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赖山民族旅游资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赖山民族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
赖山村为回民聚集地,回族同胞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现有人口2360人,土地550亩。赖山集面临淮河,紧靠瓦埠湖,地处古寿春通往京畿的要道,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这里就已经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牛羊交易市场,到明末清初,这里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0余家店铺、茶馆和酒肆的大集市,除牲畜交易外,茶叶、铁器、皮张等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成为当时沿淮6个重要集市之一,现在为李郢孜镇经济发展重点村。
一、赖山民族旅游资源的现状
赖山村境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该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20余亩,当时石墙草顶、规模不大,清康熙、乾隆和嘉庆年间多次维修,同治十二年由里人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募集资金进行扩建,砖墙瓦顶雕梁画栋保存至今。一九八六年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元月该寺荣获“全国模范清真寺”称号。
安徽省淮南市赖山集是历史悠久,特产丰饶的地方,这一方热土养育出像杨岐珍这样有名的军事将领。杨歧珍生于1836年,17岁随父投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升迁官至清真御前大臣,头品顶戴,福建水师提督加尚书街、赏戴三眼花翎,赐穿黄马褂,世袭云骑尉,封哈密郡王,三次晋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1903年去世,葬于赖山集村西北,终年67岁。墓区占地1600平方米,原有石狮,立有石刻墓表一对,高3.4米,粗0.32米见方,至今保存完好如初。
古老的赖山集有一条主要集贸街东西长500米,西旁沿街为商铺,共有通往民宅的巷道,其中有清真巷、郡王巷等。明末清初民宅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随着农民住宅不断维修翻盖,现保存清民宅200平方米,其余民宅大都已改建,未能保持原貌。上马台、下马台、关塘、井塘、圣旨牌坊、六角凉亭等古建筑至今犹存,可供游人撮奇览胜。
赖山集是蔡楚文化孕育,繁荣的重点地区之一,境内不乏古代名臣贵族遗冢,并有多处古代建筑遗址。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的楚相春申君黄歇墓冢位于赖山集东北隅、墓冢埠高10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80米,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一九八六年被列为淮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开发赖山民族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穷落后,农民自身无法保护特色民居。赖山村的民族传统建筑虽然保存较好,但是由于该村经济发展程度限制,集体经济实力有限。依靠他们行政村自身,很难对民族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维护。
二是宣传滞后,赖山民族旅游资源影响力还较为欠缺。宣传工作滞后。虽然春申君墓是非常有名的历史遗迹,但外界知之者,特别是知道其座落于李郢孜镇境内的人更少。部分群众有“宁穷不变”的思想,遇到一些正常的具体问题(如征地、拆迁),就将之提为民族问题,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
三是重视不够,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建筑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发生了相互碰撞,别说农村村寨的村民对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减退,就是区、镇各级各部门对民族特色的东西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于现有的传统民族旅游资源,各级各部门很少投入资金进行保护,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现今,群众建设新房很少注重民族特色。大多是吸收外来的东西,导致地域民族传统建筑的蜕化、变异,赖山传统的民居建筑失去了民族特色的光彩。
三、开发赖山民族旅游资源的建议与措施
1、科学规划。“谋定而动”要求规划先行。目前,我们正在请安徽建筑工程学院设计研究院作春申路沿线详细规划。初步规划是,春申路北(道路向北延伸180米):对清真寺进行改建,使清真寺门前广场与镇综合文化站的门前广场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居民休闲娱乐区;
清真寺向南划出一块约2.22公顷的土地,专门发展清真餐饮业(清真餐饮城);
清真餐饮城向南至春申君墓保护范围西界的6.55公顷土地用于商住、商业开发;
镇综合文化站以北约2公顷的土地同样用于商住、商业开发。春申路南(道路向南延至130米):范圩小区以西至李园路以东约5.32公顷的土地用于商住、商业开发。同时,建设一座幼儿园。
2、打好品牌。在整个规划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打好民族文化牌”来作构思。春申路两侧整体建筑突出伊斯兰风格,产业突出“两墓一寺”旅游业和清真餐饮业。同时,以创建赖山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保护赖山特色村寨为抓手,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3、抓好融资。无论是发展春申路沿线的旅游产业,还是对春申路两侧的村庄进行开发建设,仅靠财政资金的投入无法做到。我们的想法是以土地置换和旅游资源划拨,走招商引资的路子,引进社会资金,开发好春申路两侧的商住,发展好以春申君纪念园为重点的旅游业。
推荐访问:山民 旅游资源 调研报告 关于赖山民族旅游资源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