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教学目的:
初中阶段共有六册语文教材,七年级的文言文根据训练主题需要编排在单元课文内,而
每学期每册语文书有两个单元共十篇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大都是精讲课文,都需要背诵积累的,再结合教材编排情况,所以,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易分开进行。一般情况下,放在开学和中考后第二周时间效果较好。另外,有早读的语文上午一二节的连堂课较好。这样,便于讲解和记忆。
此做法,是全面撒网,目的是重点捕鱼。这些项,要经常检查,温故而知新。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前预习导学】
初读:完成下面练习
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以上阅读中,你是否有一些收获及困惑呢请记录下来。
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的顺畅三读:读出味道。
交给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字法:翻译原则:信、达、雅
翻译秘籍:抛开所有的资料,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直译,不懂字词和句子做好标记。小组或全班解决。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说法。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习题
【课内训练巩固】
(检测的内容根据第三课时内容安排)【课后拓展延伸】(《语文基础与检测》选材价值高可做重点考虑)【课后跟踪】
另外,可以根据教学补充有关资料
第三课时
明确考点
教学目的:
课件展示初中文言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第四学段(1-9年级)目标与内容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明确中招文言文考察要点:
(1)、特殊句子: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安置句(2)、修辞句:排比句、对偶句。
(3)、含有重点词语句子:通假、词类活用
(4)、主旨句: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决定作用常考句子在翻译中注意点:
(1)、字字落实(2)、补充省略成分(3)、调整语序
(4)、准确表达原文句子意思,保持文章风格。
常出的考试问答题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教学心得体会初中
篇1: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
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
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
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
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
或者学生相互接龙;
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篇2:中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中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使我们中学教师更好的做好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省教育厅儋州市教育局在本学期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全员远程培训。这次的培训按学科的四个模块——兴趣氛围、
内容呈现、学法指导、调控评价进行科组开展学习交流讨论。通过培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和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
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要考虑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有效的分层区别对待的教学。在内容的制定上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惟一目的,采用灌输、强制等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促使了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接。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通过学生各种方式的学习,如自主学习、相互间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开拓思维的能力。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为考核而教学转向为学生接受知识而教学,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为自己兴趣爱好而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在上课过程中和课后结束里,很少运用语言的手法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做系统的全部的分析,没有及时的表扬好的同学,或鼓励后进生。当今的体育教学,通过语言提示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准确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上课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次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完成作业,与同行们坦诚的交流,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阅历。以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对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困惑和迷茫,通过
这次向专家、向同行的学习后,我明确了方向,知道了如何更有效的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更多教学方法,如何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这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资料:xdth/
篇3: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语文教学反思
于晓丽
在语文教学中,八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八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八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
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
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
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为了问题解决。
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扁鹊传
常谨遇之:接待间与语曰:私下不出三日必间:病愈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甚,很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
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假使高明的人能预先知道隐微的病症,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了。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疾病多;
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
太尉黄琬辟:征召当引某许:处所,此指部位
病亦应除:立即所患寻瘥:随即
人命所悬,宣含宥之:宽恕何患无疾去药,以待不祥:藏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要得到运用,只是不应当让身体疲惫。运动那么食物能够消化,血脉能够流通,疾病不能产生,譬如门轴(门的枢纽)不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
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少;
能遂辐凑于道:聚集若将浼焉:玷污
又当消息而用之:斟酌
翁教之亹亹(伟伟)志疲:勤奋不倦貌其利溥哉:广大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兴,改秦之败:弊病今删其要:选取
朕甚闵焉:忧虑
今其技术晻昧:湮没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经方这类书,依据药物的寒温特性,估计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分辨五脏六腑所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得到各种特性的方剂,用它们疏通闭病解除结症,恢复到正常状态。
《伤寒论》序
崇饰其末,忽弃其本:此指名利荣势;
身体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出众企踵权豪:踮起脚跟,形容急切仰望赍(肌)百年之寿命:持志躯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危若冰谷:(履)薄冰,(临)深谷,比喻险境以演其所知:推衍,扩大,扩充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验之事不忒:差误
冰弱龄慕道: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用;
借鉴岁月既淹:久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嘱):德音,美音;
连续承接。属,接续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解除疾病的缠绕,拜托疾病的痛苦,保全真元通导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长寿,救助体弱多病的人使他们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了。
《本草纲目》原序亦仅仅晨星耳:比喻稀少,此指人才稀少解其装,无长物:多余的东西兹岂仅以医书觏(够)哉:看见,此谓看待
盍锲之:何不《类经》序
沿街持缽:比喻乞讨。此谓一味依赖他人。缽,“钵”的异体字,僧尼的食器。靡不缕指而胪列焉:罗列业已辟之:驳斥岂殺(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减少三才位矣:指天、地、人四大安矣:此指身体知必有阚(看)余之谬而隨议其后者:看到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孤)只手:执简,谓写作
《温病条辨》叙
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无奈;
“闻一以知十”的略语,意为触类旁通而生民之祸亟矣:频繁咸知向方:遵循正确方向摅(书)生平之心得:抒发
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
但世上的普通医生遇到温热的病,没有不首先发汗解表,用消积导滞之药掺杂,然后就用峻猛药攻下,有的人随便用温补的药,病轻的因为这个加重,病重的因此死亡。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
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
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好学的人,都知道趋向正道;
但贪求常规沿袭老一套的一类人,还是各自认为师门的学说正确,厌恶听高深的理论;
那些粗线的医生则又稍微懂得温病学稀疏的知识,没有通晓精深的含义,运用它们到实践中,难得有十全的疗效。
养生论
较而论之:明显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轻视,抹杀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田间水沟,比喻稀少;
传说中海水归宿处,比喻众多
大医精诚
长幼妍蚩:美丑。妍,姣美;
蚩,同“媸”,丑陋不得已隐忍而用之:克制忍耐,内心忍痛谅非忠恕之道:确实
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粗俗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自古名医治病,多用有生命的物体来解救疾病,虽说轻视牲畜重视人,至于爱惜生命,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损害对方(活物)有利于人类,出人外的生物在情感上共同怨惧,更何况人类呢?
赠贾思诚序
慎简群方:选择
俾摄録事判官:代理我民病此久矣:怨恨
未信宿辄谢去:再宿病家两要说
则大隳(灰)任事之心:毁坏而猛浪者实似之:即孟浪。鲁莽,言行草率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义偏于“权”,权变;
“格物致之”之省,谓探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炫:保持内心的虚无清净;
怀抱仁德,怀才
不失人情论
而殿之曰“不失人情”:在后阳若同心,阴为浸润:谗言
至于败坏,嫁谤自文:转嫁谤言,掩饰自己。谤,责备的话;
文,掩饰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
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
甚至薰莸不辨:香臭。薰为香草,莸为臭草
如果病情在危重疑惑不清的阶段,良医难以决定,极其详细谨慎地诊断,仍然希望痊愈;
如果这些人贪求功效,轻率用药,到了病情发展到败坏的地步,就转嫁责备或自我掩饰:这是贪图侥幸的人。
与薛寿鱼书
其子若孙:其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忧闷貌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量药的器具,此指药物
医案六则
呻吟亘昼夜:贯穿众乃敛袵而服:整理衣襟,表示恭敬岂遂为厉如是:祸害
其流为饥:变化(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噬脐无及:比喻后悔不及,来不及救治由于寒凉速之也:招致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孙子南早晨来见沈明生,怒气表现在脸上,用轻率地使用紫河车一事指责我,而十分称赞这个朋友的先见之明,完全没说曾经服用过凉性药物,还要求沈明生负全责,一定要病愈才罢手。
医话四则
见病者以手擘目:分开
不可开合也:义偏于“开”,睁开
浪决人生死:随便
讵日未昃:岂料
遽辞以出:急忙
似乎如响斯应矣:如同回声应和,比喻效验迅速
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大概不会是(戚某)来诊病时太阳已经下山,走得急所以咳得也更厉害,因此气塞脉乱,才有了这种表现吧?但考虑到这个就更加不敢相信自己了。篇二:医古文学习技巧
医古文学习技巧
摘自网上
《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3+2”五年一贯制高职、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及普通大学的必修必考课程。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繁体字,对古文特别是医古文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当他们一进入中专或大学学习《医古文》这门课程时,一开始的畏难情绪很大,学习热情不高。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我是来学专业的,学不学医古文无所谓,而不知学习医古文是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与前提。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老师的教授引导之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多数同学不仅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而且在学习古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从先贤们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中感受到了他们人格的魅力,并成为激励学习的动力。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笔者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全国高教自学指定教材及普通高校新世纪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依据,结合这几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与体会,写下此文,一则给学习者以津梁,二则以就教于行家。
1何谓医古文?
医古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所有的医药学文选典籍。狭义的医古文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医古文》课程。也是我要在这里重点讲述的知识。这种狭义的医古文按词义切分,有“医”和“古文”两层意思。这个“医”,指中医,含中医药历史文化;
“古文”指古代语言文字。由此可知,医古文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古代中医药的语言文字;
二为古代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医学生来说,简言之,《医古文》是研究祖国古代医学文献与语言文化现象的基础课程与学科。
学习对象了解了,固然必要,但仅仅是掌握一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大纲的要求。教材的体例,突出的重点等等。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才有成效。因此,也就引出了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2《医古文》的学习内容
医古文作为祖国医药技术与语言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历史发展的传承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基础深厚,理论独特,学科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在段逸山教授选编的中医药大学教材《医古文》中,遴选了名医传记、医著序言,医理阐释,医案凡例等,集中反映了祖国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集古代哲学、医学、文史、伦理等医家理论,诸子思想,各家学说于课文之中,兼长并蓄,自成一家。具体解析,在编写方式上,它分上编(阅读文选);
下编(基础知识,自考教材为阅读指导);
及附编组成。上编阅读文选部分有传记、序文、医论、医则等体裁的文章四十篇;
下编基础知识部分有汉字、词汇、语法、修辞、今译、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
附编为简繁字对照表和异体字整理表两个方面。整个教材体例合理,容量适中,便于学习。但这毕竟是一部有七十多万字的洋洋大篇,泛泛而学,对于初涉者必定难以适从,只有既窥
全貌,又抓肯綮,才能学有所成。怎样才能做到既能了解教材全貌,又能掌握课文的重点呢?这就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三个问题。3如何掌握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
医古文,首字为“医”,医则难学,次字为“古”,古文难懂,第三字为“文”,文为繁体字则难认。难!难!难!面对学习的种种困难,掌握学习《医古文》能克难制胜的重点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笔者的践行,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可概括为:抓住一个重点;
明确三个目的;
注重五个方面。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必须较全面地掌握《医古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中国语文,论今及古,都是以词语为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你对词语的数量掌握不足,词语的意义理解不清,词语的应用把握不准,那就很难学好医古文。因此,学习医古文的首要问题,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掌握词义。如果词语的数量在胸中一鳞半爪,那便犹如缘木求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只有在词语数量的掌握上如韩信率兵,才能在词义的理解中融会贯通,应用中得心应手。
重点明确了,那么这个重点怎样才能抓住?怎样才能掌握呢?下面所要论述的实际上也是落实“掌握词义”这个重点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三个目的。这三个目的就是阅读、理解与应用。教材主编段逸山教授曾明确指出:“增强医古文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医古文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医古文最为标准的尺度,是测试医古文阅读素养的圭臬〔1〕。”如何阅读理解?如何做到有效地阅读理解?我在这里介绍一个可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课文效率的“三结合”方法。点面线结合。“点”就是字、词、义。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的字义词义。“面”就是教材中的四十篇课文。这四十篇课文一定要按它们不同的体裁来总体把握,明确传、序、论文的不同。“线”就是从字、词、词义到课文再到基础知识,这种一线穿珠的线索把握。这些理顺了,阅读起来才会思路清晰。读记练结合。要想理解课文,必须通过认真的阅读来完成,而读又必须通过记忆来强化,而记忆又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细化,深化,直至读懂弄通。比如课文开篇的《扁鹊传》中,扁鹊在为赵简子视病后回答董安于说,血脉治也。一个“治”字,就有多种解释,这里是“正常”的意思。除此以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整理、研究、医治”等意思,而其本义为“治水”。这些都要通过读记练来完成。因此认真阅读,强化记忆,深化练习是学习医古文的有力措施。思比创结合。“思”是思考;
“比”是比较;
“创”是创新思维。强调阅读记忆,不是要你去死记硬背,一定要学会思考,比较,创新。唯有这样,才能在阅读理解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言赅旨晓。如去年全国《医古文》自考试卷中的第一题,要求在对“颡”字的单项选择“嗓、颈、额、脸面”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因平时应用较少,要正确选择这个字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你能善于思考,比较,有创新思维就不难。首先应思考这个字是形声字,“页”是它的形符。“页”的本义为头,凡以页取义的字都与头有关。因此其字与“长身广颡”连词。再比较“广”字不能修饰选项中其它三项。说“广嗓、广颈”不通,说“广脸”更会让人啼笑皆非。那正确义肯定是“额”无疑了。
又如《与薜寿鱼书》一文中的“其”字,虽在同一篇课文,但词义迥异。有作代词“他”义的,有作副词“大概”义的。还有通“岂”作“难道”义的。这就需要你去辨析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词义。需要你学会全面的思考,认真的比较,创新性的思维才能做到正确无误。注意五项内容,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学习《医古文》五个方面的内容:汉字、注释、语法、今译、人文精神。汉字。据传仓颉创造出汉字时,天下粟米,鬼神哭泣。正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可见我们的先民对汉字出现的崇尚。了解汉字的源流、形义、通假、异繁、正误,是学习与理解医古文的基础与前提。因为中医药文化这一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正是由汉字来承载的,只有较全面地了解了古医籍中汉字的各种现象,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传承古医籍文化。注释。如果说了解汉字是学习医古文的基础,那么注重课文(或字词典)中对字词的注释,则是学好医古文的依据。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我在这里所说的注释,是今人(主要为教材编者)对课文中重点字词、人物、典故、文化现象的注释。我们可称其为“今释”。此“今释”与课文基础知识第四章的“注释”是不同的。那里所讲授的“注释”是在古医籍中就传承下来的,又称“古注”。当然了解这一章中所讲的内容与方法也是必要的。综上所述,注重先师今贤们对医古文的古注今释,才会使我们阅读起来言之有据,真正心领神会,得到真知。语法。《医古文》中的语法现象,教材归纳在“词义”这一章中,但有必要单独提一下,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语法和词义的关系。这里面有四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二是了解语法与句子的关系。这里面有三种情况: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谓语前置。这些医古文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与规律,正确理解它,则能正确理解古医籍中的语法了。今译。今译即为翻译,亦为把古语译为今语。本人认为对这部分内容只需了解今译的标准、类型、方法即可。要做到今译准确,前提仍然是阅读理解。阅读深了,理解透了,就易翻译正确。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课文中所透出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篇三:医古文
译文:假使圣明之人能预先知道潜在的疾病苗头,能让好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病能治愈,人也能存活。人们所担忧的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治病的方法少。
译文:医经是探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状况,用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并且用它推断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制各种适宜病情的调配和洽的药剂。最好的药剂的功效,,就好像磁石吸铁,凭借药物之间各自的性能,互相促进发挥作用。不高明的医生违背医理,把轻病治成重病,把能救活的病人治死。
译文:梁代陶弘景素好养生,研究精通医药。他认为《神农本草经》是神农氏所著,是一部不可刊改的经典著作。可惜它年代渐远,书册或残缺或被虫蛀,跟桐君、雷公等人的著述,有很多杂乱。于是著书立说,写成了具有独到见解、自成体系的要学专著,也想以此来修正经典,为医学事业增光添彩。
译文:假若天资聪敏,能认识通晓玄妙的道理,完备的智慧虽属于天生的,但对古籍的规范理解还要依凭前人的训释注解,从未有行走不由路,出入不从门的人。然而专心致志研究精通,探索精深微妙的含义,如果能认识符合《内径》的真谛要道,那就(会在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因而一动就有成效,好像鬼神在暗中帮助,因而闻名于世的非凡杰出的医家,经常间或出现。原来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时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这奥妙道理的人啊。他们都能一天天地使它的效用创新,大大的救助了众人,像花叶一样相继繁荣,声明和实际相符合。这大概是医教的昌明,也是上天的赐予。
译文: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着救助世人的心愿,凭借超人的智慧,酷爱学习从不满足,研究医理务必精深,坚持高尚的志向而仰慕古代圣贤,虚心学习而以百家为师。他为这时代的人蒙昧无知而担忧,因此就阐述前代名家的理论,又抒以自己平生的心得体会,穷究瘟病
的源流,才写成这部书。然而还是不敢相信自己,而且也担心世人不相信这部书,把它藏在书箱里已经很久了。
译文:纵使稍稍明白些,也都是在开始染上疾病时感叹遗憾,却不知道在各处危险未露出苗头时对之慎重。这就像桓侯身染将死的疾患,却怒怨扁鹊的预见,把感觉到病痛的时间当作得病的开始。
译文:这样看来,一定要胆大心细,行方智圆,使其才能全面,能使望闻问切四诊全面发挥其作用,能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集中精神,能在别人不明了病情的时候指出隐秘的症候的医生,才足以称得上真正的医生,而可以担当保全性命的重任。
译文:学说贵在亲自实践,而不在夸夸其谈。神圣的学说没有什么比得上仁学,一瓢先生能用医术仁爱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死亡,这就是孔子使老年人安逸、使年轻人怀归的学说。不贪求名位而奉行仁爱之学,有什么比这更高尚,却为何一定要舍弃它而贪求别的呢?
译文:我过去患了重病,生命垂危,那时即使有再多的周敦颐、程氏兄弟、张载、朱熹又有什么用处?而薛一瓢先生独自能用高超的医术救活我,这就是我衷心佩服并确实认为他是个不可磨灭之人的原因。我考虑除此之外,肯定有可以救活人命使世人长寿的奇异的医案和好的方剂,若辑录起来传播开去,会高出理学的陈词滥调万万倍。篇四:心得体会《大危机》——所有国人都应该读的书一:昙花一现的的中国品牌madeinchina”------中国的悲哀。现在的中国,几乎成为产品制造工厂的代名词,曾几何时,因为其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导致“madeinchina”成为低劣伪造的化身,这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伤痛。品牌,不仅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代表这一个国家在世界该行业中的分量。所以,品牌,堪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有威慑力的武器。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利益。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及时质量再好,实力在雄厚,资源再丰富,但如果没有品牌,一定会在以后的竞争中损失惨重。而现在,中国的世界级的品牌屈指可数,国内更是十面埋伏——众多的外国名牌虎视眈眈,许多外商借中国的鸡,赚中国的钱。国人不知道品牌、商标的重要性,所以有很多厂家在市场竞争中连连败退,所以中国的品牌成为昙花一现;
或者就是一些目光短浅、没有大局观的国人,胡乱申请一些垃圾专利,比如,曾经有人申请老虎造型的专利,试问:老虎千百年来不是那个模样,是哪般?而偏偏我们的一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机关却让这些败类通过申请,这其中的暧昧众人皆知啊。并且还有自以为是的国人用那么多的伪劣产品的去赚昧良心的黑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今天,中国的品牌存在许多的问题,这是摆在所有企业家面前的难题:第一中国的许多品牌如同昙花一现,风光不久就偃旗息鼓了;
第二:民族品牌缺乏溢价能力;
第三:对广告畸形依赖;
第四:缺乏
预警措施,并且没有有效的危机公关能力;
第五:现有的市场经济制度很不完善,对市场公平、道德等问题没有得到基本的解决。
建设自己的民族品牌对中国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作为社会的软力量,么体必须具备自己的道德,明白自己的重大责任,自觉并积极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中来;
而我们的商人,更应该有远大的目光,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一致,让中国的品牌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唯我独尊。
二诚信——国人难以启齿的伤疤
与时俱进,就是要我们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随时代的一起进步;
今天,生活水平的确有了相应的提高——吃得饱、穿得暖了,咱老百姓最关心的温饱问题终于解决了;
但另一个可怕的问题有横在国人面前——诚信危机。xx年,那是国人耻辱的一年。xx年2月18日,英国禁止使用苏丹红,随后,中国也下达了同样的指令;
但是,同年4月11日,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两个主要涉案人就被缉拿归案;
xx年8月61日,哈尔滨市退休的老教师翁文辉被医院高昂的乱收费,并且最终这位身患淋巴癌的老教师死亡案件;
xx年8月18日,湖南国际旅行社因乘客没有购买和旅行社合作的商场的商品,司机不满,于是争执,最后司机把乘客抛在荒山野岭;
xx年十一期间,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爆发的手机短信诈骗事件、、、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现在,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于是,生活中我们都小心翼翼——买东西担心自己的现金被换为假币,担心缺斤少两,担心食品安全与否、、、总之,我们每天都在提心吊胆,时刻担心着被骗,被诈,“小心驶得万年船”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宗旨。于是,我们筑起厚厚的“墙”,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于是,我们把自己束缚在自己不得不编织的茧里,于是,人与人之间就不再亲密、不再信任,却而代之的是浓的化不开的冷漠,于是,我们都习惯麻木,麻木的麻木也好清醒的麻木也罢,只要能保护自己,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于是,社会上多了许多的看客,而少了侠客。
诚信,已经成为中国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坏账。
今天,有着让所有中国人都骄傲的四大古文明之最的中国文化,已经是一个疲惫的巨人。
“仁、义、礼、智、信”,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好的“遗产”,今天,已近被有些自以为是的国人败坏的差不多了。诚信,成为中国
人曾经的骄傲!
南方一家新闻媒体曾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如今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是树立什么风气?如今国人最缺乏的品德是什么?
最后的答案出奇的一直——诚信!诚信?这是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祖训,今天,居然成为中国人的伤疤?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绝大讽刺。
记得高二的一天,在上学路上一个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向我要两元钱去给孩子买食物,因为当时没有随时带钱在身上的习惯,所以那天就让她失望了,当时的我觉得因为不能帮她而难过了好久;
从那以后我就养成带钱在身上的习惯。后来给一个朋友说了这件事,他一直笑我,最后说了我两个字:天真。后来,渐渐明白了朋友的意思。但是我因此养成的习惯从未改,并且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坚守,因为我相信:人间有真情。或许,也有人遇到我的情况,但随之而来的是心寒。假烟、假酒、假药等等,这些无不反映着国人的智慧,只是是让人脸红的智慧;
这些败类,把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优秀,“与时俱进”得淋漓尽致。
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谓之诚;
徇物无讳,四端百行,必以其实,谓之信;
不欺人,不欺己。
身为礼仪之邦的我们,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今天,还有几人敢挺起胸膛,问心无愧?
在这个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中,说真话、做实事的还有几人?
诚实守信,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今天,却物以稀为贵,在四处宣扬,在被拯救。
这,是中国式的悲哀!
国人的心,被功利占据。人被时代牵着走是一种悲哀!谎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一个谎言的背后,都需要很多谎言的支撑,谎言者,处处担心,很怕出现漏洞,但本身的能力就不强,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唯有永远的正大光明。我们不需要看客,需要侠客。
作为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个国民都应该以身作则,借着现在的“说真话”苗头,来一次“诚信革命”,把那些伤痛的记忆化作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让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化作我们的“倚天剑”,打造我们的“品牌”,一往无前!
三中国文化——疲惫不堪的巨人
“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成为所有国人的骄傲。是啊,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四大文明古国之最,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灌溉出优良。而今天,在炎黄子孙手中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现在的汉语明显成为一种弱势语言,一个外国人升职、升大学、考研,不需要考中国的汉语;
而今天的中国,在一块巨大而时髦的“与国际接轨”的招牌下,对许多与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密切相关的严重问题,篇五:浅论医古文学习方法
浅论医古文学习方法
根据笔者的践行,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可概括为:抓住一个重点;
明确三个目的;
注重五个方面。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必须较全面地掌握《医古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中国语文,论今及古,都是以词语为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你对词语的数量掌握不足,词语
的意义理解不清,词语的应用把握不准,那就很难学好医古文。因此,学习医古文的首要问题,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掌握词义。如果词语的数量在胸中一鳞半爪,那便犹如缘木求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只有在词语数量的掌握上如韩信率兵,才能在词义的理解中融会贯通,应用中得心应手。重点明确了,那么这个重点怎样才能抓住?怎样才能掌握呢?下面所要论述的实际上也是落实“掌握词义”这个重点的措施与方法。注意五项内容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学习《医古文》五个方面的内容:汉字、注释、语法、今译、人文精神。汉字据传,仓颉创造出汉字时,天下粟米,鬼神哭泣。正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可见我们的先民对汉字出现的崇尚。了解汉字的源流、形义、通假、异繁、正误,是学习与理解医古文的基础与前提。因为中医药文化这一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正是由汉字来承载的,只有较全面地了解了古医籍中汉字的各种现象,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传承古医籍文化。注释如果说了解汉字是学习医古文的基础,那么注重课文(或字词典)中对字词的注释,则是学好医古文的依据。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我在这里所说的注释,是今人(主要为教材编者)对课文中重点字词、人物、典故、文化现象的注释。我们可称其为“今释”。此“今释”与课文基础知识第四章的“注释”是不同的。那里所讲授的“注释”是在古医籍中就传承下来的,又称“古注”。当然了解这一章中所讲的内容与方法也是必要的。综上所述,注重先师今贤们对医古文的古注今释,才会使我们阅读起来言之有据,真正心领神会,得到真知。语法《医古文》中的语法现象,教材归纳在“词义”这一章中,但有必要单独提一下,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语法和词义的关系。这里面有四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二是了解语法与句子的关系。这里面有三种情况: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谓语前置。这些医古文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与规律,正确理解它,则能正确理解古医籍中的语法了。今译今译即为翻译,亦为把古语译为今语。本人认为对这部分内容只需了解今译的标准、类型、方法即可。要做到今译准确,前提仍然是阅读理解。阅读深了,理解透了再与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