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食用菌产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我旗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土地、草场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来自农牧业的收入也是农牧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近些年,旗委、旗政府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打井配套以及围封草场、禁牧舍饲等措施,增加基本农田面积,保护草牧场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整体上看,我旗的农业仍属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牧民增收还很缓慢。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的意见》,稳定了农民情绪,也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受严重干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影响,依靠传统农业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已无多少潜力可言。那么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哪?
旗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畜牧主导产业,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这些思路的提出是立足旗情,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愿望,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以坚持禁牧舍饲、改变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引进优良品种和加强品种改良为切入点,经过几年努力,农民增收是可能的,也一定能增收。
从另一种角度上看,我旗森林覆被率为34%,有丰富的林副产品资源,有大量玉米及其它农作物秸秆资源,这些都是发展食用菌生产最好的原材料。同时,综合我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有关地区成功试验示范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以及我旗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我们提出————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增农民收入的另一条有效渠道。
首先,我们有丰富的林木及林木副产品资源。我旗现有林地面积230万亩,其中杨树120万亩、沙棘12万亩、柠条42万亩。森林覆被率为34%,活立木蓄积量达239万立方米,每年生产量14万立方米,年采伐量为16400立方米。旗内现有大小木材加工厂43家,锯沫等副产品存量较多。另外,秸秆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我旗年产秸秆在10万吨左右,除二分之一通过过腹还田转化外,其余都是燃料或被遗弃。这些都是栽培草腐菌和木腐菌的主要原料。
第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生产。我旗属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较大。年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6。2—6。8度,年日照时数为3100小时以上。据专家评估后,认为我旗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食用菌生产。另外,我旗距沈阳、大连、锦州等大中城市和港口较近。我旗周边的阜新、朝阳等辽宁地区食用菌发展规模不大,我市其中各旗县区包括赤峰地区食用菌发展也没有形成气候,市场空间大,运输成本低。
第三,生产技术有保障。以扣河子食用菌基地为中心,辐射扣河子、六家子、先进、水泉、奈曼、库伦镇等地。经过五年试验、试种、示范、小面积推广,我们掌握了一整套适合我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技术,并有专业人员掌握,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同时,我们聘请中国食用菌协会和东北三省食用菌协会专家作技术总监和指导,我们食用菌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第四,市场前景看好。食用菌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富含菌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保肝解毒及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和防治功能。因此,近几年国际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国内市场也逐步走俏。加之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生产食用菌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五,符合我旗劳动力特点。食用菌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劳动强度不大,但在物料加工准备、蒸料、接菌和采摘等几个关键环节也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在生长阶段也要有人照料。我旗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近3万人,城镇低收入家庭无业人员和提前退休人员也在5000人左右。另外,食用菌生产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准,只要是初中以上文化的,经过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后,都能进行生产。因此,发展食用菌有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且符合我旗劳动力实际。
以上重点从食用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分析。那么要想真正把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使这项产业成为我旗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抓、来管理,来解决有人管的问题。毛主席说过:正确路线确定以后,人就是决定因素。所有问题都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管和抓是不可能的,但需要他们决策,需要他们确定方向,需要他们协调资金,而真正抓落实的应该有专人、有专门组织机构,各级都应该有。要上下协调一致,明确责任,不要造成人人都管却管不好的局面。专门组织机构和人员确定后,要有工作制度,问题出现了,要知道责任出在谁的身上,应怎样负责,给群众一个明确交待。
二、要做大做强这一产业,看准了就要坚持、再坚持。过去我们也抓过不少的产业化项目,其中有很多不是因为市场原因,而是因为领导更换等因素,没有能坚持下去而夭折。真正想把食用菌产业抓出规模、抓出效益,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一张蓝图绘到底。象山东省抓农业产业化项目那样,主要领导敢于担责任,瞄准的事就要盯住,要盯到底。山东寿光县蔬菜要因为发展之初菜农把菜拉到县政府大院而搁浅,就不会有今天的寿光县。
三、要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就是把建基地和建龙头企业做为重点。建基地主要是试验、示范,新品种或新模式引进后,要经过基地去验证,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要在农户当中搞试验。试验成功了、技术成熟了,再推广开来就容易了。建基地另一个作用就是给广大菇农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基地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去指导和讲解,大家可以以基地为中心互相加强联系、加强学习,便于真正掌握生产技术。
建龙头企业,主要是拉长产业链条,通过深加工增值。另外建龙头企业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了龙头企业,农民不需要自己去找市场,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联系起来,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愁卖不掉,群众生产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做强做大产业根基就牢靠了。同时,龙头企业还能够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开辟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四、要做大做强这项产业,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农民是弱势群体,投入不足和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资金支持成为这项产业发展又一个能源动力。要积极向上争取科技扶贫、科技培训及产业化项目等专项资金,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在起步阶段,要给予菇农一定的支持,特别是在菇棚等硬件建设上要给一定的投入。也可以把食用菌作为扶贫项目,列入扶贫规划中实施。
五、要做大做强这项产业,就要改变领导方式和服务方式。领导重视,是抓成这个产业的前提,领导要从最广大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不要把它看成是任务,与我们没关系,可抓可不抓,这样就会奠定失败的底子。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干。转变一般意见上的服务,指的是也确定专人负责了,也成立专门组织了,大会、小会也讲了,宣传资料也发了,这些都是必要的,但一松手就变成了形式,就变成了给领导和上级部门看的了。不要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而要真抓实干,掌握好抓产业内在规律和节奏感,服务要制度化、多样化。
六、要想做大做强这项产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和扶持龙头、建基地就是扶持农户的意识。要注册自己的商标,有自己的品牌,才能站住脚,才能走出去,才能具有竞争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培育基地,在很多人头脑里认为扶持就应该直接扶持农户,投入到加工企业和基地建设上,那不是扶持个别人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对市场规律还不了解,不掌握产业运作模式。没有龙头企业和基地,小产品和大市场就不能实现对接,而由于龙头加工企业和基地的存在,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轻松走向了市场,这是因为龙头加工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农民和市场就以这样的形式走到一起。
七、要想做大做强这项产业,就不能忽视专业合作组织即协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