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组织部长经验交流发言,供大家参考。
建强“四支力量” 坚持先锋引领
全面提升新时代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县委组织部长经验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员是党组织的生命力载体。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队伍的状况,取决于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新的历史时期,党员作用发挥必须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关键是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近年来,县委不断深化拓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以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为着力点,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化带头人队伍。
(一)选拔任用机制。把好村党支部书记源头入口关,努力将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乡土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一是严格选任标准。坚持将“三有三带”标准(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好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作为硬标尺,明确规定新任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一般不超过55周岁、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换届时继续提名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一般不超过65周岁。特殊情况确需放宽条件的,需向县委组织部报告。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开展“六个一批”行动,采取从现任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留任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引回一批”,从本村致富带头人中“推选一批”,从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中“请回一批”,从本村大学生、退伍军人、村教村医中“优推一批”,从村级后备干部中“选拔一批”的方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坚持把种养大户、致富能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本乡本土的优秀党员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主要来源,注重将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回村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三是抓好换届选举。严把候选人资格关,坚持“十宜十不宜”用人标准,在严把省市十条负面清单基础上,细化制定“五强五好”十条优先标准,通过县纪检、组织、政法等部门层层审查“过筛子”,突出对政治、作风、担当、能力、品行的考察,坚决杜绝“带病参选”,努力建设以35岁至55岁、高中以上学历为主体、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全方位做好严明换届纪律的宣传引导,严格落实谈心谈话、三项承诺制度,参与换届的竞选人员对纪律知晓率、乡镇党委与候选人谈心谈话率、三项承诺签订率达到3个100%;
强化纪律程序教育,充分发挥各村新时代“三新”大讲堂作用,持续开展换届纪律和程序专题讲习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按期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实现预期目标。换届后,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学历、致富带富能力等结构均显著改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为脱贫攻坚配足了“关键力量”。
(二)教育培训机制。实施农村“领头雁”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坚持把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着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一是开展集中式教育。每年依托县委党校对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一遍,组织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异地集中培训,不断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2018年来,先后在县委党校举办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三次,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外出学习考察。针对农村干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获取途径不畅、脱贫攻坚人才缺乏等问题,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采取县乡补贴学费等措施支持45岁以下优秀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干部就读专科以上学历人员达90%以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二是创新互动式学习,依托各村党支部新时代“三新”大讲堂,结合农村重点工作,定期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巡回宣讲,以“村官说给村官听、村官带着村官干”的互动模式,实现问题共解、经验共享、发展共促,打造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提升的有效平台。三是实施借鉴式观摩。开展基层党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县级每月确定一个乡镇,围绕农村党支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保障等六项基本建设情况,观摩后进行分类排名,督促各村党支部书记牢记主责主业,提升抓好党建工作的能力本领和行动自觉。
(三)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监督管理,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切实把担当精神立起来。一是明确管理权限,强化日常监管。探索将村党支部书记管理权限“上提”,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备案管理,按照“一人一档”要求,由县委组织部为全县214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全部建立个人档案,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和工作报酬发放、离任生活补贴认定等落实提供客观依据。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日常调整时的备案审查,各乡镇党委研究确定的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及时向县委组织部备案,由县委组织部征询相关单位意见,进行全方位审查,将存在影响任职资格情况的人员“挡在门外”,确保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纯洁性。管理权限“上提”后,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县管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遵规守纪的自觉性显著提升。二是严格目标考核,推动履职尽责。推行目标考核、任职承诺机制,每年年初由乡镇党委根据各村中心工作、实施项目、经济目标等综合确定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把村级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社会安全稳定、群众满意程度等作为量化考核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承诺考核机制,将任职承诺在各村“三务”公开栏张贴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年底组织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活动,考核结果与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奖惩、任用相挂钩。三是健全退出机制,激发担当意识。建立健全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调整退出机制,综合采取诫勉教育、组织处置等手段,加大对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处置力度。对群众满意度不高、勤政廉政表现不佳的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及时予以诫勉教育,督促整改提高;
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及时批改善村级阵地办公条件优化农村干部工作环境评教育,督促整改;
对党员群众满意度低、工作实绩差、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村党支部书记,严格执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制度,及时将符合“三有三带”标准人员吸纳进来,有效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责任意识和实干担当精神。
(四)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党支部书记直接面对农村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压力大,不断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是促进农村党支部书记安心工作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县委不断加大投入,健全激励措施,实现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拴心留人”。一是创造条件,为“干事”搭好平台。提升阵地建设,县乡投入X万元,实现X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整合益农信息社、扶贫车间等资源,打造综合性党群服务阵地,为村党支部书记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增强“造血”功能,确定2019年底消灭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目标,2016年来,全县共整合资金X亿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县X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清零”,其中年收入超过X万元的村达到X个,占比X%,有力破解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窘境。二是落实待遇,让“干好”得到奖励。提高经济待遇,按照上年度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标准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报酬,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对当年度圆满完成重点任务、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的村,经县乡审批同意,对下年度村干部工作报酬奖励上浮10%。对符合条件的正常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按照任职年限分档次发放生活补贴,解除后顾之忧。拓展发展空间,探索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有效途径,扩宽村党支部书记政治出路;县委每年命名一批村党支部书记标兵,优先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人选的推荐对象,搭建参政议政舞台。三是评星定级,把“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区分开来。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评星、晋级提档工作,为“五星级”“四星级”农村党支部分别奖补10000元、5000元党建工作经费,探索在奖补经费中拿出适当比例用于奖励党支部书记,激励党支部书记争先进位、创先争优;在星级评定中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一星级”的党支部,对党支部书记进行组织调整,树立“有奖有罚,奖罚分明”的工作导向。
(五)后备培养机制。畅通选拔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的“绿色通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后备干部队伍,着力解决农村人才缺乏、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一是实行“三推一审”,注重精准建库。将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优秀党员、优秀乡贤人才和优秀团支部书记纳入选拔视野,通过村党支部推荐、全体党员推荐、村民代表推荐,乡镇党委审查的流程,按照每村不低于3名的标准,全县共储备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600余名,并建立村级优秀人才档案,为持续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储备。二是采取“三培一谈”,注重跟踪培养。鼓励和支持后备人选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承担任务、发挥作用、提升能力,通过乡镇机关设岗培养、包村领导结对培养、后备干部与党员双向培养,镇村党组织负责人定期与后备干部谈心的模式,帮助后备干部提升能力素质。三是推行“三评一考”,注重动态管理。后备干部培养满半年后,通过后备干部自评、村党支部初评、乡镇党委终评、综合能力考试四个环节,对不合格的后备干部及时进行淘汰,激活村干部队伍“源头活水”。
实践证明,一个作风优、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往往能带出一个好班子,领出一支好队伍,开创一个好局面。县通过建立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后备培养等“五位一体”的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机制,不断提升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打造出一个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头雁方阵”。
二、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各项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县委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化制度化,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着力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严把入口,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从源头上提高党员素质,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县委坚持把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重要性工作来抓,牢牢把握“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一是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把握入党的具体条件,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未经培训的不发展,培训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发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成绩不突出的不发展,手续不齐全的不发展,从严保证新党员质量。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实行发展党员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双推双评三全程”。通过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员评议、群众评议确定发展对象,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全程公示、全程记实、全程责任追究),统一规范发展党员流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作出明确规定,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发展党员程序,从制度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加大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对贫困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支持力度,明确规定“每个村(社区)尤其是贫困村每2年至少要发展1名年轻党员”,将发展党员指标向贫困村重点倾斜,不断优化贫困村党员队伍结构。四是建立预警机制。每年年底对全县村(社区)发展党员情况进行统计,编制《三年发展党员情况数据一览表》,形成数据的“横向”与“纵向”比较,找出发展党员“扎堆村”,列出发展党员“空白村”,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乡镇党委,下任务、定指标,进行全面整顿和跟踪管理。同时,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预警机制,以乡镇党委为单位,对所辖的村(社区)党组织1年未发展党员的进行提醒、2年未发展党员的约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年未发展党员的及时进行整改。
(二)强化培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坚持把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提能增干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一是全员轮训。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形势任务,建立党员全员轮训制度,围绕理想信念、党章和党规党纪、脱贫攻坚政策、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等重点内容,采取集中培训、新时代“三新”大讲堂宣讲、送课下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普通党员讲“微党课”等多种形式,每年分县乡两个层面对全县党员轮训一遍,全面推进各领域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二是重点培训。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四项重点工程,大规模开展党员轮训工作。近年来,县级层面每年均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务工作者、村干部1000余人次。特别是2018年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在县委党校举办六期县级示范培训班,完成1200名村“两委”党员干部、贫困村党员后备干部和农村“双强”党员的全员轮训。三是“双育”模式。推行以党性教育与技能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双育”模式,积极整合人社、扶贫、科技、农业、教育等相关部门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促进党员觉悟和本领双提高。
(三)强化服务,凝聚党员向心力。关心爱护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为更好地服务、教育和管理广大党员,县委建成党员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党员服务中心、先进典型群体事迹展厅、党员培训课堂、党性体检室、党员互助超市五大板块,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到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学习、参观、体检,帮助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水平,增强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确保了全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服务为先,构筑管理服务党员的中心。在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可以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流动党员登记、党费收缴、政策咨询等。此外,党员服务中心还开设“党员e家”线上平台和党员教育服务管理微信公众号,能够咨询各类党务政策,也能够随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与其他党员进行网上交流,实现了党员服务管理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同时,设立党员之家党支部,对组织关系暂时无处接转的大学生、退伍军人、务工人员等提供组织关系挂靠接转服务。二是典型引路,建成展示先进典型风采的“窗口”。先进典型群体事迹展厅集中展示了X等X名来自县各行各业先进典型代表的事迹,通过展板展示和视频展播等形式,给参观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促进对先进典型群体事迹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激发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动力,是开展党员党性组织党员在县党员综合服务中心接受党性教育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奉献热情的重要平台。三是教育筑基,打造党员经常性学习的课堂。党员培训课堂为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学习教育提供场所,通过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党员读书会、先进典型报告会、微党课比赛等学习教育活动,吸引党分领域印制党员党性体检表员主动参与、认真学习,提高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是体检把脉,搭建党员强筋健体的“诊所”。根据共产党员“四讲四有”要求,在党性体检室设置合格党员共性指标和不同类型党员个性指标,按照“一看二听三宣四查五评六签”流程开展党性体检,“看”,即观看先进典型群体事迹展览和先进典型群体事迹视频;“听”,即听党组织书记上党课或党员讲“微党课”;
“宣”,即进行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查”,即开展党员自查和互查;“评”,即由党支部对每名党员进行评议;“签”,即签订合格党员承诺书。以此帮助党员准确查找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水平。县委组织部将党性体检作为当月“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统一印制《党性体检表》配发至全县各党支部,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评定、签订合格党员承诺书等程序,组织全县2万余名党员集中“体检”、查找不足,实现了党员自省、自警、自励的良好效果。五是帮扶关爱,创设党内关怀互助的平台。党员互助超市以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救助机制为重点,通过党费划拨、党员捐赠、社会赞助等方式,设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并在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党员互助超市,实行困难党员“爱心帮扶卡”制度,每年为困难党员发放200个点数的“爱心帮扶卡”,党员互助超市统一为物品标注点数,困难党员可凭“爱心帮扶卡”随时按需领取相关物品,使党员关爱由过去以慰问为主变为目前按需灵活领取,提高了帮扶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互助超市运行以来,已向困难党员累计发放“爱心帮扶卡”1386张,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三、打造过硬驻村干部队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把选派干部驻村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来抓,持续管好用活驻村干部,强化保障、管理、培训和激励,广大驻村干部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的职责任务,扎实工作、克难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抓选派,选优配强驻村干部队伍。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在31户(含)以上的非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非贫困村必须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贫困人口在11—30户的非贫困村必须派驻驻村工作队。将优秀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在全县选拔X名乡科级后备干部以及X名县直单位新提拔副科级干部,全部选派到村任职,实现X户以上贫困户的村驻村帮扶力量全覆盖。
(二)抓管理,推动驻村工作高效开展。县委始终把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工作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一个是把握工作重点。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六项基本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驻村干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基本职责和发挥“抓班子、强队伍,抓发展、促扶贫,抓服务、办实事,抓治理、促和谐”四个作用,着力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基层堡垒。根据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阶段性工作重点,坚持每月印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要点》,保证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个是严格考勤管理。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每日签到、请销假、派差等制度,依托省第一书记管理系统和党员e站驻村干部签到系统,监测驻村干部在岗情况,确保第一书记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低于22天。定期不定期通过电话抽访、随机走访、明察暗访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平时在岗情况进行检查,每周通报考勤情况,督促驻村干部按要求在岗履职。
(三)抓学习,提升驻村干部业务水平。始终坚持把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提升第一书记能力素质的突破口,以学促做、学做结合,扎实提升驻村干部“领飞”能力。一是印制读本随时学。对中央领导关于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驻村帮扶工作规范性文件整理汇编,编印《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指导手册》,同时订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榜样的力量》和《进山日记》等相关书籍X余册,发放至每一位驻村干部,使驻村帮扶干部随时随地学习帮扶政策,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切实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户。二是举办培训集中学。2018年以来,先后邀请省扶贫办副巡视员、X以及市扶贫办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围绕脱贫攻坚政策、驻村帮扶工作开展等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县级先后组织开展驻村干部综合培训X期X人次,各乡镇和扶贫行业部门开展各类专项培训X余次X人次。通过集中学习培训,驻村干部业务水平大幅提升。三是组织观摩实地学。定期组织驻村干部到先进村进行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实地查看,详细了解观摩各村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进一步消除了帮扶干部重“驻村”轻“帮扶”、重“事务”轻“服务”、重“输血”轻“造血”的思想。
(四)抓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一是加强政治激励。出台专门考评办法,加强对培养选拔使用工作的宏观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干部适时选拔使用,实现脱贫攻坚和干部培养双推进。二是加强经费保障。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期间,在原单位工资及福利待遇不变的前提下,为驻村干部发放三类补贴,分别为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天X元、交通补助标准每人每月X元、通信补贴标准每人每月X元。同时,每人每年解决工作经费X元,并为县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安排专项扶贫资金X万元,保证驻村干部“有钱办事”。三是加强关心关爱。县财政出资为全县驻村干部办理保险和免费健康体检,切实解决广大驻村干部在疾病预防和人身意外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能够沉下身、安下心,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四是加强典型选树。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作用。开展驻村工作月标兵评选活动,开辟《优秀驻村干部事迹展播》专栏,评选表彰、宣传报道驻村干部中的先进事迹,在全县范围内树立起比学赶超的标杆和先进获奖励、优秀得表扬的鲜明导向,引导驻村帮扶干部下足绣花功夫,争先创优,在扶贫一线建功立业。
四、培育先进典型群体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一直以来,县就拥有孕育先进、诞生时代精神的深厚沃土。近年来,县先后涌现出X等一批示范全县、带动全市、影响全省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出现在全县汇聚起一股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红色潮流。
(一)先进人物“选”出来。严格按照思想政治坚定、工作业绩突出、事迹真实感人、党员群众公认、涵盖各个领域的标准,重点从具有广泛代表性、近年来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或担任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的基层党员中优先选树,突出“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感染身边人”。经过基层党委推荐、相关职能单位联审、县委组织部审核,最终确定全省优秀共产党员X,全国劳动模范X,全国人大代表X,“中国好人”X等X名先进典型,由他们共同形成了先进辈出、群星灿烂的县先进群体。其中,X同志抓党建促脱贫的先进事迹,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集中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市委作出《关于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向XXX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18年以来,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县加大从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培育选树先进典型的力度,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树X名村党组织书记标兵和X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由县委在“七一”发文表彰,锻造形成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群体。该群体被《XX日报》进行专题报道,进一步强化典型引领示范。
(二)先进精神“亮”出来。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县委对先进典型群体成员的个人基本情况、主要事迹、表彰荣誉等进行了认真核实,详细收集了能够反映其先进事迹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打造了“五个一”(一厅一书一册一片一栏)先进群体精神展示平台,多维度展示先进典型风采。一是建好“一厅”。建成了全市唯一的“先进群体事迹展厅”,利用图文展板和光电设备,生动展现每名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二是出好“一书”。对X名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整理,集中编印成《县先进群体事迹选编》。三是画好“一册”。印制《XXX》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每名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四是拍好“一片”。摄制《XXX》专题片,通过视频展播还原先进典型艰苦创业的历程和无私奉献的事迹。五是开设“一栏”。在电视台、党建网、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县内主要媒体开设专栏进行集中宣传。同时,建成反映XX精神的党建展馆,从而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先进典型群体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在这X名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下,全县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好人”等先进群体,实现了“先进群体现象”到“先进群体效应”的质变。
(三)先进群体“管”起来。从“学、管、扶”三个方面创新举措,保证先进常先进、先进更先进。一是“学”。定期组织先进群体代表召开座谈会、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推荐参加上级培训,使先进扩大视野,加压奋进,不断取得新业绩、焕发新风采。二是“督”。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年度考核、民主评议党员,对每名先进人物的政治表现、履职尽责、遵纪守法、道德品行等做出评价,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对违纪违法人员撤销先进称号,维护先进典型群体整体形象。三是“扶”。强化扶持服务,根据每个先进典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荣誉、给舞台、给项目帮扶、给政策倾斜,为先进典型人物干事创业提供扶持、搭建平台,帮助其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