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报告】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全文)

时间:2023-05-07 14: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报告】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发改报告】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全文)


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的报告


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年1月9日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以上,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走势平稳,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成为全国第一产量大省。畜牧业稳步发展,水产养殖发展到281万亩,预计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1.3%、5.6%和13.2%。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左右。服务业健康发展,预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内外需协同拉动,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步提高。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省重点推进的445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对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预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继续完善城乡消费市场体系,积极落实“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加快,城乡消费差距不断缩小。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对外贸易规模效益同步增长。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0%以上,对俄进出口增长1.5倍。在香港活动周、哈洽会签约项目落地的带动下,预计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

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五大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模式推广面积达1.58亿亩,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哈尔滨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哈兽研“猪传染性胃肠炎”生物疫苗等一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东北石油等四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孵化科技型企业能力持续增强。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着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组织实施了100个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经济效益大幅提升,预计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5%,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

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预计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5%以上和15%以上。积极实施民生财政,省财政用于民生专项支出209.9亿元,按可比口径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3.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8%,低于控制目标0.22个百分点。积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5.9%左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提前实现了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程加快,开工建设86.87万套,总量居全国首位,竣工40万套。“三供两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开工建设项目325个,完成投资139.9亿元。

各位代表,2011年的成绩是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速度慢;投资增长动力不足,过分依赖政府性投资,市场主体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窄,产业项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仍需提高;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全民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非公经济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民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创优,力求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上有新突破,力求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上有新举措,力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作为,力求在备足后劲、打牢基础上有新进展,力求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有新成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按照以上要求,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需要,并与“十二五”规划有效衔接,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如下: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力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

——结构调整指标。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重提高到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氨氮排放量下降2%,氮氧排放量略有削减。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70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2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产业项目三年决战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突出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牢牢把握产业项目建设方向不动摇,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着力在提高产业项目谋划建设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见实效,突出抓好500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达到1500亿元,增长50%以上。着力抓好产业项目谋划储备。要创新项目谋划方式,打破政府、区域、所有制界限,积极推进省市协同、银企合作、场地共建、产业融合,促进不同投资主体合作谋划项目。要立足我省资源和产业优势谋划项目,围绕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重点谋划一批延伸产业链条、集聚配套发展、资源精深加工的产业项目。要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坚持把重大项目谋划与实施落地结合起来,及时落实审批、土地、资金等条件,不断提高项目谋划成效。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强化规划指导,完善省市共建机制,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实现科学布局、错位发展,在继续抓好2011年13个省级重点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再打造8-10个省市共建重点园区,努力做到“八大经济区”每个都有2-3个产业园区做支撑,力争使省重点产业园区项目数和投资额达到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的35%左右。进一步加强项目督导服务。完善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双重推进”机制,真正建立起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通过开展联合办公、集中审批,形成抓项目的合力。多渠道增加产业投入,在充分发挥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等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我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继续改进提升产业项目服务水平,定期组织产业项目前期培训、项目会办和银企对接,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动初步设计、招投标和竣工验收立法工作,建立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倒逼机制”,将投资目标和重点工程计划,分解落实责任到相关市、县,严格兑现奖惩,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加大项目督导力度,定期开展项目专项督查和稽察工作,创新项目督导方式,强化省重点项目实地监控系统作用,进一步增强督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深入实施资源换产业战略。研究建立资源捆绑招商机制,积极推进以资源换产业、换项目、换市场,风电、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投资主体的确定、申请核准、开展前期工作等重大事项需报省政府审定,增强政府对重点优势资源的调控能力。

(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紧紧抓住当前国内外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围绕发展壮大“十大重点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围绕绿色食品、矿产钢铁、煤化石化、林纸等传统优势行业,引进和研发核心技术,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加快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吃干榨净出精品,形成排他性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我省粮食产量优势,重点抓好100个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大项目,大力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促进资源多层次开发,使农产品本地转化和精深加工率分别达到60%和35%,加快我省食品工业大省建设步伐。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贯彻实施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哈尔滨市生物产业基地和民用航空基地两个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国家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物流、旅游、云计算、物联网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大庆文化产业实验园、哈尔滨群力文化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华南城、集装箱中心站等重大物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大型物流集团和特色物流企业。以“中俄旅游年”为契机,依托冰雪、生态、边境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精品,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三)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基础。按照推进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和大合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我省15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努力扩大高产作物面积,进一步提升粮食稳产增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达到1200亿斤。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畜牧业和特色水产养殖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产品转化和精深加工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蓝莓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马铃薯、蔬菜、食用菌、北药等经济作物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中间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大粮仓”向“大厨房”、“大产业”转变。积极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继续组织做好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建设工作,在土地规模流转等农业生产关系改革上先行先试,争取上升为国家级试验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4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解决150万农村居民安全、洁净、方便饮水问题。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积极推进“三星级”以上标准村建设,深入开展场县、局地、村企等共建活动。

(四)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加速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加快发展城区经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城区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打造核心产业集聚带,提升城区整体实力。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结合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加大城区改造建设力度,提高城区之间发展的协同度,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产业集聚和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城区经济的引领、辐射和服务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城关镇和产业镇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发挥丰富的农畜产品、矿产品和劳动力优势,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要力争每个县市都有省级重点产业项目支撑,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深入实施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继续加大旅游名镇、百镇建设和滨水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建设工作,着力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医疗、子女就学等难点问题,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五)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投资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落实落靠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方面,铁路要以哈齐客专、哈西客站、哈佳快速铁路、哈牡电气化改造、齐齐哈尔至嫩江扩能改造、佳木斯至鹤岗扩能改造、佳木斯至双鸭山扩能改造、同江铁路大桥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做好续建项目实施和项目前期推进工作。公路要在完成三年决战各项收尾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建三江至黑瞎子岛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稳步推进国省道公路改扩建,争取将农村公路和园区路纳入建设规划。民航要力争开工建设哈尔滨机场改扩建工程、抚远和建三江机场,积极做好五大连池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轨道交通要保障哈尔滨地铁等在建项目顺利实施。能源方面,要抓好在建的国电哈平南、华能大庆等热电联产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供热保障能力。要加强接续矿井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抓好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和瓦斯治理国家示范项目的实施。要搞好电网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农村电网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努力拓展风电发展空间,创造条件集中开发水电资源,合理开发生物质能源,积极争取国家对太阳能发电的支持,统筹做好全省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水利方面,要加快松干、嫩干、黑干堤防建设,积极推进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一批水库、水电站、引调水工程建设。

(六)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下更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推进节能减排绩效管理,完善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和执法监察力度,组织开展对市级政府和“万家企业”2011年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工作。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把好“能评”、“环评”关口,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壮大100家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组织相关部门和地区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意见》,引导规划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推进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林区产业转型、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林区改革等各项工作,抓好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泥处理处置,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搞好生态治理与恢复,继续做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实施工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万公顷,植树造林300万亩。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出台全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支持大兴安岭地区推进国家级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大庆、伊春先行开展低碳园区试点建设。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组织做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和大小兴安岭林区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政策有关县区转型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七台河和五大连池市资源枯竭城市政策延续获国家批复,积极谋划争取资源型城市专项项目。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提高基本药物配送到位率和药款按时结算率的具体办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推进地市级和县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划转,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九月底前基本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任务。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面完成央企“三供一业”改造移交工作。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建立完善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风险投资基金。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搞好省市县三级创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以上。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粮食银行”试点工作,提高大宗农产品市场掌控能力。积极做好省内煤矿重组工作,抓紧制定并启动实施煤矿重组方案和实施意见,确保重组工作有序推进。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着力推进对外经贸科技合作升级。积极探索和实施构建东北北部经济带战略,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向西北与内蒙的满洲里相接,向东与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带相连,与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经济轴线形成T字形结构。加强示范基地和出口平台建设,争取建成2-3家国家级、30家省级外经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国际大通道和口岸通关建设,重点推进同江铁路大桥建设,抓好洛古河临时季节性过货通道和黑河、嘉荫等跨江浮箱固冰通道建设。着重提升对俄经贸合作层次,加强境内外园区跨境合作,推进莫斯科黑龙江名优商品展示中心和乌苏里斯克等境外园区建设,积极辟建进口加工基地,加大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延伸进口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国外优惠贷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在资源节约、公共事业和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上争取更多的国外优惠贷款。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推进非洲援外项目下的境外合作区建设,组织大企业与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对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十大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办好第23届哈洽会、绿博会等经贸活动。

(八)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加大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推进政府管理的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抓好扩大就业工作,推进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创业服务设施和公共培训基地建设。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支付比例达到75%和65%以上,调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组织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八大工程”,突出抓好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着力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9个市级急救中心、64个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5个乡镇级卫生院,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2万套,竣工42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22万套;全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900万平方米、供气用户25万户以上,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99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108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5510吨。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万人以上。着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认真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油蔬菜等重要商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重点抓好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工作,严格控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龙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国民经济 黑龙江省 报告 【发改报告】关于黑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