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1一、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有《琅嬛文集》等。
二、背景
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悠闲的布衣生活。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于嵊县西白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三、翻译课文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
崇祯五年:即1632年。崇祯,明 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俱:都。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定:止,停。
拏(ná):携,带。
毳衣:细毛皮衣。毳(cuì),细毛。
雾凇:雾气和水汽。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绝:消失。是日:这一天。舟一芥:船如同小草一般。芥(jiè),小草。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初更刚过,我划着一条小船,披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景。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云、与山、与湖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的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于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焉:怎么,疑问代词。
金陵:地名,即今江苏南京。
客:这里是“客居”的意思。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更:还。
大白:大酒杯。
强:尽力。
译文:
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仆在煮酒,炉中酒正沸腾着。(两个人)看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船夫不断地小声念叨说:“别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四、课文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五、【重要知识点】
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2.文中写雪的句子是什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赏析精彩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a.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燎原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b.“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吗?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为白描。
六、难点释疑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2.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
(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倍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七、方法指导:
体会文章中作者的心境
分析作者的心境或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作品常用的手法,分析景物特点,对理解作者心境至关重要。
(2)抓关键词。作品中有些词语或暗示或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
(3)联系生平。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往往通过其作品表达出来,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很重要。
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2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
【谓】(1)称作,叫作;(2)是。
2.词类活用
【名】起名字,命名。
3.古今异义
【提携】古义:搀扶,带领。今义:多指提拔。
4.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常规词语
[环]围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回]曲折、迂回。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开]这里指消散。
[辄(zhé)]就。
[意]情趣。
[寓]寄托。
[霏(fēi)]雾气。
[归]聚拢。
[晦]昏暗。
[芳]香花。
[发]生长、开放。
[时]季节。
[负]背。
[伛(yǔ)偻(lǚ)]驼背。
[洌]清澈。
[肴(yáo)]荤菜。
[蔌(sù)]菜蔬。
[杂然]纷纷地。
[陈]陈列,摆放。
[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指音乐。
[弈]下棋。
[酣]尽兴地喝酒。
[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述]记述。
二、阅读探究
1.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3.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5.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
6.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7.“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
(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8.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9.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10.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3一、生字
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 __(yín)雨霏霏(fēi fēi) 樯(qiáng)倾楫(jí)摧 岸芷(zhǐ)汀兰
二、重点实词
1.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5.胜状:胜景,好景色。
6.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7.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8.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9.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
10.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尽。
11.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2.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3.__雨:连绵的雨。
14.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5.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连月不开)
16.排空:冲向天空。
17.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18.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19.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0.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谗,说别人的坏话。
22.景:日光。
23.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24.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25.锦鳞:美丽的鱼。
26.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
27.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28.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2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1.何极:哪有穷尽。
32.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3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34.求:探求。
35.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36.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
三、重点虚词
1.嗟夫:感叹词,相当于“唉”。
2.耶: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呢”。(然则何时而乐耶)
3.至若:用在一段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于“至于”“又如”。(至若春和景明)
4.而:连词,相当于“一直到”。(感极而悲者矣)
5.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之词,近似“像那”。(若夫__雨霏霏)
6.乃:副词,于是,就。(乃重修岳阳楼)
7.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8.微:无、没有。(微斯人)
四、通假字
1.具:通“俱”,都,全,皆。(百废具兴)
2.属:通“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古今异义
1.夫
古义: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今义:丈夫,夫人。
2.横
古义:广远。(横无际涯)
今义:与“竖”相对。
3.观
古义: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今义:看。
4.宠
古义:恩宠荣誉。(宠辱偕忘)
今义:偏爱。
5.排空
古义:冲向天空。(浊浪排空)
今义:全部去除掉。
6.南极
古义:向南面到达。(南极潇湘)
今义:地轴的南端。
7.进
古义:在朝廷。(进亦忧,退亦忧)
今义:与“退”相对。
8.退
古义:隐居乡野。(进亦忧,退亦忧)
今义:向后移动等义。
9.明年
古义:第二年。(越明年)
今义:相对于“今年”。
10.作文
古义:写一篇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11.去
古义:离开。(去国怀乡)
今义:前往。
12.国
古义:国都。(去国怀乡)
今义:国家。
13.集
古义:鸟停在树上。(沙鸥翔集)
今义:泛指聚集。
六、一词多义
1.以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
2.或
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3.则
判断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连词,那么。(然则北通巫峡)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其
代词,岳阳楼。(增其旧制于其上)
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
代词,他,他们。(其必曰)
代词,他的。(忧其君忧其民)
5.极
尽,直通。(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穷尽。(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6.观
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和
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春和景明)
8.空
空中,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而或长烟一空)
9.通
通顺,通畅。(政通人和)
直通。(北通巫峡)
10.一
副词,全,都。(而或长烟一空)
数词,一(片)。(一碧万顷)
11.之
代词,这件事。(属予作文以记之)
起连接主谓作用,可不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助词,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前人之述备矣古仁人之心)
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4一、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二、理解词义
1.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2.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
3.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4.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5.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6.广袤: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7.驰骋:骑马奔驰。
8.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9.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三、问题解疑
1.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__、不知所措?
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心灵进行了描述。“自惭形__”是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不知所措”是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两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3.人的一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5.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因为在当今世界里,我们在被世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往往会丢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6.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问句引起思考,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在我们的精神小屋里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7.怎样理解“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8.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
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用独立的思考来重塑自我,同时认真地规划、寻找自己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才能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5一、作者介绍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二、基础字词
贸然(mào) 大发雷霆(tínɡ) 恕我直言(shù) 恪守(kè) 自持(chí)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 涵养(há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nuò) 汲取(jí) 扭捏(nie) 嚼东西(jiáo) 尴尬(ɡān)
三、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就决定做法。
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 望或情绪。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四、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1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2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