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报告

时间:2023-05-06 16:20:07 来源:网友投稿

在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报告,供大家参考。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踏上“十二五”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依托哈尔滨,打造新五常,为实现富民强市新战略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五常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四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和哈尔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五常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的五年坚持抓重点、破难题,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增长。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32.2亿元,同比增长15.5%,是2006年的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30%,是2006年的3.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2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21.9%,分别是2006年的3.2倍和3.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8亿元,同比增长18.1%,是2006年的2.3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是2006年的17倍。在全省综合排名逐年提升,2010年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

——过去的五年,是农业焕发旺盛活力、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的五年坚持抓基础、创亮点,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产能明显增强,2011年粮食总产实现57.68亿斤,比2006年增加20.28亿斤,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产业影响力彰显,立足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大米品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成功举办6次大型品牌发布会,五常大米的美誉度明显提升。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86.6万亩,我市被授予“中国优质稻米之乡”荣誉称号;建成蔬菜温室3000栋,成为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建设了万头奶牛生态科技园,畜牧业呈现大发展势头。

——过去的五年,是工业经济提质增量、支撑能力日益显现、主导地位显著攀升的五年坚持抓项目、提素质,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预计工业增加值完成46.5亿元,同比增长17.7%,比2006年增长121%;规模企业发展到50户。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制药、稻米、机械加工、矿产、木材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共实施工业项目222项,完成投资86.7亿元,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牛家工业园区强势发展,投入3亿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签约入驻项目111个,已成为全省最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工业园区之一。

——过去的五年,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坚持抓招商、兴产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累计开工项目45个,葵花药业“两丸一颗粒”、中粮集团、东方集团、哈药集团、常庆乳业、甬野拖拉机、徐家木业等一批大企业落户五常。大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实施大项目468个,完成投资160亿元。矿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引进了宏益矿业、华能风电等资源开发企业,宏益矿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打造了一批旅游景点,建成龙凤山、凤凰山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影响力更大了,人气更旺了。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坚持改老区、建新城、扩规模,实施了五常城建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建设工程,城市形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市框架迅速拉开,重新修订城市建设规划,确定宜居城市发展定位,新城区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23平方公里扩大到27平方公里。人居环境更加优越,开发城市住宅207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建改造道路161条,新建5处公共活动场所,主街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实现全天保洁,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城乡路网全面升级,完成哈五路、铁通路等主干线公路和1913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小城镇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典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能力大幅增强、民生条件显著改善的五年坚持抓民生、办实事,城乡基础设施、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共实施136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就医、住房等问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0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81.8%和12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使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了人民群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广大群众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加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打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干群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坚持抓党建、强基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坚持看实践、重公论,充分尊重基层意见、群众意见,选拔任用干部,圆满完成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工作,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扩大党内民主试点工作得到省委和哈尔滨市委的肯定。在全省首创了农村党建“1+3”模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四项专题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明显提升。人大、政协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履行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武装、统战、党校、老干部、民族宗教、档案、统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促会、关工委、老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政通人和、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五常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科普示范市、团建先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历届市委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智慧和心血;倾注了全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辛勤汗水;展示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体现了各界人士、驻五单位的无私奉献;饱含了老领导、老同志的殷切关怀。在此,我代表中共五常市第四届委员会,向为五常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新思维决定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我们才能站位更高,气魄更大,发展更快。改善民生赢得支持。执政之要在于为民,只有坚持以民为先、以民为重、以民为根,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才能凝聚人心、集中民智,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突出重点开创局面。只有把握关键,科学决策,强力推进,才能变资源为优势、变弱项为强项,我们的发展才能迅速打开局面。真抓实干成就事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积极主动想事、埋头苦干做事、千方百计成事,我们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强化领导凝聚力量。只有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才能一往无前,阔步前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产业结构不优,工业经济比重低;支柱纳税型企业群体小,财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干部的思想作风与大发展的势头还不协调等问题,已经成为束缚五常更好更快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些问题,全市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服困难中争取主动、在开拓进取中铸就新的辉煌!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肩负着实现跨越发展新使命,承载着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未来五年,是充满机遇的五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省委、哈尔滨市委新战略深入实施,对五常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特别是稻米和蔬菜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是大有作为的五年。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已成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园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五常实际、顺应百姓意愿的发展道路,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汇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为未来的发展积攒了有利条件。未来五年,是充满挑战的五年。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将不断增多,广大人民群众期待越来越高,发展压力更大,发展任务更重。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立足五常、置身全省、放眼全国来定位和谋划发展;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必须提振精神,担当有为,求实创新,争先进位。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依托哈尔滨,打造新五常”发展战略,一心一意惠民生,尽心竭力谋发展,更加注重产业提升、更加注重园区培育、更加注重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生态、创业、活力、宜居新五常而努力奋斗。

预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到2016年生产总值实现498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9.6亿元,年均增长1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8亿元,年均增长14.5%;工业增加值完成93.5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16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27元,年均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6%;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民生更加殷实、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做强工业经济,全力打造竞争新优势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智慧发展工业,进一步激活存量、扩张总量、提升质量,增强工业对市域经济的支撑力。

做大做强规模企业群体。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引资合作、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快企业改造升级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稻米、制药、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集群,深度开发水、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和风能、水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扶持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一批纳税百万元、千万元、亿元产业群体。

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国家级园区标准,推进园区规划建设,使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招商引资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致力于打造全省一流工业园区,坚持牛家工业园区与牛家镇统筹规划建设,科学定位功能,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强化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用三年时间把牛家工业园区打造成环境优良、服务功能完善的工业新城。到2016年,完成核心区建设,园区税收突破3亿元。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标准推进五常镇中小企业园建设,规划设计好拉林、山河中小企业园,真正形成“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把哈五路沿线建成工业走廊。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快速崛起的有效措施,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五年,必须牢固树立大招商理念,坚持全党抓招商、全社会抓招商,毫不动摇地推进招商引资。立足于延长产业链条,加大配套项目引进力度,壮大产业集群,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搞好与哈尔滨市外迁企业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五常。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定点定向定位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确保五年引进100个超亿元项目。着眼于建设最佳投资城市,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打造政策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成本最低的创业高地。

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项目是载体,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所在。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靠项目增添活力,靠项目促进转变,靠项目积蓄后劲。积极运作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支撑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落实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定目标、定人员、定措施,必保项目落实落靠,必保开工建设,必保见到实效。

(二)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农业是五常发展的最大优势。坚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土地整理开发,有效改造中低产田,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使用范围,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生产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全面加快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南稻北菜”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扩稻工程”,2012年水稻面积发展到200万亩,5年内发展到240万亩,打造百万亩水稻标准化良田,建成全国优质水稻示范区;推进“粮改菜工程”,确定2012年为“蔬菜产业建设年”,整合项目资金,引导社会投入,确保建成1万栋蔬菜温室,5年内发展到3万栋,露地菜发展到26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示范区;在北部乡镇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养殖,推进生态牧场和现代化养殖场建设,5年内奶牛存栏量达到5万头,建成全省最先进的畜牧业生产示范区。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叫响五常大米品牌,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五常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推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坚持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撤屯并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整村、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强村屯道路、环境治理、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打造一批产业新村、生态新村、文明新村、宜居新村。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加大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小流域治理和水土资源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城市绿化、村屯绿化,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全面实施生态综合开发模式,坚决杜绝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的之路,保护好五常的青山绿水。

(三)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城市是形象、是吸引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以城区建设为重点,以小城镇建设为支撑,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

着力优化城市布局。严格执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围绕城南广场,改造南部城区;建设东环路,开辟东部新区;依托金山公园,打造北部新城;建成跨铁立交桥,拉动西部开发。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按照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要求,对入城口和主干道两侧重要节点建筑,实行既有楼体节能改造,实现“一街一品、一街一景”。用三年时间把五常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美丽时尚的宜居城市。

全面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道路改造力度,改善城市路网结构,便于市民出行;引进磨盘山水,建设新水厂,解决城区居民用水问题;实施供气、供热、排水工程,改善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金山公园,完成政府广场、体育场改造,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大力提高城市品位。坚持高水平经营管理城市,在提高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标准上做文章,消灭裸土地面,绿化实现全城覆盖,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实施亮化工程,打造精品街区;强化城市管理,做到全年保洁,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全力建设小城镇。坚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增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综合实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突出、环境良好、管理有序的小城镇。扎实推进林地共建、场县共建工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四)坚持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全力推进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增添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文化感受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游、冰雪游、文化游、农家游,构建旅游经济板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接待能力。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拉长产业链条。全力建设雪乡路旅游带,完善龙凤山、石刀山、华藏寺等景区景点建设,推进银河谷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旅游名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适时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提高五常旅游知名度,推动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转变,打造全省旅游名城。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物流园区、专业市场,把五常打造成连接黑吉两省的区域物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五)坚持加强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发展软实力经济是硬支撑,文化是软实力。抓文化就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面上抓发展、惠民生。必须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激活内在发展动力。鼓励企业和个人兴办文化事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全面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类专业文化人才,提高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体中心、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加强广播、电视等事业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历史文化、京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稻乡文化,打造具有五常特色的文化品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发展,建成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最具活力的产业,实现我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

(六)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惠及群众的民生福祉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的理念,坚持经济与社会建设同步的原则,大力实施惠民工程,从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入手,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增收措施,确保逐步提高干部工资待遇,力争三年达到哈尔滨县市中上等水平。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好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2年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着力做好助残、扶贫、济困等工作,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施安居工程,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建一所省级示范性中学,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德育教育,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城乡居民就医环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统筹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科技、体育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七)坚持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提高人民满意度。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政务服务、利益诉求、工作协调的工作平台,构筑市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充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逐步完善大调解格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平安五常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公平、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强交通、消防、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工作,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党校、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促会、关工委、老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社会各界群众,在推动五常新一轮发展中建功立业。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六五”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依托哈尔滨,打造新五常”奏响强势发展的号角,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动摇,盯住目标不放松,提振精神不懈怠,担当有为不折腾,求实创新不空谈,争先进位不分神,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五常、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五常、一个更具实力的新五常、一个宜居宜业的新五常,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打造新五常,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政治坚定性、作风务实性、廉政自觉性。

1、切实加强思想建设,转变观念引领发展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用世界的眼光、时代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审视市情,谋划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破除陈腐观念,打破体制障碍,摒弃落后方式,敢想、敢干、敢为,以思想大解放拓展发展新空间、挖掘发展新动力、开创发展新局面。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多办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大事,多办看得见、摸得着、得人心的实事,多办顺民意、合民心、解民忧的好事,真正把党的宗旨意识扎根于实践、付诸于实干、体现于实绩。

2、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要牢固树立正派政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实践、重公论、重品行,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建设新五常的主心骨和带头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党建“1+3”模式,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议事、集中问事、合力共事、归口理事、高效处事的“五事”原则,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3、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能力服务发展要加强效能建设,做到“三治三提”,治庸提质、治懒提速、治散提效,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要做主人、敢担当,一以贯之抓落实,一门心思求发展,真正做到“五实”,发展思路着实,领导指挥务实,目标任务落实,推进措施夯实,工作成果真实。要创先争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多干破题之举,少干平庸之作,不干无为之事,创造一流业绩,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4、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做到“三管四办”,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一切按照规矩办、一切按照程序办、一切按照政策办、一切按照要求办。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各级干部慎言、慎行、慎欲,保持政治上清醒、工作上清廉、生活上清白。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力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要积极创造宽松条件,支持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全力营造适于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鼓舞士气,崇高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只争朝夕的拼搏干劲,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全力建设生态之城、创业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为实现富民强市新战略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共党 中国共产党 报告 【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