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6921”工程实施方案为落实锦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锦州工业跨越发展,特制定此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方案】锦州市工业“6921”工程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工业“6921”工程实施
方案
为落实锦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锦州工业跨越发展,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目标,以区域经济为主体,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互联网+”为契机,以制造2025为战略目标,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为方向,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促进锦州工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绿色发展。
(二)目标实施
工业“6921”工程,暨围绕6大产业集群和9个工业园区,加快培育壮大锦州石化分公司等20个龙头企业和100个成长型企业。实现6大集群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产业集群。到2020年6大产业集群将实现销售收入达3600亿元,初步实现我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把锦州培育成为润滑油脂及添加剂生产基地;氟化工生产基地;钛及金属新材料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基地。形成锦州工业新体系,打造锦州工业新特色。
(三)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的原则;坚持整合资源,分工协作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择优扶强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发展重点
(一)锦州市6个重点产业集群
1.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依托“一园二基地”:一园指锦州石化产业园区(古塔),二基地指开发区石化产业及储运基地、义县添加剂和氟化工基地。实施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做精石化系列产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在现有炼化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尤其是发展一批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做精润滑油脂及添加剂、高性能聚烯烃材料、聚氨酯树脂、氟硅树脂、稀土顺丁橡胶、异戊橡胶及异丁烯合成异戊二烯、硅橡胶、溶聚丁苯橡胶等我市优势先进石化材料。 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2.钛及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实施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依托中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企业中信锦州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汤河子产业区、九道岭产业区冶金产业园、开发区及凌海产业基地,即“一区一园一基地”。太和区汤河子产业区做强做大优势产品钛白粉;金属钛向下游突破,尤其在高温钛合金和高强韧钛合金、超大规格棒材的开发与生产;延长锰系产品链,尤其要利用中锰合金开发用于新型高强韧汽车中锰钢。义县九道岭产业区强化环境整治,以镍系产品为重点,开发镍基合金等特种金属新材料;滨海新区西海工业区及凌海大有经济区重点发展钼系金属新材料。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
3.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实施企业大型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品名牌化、基地区域化、市场多元化、发展集约化的发展战略。依托“一核一带两翼”布局:以102国道沟帮子—北镇段为核心,从黑山到高新区(沿102线)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带,以义县和开发区为两翼,形成粮油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乳制品加工、海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6大产业链。以做精做优为突破口,强化绿色、质量、品牌,探索出一条新型农产品加工业振兴之路。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产品高质化发展战略,依托“一核三基地”,核心为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汽车电子、汽车研发及测试场为核心的汽车安全及汽车电子产业园;以及发展汽车发电机、起动机等系列汽车电器产品产业园。高新区侧重于汽车后产业(汽车服务业),太和区侧重特种车制造产业,黑山农机产业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拖拉机等动力型农机装备产业,尤其是200马力以上8速及以上动力换档拖拉机。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
5.光伏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光伏新能源产业依托“双园区(西海、龙栖湾)一基地”格局,西海、龙栖湾园区重点发展硅基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壮大骨干企业;积极引进薄膜电池、高倍聚光电池等产品,进军太阳能发电新领域;大力推广光伏产品应用,建设分布式电站和大型地面电站,开发民用光伏发电产品,使光伏产品进农村、进企业、进用户。一基地为义县地面电站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依托锦州电子电力信息产业园和高新区航海和电子信息军民融合产业园,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高校资源,积极开发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等。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6.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集群
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引进并重发展战略,以生物医药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保健品、养生养老、药品、食品、医疗器械等相关健康产业。加快专利到期药物仿制上市,重点建设上海复兴生物医药园,生产奥德金、邦亭系列产品,开展生物制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升级。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二)锦州市9个重点园区
1.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工业区)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重点发展化工、汽车零部件、光伏电子、化纤等临港工业。
重点抓好大连邈矣集团总投资180亿元的年产120万吨混合芳烃项目建设;锦州浦拉达能源股份公司的总投资36亿元的年加工600万吨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一期200万吨投资12亿元,二期400万吨投资24亿元);辽宁嘉合精细化工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将建设重油催化裂解、环氧丙烷、丁基橡胶、顺丁橡胶、丁烷脱氢制丁二烯等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锦州海森堡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在90万吨/年超声空化重油轻质化项目建成后,继续建设二期项目,总投资达到49.5亿元,全部建成后产能达到年产500万吨规模;辽宁天合化工年产60万吨氟素润滑油及5万吨氟素复合剂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元成生化科技公司年产50万吨化工醇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重点抓好万得汽车工业园暨锦州汉拿电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和北京万得嘉瑞和金杯锦恒搬迁入园项目、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年产侧气囊、帘式气囊各16.2万套项目和汽车主被动安全一体化项目、锦州锦恒安全装置有限公司年产400万只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技术改造项目、锦州联升汽车公司柴油机用EGR冷却系统项目等,总投资60亿元。
2.龙栖湾区
龙栖湾区重点发展化纤纺织、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工业等大型临港产业。重点抓好华泰汽车城项目(占地3000平方米,总投资200亿元)。同时将该区规划部分地块为军民融合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一期规划面积 3300平方米。承接津京冀的产业转移。
龙栖湾化纤总投资91亿元年产240万吨差别化纤维二期项目,辽宁宏丰印染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年产6000万米新型差别化多组分纤维面料及精细印花面料和功能性面料项目等。
3.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等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抓好锦州辽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1.2 亿元异地搬迁改造项目和华光公司异地搬迁改造项目;新建IGBT 封装生产线。锦州市圣合公司高压的FRD 芯片及器件研制和生产项目等。
汽车零部件做好汽车后产业。
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抓好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2.7亿元的南站复星医药园建设项目、辽宁润生堂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整体搬迁改造项目、辽宁国宇植物饮品有限公司总投资6.2亿元年产1万吨功能花生蛋白肽项目等。
4.锦州汤河子产业区
汤河子产业园(区)已经被纳入省新型产业基地。同时也被列入《锦州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锦州汤河子军民融合新型产业化基地。该区以中信金属、宝钛华神等为依托,建设特种金属新材料生产基地。主导产业:钛及金属新材料、机械制造。
重点抓好中信金属(锦州)年产1万吨海绵钛生产项目、8万吨钛材加工项目、钛锻件(钛锭、钛板、钛管、钛棒)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沈阳和世泰实业公司总投资8亿元的军工钛材、钛设备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宝钛华神公司年产10万吨高钛渣项目、年产4万吨固体废料氧化镁综合利用(一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中信钛业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同时做好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的前期工作,到2025年使氯化法钛白粉产能达到32万吨。
5.辽宁锦州沟帮子经济开发区(含102国道的产业带)
沟帮子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
装备制造重点发展以工业炉为核心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重点抓好辽宁五峰集团谷物循环精深加工项目、锦州掬水轩食品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饼干项目、桂锦糖业项目、北镇夫宇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年产肉食品3.5万吨项目,总投资20亿元。
6.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
七里河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健康食品、机电装备。
健康食品产业:重点抓好国大乳业产业链项目拓展,推动乳品城建设;锦州双双香辣园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畜禽香辣休闲食品生产项目;锦州万鼎丰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各类水产品5万吨项目,总投资20.7亿元。
机电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包装机、高铁配件、电线电缆等新兴机电产品,引进国外和国内先进设备和技术,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作强机电装备产业。
7.锦州大有经济区
发展健康食品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
重点抓好凌海锦州百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百合”牌系列小菜净菜生产线改造项目;锦州宏基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菊苣糖、精制糖加工项目;凌海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姜汁2.7万吨、姜汁饮料16万吨项目,总投资41亿元。
重点抓好新华龙公司的优质大规格宽厚钼板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8.黑山庞河经济开发区
重点构建东北农业机械制造基地。主导产业: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
重点抓好新疆永成拖拉机有限公司年生产40—100马力、110—300马力拖拉机10000台及各种马力拖拉机配套机具项目;辽宁宁越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玉米收获机、1000台整地机;黑山县鑫达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年加工花生摘角机、打药机、播种机1000台套等项目。
重点抓好辽宁百锦盈年产20万吨牛肉制品、花生制品、豆干制品及家禽卤汁制品项目;辽宁弘圣花生公司年产2万吨花生低温制油及蛋白系列产品开发利用项目。
9.锦州电力电子信息产业园
古塔区电子产业园区规划面积60.69公顷。重点发展电子、电力、信息、半导体硅材料及电子材料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依托锦州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华光电力电子(集团)公司、东芝白云真空开关管(锦州)公司等本地企业由老城区搬迁到园区内,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电子信息类高科技项目,形成以电子产业为主的新型生态型工业园区。
古塔区政府已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签订PPP合作框架协议,投资5.1亿元人民币,进行产业园区“七通一平”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可研、立项、环评、土地、规划等前期基础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三)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
1.通过20户龙头企业做大锦州工业总量,使我市工业集群、集约式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上联下延,引进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的丰厚度。挖掘龙头企业的发展潜力,实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实现锦州工业总体规模的快速增长。到2020年,力争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50亿元以上企业5户,30亿元以上企业10户。20户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2.通过100户成长型企业调整锦州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动100户成长型企业积极性,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强化与龙头企业的配套能力,强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经过5—10年的努力形成以六大产业集群为支撑,一大批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高铁、航空航天、汽车、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健康食品、环保产业为补充的锦州工业新体系。到2020年,100户成长型企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3.20户龙头企业和100户成长型企业的动态管理对于20户龙头企业和100户成长型企业实行年度动态管理,每年年初根据上年企业的行业排名、新上项目、新品开发等方面,进行考评,排名末尾的企业、没有新项目的企业、没有新品的企业将被淘汰。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新的企业进入20户龙头企业和100户成长型企业。
三、主要措施
依据龙头企业引领、重大项目支撑、强化园区承载、集群企业互动的原则,安排好相应工作。
(一)以规划引领,注重全面发展一是按照“一集群、一园区、一规划”做好6个重点集群和9个园区的专项规划;二是有针对性加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形成要素流动的“洼地”;三是6大产业集群要注重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丰厚度,突出主业,体现特色;四是9大园区招商引资要以地区潜在的竞争优势吸引投资;五是20户龙头企业和100户成长型企业要制定规划目标和推进方案,并集中全市资源支持企业发展。
(二)以龙头企业牵引,提升优势产业以20户龙头企业为牵引,提升锦州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20户龙头企业在资金、生产要素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兼并重组,海外并购、调整产品结构、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加强技术改造等方式,全力促进20户龙头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通过其不断的发展壮大,带动各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抓好成长型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成长型100户企业,尤其是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型企业,引导成长型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努力推动中小企业由粗放型、资源型、环境污染和低附加值向科技型、创新型、循环型方向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建立中小企业成长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促进小企业快速生长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升锦州工业总体实力。
(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丰厚度构建产业配套网络 ,延伸产业链。要引导和培育100户成长型企业与20户龙头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构成上、下游的产品衔接,形成产业配套能力。要注重形成不同层次的企业群体,着力吸引行业跨国企业集团,以龙头带动集群产业发展。吸引或培植产业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增强自我配套和服务能力。对产业链上的关键产品、关键环节、关键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自建、技改、招商等方式,构建围绕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的配套协作体系,提高配套率。同时,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发挥其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将一些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和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去,形成一批专业配套企业,提高产品配套率和产业丰厚度。
(五)利用“互联网+”和“工业4.0”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把握互联网与工业产业集群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改变我市工业的生产模式和流程,把“工业4.0”贯彻到工业企业中。对工业产业集群的企业要加强生产的智能化,销售过程的网络化,传统产品的智能化。每个集群所在园区要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群企业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协同销售。
(六)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强化9个重点工业园区的产业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服务于特殊产业的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形成区域集群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撑系统。一是鼓励和引导公共服务机构发展,除了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集群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外,还要包括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技术咨询机构,公证、法律 、会计服务机构等。二是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技术交易平台等要素市场的建立,创造便利条件。三是协助集群内企业进行宏观市场需求分析,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资料。四是通过政府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倡导区域文化和产业氛围。五是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致力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七)加大工业招商力度要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工业集约、集聚、集成和集群发展。尤其是围绕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加强产业集群的整体招商,围绕产业集群定位,采取产业链招商、工业地产招商、园区总体招商等多种形式进行招商。同时强化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竣工达产。
四、相关政策
(一)鼓励企业研发检测机构的公共化20户龙头企业及100户成长型企业自愿将所属的研发或检测机构公共化,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50—100万元)。
(二)鼓励园区上大项目20户龙头企业及100户成长型企业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在正式开工建设后,财务支出完成30%后,视情况给予贷款贴息1—2年的支持,额度不超过500万元,对没有发生银行贷款的项目投产后给予奖励资金200万元。
(三)鼓励组建企业联盟 鼓励和支持20户龙头企业、100户成长型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与集群内企业组成企业联盟,形成更紧密合作关系。对形成新的商业运行模式、新的战略执行模式、新的产品销售模式、新的产品研发模式、新的沟通模式和企业文化传播模式的联盟企业,根据当年财政状况,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补贴(50—100万元)。
(四)设立锦州市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运作,由省、市两级政府各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引导资金,引进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锦州产业投资基金。锦州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5亿元人民币,新基金成立后,争取国家投入引导基金,三年内募集资金20—50亿元。该基金主要以股权方式投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以锦州域内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亦可投资于并购和过桥基金投资,尤其是符合“6921”工程目标的各个相关部分内容,都是鼓励发展的方向。
(五)考核与奖励每年初由市产业集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县(市)区上一年“6921”工程目标进行考核,并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上予以表彰。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奖金主要用于次年本地区新上项目贴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助、新品研发资助等。考核指标及方案见《锦州工业“6921”工程考核方案》。
推荐访问:锦州市 实施方案 方案 【工信方案】锦州市工业“6921”工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