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微党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完整文档)

时间:2022-11-05 10:10:2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微党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微党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完整文档)

微党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重要专题,其精神实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显著特点和现实要求。学深悟透原著,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领会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思践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实现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锤炼品格,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树牢唯物史观,始终紧紧依靠人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唯物主义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我们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小岗村村民签下包产到户的契约掀开改革大幕,到义乌人用“鸡毛换糖”的小商品成就大市场,再到科技创新从“跟跑者”变为一些领域的“同行者”“领跑者”,中国人民的创新创造熠熠生辉。拥有14亿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深厚根基。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是因为始终依靠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强调:我们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在党和群众之间建立信念纽带,用共同理想把人民团结起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在实践中能不能树牢唯物主义史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执政理念。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而提出来的大思路、大方略,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也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生动体现。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才能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只有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力量,才能依靠人民推动“四个伟大”,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持续推进“两个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牢记初心使命,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生动诠释和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初心。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践行宗旨初心,总是和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切实体现。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蓝图,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落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体现了改革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的本质要求。同时,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切实成效,兑现了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走上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多次强调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热爱人民的鲜明立场和真挚感情,为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共同富裕不辞辛苦、殚精竭虑。

筑牢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强调:“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展现了党的领袖、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领中华巨轮不断破浪前行。面对党内、国内、军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确立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谱写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改革新篇章;
以“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
以“为千秋万代计”的视野大刀阔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管党治党,锻造党的坚强肌体;
以“天下一家”的理念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担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担当,生动践行了初心使命的内涵,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里程碑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光辉典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个体与人民的关系,以“我将无我”的境界投入伟大事业中。“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展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政绩观,要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定位在历史和人民的评价中,把人民作为最高裁判者和最终评价者,牢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为人民利益负重做事,真正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推荐访问:党课 始终 立场 微党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