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文化工作总结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文广局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统领,围绕“文化强市”和“品质立市”建设目标,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坚持文化工作和党建共同发展,各项工作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总结】市文广局全市文化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全市文化工作总结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文广局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统领,围绕“文化强市”和“品质立市”建设目标,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坚持文化工作和党建共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文化大连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固本强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
——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一是针对示范区创建验收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我们制定了《大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后续管理工作规划》和《〈大连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模式研究〉后续研究规划(2014-2016)》,总结经验做法,巩固已有设施,完善运行体系、机制和模式。通过了国家文化部督查组的复查验收。二是按文化部要求,开展“区域文化联动”和“大地情深”活动。依托“大展台”,组织市群众艺术馆与牡丹江市、鸡西市举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暨两地城市艺术家笔会活动;依托“大舞台”,组织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与延吉市文化馆和艺术团开展联合歌舞演出活动。与中国交响乐团对接,承办“大地情深”——“打开音乐之门”室内音乐会,演出获得好评。
——稳步推进大型文化建设项目。2014年,我们同时推进了7个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大连历史博物馆、大连图书馆新馆的功能定位已经确定,并对开馆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大连图书馆新馆已开始外幕墙安装,景观绿化设计已完成,我局负责的弱电智能化系统和内部装饰装修设计招标已经完成。新建历史博物馆基础施工已完成,我局负责的展陈设计可研和智能化工程等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新建大连京剧院综合楼、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新馆设计方案已通过规划局审核,可研报告已通过市发改委评审。大连艺术学校教学楼扩建项目基坑与边坡支护工程已经完成,开始进行土建施工。大连现代博物馆三层《生活记忆》的布展改陈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大连图书馆古籍书库建设项目已通过了项目审批和立项,开展了考察调研。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成立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开创我市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先河。
(二)优化创新 文化为民惠民承载力显著增强
——圆满完成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项目。2014年我局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是“为偏远地区6359户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提供信号保障系统,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简称“户户通”工程)。市财政投入216.2万元,为所需用户免费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备。“户户通”用户通过接收设备,可以清晰地收听收看到44套广播节目和57套电视节目。该项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至此,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全域覆盖。
——调动民间资本、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朱市长“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在全市遴选出23支民营文艺团体(主要包括交响乐、合唱、舞蹈、儿童剧、评剧、民间器乐、皮影等艺术种类),在市内四区、北三市、金州新区和长海县,开展惠民公益演出100场。实现了“政府埋单、群众看戏”的文化服务模式,鼓励和促进了一批优秀民营(社会)文艺演出团体的发展。
——开展优秀作品巡演回报社会活动。文化为民惠民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是开展“迎新贺春惠民演出季”活动。2014年春节期间,我们组织了“大连市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巡演”、“专业剧团优秀剧目会演”及农村公益电影室内放映等贺春文化活动,丰富了百姓节日文化生活。二是开展“2014大连市专业艺术院团惠民演出季”活动。5至7月,各专业院团拿出近年来新创作排演的剧目及在国内外获奖的剧目,在人民文化俱乐部、宏济大舞台等专业剧场演出68场。每场演出推出150张30元的低价票,最高票价不超过200元,让更多市民能够走进剧场,身临其境地欣赏到专业艺术的风采。
——推动品牌惠民项目形成长效机制。按照朱市长的要求,近年来打造的品牌惠民项目都已形成常态化工作。一是国有专业艺术院团“五进”(进农村、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民工聚集地)公益性演出活动将“送文化、种文化、享文化”有机融合,2014年完成200场演出任务。二是“快乐周末”公益性艺术赏析普及系列活动,全年举办30场,受众近5000人,为提升市民文化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三是完成200个社区书屋建设任务,为每个书屋制作了“两项制度”、“两个登记”和“一个牌匾”,配送了品种丰富的图书。目前,我市书屋建设质量和推进速度在全省排名第一。2014年8月全省书屋建设工作会议上,甘井子区代表我市介绍了书屋建设的经验。四是农村电影“2151工程”放映公益电影14580场,观影群众242万人次,圆满完成全年放映任务。其中,城区农民工聚集地放映500场,农村敬老院每月放映公益电影数量由1场增加至2场。2014年春节期间,在有室内放映条件的412个村屯为农民群众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87部,1236场。五是全面完成“和谐乡风”文化推进计划。截止到2014年,“和谐乡风”文化惠民推进计划历时7年时间,对全市全部1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10个村文体活动室给予了资金扶持。在此基础上,2014年市财政投入500万元(购置音响、服装、道具等),首次对271个农村重点“文化大院”进行扶持,提升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服务能力。
(三)厚积薄发 专业艺术创作生产力显著增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是艺术产品的前提。2014年,我们开展了“艺术创作年”活动,各专业艺术单位以此为契机,加大创作生产力度,术业专攻,厚积薄发。
——艺术创作彰显实力。“艺术创作年”各专业艺术单位投入700余万元,创作编排剧(曲)目30余部,排演67场;完成各类剧(节)目剧本13部。重点突出在3个方面:一是新创作排演了一批优秀剧目(作品),如大连歌舞团《我的浪漫我的家》、大连话剧团《一诺千金》、廉政话剧《半套房子》等。孙建业、杨锦峰参加了《大连故事》的创作。二是加强优秀传统剧目保护与传承,大连京剧院将杨赤等名角的《西门豹》、《长坂坡》等5部优秀传统剧目拍摄为数字电影。三是依托技术表演赛等平台,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为艺术发展夯实基础。各专业艺术单位、艺术学校共遴选64名选手参加决赛,最终评选出一、二等奖、新苗奖及优秀教师奖47人。
“艺术创作年”硕果累累:在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上,大连专业艺术团体参演(展)剧目全部入选、全部获奖,是省艺术节创办以来我市首次。其中,大连话剧团话剧《一诺千金》、大连歌舞团音舞诗画歌舞晚会《我的浪漫我的家》、瓦房店市辽剧团的辽剧《圆谎》获金奖,大连杂技团杂技剧《霸王别姬》获银奖,大连京剧院《西门豹》作为参展剧目获得展演奖。同时,有38人获得单项奖。在全省遴选的26个参赛剧目中大连占5个,全部单项奖评选出的236个获奖人员中大连占38人;在第九届全国“金狮奖”评选中,大连话剧团话剧《这里有情况》荣获“金狮小剧场剧目奖”,团长初莲获“金狮管理奖”;在第十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中,大连话剧团话剧小品《二手烟》和《弃婴岛》获得剧目一等奖,话剧小品《目光》获得剧目二等奖,并有17人分获单项奖;在辽宁省首届民族舞蹈比赛中,歌舞团创排的舞蹈《俺家门前》、《黑妹子》分获表演一等奖和表演三等奖,另有3人获创作奖;在辽宁省戏剧“玫瑰奖”评选中,大连话剧团、大连京剧院共有6人荣获“玫瑰奖”;原创歌曲《圆梦的路上》获得2014年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
——开拓市场转变思路。面对当前演出市场疲软的不利形势,各专业院团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出路。大连京剧院注重“角儿”的名人效应,邀请京剧名家来连演出,每周六固定演出和“每月一星”活动等已成为我市传播京剧艺术的一大亮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大连歌舞团通过强强联合做大演出市场,在稳固辽南演出市场同时,积极开拓省外市场,应邀赴山东演出。大连话剧团与人民文化俱乐部合作开展院线演出,开展东北院线、山东院线大型巡演,保证剧团收益。推出了“这里有情况”系列的第二部话剧《闯关西》,吸引了大量的“回头客”。大连杂技团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打造格莱美剧场,受到了少年儿童的喜爱。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胡桃夹子》赴俄罗斯、美国演出深受欢迎。全年,各专业艺术院团完成各类演出879场,其中国外演出115场。人民文化俱乐部发挥城市核心舞台作用,全年承接演出256场。5-7月,引进了2014年环球国际大马戏巡演,7个国家的表演团队登场,演出88场,观众近7万人次,如此规模和高质量的国际马戏表演在本市尚属首次。
——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演出任务圆满完成。举办第五届“亿达之声”大连夏季国际艺术节,期间共推出节目33台,演出62场,实行低价票等举措,彰显“为民惠民”主旨。精心组织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之夜”文化晚宴演出,得到相关领导和各国来宾的好评。另外,还成功举办了迎新春京剧晚会和各界人士迎新春团拜会等演出活动。
(四)繁荣发展 社会文化事业影响力显著增强
——群众文化工作佳讯频传。一是参加辽宁省第15届“群星奖”比赛,我市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等门类作品,取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获奖作品数量名列全省首位。二是获得首批辽宁省“七个一百”称号。其中,我市县区特色群众文化基地4个、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广场3个、文艺下基层骨干队伍3个、群众文化辅导基地3个、群众自办文化典型3个、群众原创优秀文艺作品3个、“群文之星”3人。三是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获文化部级别评定。目前,我市有一级文化站29个,二级文化站8个,三级文化站24个。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20届大连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艺术节。组织群众文化迎新春惠民巡演活动,把近几年全市涌现的各类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带到基层百姓身边。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深入部队、社区、学校巡演10余场深受市民欢迎。中山区在全市率先开通区级手机图书馆。西岗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双百双千双万”工程,推出“专属定制”文化惠民服务模式。沙河口区的“年文化节”、长海县的“渔家风情系列活动”、旅顺口区的首届“文化惠民艺术节”、普湾新区的“中国梦家乡情”文化艺术展、庄河市的“庄河之夏”等围绕文化为民惠民的群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公共图书馆建设再上新台阶。大连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白云书院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确立为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试点单位,目前全国仅有两家。市少儿图书馆2014年全年新建学校分馆20所,实现了五年建设百所分馆的总体目标。该馆荣获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 “数据质量优秀奖”、“数据质量监督奖”。
(五)品质提升 文化产业发展内动力显著增强
2014年,我市文化产业势头良好,品质提升。按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指标进行初步统计,我市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实现330亿元,占全市GDP4%,比2013年的300亿元增加了30亿元,增长10%。如果按照全领域统计方法(像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计算,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360亿元,占GDP4.5%,在14个副省级城市中排位居中游。
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全国文化重点出口企业6家。目前,在建项目总投资约360亿元。
——“天下”产业: 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充分发挥我市动漫游戏业起步早、软件业发达的优势,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促进动漫游戏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特别是推动动漫游戏业向工业生产及工程设计领域延伸,在关键技术攻关和主要产品研发上取得新突破。大连博涛多媒体公司、大连新锐天地公司、卡拉扬公司、奥维公司、大连世纪长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的新技术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海洋文化、近代史文化、时尚休闲文化,给文化旅游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会展出版业转型升级。大青文化产业集团总投资20亿元建设的神秘东方雕塑公园正式运营。圣亚海洋世界、发现王国主题公园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开发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沙河口区的中央大道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40亿元,是一个集情侣文化、休闲时尚、文化旅游于一身的综合体。三是重点企业跨区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大连圣亚控股公司在哈尔滨、西安、徐州、蚌埠、丹东5个城市投资建设“大白鲸世界”儿童主题乐园。海昌文化旅游集团在天津、烟台、武汉、成都等城市投资建设极地海洋动物馆,还将在海南投资建设大型综合水上文化休闲娱乐项目。大连华臣影业在青岛、哈尔滨、沈阳、丹东、营口、盘锦等6个城市开设多家影院,实现跨区域发展。四是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不断推进。旅顺口区的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一期工程、金州新区的“7.29”艺术空间文化创意工作室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沙河口区的创意设计产业园已完成投资8.2亿元,规划2016年建成。旅顺口区的太阳沟文化创意园区目前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肃亲王府、华俄道胜银行旧址等场馆已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营。甘井子区的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广告创意产业园、中山区的十五库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新园区设计大厦、沙河口区Z228时尚硅谷服装创意展示交易中心、金州新区的金州古城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
——“脚下”产业。大连新华书店实现图书销售1.86亿元,较上年增加1100万元,同比增长5.9%,实现利润2800万元,较上年增加2244万元,同比增长403.6%。数字书店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以数字化推动出版传媒转型升级。同时,创新理念,适应现代文化消费需要,与深圳投资公司合作,投资1亿元,在沙河口区建设中心书城,将成为集阅读购书、文化体验、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消费和体验中心。沙河口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致力于把中心书城打造成全国最先进的文化综合体。2014年,我市共新增城市影院3家,新增银幕16块,新增座位2751个。目前,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33家,银幕202块,座位32558个。全市院线放映电影收入3.36亿元,占全国票房收入的1.1%,同比增长30.13%。华臣影业集团票房收入为2.3亿,同比增长2%。其中,本地票房收入为1.04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市院线票房的33%。
(六)依法兴文 文化立法立规工作不断加强
继2012年出台我市乃至辽宁省第一个地方文化法规《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之后,2014年,我们又制定、修订了7个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文化法规体系。一是《大连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已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论证项目。二是与市财政局联合修订了《大连市市属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资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大连市市属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创作资助及奖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大连市市属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演出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3项政策,加大了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支持力度。三是制定了《大连市鼓励社会文艺院团发展的意见》,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大连市社会文艺院团演出服务购买和优秀剧(节)目奖励暂行办法》,鼓励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努力构建国有与民营文艺院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创新和突破。四是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渠道、支持对象和补助标准。
(七)深化改革 文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中央文改办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改革动态》(第27期)对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给予表扬。开展多项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等7篇专题调研报告;削减审批项目,制定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保留审批项目6项,下放1项,取消1项,审批项目削减了25%。重新梳理确认行政处罚事项149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奖励3项。这些行政权力待市政府审核确认后将以权力清单形式统一发布,今后清单以外的权力将不得行使;歌舞团、话剧团完成转企改制,由事业单位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资产审计评估、人员分流安置、工商登记注册、撤销事业编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建立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图书馆理事会制度调研论证,开展文物总店和人民文化俱乐部体制机制转型调研论证;进一步统筹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个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保护传承 文化名城建设推进力显著增强
——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得到夯实。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取得新成果。2014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共有57处,占全省总数25%。完成大连市首批文物申报单位及第七批市保单位推荐筛选及考察工作。开展全市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在进行。截至目前,我市可移动文物数据报送数量居全省首位。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普湾新区铁匠炉墓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完成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北区和南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的文物勘探调查工作。长海县《小珠山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方案》和《小珠山遗址保护规划》已分别报送国家和省文物局,小珠山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加大了旅顺口区太阳沟历史建筑管理和修缮力度,下步还将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
——博物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和大连现代博物馆参加了全国首次二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促进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市属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62个,接待观众181万人次,办展数量同比增加50%。《足迹——1955-1956焦裕禄在大连》图片展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完成在市内的巡展。唐军书记对焦裕禄履历表亲笔批示:“要利用好这个生动的教材,宣传焦裕禄,学习焦裕禄。”这个展就是落实唐书记批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形势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杂志评选出“2014第3季度中国博物馆(展览)关注度排行榜TOP50”榜单,大连现代博物馆在全国4165座博物馆中名列第25位,前24名基本是省级和国家级的大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组织“9•3”抗战胜利纪念日、“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旅顺博物馆《大连文博论坛》举办讲座6期,现代博物馆“博物馆大讲堂”举办12期,组织教育体验活动25次,邀请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来连指导,深受我市专家、学者及广大市民欢迎。文博交流不断扩展。旅顺博物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开展文化交流,与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西域文化研究会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科研成果不断出新。出版《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故事》、《1904•甲辰影像——以大连地区为重点》、《大连近代史研究》等文献书籍,《旅顺博物馆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的《馆藏碑刻研究》也已顺利结项。现代博物馆基本陈列《近代大连》荣获“第十一届(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优胜奖”。由王永福导演、姜晔策划撰稿的《大连往事》第二部系列片《大连往事——旅顺日俄监狱揭秘》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非遗保护成效显著。2014年,市财政投入268.8万元,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及传承人给予补助。组织开展了第九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演出活动。举办以大连非遗传统武术类项目为元素的非遗项目综艺晚会《国风》,突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瓦房店市组织开展省级非遗项目复州高跷秧歌、复州鼓乐、东岗剪纸进校园活动,辽剧《圆谎》的排演成功,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引导和示范意义。
(九)平稳有序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不断加强
政府机关使用软件正版化工作基本完成,分别通过了省和国家的考核验收。开展企业正版化培训6次,培训企业200余家,提高了企业的版权保护意识。开展“4•26”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放《版权宣传手册》1000余册。加强报刊审读工作,牢牢把握出版舆论导向。结合传统节假日和“两会”、仁川亚运会、APEC会议等重要活动,开展广播电视系统安全检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开展卫星电视专项整治,检查宾馆酒店、洗浴场所227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4份,立案21件,取缔非法电台16个,全市共收缴非法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472套,查获待销售“卫星锅”560套,创建“无锅”社区2个,“无锅”居民小区9个。
(十)平安规范 “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监管力显著增强
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活动,推行“三步式执法”方式,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363人次,检查文化市场6851家次,责令整改53家,立案处罚69件,移送公安机关1件,罚款67.6余万元。开展“扫黄打非•净网、秋风、清源、固边”等四个专项行动,加大督导检查、清理整顿和案件查处力度。全市共收缴非法出版物20多万张(册),取缔违法游商地摊300多处,破获各类案件30多起,其中查处网络案件16起,清理不良信息网站13个。我市出版物市场和网络环境得到全面清理和整治,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市扫黄办被评为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市文广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被市委评为平安创建先进集体。市文广局连续5年被市综治委评为优秀成员单位。
(十一)加强党建和廉政建设,文化发展的组织保障力显著提高
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高质量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完成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任务。工作落实年活动全面完成全局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省市及对区市县绩效考核工作,连续七年获全市绩效考评优秀奖。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加强局直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年内对12个单位的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进行充实调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后备干部培养,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和人事管理干部业务培训班,机关3名正处级干部提拔为局副巡视员,处级干部提职21人,交流7人;选派9名局直单位优秀青年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各类人才3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3人。完成了对154名具有高级职称资格人员的资格认定,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其他各类专家4名。局系统工会联合会成功举办了首届职工乒乓球比赛、第二届职工摄影比赛和“中国梦 我的梦”演讲比赛,进一步提高了全局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国交流了经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的纪律,认真开展了公职人员在企业任职、裸官、会所中的歪风、超标准用车、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等清理工作,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教育、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明显。认真开展对局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廉政考核。依规依纪对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问题线索和公职人员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问题进行初核。加大政风行风建设力度,组织开展行风热线直播,认真开展行业协会和国有企业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三转”要求。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得到文化部的肯定,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
推荐访问:文化 工作总结 全市 【文化总结】市文广局全市文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