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查研究主题研讨材料、心得体会汇编(23篇)1.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2.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3.别让“照本宣科式汇报”误导调查研究4.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见“真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兴调查研究主题研讨材料、心得体会汇编23篇,供大家参考。
大兴调查研究主题研讨材料、心得体会汇编(23篇)
1.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2.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
3.别让“照本宣科式汇报”误导调查研究
4.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见“真章”
5.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6.调查研究要奔着问题去
7.调查研究要反对“结论导向”
8.调查研究要直奔问题去
9.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
10.调查研究应少些被动安排
11.紧扣“三大导向”狠抓调查研究
12.如何做实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13.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14.以闭环思维搞调查研究
15.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
16.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
17.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18.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19.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20.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21.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22.扎稳扎实调查研究的马步
23.注重实效做好调查研究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详细拟定调研方案,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掌握真情况、研究真问题,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强调“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革命年代,为了准确摸清当时中国富农问题和商业情况,毛泽东同志抽出近1个月时间,与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深入谈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5章、39节的《寻乌调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越是全面、准确,就越能为谋划工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因此,到基层调查,要一下到底,寻求“源头活水”;既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也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敢于“钻矛盾窝”了解实情,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论,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才能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何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战?从提出“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的“精准扶贫”理念,到要求“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再到强调“把‘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访真贫、问真苦,走遍了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正是因为找准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既要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要深入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对问题听之任之就会误党误国。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就此而言,调研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拿出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的对策,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才能让调查研究成果更好破解难题、推动工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我们就一定能积小胜为大胜,用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到强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再到在党的二十大上要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总书记就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从国内看,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国内外形势极为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也只有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才能更好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谋发展、解难题、抓落实,不进行调查研究,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定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就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各级党委(党组)要立足职能职责,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都不能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使调查研究在xx大地蔚然成风,推动xx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别让“照本宣科式汇报”误导调查研究
目前,全党正在大兴调查研究。有媒体关注到,有一些调研以会议为主,在会议现场,汇报者照本宣科,听会者例行公事。这样的调查研究,其质效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搞好调查研究要多多深入基层一线,也离不开听取汇报。对汇报方来说,必要的准备,能够聚焦重点,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工作成绩和不足,从而帮助调查研究人员较快掌握情况。不过,在具体调研中,也出现不少“照本宣科式汇报”。比如,有的汇报喜欢“倒插笔画”、预设结论,惯于“带着观点找数据”,不利于调研者从中摸清规律、找准问题;有的汇报带着官气、官腔,让调研者听得直打瞌睡、一无所获;有的汇报脱胎于多次彩排,座谈会提前做好人员筛选和观点引导,导致调研者很难得到一手信息。
仔细探究这些“照本宣科式汇报”,堆砌数字、罗列排比,以掩盖汇报内容的空洞乏味,本质上仍然是形式主义作祟。这种汇报方式虽然稳健、可控,但容易让问题被修辞遮盖,让不足被辞藻湮没,从而弱化汇报客观性、真实性,干扰调查研究结论。
近些年,中央大力整治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党风、政风有了很大改善,各类汇报内容也越来越实。不过,“四风”问题有较强顽固性、反复性,端正“汇风”仍需持之以恒。摆脱“照本宣科式汇报”,应从不刻意雕琢、粉饰、加工稿件开始,应该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开门见山,这样的汇报更有干货也更有质量,能够呈现调研对象最真实的一面。当然,除了端正“汇风”外,调研者也要善于营造接地气、广开言路的气氛。当下,不少人不愿说、不敢说,并非是因他们的工作不需要获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而是因为心理上存在顾虑,如不清楚上级调研的真实目的,担心名为调研、实为检查,一旦过多谈及问题,可能会影响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不敢汇报真正的问题。这就需要调研者更加注重和调研对象平等交流,听得进去不同意见,同时对汇报内容多些反问,以引导调研对象畅所欲言。另外,调查研究也要多些“临时安排”,将听取汇报与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调研结合起来,在综合调查中检验汇报内容、归纳提炼问题,全方位增强调研实效。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见“真章”
3月26日下午,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兴调查研究工作。会议要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着力在“实”字上下功夫,更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是对全省党员干部大兴调查研究提出的工作要求。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上级意志和书本、权威,都是我们的重要参考,但若是盲从上级,迷信书本、权威,就容易陷入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的“陷阱”。不论今后通信手段多么发达,都不能替代实地的调查研究,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中去,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事实证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秘诀”。谷文昌一到东山县,就下去调查研究,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详细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风沙方案,拟定发展思路;中科院院士任纪舜谨记“不要迷信权威”的教诲,不仅提出了与恩师不同的见解并证实,更根据实地调查修正了世界级权威的观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要做到实事求是才能成为“佳话”,如果过于自信甚至自大,就会事倍功半。
连日来,湖南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一定实绩。邵东市组建精干高效的工作团队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开展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对问题进行清单制销号管理;汉寿县计划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继续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让更多老年人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是《方案》明确的调研方向,特别要在这一领域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增进民生福祉。
比起发现问题的“慧眼”,更需要解决问题的“良方”。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只是做好工作的“上半篇”。我们要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现象大胆假设、认真实证、不断试验、系统归纳出规律、科学认识,也就是“求是”。然后把这个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认识。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有做好“后半篇文章”的意识,确保大兴调查研究取得预期成效。
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毛泽东一生重视调查研究,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刘少奇同志注重察真情、求真话、出真招,是我们党领导人中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光辉榜样。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调查研究都是我们党破解难题、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习近平xx足迹》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习近平同志说:“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xx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xx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xx的省情市情县情。”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2023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记者会时,谈到自己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不断翻新,我们在出台一些新制度、新办法、新措施时,不能闭门造车,不能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不能斩断听取群众心声的通道,不能出现上面自我感觉良好、下面怨声载道的“两重天”,而是要多听听群众意见,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操作性?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有负面效应?是否有更便捷的办法?等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我们党的传家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做到接地气、强底气、改脾气,使下基层的过程成为贴近基层、培育情怀、提升素质的过程。要“从善如流”,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汲取人民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切实在苦干实干中实现新突破、闯出新天地。要创新调研方式方法,大力开展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民意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搞调研,广泛吸纳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寻求推进重点、难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拿出务实管用的新办法。要善于“解剖麻雀”,注重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察实情、听民意、谋实策、办实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群众的真心认可。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涉险滩、破难题,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调查研究要奔着问题去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坚持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并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具体问题、老大难问题,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划出了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要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求源头活水,获得真知灼见。
老老实实聚焦问题。回避问题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越积越多。情况越复杂、矛盾越突出,群众寻求帮助和解决的心理越迫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与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比还存在差距。有的在调研中预设框框、回避矛盾;有的按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看精心准备的样板,听照本宣科的汇报;有的拿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刀”,去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蹲点”没有问题意识,没有目标导向,调研就会“盲人骑瞎马”,最终两手空空,徒增基层负担。只有一开始就聚焦真问题,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实情,发现别人没发现的契机,找到解开难题的金钥匙。
认认真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认真研究和分析问题。如果光调查不研究,或找出问题后束之高阁,调研就会“烂尾”,失去其意义。一旦掌握问题,必须下一番功夫深入分析,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充分论证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推动发展的“施工图”。
扎扎实实解决问题。调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在于成果转化。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在厦门工作时,习近平同志组织100多人做了发展战略的研究,围绕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21个专题调研,牵头编制的厦门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福州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全民动员、问计于民,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主持编制的“3820”战略工程十易其稿,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目标一项项科学政策的实施,都是充分调研的结果,都解决了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特定难题。
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调研科学性、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起而行之,到一线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沉到底、谋实策,推动问题一项项解决。
调查研究要反对“结论导向”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奔着问题去,必须反对“结论导向”。
结论导向就是预设结论,然后在调研中为结论寻找证据。比如,调研乡村振兴一定是基层缺技术缺人才,调研环境问题一定是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调研教育医疗一定是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又比如,调研前叮嘱基层按照自己的“设想”走,调研时诱导对象按照自己的“思路”说,调研后要求下属按照自己的“结论”写这样的调研,现实中并不鲜见,必须改变。
为什么要反对“结论导向”?带着结论去调研,就先入为主有了倾向性,所调研的内容、方式、对象等,就会有意无意地支持事先认定的结论,而无视、避开、排斥、反对与事先认定的结论不同的真实状况。这样的调研,如同上演写好的“剧本”,听不到真话、察不到实情,甚至于听到了真话察到了实情,也会不以为然,解决真问题就无从谈起。或许某一次预设结论与实际情况一致,也是侥幸而已。
有的人把调研准备的过程当成预设结论的过程,这是不对的。调查研究之前,我们当然会做一些必要的案头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所调研主题的时代背景、调研地区的发展历史、调研对象的人生经历等。做好这些准备,是为了让调研内容更加深入、调研问题更加精准、调研过程更加顺畅,而不是未调研就从资料中想当然地得出结论,安在调研对象身上。须知道,调查研究需要全面了解客观情况和实际问题,而“结论导向”很容易让我们一开始就走上错误的道路。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服务,先入为主的结论一旦不符合实际,那么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也会大受影响。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以清醒意识、客观态度去探寻真实情况,才能找到真问题,找到破解问题的真办法、好办法。
奔着问题去,当务之急,调查研究要聚焦最突出、最急迫、与其他地区之间差距最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想方设法把一线真实情况摸清楚,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可以有“最”的思维,但不能轻易得出“最”的结论。现阶段,哪些是“最”字的问题、还有没有“更”字问题、如何轻重缓急解决这些问题等,都需要从全面客观有实效的调查研究里来得出答案。
调查研究要直奔问题去
任何调查研究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直奔问题去,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才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调查研究必须有“靶向”,就是要带着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调查研究要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坚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既要“身入”基层,又要“心入”基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发现真实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深入了解把握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做好调查研究,既要调查,也要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毛泽东指出,“对于通过调查而了解到的情况,必须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很重要,只有通过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调查研究就是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
调查研究最终在于真正解决问题。毛泽东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生动地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实际效果,看能否把问题解决好。据曾经的同事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调研有一个特点: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不好解决的拿回来研究解决。而且,凡是他安排过的事情,都要亲自调研、检查落实。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解决问题的重视。我们要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异常艰巨、深层次矛盾亟待破解,特别是外部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黑天鹅”“灰犀牛”时有出现,迫切需要我们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以直面问题的勇气、破解难题的智慧,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中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重点突出了这一观点,指出调查研究必须“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值得特别关注。
调查研究,本质上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最终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人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相应的,调查的终点和目的是为了科学决策,解决现实问题。毛泽东曾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930年,毛泽东在寻乌开展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后来撰写了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堪称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而当时开展这场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了实事求是地弄清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应当看到,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同志满足于调查浮在面上,不掌握真实情况,分析问题不到位,最终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越是风险挑战大、问题困难多的时候,越需要我们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具体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现在,全党上下调查研究之风正在兴起,广大领导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调查研究应少些被动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有学问,见功力。要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调查研究的自主性,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效。
一名在部委工作的干部讲述了自己的调研经历:到基层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沿预定线路走马观花地看,只见村村有产业,发展很喜人。后来不打招呼,直接和合作社成员深入长谈,种植跟风、销路不广等问题才一一浮出水面。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后一次的长谈,完全“被安排”、被牵着走,这次调研就可能面临失败的危险,所了解的情况注了水、掺了糖,参考意义大打折扣。“被安排”的调研值得警惕: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大部分时间却花在走“经典路线”,看亮点成绩上;座谈会开得很长,但说成效经验多,谈矛盾问题少;也进村入户了,却是层层陪同,群众产生距离感,难以畅所欲言这样的调研,结果也可想而知。
开展调查研究,为的是深入实际、了解实情、破解难题。典型经验要总结,先行先试的经验对于解决问题大有裨益;但发现问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把实践中的梗阻和障碍摸清楚,政策制定才更有现实针对性。报喜不报忧,只听“一”不听“二”,问题被遮掩,调研就会流于浅表,甚至可能堕入形式主义的陷阱。
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说真话、讲实情,关键看调研者传递出了怎样的态度。靶子找得准不准,问得专业不专业,工作作风实不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被调研者的状态,决定着调研的成色。问题和实情就在那里,办法和路径也在那里,只是由表及里,追根溯源,要有科学方法,下一番功夫。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奔着问题来的,是不是要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看工作表现一清二楚,这就要求调研者下去之前就做足准备。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主题如果大而无当,调研不可能做深做实,既然无关痛痒,便乐于“被安排”;案头工作还要做充分,吃透与主题相关的中央精神、当地概况、典型问题,才能在实地及时校准方向,把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否则就会“一山放过一山拦”,在各种讯息的包围中迷失方向。
要听实话、察实情,还得多下真功夫、笨功夫。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时,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如今技术发达了,交通便利了,情况变化了,但实打实的作风不能变,必须一以贯之。多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多创造一些直面群众的场景,多用一些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等笨办法,才能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
带着一颗真心,保持一颗虚心,主动些再主动些,贴近些再贴近些,才能真正抵达实情,找到办法,从而在一次次调研中练就担当使命的宽肩膀和真本领。
紧扣“三大导向”狠抓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聚焦中心任务,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狠抓项目投资建设、要突出目标导向狠抓当前经济工作重点、要突出结果导向狠抓作风转变,为我们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察实情、求实策、解难题,才能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突出问题导向,在调研中察实情。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有问题才有求解的动力,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当前,项目投资建设的问题表现在有的地方项目支撑不足、有的地方项目推进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拉动投资乏力以问题为导向狠抓调查研究,就是要坚持深化改革与解决问题相统一,线上与线下相统一,全方位和深层次相统一,找准普遍共性的困难、厘清局部个体的瓶颈,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
突出目标导向,在调研中求实策。目标如“标靶”,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善“弹钢琴”、善打“组合拳”,在多重目标中做到科学平衡、在多重约束中实现有效突破。当前,我们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而展开,围绕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而展开。以目标导向狠抓调查研究,就是要立足全局兼顾局部、着眼长远兼顾当下。要主题明确、靶向精准,立足实际、紧扣症结,对调查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取得的效果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突出结果导向,在调研中解难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群众的评价好不好。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好“共同缔造”方法论,认真研究有针对性、落地性、实效性的举措,推动问题共解、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另一方面要做好转化运用“后半篇文章”,将总结出的好经验、提出的好措施、制定的好政策及时运用到具体问题、对应工作中,并在运用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对策措施,确保最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聚焦中心任务,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升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多彩xx现代化建设必能蹄疾步稳、无往不利。
如何做实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部署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调查研究,是一种典型的问题导向,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兴调查研究,不仅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大动员、各领域各方面齐参与;从“大”到“兴”,更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工作中常态化聚焦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真正“兴”起来。
今年全国两会,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时“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的精彩发言,一度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共鸣。3月21日至22日,李强总理到湖南调研,先进制造业是他这趟“湖南行”的鲜明主题。
3月20日至22日,省委书记王晓晖前往南充市、达州市调研,围绕“高质量发展”,他看得多、问得细。
在成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施小琳上周三次外出调研,一次是深入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进行督导式调研;一次是去高新区调研消费提振工作并召开专题会,问计“恢复和扩大消费”;一次是在崇州市,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制造强市、乡村振兴等主题,挨个看、挨个问。
纵向来看,刚刚过去的一周,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省委、市委,各级党政“一把手”调查研究行程频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方案》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范。”更明确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但需要指出的是,调查研究绝非只是领导干部的事,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每一个党员、每一位干部,都要有调查研究的“真功夫”。大兴调查研究,就要一级带着一级“调查”、一级“研究”给一级看,要“上行”更要“下效”,只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干部集体出动,才能真正大兴起来、蔚然成风。
横向观察,3月21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同一天外出调研。一个着眼资源要素保障,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上门听意见”;一个着眼高精尖产业提质增效,到昌平问困难、听诉求。
3月16日至18日,xx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苏省、安徽省、xx省学习考察;紧接着,3月20日至23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立刻奔赴xx市、xx省、安徽省,四省市间频繁互动、共谋合作,回答的正是如何在新起点上携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3月19日,杭州举行首场企业家代表早餐会。xx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与企业家代表共进早餐,面对面倾听、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从北京到xx,再到成都、杭州,虽然“书记”们调查研究的内容不同、方向各异,但共同回答的问题都是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方案》明确列出了12个方面的主要调研内容,每一个方面都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每一个领域都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兴调查研究,并非是一窝蜂式地下基层、搞调研,而是要围绕这12个方面调查深、研究透,精选一批调查方向、研究一批对策措施、解决一批问题困难,切实以调查研究打开开局之年的工作新局面。
“传家宝”不能只是收藏在匣子里束之高阁,而是要作为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一种精神真正地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只有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自觉调查研究、每一个领域方面都依靠调研决策,“传家宝”才会真正地“传”起来、“活”起来。
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真抓实干解民忧、暖民心,真正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须务求“深、实、细、准、效”,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由一份“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说起,强调“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事实证明,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回溯历史,调查研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开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真抓实干解民忧、暖民心,真正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翻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一程又一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脚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最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农民工、快递员、乡村教师、餐馆店主、货车司机等被请进会场习近平总书记广泛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对于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心中有数,更好地摸清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从实际出发进行谋划,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须务求“深、实、细、准、效”,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防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防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唯其如此,才能制定出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攻坚克难,坚持系统观念,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集智聚力。
以闭环思维搞调查研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方案》不仅要求调查研究要“直奔问题去”,还明确了调查研究“6个步骤”:一是提高认识,二是制定方案,三是开展调研,四是深化研究,五是解决问题,六是督促回访。显而易见,这是要以闭环思维搞调查研究。
所谓闭环思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始有终有实效。闭环思维特点是:凡事有计划,约定必落实,问题早知会,及时报进程,事后须反馈。核心要求是:严格按步骤办事,重在解决问题。步骤是做事程序。要想把事情干成,不仅要有热情和能力,还得按程序去做。程序之所以特别重要,就在于它为干事情提供了标准和制度保障。每个步骤都实实在在,“落实”才不会“落空”;每个步骤都高质量运行,解决问题才能效果最大化。调查研究中,问题是导向,步骤是方法。导向要正确,方法也要对头,闭环思维不可少。
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同志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情况。每到一地,“开调查会,仔细听”,分析思考后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上发表,成为“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考察报告形成过程就是个完整闭环,当前大兴调查研究尤其需要如此解剖“麻雀”。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形成过程也告诉我们,在重大调研中领导干部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亲自选定课题、组织实施、起草和修订调研报告,确保调研成果真正体现自己真实思想和观点。其价值就在于,用闭环思维提升调查研究质量,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实践也已反复证明,闭环思维决定了调研效果,用闭环思维搞调研,应成为“狠抓落实”基本功。
有学者呼吁,调研要力避三种表现。一是无计划、无目的,随意下去走一圈,如同巡视;二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如井中皮球,看似下去了,实际还浮在上面;三是不论证、不思考、不加工,只出调查材料,不出研究结果。诸如此类调研,不仅解决不了真问题,而且很容易因视角偏差误了大事。避免类似现象,闭环思维是良方。一个关键是,严格督查调研每个步骤,用过程“被看见”保证“结果”实打实。
调研过程也是密切联系群众过程。能否密切联系群众,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成败。有何种情怀则有何种作风。心中装着人民,就能够多些闭环思维自觉性,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成事之道,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使调查研究在嘉禾大地蔚然成风,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深入开展“四敢争先”实践活动、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好当前工作、谋划未来发展的重要方法,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嘉兴而言,重视调查研究有着尤为深厚的传统和特殊意义。早在1961年,毛泽东同志就亲自组织开展了嘉善“和合调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作风,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200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26次到嘉兴调研指导工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得这段时期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社会大局最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人民群众最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阶段。这些历史和经验启示我们,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加速推进之年。当前,国内外形势极为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也只有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了解群众所盼、发展所需,深刻把握嘉兴发展现状,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搞精准、把对策搞实在,才能更好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中央的工作方案也明确了“5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些都为我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供了根本遵循。具体到工作实践中,关键要向“下”做、往“实”推。一方面,调查研究就是为了发现问题、破解难题,党员干部只有把工作向“下”做,扑下身到基层与群众“交朋友”,沉下心在一线和群众“拉家常”,才能打开群众“话匣子”,把情况搞清、把问题摸透、把症结找准;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是手段,推进工作落实是目的,要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不仅调查研究过程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解题举措也要求真务实,决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尤其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谋实思路、做实方案,切实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决不能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练好练扎实,在嘉禾大地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政府服务水平,推动嘉兴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更多新突破。
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现实需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各级党员干部如何真正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近年来出版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建设》(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人民日报出版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庆大学出版社)等书,兼具学术性和实务性,是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参考读物。
一、总结历史经验和执政智慧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在百年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经验总结和执政智慧结晶。多年来,“各级政府研究部门紧紧围绕全国工作大局和本级政府的中心任务,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调研成果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在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指导和推动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看来,搞好调查研究工作,一是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二是正确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三是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工作水平。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收录了作者魏礼群《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搞好调查研究贵在深入》《怎样搞好调查研究》等多篇文章。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冯文礼表示,本书反映了魏礼群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的深刻思考,很多观点历经数年依然历久弥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蔡礼强和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立进所著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建设》一书,序言中就开宗明义表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履职核心能力建设书系”之一,该书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背景下,特别推出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建设教材。全书详细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深刻阐释了新时代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在要求,具体指出了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要求,以扎实的调查研究基本功做好各项工作。
注重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调查研究中探索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崔禄春主编的《党员干部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一书就围绕党员干部如何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展开论述,内容可读性强。
“全书观点严谨,论述系统,资料翔实,注重理论阐释与方法论指导相结合,注重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提升与有效开展调查研究相结合,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自身调查研究能力、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该书责编之一曹腾向记者介绍道。
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教授洪向华主编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的调查研究的作风、党政工作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党政工作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党政调查研究的应用推广与成效评估、建立党政调查研究工作的长效机制,全方位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讲述中央政治局关于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关于调查研究作风的论述,为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基本借鉴。
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综合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既是党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其他多种能力。
2020年,魏礼群所著的《怎样搞好调查研究》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方案》印发后,更广泛的读者群关注到这本书,出版社决定以再版这本书的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据了解,今年4月再版的书名为《怎样搞好调查研究——认知与实践》,在原书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增加若干篇有关调查研究的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包括《开展百村社会治理调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建议》等20余篇有关调查研究的理论探索文章与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重点任务的若干篇调研报告。“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就怎样搞好调查研究进行了探索,其内容与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这一战略部署高度契合。”参与该书编辑工作的xx表示。
同时在xx看来,这本书对于当下读者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政策研究人员来说是当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书。二是本书所选文章反映了作者魏礼群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孜孜探索,他的宽广格局和奉献精神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这对广大读者尤其是中青年读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也是一本党员干部“拿来能用”、充分指导实践的案头书。本书由中央团校科研与智库工作部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廉思撰写,书中不仅详细地列举了开展调查研究的理论概念、实操方法,而且配合章节内容穿插了廉思教授课题组10余年间开展调查研究的案例。
《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分为6个步骤:提高认识、制定方案、开展调研、深化研究、解决问题和督查回访。“制定方案、开展调研和深化研究,都是《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一书论述的重点。”该书责任编辑刘悦向记者表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具备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性、学术功底的扎实性、潜心研究的耐久性,也要具备组织动员调研团队、协调调度各方资源的能力。开展调查研究的范围可能跨越地域的限制,工作量大,协调部门多,时间跨度长,这就要求调查者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预案。“这本书立足中国实际,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希望能够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贡献微薄之力,有效增强管理运筹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刘悦说。
三、真正投身基层、直面问题
《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开展调查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真正投身基层、直面问题。据《党员干部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责任编辑之一高亮介绍,该书紧贴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剖析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法论指导。例如,第一章概说,从调查研究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开始论述;第二章阐述了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前两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调查研究的认识。第三至六章包括“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处理好几大关系”“调查研究资料的分析与利用”,侧重问题导向、方法论指导,有实践指导性。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表示,自己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中谈道:“做好调查研究,要在现实生活中‘望闻问切’群众诉求,把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吸收到党的决策中来,使国家政策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作者曾对城市新移民、快递小哥、新的社会阶层等社会群体,以及党建、统战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和实证数据。在10多年研究的过程中,廉思教授课题组积累了数十万个样本数据,数百万字的访谈资料。课题组坚持“服务人民找问题,俯下身子做调研,把握规律提建议”的研究理念,形成“资料就在背包上,调研就在大路上,案台就在膝盖上,成果就在大地上”的研究作风,积累了“深度入场、共情交流、抽离研判”的研究经验。
在新时期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现实意义,也正如《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建设》中所说,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党养成经常性调查研究的蔚然风气,我们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的伟业。
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开局之年展现开局之力、开局之势、开局之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xx实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再小的事乘以一亿,都是天大的事。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的xx,有亿众人口、“1000万+”经营主体,群众有哪些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营商环境有哪些痛点堵点?新兴产业如火如荼,有没有一哄而起的大呼隆?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怎样跑出农业强省建设加速度?把这些问号拉直,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让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工作,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确保高基数上的稳增长。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到企业中去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贴心暖心服务提振市场信心、激活存量;实施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跟踪问效,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项目为王”扩大增量,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xx大地的生动实践,讲述着调查研究的好故事。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党员干部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xx儿女定能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中国气象局党组近日出台《关于在气象部门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方案》,亮出了调查研究“动员令”。这是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气象部门落地落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和气象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气象力量的迫切需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提出的问题越贴合实际,解决问题才越有效率。在气象部门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瞄准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做好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直击要害,真正做到抽丝剥茧、解剖麻雀。
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要走好群众路线、问计基层。如果说气象事业是一台巨型机器,那么身处气象工作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就是这台机器微小但不可或缺的“齿轮”,他们可以从细微处看见阻碍事业高质量“运转”的“磨痕”“故障”,也有因地制宜“修复”的办法。“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气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通过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科学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中,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
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要破解难题、注重实效。气象部门有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去年,中国气象局党组持续强化重大政策研究,围绕气象服务需求和效益、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功能机制、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等多个选题进行调研,并获得高质量调研成果;在全国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动普查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广泛调研,开展暴雨预警信号属地化发布试点工作,在取得明显成效后全国铺开种种改革发展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前期扎实的调查研究和后期稳步推进的成果转化。做好成果的有效转化,就要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建立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选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同时,定期回访,防止老问题没解决,又出现新问题。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中国气象局党组已吹响大兴调查研究的号角,全国各级气象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带着学习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怀着深厚的感情,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上狠下功夫,以调查研究实效更好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并一以贯之地躬行调研,以上率下,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如何深刻理解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大兴调查研究有何重要意义?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xx、xx市委党校教授xx、xx省委党校副教授xx。
一、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记者:调查研究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xx: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解决实际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同志极其重视调查研究,他用了大量时间深入到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中进行调查,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经典文献。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同志十分明确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高度,阐述了调查研究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心环节。
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而且结论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兴国调查》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了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
xx:回顾百年征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历史。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会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1941年8月,党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两个文件,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全党兴起的调查研究之风,有力地推动着党内认识的统一,推动了一系列工作的进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记者: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抓作风建设。而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有关调查研究,这有何深意?
xx: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始终倡导并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就提出“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在实地调研中,即使一般人很少去的偏远山村,他都去调研走访。有的地方车子进不去,他就走路,走也要走进去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
担任xx市委书记期间,足迹走遍xx市当年的19个区县,走访了街道、农村、企业、学校、“两新”组织等各类组织和机构,涉及党政军群团和教科文卫体等各个领域。调研中,不讲排场、很接地气,工作上的事情都是以探讨、商量的口吻和大家交流,与平时工作结合得很紧密,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听到真话、看到真相,而且有利于发现问题、推动工作。
xx: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从三方面提出要求:“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
党的十八大后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明确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
加强调查研究,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我们党科学决策和实现正确领导的重要前提。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认识中国社会问题,作深入的调查研究,首先要端正态度,“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深入实际去了解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个地方、部门和单位正确贯彻执行。
加强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没有调查研究这座桥梁,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就无法密切沟通、密切联系。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好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社会方方面面真实情况,在制定政策、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找到破题办法和路径
记者: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何重要意义?
xx: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现代化理论和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
那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律有哪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求是”要求,需要深入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
“是”作为规律,它隐含在事物的内部,而且随着事物的发展而起变化。调查研究作为“求”的基础,就是要深入下去接触事物,不断增加自己的感性认识,只有在大量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寻找出事物的“是”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xx: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不久,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面对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干部能力必须跟得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中,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提高“七种能力”的要求,调查研究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年轻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四、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实抓好全过程,确保效果和质量
记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了大兴调查研究的12个方面内容和6个方法步骤,如何确保调查研究出实效?
xx:开展调查研究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坚持正确思想引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必须把功夫下在过程中,重视每一步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切实把每个环节每个过程抓实抓到位,才能确保最终质量。
xx:开展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光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只凭热情和干劲也不行。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围绕12方面的内容和6个方法步骤抓紧抓实抓好。
在调研过程中,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做群众工作,要端正态度,对群众要有真挚感情,通过调查研究为民排忧解难;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
与此同时,要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随意而为,只是到基层随便走一走,既没有调查对象,也没有研究结果;不能先入为主,把结论定好后再去调查研究中找证明或补充材料,只喜欢听与自己意见一致的话,不愿听与自己意见相悖的话;更不能借调查研究之名游山玩水、大搞贪图享乐,增加基层负担,浪费国家资财。对于违反调查研究有关规定的,要及时批评纠正,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xx:调查研究是个“苦差事”,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不断扑下身子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怕苦不怕难,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真正长才干、增本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前不久,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需要。调查研究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地传下去。
调查什么、研究什么,是做好调查研究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就要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对表中办印发工作方案具体安排,紧密结合我省高质量发展实践和省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提出的12个重大问题,进一步突出调研重点、做实调研课题,确保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一批重大问题。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调查研究不能务虚功,必须坚守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如此,才能有助于分析对问题、剖析好原因,让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调查研究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当然,解决难啃的硬骨头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做到久久为功。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调查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研究是认识问题的关键。抓好调查研究,就要抓好关键方法和关键步骤。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需要我们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以此次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重要契机,带头领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下真功夫、研真问题、提真对策,汲取破解难题的智慧,凝聚助推发展的力量,推动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离开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的决策就会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百年党史,我们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都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来的。从毛主席作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的重要思想,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的领袖的一贯作风和崇高品质。从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战役、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科学决策的“先手棋”、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工作作了总体部署。但要把这些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们还面临很多现实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在关键领域如何尽快实现突破性进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如何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果?新能源产业怎么往大做?
民间投资积极性怎么激发?消费低迷且外溢的问题怎么解决?国企效益怎么往上提?企业税收怎么往下留?人口和生产力怎么布局?土地怎么整治利用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光坐在办公室里也是想不出招的。
只有走出去、沉下去,才能找到源头活水,获得真知灼见。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全区各级都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以大调研察实情、寻良策、解难题,进而促进各方面各领域的工作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扎稳扎实调查研究的马步
扎马步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基本功,其动作要领是身体下蹲,重心下移。如此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脚踏实地打牢基础,方能让下盘稳固,武艺精进。
做好调查研究,就是扎稳扎实马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党上下紧密围绕12个方面,扎实按照6个步骤,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锚定问题下基层,带着思路做决策,进一步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
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时代的选择和必然要求。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传家法宝,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谋事干业的重要遵循。作为党员干部臻寻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途径,具备拨云见日、去伪存真的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要扎根于大地,问道于人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事实证明刻舟求不了剑,坐井观不了天,闭门造不了车。扎根基层要走深走实群众路线,练好向下功夫,做到眼睛向下、身子向下、身到心到,既要去工作局面好的地方总结经验,也要到困难多情况杂的地方提炼问题。只有扑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贴近群众,才能成为群众,这样方能听到群众的声音,知道群众的心事,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民心所望就是治疾之方,也是兴邦之道。人民群众生活在一线,他们记挂的、操心的就是问题,他们想要的、想做的就是答案。给问题和答案定好坐标,这完成了调查研究的前半篇文章;在决策层面,得给两个坐标之间画好线,这才是重中之重的后半篇文章。
调查研究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逻辑学中有两个术语叫归纳和演绎,也适用于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大量普遍存在的事例,从“没被人嚼过的馍”中粗中取精,由表及里,从而总结归纳、抽丝剥茧出事例现象中内在的规律与内核,进而提炼出核心问题。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分析当下、预判趋势,从而科学精准决策,给出切实落地的解决方案。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调查,找的对象来源就很广泛,有各级干部、商人以及广大群众,通过召开调查会,掌握了寻乌县大量的一手材料,人们的职业分布和收入弄得一清二楚。这一次20多天的调查,最后也被毛泽东同志归纳整理成《寻乌调查》,为后期各项决策提供了宝贵依据。由此及彼,其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也被历代共产党人视为传家宝,代代承继。
精准扶贫就是党中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终通过不断完善思路和举措,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焦裕禄就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蹲点走访调研了100多个大队,从而对县城的风口、沙丘和河渠了然于胸,总结提炼了当地人的土方子和笨办法,最终梳理出治理“三害”的方法。
抓改革促发展搞建设,总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对手”和难题,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担当,实事求是,扎稳扎实调查研究的马步,在大战大考中方能打得俊打得胜。
注重实效做好调查研究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汲取经验和智慧,要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治理水平的“切入点”、克服本领恐慌的“赛马场”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传家宝、基本功。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汲取经验和智慧,要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治理水平的“切入点”、克服本领恐慌的“赛马场”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真正做到科学决策、善作善成。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比较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堵点难点。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工作、各种问题都需要新办法、新思路、新举措。如何找到这些新的办法、思路与举措?在改革发展困难时,各项工作就会需要新思路和新办法,办法从哪里来?唯有实践。党的根基在基层,越是棘手的情况,越需深入基层,在扎实的调查研究中寻找解决之道。
站位要高、选题要准、情怀要真。要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确保站位高远、不走弯路。按照是否对标中央精神、是否回应民生急盼,以问题导向意识精准对需、靶向发力。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百姓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作为“方向标”。
准备要足、视野要宽、调查要广。要切实做好充足的调研准备,调研前广泛收集信息,做到“真、全、透”,组成精干调研队伍,制定周密可行的调研方案,确定提纲,梳理问题,瞄准目的,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轻率和随意。还要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和胸襟博采众长,注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时切忌东施效颦、照搬照抄,既学人所长又避其所短,既善于借鉴又能辨别优劣。为社会各界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基层群众搭建表达诉求的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突破“当局者迷”“坐井观天”的局限。
研判要深、功底要厚、措施要实。要致力“深”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既摸清综合情况又了解典型案例,既听干部意见又听群众呼声,既了解成绩经验又发现问题不足,对重要数据和材料加以核实,真正把各方面情况摸清吃透。特别是对那些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要细心摸清情况、潜心研究问题、精心提出对策,达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的水准。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契机,增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功力,提升“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能力。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调查研究当作发现问题的“手电筒”,指明问题点对点,提出对策实打实,观点鲜明、切中要害。
此外,还要着力推进调研成果转化。在精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中找到破解难题、促进工作的办法和路径,思路实、措施实、抓落实,才能打通影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堵点淤点难点,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推荐访问:大兴 调查研究 心得体会 大兴调查研究主题研讨材料、心得体会汇编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