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回顾二、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一)高扬理论旗帜。(二)强化方向引领。(三)凝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四)丰盈精神生活,人民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回顾
二、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一)高扬理论旗帜。
(二)强化方向引领。
(三)凝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
(四)丰盈精神生活,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五)加强国际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三、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理论强党。
第二,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第三,必须遵循意识形态工作规律。
第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第五,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第六,必须重视自我革命的锻造作用。
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
本期报告的题目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以史为鉴、映照未来。
一、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回顾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人心向背、事业成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无不与党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工作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置于党的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均对意识形态工作极为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面对风云变化的内外环境和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形势,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特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为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事业的伟大不仅在于成就的辉煌,更在于过程的艰辛。让我们回顾一下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历程和重大举措。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
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要求,“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归根到底,我们的党员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党校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党校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
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命题,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为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九个坚持”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地位作用、使命任务、责任担当等,系统回答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等重大问题。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上好思政课要做到“八个相统一”等思想。
20xx年x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列为巡视工作的首要问题。
20xx年x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总结吸纳了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推动了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
20xx年x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该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
20xx年x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这是坚持和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重要体现和保障。该条例的颁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意味着意识形态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20xx年xx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一)高扬理论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谱写新篇章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具体体现在:
第一,理论研究跃上新台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以理论研究为起点,加强研究阐释。1.研究平台不断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平台不断拓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四大平台”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使理论研究再添生力军。截至2022年x月,xx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和xx家培育单位在内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方阵逐步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逐渐完善。2.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超过了xx万,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培训体系不断完善。3.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国家社科基金从20xx年的xx个亿增长到2022年的xx个亿,自主形成了一大批价值丰厚、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理论研究成果相继推出,让广大民众对新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透彻的感悟、更深度的共鸣。
第二,党内学习教育呈现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们狠抓“关键少数”,推动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政治生态明显改善。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使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和锻炼,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汲取成功经验、政治智慧,始终保持顽强的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以上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尽管主题和具体内容不同,但目标一以贯之,就是要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第三,理论宣传掀起新热潮。1.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我们结合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和生产生活实际,组织理论专家、基层理论骨干、各级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宣讲团队,深入机关单位、企业、社区、村镇等开展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使政策解读接地气、聚人气。2.理论学习读物广受欢迎。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宣传新思想的理论书籍出版发行。包括《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到第四卷)等理论性很强的专业书籍,又有《之江新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脍炙人口的读物,这些书籍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3.理论传播的氛围日益浓厚。我们通过推出《我们走在大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大型电视专题片,组织撰写《百年大党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通俗易懂,飞入寻常百姓家。
特别是以“学习强国”为代表的一批网络新媒体,凭借丰富的学习资源,创新的学习方式,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成为理论学习的知识库、资源站、掌中宝,同时,一批讲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影视作品深受喜爱,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百姓家庭的必追剧。
(二)强化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强化方向引领,加大对错误思想的斗争力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不断强化,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意识形态空间治理更加风清气正。
第一,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不断强化。具体表现为我们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意识形态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第二,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这里面主要表现为:1.阵地建设不断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经过长期努力,我们的主流舆论阵地持续拓展。2.内容更加丰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xx周年、庆祝改革开放xx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xx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接连开展;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成就和经验的一系列的历史展览、成就展览陆续开展,这些活动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正能量。3.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一方面,全国各地区、各高校开展的快闪、云端阅读节、主题音乐会、短视频比赛等活动广受欢迎,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另一方面,以“中央厨房”新型全媒体报道平台作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意识形态空间治理更加风清气正。1.澄清了一些模糊或错误认知。2.批判了一些错误观念。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3.治理网络乱象。近年来,我国对劣迹艺人、流量明星乱象,以及畸形“饭圈”现象,开展了强有力的治理专项行动,予以坚决打击,推动了网络空间的日益清朗。2022年,中央网信办在专项行动当中,突出、重点打击“色、丑、怪、假、俗、奢、赌”等违法违规信息内容,xx家重点直播、短视频平台清理违规短视频xxx万余条,处置处罚违规主播、短视频账号xx万余个,打赏失度、规范失范、功能失范、恶意营销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三)凝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第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1.思想引导树观念。20xx年x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这之后,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活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的机构、组织、团体、刊物不断涌现,推进了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等相关理论书籍相继出版。2.实践培养见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各单位各部门将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融为一体,同频共振,有力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准则。3.制度保障强约束。xx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现。20xx年xx月,《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了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20xx年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颁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20xx年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鲜明写照。
第二,先进典型的引领力不断彰显。1.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新时代以来,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显著增强,并与业务发展紧密融合。新时代,各行各业相继涌现出许多最美人物、道德模范。xxx个集体或个人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xxx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xxx个“最美奋斗者”受到表彰,发布了xxx个“最美人物”,评选出xxxxx个“中国好人”。同时,我们还组织了“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播出了系列主题公益广告微电影、微视频,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2.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等一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有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健康向上。同时,对损害先进典型荣誉利益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举措有力维护了先进典型的名誉声望,对推进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深走实。1.范围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涵盖面不断扩展,从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到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城市;从创建文明户、文明村,到创建文明集镇、文明县城;从自建发展到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涉及各行业、各领域,有各级干部、广大职工、农民、市民,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与的声势宏大的群众性活动。2.程度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3.力度强。20xx年x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20xx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些文件的出台对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意义重大。
(四)丰盈精神生活,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推进文化产业改革、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重大成效。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有力,社会主义文艺引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第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文化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加强规范引领。我们编制实施了《文化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xx—2035年)》和“十三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高质量发展。2.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高标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个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复兴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版《中国通史》等文化工程。3.推出精品力作。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破圈”传播。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4.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都取得新进展。
第二,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新时代,我国在改革文化体制、投资文化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多方发力,助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公共文化建设作了明确的部署,中宣部重点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xxxx个,公共图书馆xxxx个,文化馆xxxx个,博物馆xxxx个,乡镇(街道)文化站x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xx万个,农家书屋xx万家。到目前为止,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2.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等。20xx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的读者达到x.xx亿人,群众文化机构服务人次x亿多,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x.x万场、教育活动xx万场,接待观众近x亿人次。国家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国诗词大会》《记住乡愁》等节目更是广受好评。3.创新运行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服务供给,形成多元化社会化供给新模式。加快文化馆、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截至2022年x月,共有xxxx个县(市、区)建成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xxxx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精准供给机制日益完善,服务效能和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4.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20xx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纷纷转到了线上,如:云演出、云直播、云展览、云综艺、云参观等,让公共数字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丰富多彩、优质的线上服务供给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社会主义文艺引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1.导向鲜明,弘扬主旋律。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此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文艺界的共识,大批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化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文艺作品。2.与时俱进,传递真善美。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新时代,除了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红色题材作品以外,一大批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的文艺精品也广受好评,并登上了世界舞台,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我们国家组织实施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及戏曲、民族歌剧、交响乐等重大工程项目,引导创作,打磨提高,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等重大主题,围绕新时代的开拓奋斗,挖掘新风貌、新人物,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不管是传统戏曲还是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都创造了许多新经典。同时,我们还利用新科技手段,促进了文艺高质量发展。我们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舞台艺术开始突破了时空限制,上线、入云、破圈、出屏,各种直播、各种数字演艺十分活跃,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和欢迎,社会反响也非常热烈。新技术手段助力舞台艺术的表达方式、传播方式,使其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五)加强国际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意识形态建设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构建多主体、立体化大外宣格局,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第一,重信守诺,让中国形象更可信。1.中国具有重信守诺的文化传统,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众多讲诚信重道义的历史故事,像“立木取信”,展现了商鞅立志变革、取信于民的坚定决心;“一诺千金”,褒扬了季布以诚待人,信守承诺的高尚品格。2.言必信,行必果。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承诺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20xx年首次举办以来,累计意向成交额达xxxx多亿美元,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3.在国际对比中彰显重信守诺的国家形象。20xx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和平友善,让中国形象更可爱。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追求和平,睦邻友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古代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古代与沿线各国人民商品互通、文化交流、科技互动,共同谱写了经济互利、人文互启的伟大史诗。2.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对外交往。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响应,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个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2022年x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xx万亿美元,“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3.坚持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
第三,大国担当,让中国形象更可敬。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越来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1.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面对气候变暖、大气污染、金融安全、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中国积极倡导国际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积极参与塑造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力量对比和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了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3.在世界和平发展中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与使命,累计派出x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成为第二大联合国会费国、第二大联合国维和摊款国。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仍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然采取积极行动,力所能及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情怀和担当。
三、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成就彪炳史册,经验映照未来。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运用好这些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的必然要求,也为新征程中各项任务的有力开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第一,必须坚持理论强党。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基础性建设,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我们党自身在理论上不断强起来,以自身理论的强大确保全党的团结统一,为国家立新,为民族立魂,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工程。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理论强党,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彪炳史册的新胜利。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在xx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强化自身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都必须依靠扎实、持久、强有力的思想理论建设,保障和巩固党的整体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
第二,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保党的事业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第三,必须遵循意识形态工作规律。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们的头脑中搞建设,在人们的心田里搞绿化,有独特的规律和要求。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充分表明,只有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加科学、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丢掉思想灵魂,迷失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明辨大是大非,追求光明进步,不断消除种种杂音、噪音。
切实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以切实有效的实际工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就没有切切实实的民生改善,意识形态建设也难以稳固长久。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实实在在的民生和社会建设成就,是安定团结、凝心聚力政治局面和舆论氛围的重要基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既源于社会存在,也服务于社会存在,意识形态工作从来不是一项脱实向虚的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一盘棋、同向并重。一方面,只有直面现实问题,走进群众中间,才能科学回答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只有把实际问题解决好,意识形态工作才更具说服力和时效性。
第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去做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善始善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绕不过的门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是众多风险因素之一,也是众多风险因素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意识形态领域点多、面广、线长,意识形态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防范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性、增强敏锐性、提高自觉性,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无论事业发展到什么地步,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而言,都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容不得丝毫的懈怠。
第五,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持批判和斗争的态度,在批判和斗争中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在一定意义上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不懈斗争的历史。错误的思想不可能自行消散,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离开斗争是不可能真正取得实效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这种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党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扭转了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从而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
第六,必须重视自我革命的锻造作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充分表明,只有重视自我革命的锻造作用,才能永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先进性,进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最主要、最可靠的尺度。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坚决纠正失误和错误,不断追求真理,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以自我革命为强大武器,不断从思想上锻造自己,以及自己的每一名成员,强化了理想信念,补足了精神之“钙”,强化了初心使命,强化了红色基因。
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坚持主动靠前、常抓不懈、稳步推进,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是新时代伟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理性升华,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进步。
本期报告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