题的学校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 会同贵阳市教育局召开“2006年加强学校食物中毒防范及传染病防治专项工作会议”,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饮用水卫生管理等明确措施,落实责任,有效地防范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同时,采取巡回监督、专人定点的方式,对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卫生状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确保了中考、高考期间考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无1例关于食品卫生问题的投诉发生。
另外,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还依法对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病防治、“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等的情况实施了监督。
㈥卫生科技教育
完成24项科研课题的鉴定、验收,其中10项获市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项)的200%。年度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也全面完成,共38项,其中市科技局立项8项、卫生局立项30项。组织市级医院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四川外语学院进修学习。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安排13名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到黔东南州医院、遵医附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进行急救、影像、妇产科三个专业知识学习,其中急救3人,影像、妇产科各5人,时间一年。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以乡村医生为主,部分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为辅的中专学历教育。
㈦其它重大基建项目
金阳医院:1号门急诊楼、2号主病房大楼、3号综合病房大楼、4号肿瘤影像病房楼、5号发热病房和7号设备楼基本完工,6号行政楼基础、地下室已完成,正进行主体一层施工。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土石方平基开工;土建工程招标完成,中标单位已进场施工,开挖基础。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建门诊楼: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批。拆迁工作正在进行(尚有6户)。
市一医病房医技综合楼: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和可研论证。
㈧卫生行风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责任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及卫生部“八条行业纪律”、卫生厅“八个严禁、六个不准”和《贵阳市卫生局关于治理医疗活动中收受“红包”、“回扣”行为和对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坚持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服务承诺制、大处方检查制度和院务公开等,狠刹药品回扣、开单提成和索要、收受红包等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二是认真开展治理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制定下发《贵阳市卫生局关于成立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市卫生局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治理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治理重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增强了廉洁从医意识,提高了抵御商业贿赂的自觉性;一方面通过严肃查处典型案件,使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同时,针对治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入手,逐步建立了预防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三是严格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廉价就医服务的通知》和《贵阳市卫生局进一步降低群众看病费用暂行规定》,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状况。共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361.35万元。四是坚持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制度,扎实开展行风测评,有力地推动卫生行业作风的建设。2006年我局组织聘请的8位行风监督员对市属医疗卫生单位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测评。测评组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走访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开展问卷调查、查看院务公开及办事流程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各被评单位的群众综合满意度均在90%以上。2006年,全系统共拒收红包(不包括未打开当面拒收的)93人次27400元,涌现好人好事183人次102件,收到感谢信292封、锦旗127面、匾255块,受到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表扬18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不足
总体来说,2006年我市各项卫生工作都得到稳步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对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够完善;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区县重视不够,人、财、物未完全落实到位,同时多数群众互助共济意识较差,认为自己身体好,不会生病,不愿参保,给筹资带来了较大困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面积不足、设施较差,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卫生执法监督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当前监督面广、量大的形势,各种不法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群众反映药价偏高、医疗费用贵的问题,依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需要从源头上加大治本之策的探索、研究和制订等等。
推荐访问:贵阳市 卫生局 工作总结 【卫生总结】贵阳市卫生局2006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