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天天金句(好词好句六)(范文推荐)

时间:2022-10-31 19:15:4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天天金句(好词好句六)(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天天金句(好词好句六)(范文推荐)

天天金句(好词好句六)

 

1.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学会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看到光明,在风险中发现机遇,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2.沉心静气、脚踏实地。保持良好心态,从基层岗位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具体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学习业务、积累知识,在破解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本领、沉淀经验,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扎实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

3.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负责的每一个项目做得周到细致,把手头的每一项任务干得出效出彩,以实干创造实绩,以实绩证明实力,一步一步赢得业内的口碑和事业的辉煌。

4.警惕风险、坚持原则。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坚守底线,在经济利益的追逐中有所不为,始终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维护好客户利益,保护好自身安全,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
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
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
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
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
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
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
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

6.转型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7.发展有活力、有动力,增长有速度、有质量。

8.着力在“长”“常”二字上下更大功夫,长期抓、长效抓,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

9.把工作往下沉,把资金往下走,把精力往下聚。

10.发现不了问题比问题本身更严重,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举一反三、亡羊补牢,对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梳理排查,逐一“过堂”、逐项“过关”,决不忽视一个风险,决不放过一个隐患,切实做到问题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

11.共叙友好交往佳话,共谱全面合作新篇,共绘未来发展蓝图。

12.精神文明建设,建的是信仰、信念、信心,关乎每个人的精气神,决定着城市软实力。要把握精神文明建设“气”的特性,凝魂聚气、弘扬正气,进一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鼓起来。

13.是灰比土热,是盐比酱咸。

1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永远比实物更重要。

15.既是理论升华,又是实践指引;
既是思想把脉,又是精准施治。

16.畅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工作过问到街道乡镇,赋权到街道乡镇,力量下沉到街道乡镇,考评到街道乡镇,有事不出街道乡镇。

17.解决上热不够的“温度传导”问题,关键在于增强抓责任落实的领导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浅担当”、“轻担当”就是不担当。

18.党委(党组)书记是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是党的政治建设第一“领耕人”、第一执行人,必须切实担起“第一职责”,要在压实责任上下重力、狠问责,以实际行动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真治”、“真严”、“真全面”,下大力切实解决存在问题。

19.把服务功能延伸覆盖到基层乡村和社区,确保一竿子插到底,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既要推动“物理融合”,更要促进“化学融合”。

20.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向善是一种能够双向或多向感染的美德。善举,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温暖互动。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始终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首先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2.转化为工作思路、细化为实际举措、实化为具体行动。

23.保持历史耐心,克服“急于求成”浮躁心态,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又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还要有“一个目标干到底”的坚定信念。

24.敢承诺是敢担当的良好开端,勇践诺则是有作为的有力保障。

25.亮承诺亮出的是纪律规矩,是责任担当;
积极践诺,则是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抓工作严起来。

26.唯有公心最动人。有公心者,必不为私利所迷,不为人情所困,不为诱惑所动,为人行事不偏不倚、不倾不斜。凭一“公”字干事创业,则天下之事无不成;
约己爱民,则百姓之心无不向。

27.有的“心中一团火,脑中一团麻,做事一团糟”;
有的只知道就事论事,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有的“事先没想到,事中没看到,事后没记牢”,吃了几次“堑”,一“智”都没长。

28.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公心作为凝聚民心的基本准则,把民心作为衡量公心的最高标准。

29.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的“力度”,增强帮扶科创企业的“精度”,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度”,提高集聚创新资源的“强度”。

30.交流一个干部、推出一个理念、推广一个经验、带动一地工作。

31.事业因担当而精彩。敢于担当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

32.“始终保持干事的样子”就要在面临复杂问题时不回避、突出矛盾不躲避、艰巨任务不逃避,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把困难挑战当成检验信念担当、考验意志品质、增长见识才干、展现能力素质的试金石。

33.“始终保持干事的样子”更应当把敢担当有作为基本准则,更应该拥有敢于担当、乐于担当的人生品格。少一些“不归我管” 折射出的作风浮躁、担当缺失。

34.“求其上,得其中;
求其中,得其下;
求其下,必败。”目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干事的力度和发展的宽度。

35.树立“得过且过便是‘过’”的积极态度,努力克服“宁可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消极心理。坚决摒弃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的精神状态。

36.“敢为人先”必须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应时刻有“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工作热情和创业冲动,要以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高昂的斗志、务实的态度积极投身到谋事创业中去。

37.破除“因循守旧”的经验思维,更要以“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态度,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干事中敢涉深水、敢破坚冰、敢啃硬骨头,创新思路、开辟新路。

38.缺少“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见效慢的长线工作;
缺少“胸中装着全局图画”的意识,习惯于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考虑问题;
缺少“大事难事看担当”的精神,遇到矛盾绕着走,是非面前不开口。

39.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蔓在基层,根在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应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带头更新工作理念,解决好“不开会不发文怎么抓好落实”“不看笔记不听汇报怎么检查工作”等课题。

40.“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只有心存敬畏,才会一身正气,坚持原则不放松,才会远离“高压线”,把住底线不懈怠,在名利面前不动心。

4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初心是一个人出发的原点,也是前行的“指南针”和“压舱石”,什么时候都不应改变。

42.不忘本来,开创未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最讲初心,也最能坚守初心。党员干部只有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

43.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立下了汗马功劳。

44.对党组织的“忠诚心”。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对党绝对忠诚,时刻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45.对人民群众的“感恩心”。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摆在首要位置,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利益上照顾群众。

46.对事业的“进取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干事,把本职工作做实做好。要集中精力、扑下身子抓工作落实,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47.对法纪的“敬畏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清正廉洁作为一种信念融入血液、植入灵魂,作为一种能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以高标准严要求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真正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

48.年轻干部只有埋头苦干不忘仰望星空,服务群众不忘个人担当,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49.注重细节小事,时时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时时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方能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方能明辨是非、善于决断,脚踏实地把成长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

50.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上从严从实,坚持执政为民、正确对待权力,严守党纪国法、保持政治本色,真正做到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推荐访问:好词 好句 天天金句(好词好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