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司法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阶段性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用法律服务
(一)实现法律援助全城通办。截至X月底,XX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XX件,提供现场法律咨询XX人次,开展“认罪认罚”案件XX件,公共法律服务热线xx平台处理群众需求XX件,其中线下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XX人次。
(二)提高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数量和质量。为了将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行标准化,切实提高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质量效果,全面及时掌握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群众的工作状态,杜绝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弄虚作假,服务走过场,在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上,开发社区法律顾问线下工作管理监管系统,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系统,打造一个运行高效的管理平台。
(三)为少数民族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计划在我区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浆洗街道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少数民族工作站,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已经完成选址,前期建设方案,设计准备,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驻蓉单位进行了多次协商,双方已经达成意向同意共建。相关服务人员、设施等工作有序推进中。
(四)提高窗口服务态度和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所有窗口工作人员和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和认真执行“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评细则”,每月进行遵守情况检查。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仪容仪表、用词用语再进行强化提高,对群众诉求必须有回应,有问必答,不能以“不知道”“不归我管”等理由推诿,接待群众中不仅要做到主动热情,还有积极为群众想办法,对不属于工作范围事项要主动详细引导,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办法。受理援助申请,要详细指引群众,切实做到让群众“只跑一次”“容缺办理”。
(五)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为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群众的质量,法律援助中心对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X月XX日期间受理的所有法律援助案件,进行每一个案件清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案件,向承办律师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律师整改。要求律师按规范文件办案和归档,平时工作中要求对所有案件进行严格审查,随时跟踪案件办理,及时处理受援人对承办律师办案行为的反馈意见。
(六)热线电话延伸服务群众。为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热线XX电话的服务质量,让热线电话能真正解决群众的法律需求。从今年开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试行开展“法律服务一体化运行”,当热线电话接听处理群众法律咨询及诉求时,发现电话上不能解决群众的法律问题时,引用第三方,为群众进行线下服务,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深入服务,针对不同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人员进行解决,以求达到真正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满足群众需求。
(七)落实“放管服”工作。xx公证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便民措施、精简办证程序,从咨询、预约、受理、缴费、发证等各个环节入手,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切实将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一是在开通投诉、举报电话,开通投诉邮箱,并在办公区醒目位置设置投诉举报信箱,全方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话语权、评判权、决定权交给群众,规范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言行,对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进行登记并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二是为老弱病残孕以及现役军人等群体开设“绿色办证通道”,并积极主动为家庭困难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援助,使其享受法援实惠,得到法律保障。三是开通线上办证平台,办事群众登录我处“e公证”线上办证平台,即可进行相关公证业务的线上申办、材料上传、法律咨询等服务。自该平台开通至今,先后共受理办结委托、声明、亲属关系、无犯罪记录等各类公证xx余件。四是开展“早提前、午不休、晚延时以及周末预约办证”服务,坚持只要有群众办证,就不下班的原则,在遇到已到下班时间但仍有未办结的公证事项时,实行延时服务,公证接待室只要还有群众办理公证就不下班,不让办证材料齐全的群众跑第二次,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办证。五是针对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先后前往XX、XX、XX,甚至XX等地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狱中服刑人员提供上门办证服务近20件。六是开展“容缺”受理,在遇到符合办证条件但证明材料不全的情况时,我处服务前置,先为群众办理公证事项,事后或领取公证书时再补齐相关证明材料,让群众少跑腿、少折腾。七是提供公证书免费邮寄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先后为近百位办事群众提供了公证书免费邮寄服务。八是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积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公证服务。为拆迁安置小区居民办理继承、委托、房屋分割协议等公证200余件。九是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开展便民服务,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涉外公证书发往包括美国、俄罗斯、韩国、奥地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按照公证法的规定做好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亲属关系、出生、死亡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传统公证业务,重民生强服务,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公证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处收到办事群众送来的锦旗2面,表扬信3封。
二、满足群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理念。一是细化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明确了各级各部门普法职责,印发了《2021年“法治xx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工作方案》,指导各相关单位按照职责落实普法责任,在全区形成齐抓共管的普法格局。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司法所开展防范金融诈骗、非法集资、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宣传xx次。二是充分调动社区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指导各街道司法所组建普法讲师团、法治宣传志愿者、法治文艺小分队“三支队伍”,开展“每月一活动”xx余次,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组建区级普法讲师团,在反复征求街道、社区法律需求的基础上,采取“订单式”服务,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街道、社区,每年在二、三季度集中开展“基层行”法治大讲堂宣讲活动。三是大力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落实社区法律顾问驻点办公,每周确定一天为“社区法律顾问日”,现场指导社区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接受广大居民的法律咨询,帮助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整体水平。四是秉承“地域特色+法治文化”理念,充分结合区域历史文化,选取两个社区法律之家,作为民生工程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个性化个人调解工作室,为居民群众提供更精准的矛盾纠纷化解,更深入的普法宣传,更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五是不断丰富拓展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内容,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活动。打造“xx区网络法治训练营”,为国家公职人员提供了更丰富的法治训练课程,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学法的积极性;
调整了微信公众号的版面,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对各单位普法教育活动报道xx次,宣传报道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情况xx次,对教育整顿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六是推进法治文化与xx文化紧密融合,促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拍摄《醉驾的代价》普法微视频,展现了醉驾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对个人、家庭、子女的负面影响,利用新媒体账号广泛推送,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七是在“3.8妇女节”、“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家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区级各部门、各街道司法所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直接普法受益群众16万余人次,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八是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联合区民政局、区残联开展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政策宣讲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代表、残疾儿童监护人代表等40余人参加。讲座现场,区司法局首先请xx进行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宣讲,代律师结合青少年性格特征和生活中的法律案例,通俗易懂地讲解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社区居民站在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未成年人相关的问题,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区残联、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分别对残疾儿童救助、特殊群体儿童的福利政策和发放标准进行了解读,宣传了申请救助和福利的方法、程序,营造了理解、关心、关爱残疾儿童、特殊群体儿童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坚持发展“XX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一)以提高公信力为导向,创新发展调解队伍。一是公推公选人民调解员。通过居民代表大会、院落民情议事代表大会推选在社区、院落群众中威信高、对群众感情深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发挥其身在基层,贴近群众,能及时发现,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的特点。同时引入群众参与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考核的机制,考评结果与政府购买、个案补贴和等级评定挂钩。二是建立流动人员自我管理和调解机制。街道调委会针对临时居住人口多的特点,聘用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动人员为社会管理联络员和人民调解员,协助做好民情收集、矛盾调解,为流动人口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平台。三是实行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统一制作工作证和挂牌,规定在排查和调解时使用,消除纠纷当事人因部分人民调解员具有公务员、社区工作者等身份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误解,同时提示调解员本人明确立场、居间调解。四是建立人民调解专家人才库。区医调委建立了由驻区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xx名医学专家,区法院、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9名法律工作者组成的人民调解专家人才库,区少数民族调解委员会选聘熟悉民族政策、通晓民族法规、善于民族调解的学者85名,建立了少数民族调解专家库;
确保了调解的专业性和公平、公正性。
(二)以有效服务群众为导向,创新调解组织形式。一是建立个性化调解室。如XX温馨专家调解室、XX社区党员志愿者调解室、民政部门注册备案的XXX个人调解室等,调解员由综合素质好、调解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人员担任,进一步彰显了人民调解品牌效应。二是建立联调联动机制。与信访、公安、法院、人社、工会、卫生等相关部门联动,建立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联调机制,磷选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公安派出所、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xx区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区信访群众中心,开展人民调解活动,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全领域有机对接。三是建立涉及少数民族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驻区民族地区办事机构较多的街道社区建立了汉、藏双语人民调解室,着力构建少数民族、宗教人士特约调解员调解机制和与少数民族当地人调机构联调联动机制,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实现了少数民族调解互联互动提质增效。
(三)以适应纠纷形势多样为导向,创新人民调解方法。一是充分发挥院落自治作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院落调解员通过院落民情代表议事会、居民自治小组会等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就地化解纠纷。如“玉林夜话”:院落自治小组定期召集居民晚上摆“龙门阵”,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院落调解员及时排查和调解家庭、邻里、物业纠纷,防止矛盾纠纷升级。二是将“评理会”引入人民调解。在纠纷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社区调委会邀请党员、邻居、亲友等召集评理会。在双方当事人提出自己的理由后,由评理会成员发表意见、公开讨论,以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为依据开展评判和调解,对理亏的当事人进行批评劝服。三是人民调解员“菜单式”选择。人民调解专家人才库将现有的调解员按照等级列表,同时备注其法律、医学、少数民族调解等专长,供调解当事人自行选定,增强人民调解的公开性和参与性。
通过上述举措:一是夯实了基层稳定基础。凸显了人民调解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激发人民调解组织活力,构建良好政社关系,有助于构筑矛盾纠纷与政府的“隔离带”、“防火墙”,达到了解纷止争功能和维护社会稳定功能有机统一。在重大节点,我区无进京上访和涉及群体性事件发生。二是彰显了调解工作成效。群众逐步接受在人民调解自愿、协商、合作理念下,简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计成功调解各类民间纠纷XX件,排查纠纷xx件。三是得到了充分肯定。近年来,省市领导相继对我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调研,对人民调解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xx区司法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单位”,王兴华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十佳人民调解员”和“医患纠纷调解专家”。XX区XX街道XX社区藏族同胞拉孟荣获了“中国好人”荣誉称号。法制日报、成都日报、XX法制报、XXXX等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
推荐访问:司法局 我为 阶段性 区司法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阶段性活动方案 区司法局 司法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