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泗洪县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泗洪县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如何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关要求,利用驻村“三解三促”的机会,在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黄利群的带领下,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形式,对泗洪县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总起来看,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围绕科学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学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努力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服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组织与广大党员能够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农村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给基层党建工作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一、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魏营镇位于泗洪县西南方向,距泗洪县城15公里。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称:“此地为三国曹操屯兵处、故得名”。境内古文化遗存有豆冲古人类化石遗址、西周文化遗址、大夏文化遗址、吕布辕门射戟台、五营之哨遗址。全镇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0.5万亩,现有两个居委会和10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3.6万人。目前共有党的基层组织25个,其中,党委1个,村(居)党支部13个,机关党支部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个;
共有党员1087名(含预备党员46名,占总数4.2%),从年龄结构看,35岁及以下的有241人,占总数22.2%,36-60岁的有622人,占总数57.2%,60岁以上的有224人,占总数20.6%,其中,年龄最大的是90岁,年龄最小的是22岁;
从性别结构来看,有女党员115人,占总数10.6%;
男党员972人,占总数89.4%;
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88人,占总数17.3%,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416人,占总数3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483人,占总数44.4%;
从职务上看,村(居)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人数3人,在13个村(居)党支部中占23.1%。从对13个村(居)党支部的问卷调查中看,群众认为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8个,占61.5%;
较好的5个,占38.5%。总体上,该镇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年龄、学历结构更趋合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魏营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魏营镇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市、县工作大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优化党建资源配置,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抓村级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入手。按照《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其次,从抓党建示范点入手。采取开源节流、多方筹措的办法,募集资金为魏营居委会建设了条件比较好的党建示范点并逐步推广,使农村基层党员活动有场所,学习有去处,党建工作有载体。再次,从抓学习教育资源共享入手。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和地方院校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辅导授课,使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得到深刻理解,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
二是注重选拔培养人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县委的要求,实施“领头雁”工程,切实把握发现、选拔、培养、管理四个环节,着力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首先是注重选拔。由群众推荐,将政治过硬、发展有本事的能人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其次是加强培养。充分依托县里对农村党员干部轮训、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大平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各类培训班,使他们学会做党建工作,掌握多种种养技术,不断提高他们带头致富的能力。第三是有效管理。按照县里《村级组织评星争优暨“四有一责”建设考核办法》制定下发《村“两委”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管理考核机制,使党员干部在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时,对照标准找差距,聚精会神干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创业干事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大力激发农村基层党员的创先争优热情。镇党委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热情。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借鉴县、乡(镇)、村三级共创的做法,把镇、村、组三级共创活动作为构建镇(村、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有效载体,建立镇、村、组三级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工作上台阶”的目标。开展创建“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结合村级组织评星争优,按照“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的标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构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社区、学习型镇(村)等学习型组织,探索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科学发展的新途径,创新设立了“田间课堂”,把农村党员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大力向农民群众传授养、种殖业和玉米薄膜覆盖技术等知识,使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开展创建“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活动。按照每年培植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致富项目的目标要求,邀请县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科技服务队,为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致富示范户提供技术咨询和辅导。
四是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机制。镇党委坚持用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后制定了《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党支部承诺为民办实事制度》、《村级班子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等。同时,建立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建立为民办实事承诺机制,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把“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承诺”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公开承诺,党组织和党员根据公开承诺的内容,细化践诺步骤,明确履诺时限,确保群众满意。建立考核评议机制,规定村(居)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每半年由所在村(居)的党员进行点评,每年底由镇党委班子集体进行点评;
村(居)其他两委党员班子成员每半年由村(居)党支部书记进行点评,每年底由所在村(居)党员进行点评,无职党员按设岗定责制度由所属的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进行点评。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参照县委提高村(居)党组织书记待遇的办法,依据村级组织评星争优的考核结果,按五星、四星、三星等次给予村(居)党组织书记在基本报酬每年12000元的基础上,分别发放每人6000元、4000元、3000元的考核奖金,对连续两年被县里评定为四星级以上村的村党组织书记,统一办理企业养老保险。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完善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居)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坚持搞好结合渗透,用党建成果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镇党委为破解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的难题,紧紧围绕县里开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结合“三解三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寻找对策措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了“一村一项目”的长远发展规划,按照“企业+基地”、“企业+协会+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草莓、养猪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并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资金来源,将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工作中,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
三、当前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实际情况、生产关系、农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魏营镇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领导农民突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使自身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得到了逐步完善和发展,但在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政治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的任务繁杂疲于应付,与其自身的权力不相匹配,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相应减弱。调查中,不少党支部书记反映说,如今的支书不好当,整天任务压头,疲于奔命。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诚然,农村基层党组织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相当繁杂,有的还很棘手,既要完成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统筹提留,又要收取政策范围以外的各种摊派、罚款,组织实施各种名目繁多的义务工、临时任务等,时常使自身处在国家、集体与农民利益的焦点上,以至陷入“要粮要款、计划生育”等直接与农民利益相抵触的困境。而对农民提出的生产经营、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党支部却无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支部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强,久而久之,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就会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不会融洽,甚至会积聚与群众的矛盾。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只有18.4%的农民认为本村干群关系较好或很好,有56.6%的农民认为干群关系处于一般状态,有25%的农民认为干群关系较差或很差。据了解,干群关系不协调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大部分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尚可处在较稳定的状态;
如果村(居)干部以权谋私、多吃多占,在统筹提留、出义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搞特殊化,那么必然会使党群、干群矛盾凸显,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调查显示,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很强”和“较强”的仅占12%,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34.2%,认为“一般”的占53.8%。干群关系的紧张甚至矛盾激化,会导致抗粮不缴、群体上访等过激行为的出现,进而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瘫痪或半瘫痪。
(二)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的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处于较为困难的境地。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同是人均一亩多耕地,有的精耕细作,高产高效;
有的粗放经营,收入微薄;
有的在从事种植业的同时,兼做养殖业或务工经商,经济收入数倍于种植业;
有的还外出务工经营,以工(商)补农等。经营方式的不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快慢,使农民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而应承担的税赋却相差无几。在这种贫富悬殊的大背景下,尽快发家致富已成为农民群众包括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主线,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决定着当今农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有的党员在个人尽快发家致富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理天平上失去了平衡,有的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愿意无私奉献为他人做事。问卷调查显示,有56%的群众认为农村党员仅在个别时候能发挥作用,6.9%的群众认为农村党员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实际上,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不乏勤廉兼优、无私奉献者,他们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流砥柱,但确实有一部分党员以个人利益代替党的利益,用等价交换原则代替党性原则。据调查,个别村物色不到党支部书记的合适人选,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当村干部,因为当村干部报酬低,工作难开展,还要得罪人,愿意自己致富不愿带领大家致富;
另一方面,一些新任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工作热情背后,潜伏着消极因素,愿意干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名”的“面子”工作,不愿意干那些为群众提供服务、劳神费力的基础性工作,愿意多往上跑,多往外走,打通关节,疏通关系,不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还有一些挤破头皮想当村干部的人,其根本动机是为了利用村干部的职位去谋取个人利益,而自己又缺乏致富本领和群众威信。诸如此类的情况,使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与农村党员所见所闻形成巨大反差,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处于较为困难的境地。
(三)农村党员结构失调和活动方式单一与变化了的形势不相适应,在对村“两委”干部和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着激励不足和约束能力下降等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魏营镇大多数村党员老龄化的倾向愈发明显。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人外出就业人数的增多,农村年轻人人数在逐年减少。在农村年轻人中要求入党的对象也不多,党员队伍中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党员队伍缺乏新鲜血液,尤其是后备年轻干部严重缺乏,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党员队伍老龄化倾向,也将使整个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影响。调查中,有的同志反映,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原因是除了工资报酬与其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外,职务上难升迁也是其重要因素。按通常惯例,村里只要按时完成镇政府分派的统筹提留以及其它工作任务,计划生育工作未被查出重大问题,所在村除了被评为相应星级外,党支部可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支书被评为优秀党员,这基本上算是最高奖励了,再难给予其他政治荣誉,从而使村干部缺乏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内在动力。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首先,由于人员的自主择业和党员的频繁流动,造成了部分党员与党组织联系断线脱节。从调查情况看,魏营镇现有务工经商的农民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20%,分布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特别是长年在外打工的党员,一般一年才回村一次,党的活动基本不能参加,使党组织失去了对他们有效的管理和约束,这些人成了党的工作延伸不到、覆盖不了的盲区。其次,农民党员在生产经营上的分散性和独立性,加之党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使相当多的农民党员宗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与农民党员座谈时发现,不少人的“党员”意识比较淡薄,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入党时,大多数回答是为了一种“荣誉”,也有的回答是为了当村干部;
当被问及党员与普通群众有啥区别时,多数人回答“不当村干部就没啥区别”。在履行义务、缴纳党费方面形势也不容乐观。调查显示,70%的党员一年才缴一次党费,3%的党员没有交过党费或想缴没人收;
27%的农民党员一年只参加一次党的组织活动,8%的党员一年内没有参加过党组织的活动或想参加没人组织。据有的村支部书记反映,为数不少的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不愿尽党员的义务,开会不积极参加,党费要催几次才缴。党支部没有有效的办法去管理和约束他们,党章规定的纪律,对当今的农民党员基本上无法落实。
(四)农村基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在魏营镇12个行政村(居)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都不足1万元,最高的9000元,最低的4680元。在“你村全年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的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主要是用于“日常办公开支”、“人员工资支出”和“生产经营性投入”三项。在支出费用中,有一半以上的费用主要用于工资性支出,生产经营性投入和公共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别说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面。
(五)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以及宗族、宗教和其它落后势力的抬头,威胁和损害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活环境。一是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损害着党组织的肌体。如名目繁多的收费、罚款,国家工作人员的贪赃枉法、干部使用上的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都会在村级干部的面前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耳闻目睹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使他们愤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党员认为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个别党员认为一些干部的行为使党失掉了民心,进而削减了他们敬业为民的政治热情,有的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受一些负面典型的影响而予以效法,损害着党组织自身的肌体。二是宗教势力的抬头也在不断蚕食着党在农村的阵地。据了解,魏营镇几乎每个村都建有一个宗教点(庙宇或教堂),近两年信教人员不断增加,且呈继续增加的态势,而且其态度之虔诚、纪律之严密,很值得我们深思。个别村(居)干部讲,春节前夕,慰问贫困户时,遇到一位身体残疾的信教人员,他在接过送去的钱物时,在感谢党的同时仍念念不忘感谢“主”,其虔诚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尽管目前的宗教活动仍属“爱国守法”,但已成为农村一股很有影响的政治力量,蚕食着党在农村的阵地。三是宗族势力严重干扰着党组织的建设。当今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影响十分明显。走访调查中,一些群众反映,单门独户或宗族势力弱的党员难以被选进村“两委”班子,如果没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背景,即使被选进班子,干得也会相当艰难。目前,虽然还不能说宗族势力已经控制了基层政权,但宗族背景已成为相当多的农村基层政权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四、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引发的思考
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党建的“大气候”,又要精心培育每一个基层组织的“小环境”,使之形成一个具有不断完善自身功能、充满生机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
思考之一:积极探索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和管理方式,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首先,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从有一定知识水平、专业特长的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以及群众公认的突出人才中选拔村(居)党组织后备干部。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工作作为村(居)党组织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为村(居)后备干部人才库输送新鲜血液。同时,有计划地选送村(居)后备干部参加职业和专业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从根本上解决村(居)干部“后继乏人”、“缺乏能人”的问题。其次,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针对农村基层党支部管理不规范、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不同程度削弱的实际,应尽快修订完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形成一个进出有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从而确保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思考之二: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使思想政治建设得到有力加强。主要以搞好学习培训为抓手,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培训教育,建立健全以县委党校、镇委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阵地的三级培训网络。县委党校每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轮训,镇委党校每年对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一次轮训,镇委党校每年还要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教育要求,组织宣讲组到村(居)进行巡回宣讲,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各村(居)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借助党员远程教育和电化教学的设备,组织党员观看电教专题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业务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思考之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对农村党员干部,除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外,应着力在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上下功夫。对班子成员继续落实省、市、县三级有关政策,既进行精神激励,对取得成效的村(居)党员干部由上级党委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以增强个人的荣誉感,又进行物质激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村干部的报酬,从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推行和完善村民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制度,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定,实行财务支出公开和集体会签制度,避免因个别人权力过分集中形成的诸多弊端。
思考之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拓宽活动领域和工作渠道,强化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一是主动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变过去单纯指挥为科学引导,变管理为服务。通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拓宽党组织的活动领域和工作渠道,使党组织在发动和组织群众深化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从而取得领导和组织农民的主动权,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首先,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以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的农村领导新体制。农村党支部书记可作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党小组长可作为村民小组长候选人,经村民认可后才能担任,将以党治村的传统结构融合于村民自治体制之中,使党的领导取得法律化的力量支持,进而使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其次,优化党员结构,适时调整组织设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利用流转出来的土地兴办实体经济,给农村年轻人提供创业的平台,促使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流,同时在他们当中以及个体工商户、私营和“三资”企业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在流动人员多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使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三是落实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后劲。目前农村基层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而在上级转移支付的经费中主要用于工资性支出,党组织建设经费紧缺。建议有关部门要在逐年增加转移支付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多方筹集资金,向农村基层党建倾斜。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也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党的活动融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之中的途径,运用党务工作与经济工作、社会工作三位一体的方法,加强对宗教等工作的领导,使党的活动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长久地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泗洪县 思考 农村 泗洪县魏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