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读后有感范本(完整),供大家参考。
《白鲸》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亚哈船长。这个身材高大,脸上有疤痕,一条假腿用鲸骨制成的悲剧性人物,从开始就神秘莫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读后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读后有感1不知怎么的,最近总是喜欢看关于冒险的书籍,妹妹便跟我介绍了一本名叫《白鲸》“冒险性”的书籍。接下来,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这部书的原名是《莫比·迪克》(Moby Dick),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再距今一百多年前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鲸》不知在美国文坛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也成为世界海洋文学的代表作。
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一头恶名昭彰的白鲸莫比·迪克经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因此夺取了无数捕鲸人的生命。捕鲸人都很惧怕在海上遭受到白鲸莫比·迪克的猛烈袭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亚哈船长也在一次捕鲸中,被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一条腿。从此,他发誓不杀死白鲸绝不罢休。故事才刚刚开始……以实玛利因为缘分亚哈船长、魁魁格和斯达巴克相遇,结成好友并加入了捕白鲸莫比·迪克的队伍中。通过向海洋的挑战,最终搜寻到了白鲸的踪迹,最后经过与白鲸的生死较量,裴廓德号沉入海底,只有以实玛利一人幸存……
亚哈船长是裴廓德号的船长,为了追捕夺取几十格水手的白鲸,而航遍世界各海洋,是一位勇敢而富有同情心的独脚老人,也是因为如此,导致他的脾气变得很暴躁。他更是一位敢于挑战大自然的老人。以实玛利和船长与白鲸搏斗的青年。它本身是商船上的水手,但对捕鲸很有兴趣,于是转投入捕鲸这一行,他也是这次捕鲸中唯一存活下来的人。魁魁格十印第安人,是个酋长的儿子,也是掷鱼叉的好手。他机智,英勇,赢得全船人的敬重。莫比·迪克就是被称为“海上魔王的可怕的白鲸,他全身雪白,额头和背上满是皱纹,凶猛无比,夺取了许多水手的生命。
这本书告诉我:只要自己有了一个可以争取达到的目标或高度,在符合常理的情况下,一定要超越它,即使它离我们有多么的遥远,做到处事不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我们都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读后有感2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被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至今仍被视为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地位尤在马克·吐温之上。而作为麦尔维尔代表作的《白鲸》同样也有“美国的《哈姆雷特》”之称,毛姆亦曾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中,把《白鲸》一书同《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学名著相提并论,《白鲸》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白鲸》中的“白鲸”,也不是现在所说的活跃在北冰洋附近海域的鲸目废宅,而是一头皱额钩嘴的白头抹香鲸,在世界各大海域有着赫赫威名的莫比·迪克。
如果要写一部与鲸有关的小说,那么在整个19世纪恐怕没有比麦尔维尔更加合适的作家。麦尔维尔在21岁那年,曾因生计所困而在捕鲸船工作三年,就像《白鲸》里说的那样,捕鲸船曾是他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而这三年的海洋经历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也成为麦尔维尔最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白鲸》也成为至今无可撼动的关于捕鲸业最好的小说,甚至是可以说是第一部关于鲸与捕鲸业的百科全书。
《白鲸》全书近五十万字,其中与主线剧情——裴廓德号船长亚哈对莫比·迪克的复仇——相关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余部分均是与鲸和捕鲸有关的科普介绍。
尽管在鲸油与龙涎香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捕鲸业在世界上得到飞速发展,在19世纪更是一跃成为全球产业,然而彼时仍然缺乏对鲸的了解,当时许多博物学家依旧把鲸描绘成半鹰半马的怪物甚至南瓜一般的形象。因此《白鲸》当是首部对鲸的形象做出正确描述的文学小说,麦尔维尔不仅在书中对鲸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做出描述甚至对比,还破天荒地以体型的大小对鲸的品种做出首次分类。虽然麦尔维尔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他认为鲸是“一种会喷水,尾部平直的鱼”并把抹香鲸作为最大的鲸类。而麦尔维尔对捕鲸船作业的描述则翔实而专业,能让读者瞬间成为纸上捕鲸的半个内行,而这一部分也占据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读后有感3《白鲸》以裴廓德号的.航行和出艇为主体,从如何在海上寻找鲸的踪迹到派下小艇后如何猎杀鲸鱼,从把猎杀的鲸鱼拖回大船到如何割脂炼油、如何收取鲸脑油,叙述可谓一应俱全。而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麦尔维尔对捕鲸作业凶险和残忍的透骨描述。只能搭载五六人的小艇和体长十数米的大鲸之间的搏斗,即是技巧与力量的争锋,更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在19世纪那个没有对鲸火炮的年代,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捕鲸索限制鲸的行动,用带有倒刺的标枪消耗鲸的体力,最后用长杆鱼枪终结鲸的生命,这是场发生在小艇上的斗争,也是场杀人的捕鲸产业。而在第九十章,麦尔维尔通过一句“鲸头属于国王,鲸尾献给王后”则更说明这个事实,毕竟鲸鱼去掉头尾什么都剩不下。而《白鲸》主线情节的描述同样是上乘之作,亚哈船长在过去与莫比·迪克的战斗中失去一条腿,而这次裴廓德号的出航则变成亚哈船长的复仇之战。
《白鲸》刻画的亚哈船长既是一个疯子,也是一个悲剧英雄。亚哈把自己断腿的全部责任都推给莫比·迪克,然后偏执地在世界寻找白鲸的身影。他不顾裴廓德号股东的利益,也不顾裴廓德号船员的生死,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胁迫船员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复仇路,让整条船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品。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悲剧英雄,他从18岁开始就以捕鲸为业,40年来在岸上的合计时间却不足三年,甚至五十岁新婚当晚就不得不启航出海。然而这个杀人产业却没有给亚哈船长四十年出生入死相匹配的报酬,只是把亚哈视为捕鲸的工具。而对于莫比·迪克的描写,麦尔维尔却不吝赞美之词。如果裴廓德号代表人类队自然的征服,莫比·迪克就是大自然的守护者。它行踪不定,整个海域都流传莫比·迪克无处不在、永生不死的赫赫凶名,所有试图捕杀它的捕鲸船都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就像麦尔维尔所说,白色既是天使的圣洁,也是荒漠的死寂,亚哈船长与莫比·迪克最后一战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世界动物史诗中,《白鲸》单以主线故事,就毫不逊色于《老人与海》,而其中掺杂的关于鲸与捕鲸业的翔实介绍,又使《白鲸》成为一部出色的科普小说。麦尔维尔和《白鲸》能在文学领域有此地位也算实至名归。
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读后有感4最近,我读了美国作家赫尔曼的那本《白鲸》。
船上的成员作者并未多着笔墨,甚至都被船长的光辉掩盖住了,甚至连最初的食人生番好友都没出现几次。其中提到了一个小船员,他身材矮小、胆子不大,但还是坐上了冲锋舟为标枪手划船,因为曳鲸索的盘桓复杂差点被勒死,是作者救了他。船长则对他毫无怜悯,因为海上生涯就是搏命的斗争,小艇为了追逐鲸鱼不可能为了一个人放弃前进,而这一个人,若是无人来救,就很容易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都说沿海地区的人性格勇敢坚强,这与他们靠海吃饭、以命搏天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这种优良品质正是成事最宝贵的性格。安逸的生活环境是培养不出这种狠劲儿的。
作者对于的鲸鱼的着迷流淌在字里行间,而且明显出身良好的人偏要体会海上捕鲸这样艰险的工作,也是令人佩服。小说旁征博引,希腊神话、古典名著、鲸鱼专业书籍都有引用,也有作者杜撰的假引,都被译者挑出来了,读起来有种彩蛋的感觉,有趣得紧。
读了几个《白鲸》的介绍,很多介绍都着重讲解了情节,其实最后遇到白鲸、搏斗并同归于尽的篇幅不超过50页,在我看来甚至不是全书的重点,这本小说的重点,就是船长艾哈伯的努力追梦过程,建议阅读的时候不要期待结果。因为结果不重要,所以很多人不介意告诉你结果。不看过程的结果是遗憾的。
还有一个视角,是关于白鲸,有人说白鲸是善与恶的综合,表现了人世的基本状况。这个视角也很有意思,但读了书的我感觉白鲸与艾哈伯很像,好勇斗狠,但都无所谓善恶,大海上,谁不是以命搏命呢。
最后,这本书的原名就叫MOBY DICK(莫比迪克),是白鲸的名字而不是船长的名字,把主人公的终极目标起了个名,还命名为小说名,感觉高深。
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读后有感5美国赫尔曼·梅尔维尔写的《白鲸》太精彩了,莫比·迪克是这条白鲸的名字,它很勇猛,曾经咬断过很多人的手脚,很多捕鲸船都想消灭它,但是都失败了。书中讲了“裴廓德号”捕鲸船在大海上捕鲸,最后和白鲸莫比·迪克同归于尽的故事,情节非常的惊险、曲折、惊心动魄。
“裴廓德号”的船长名叫亚哈,他是一个瘸子,他的一条腿被白鲸给咬掉了。为此,亚哈船长与莫比结下了仇,并且发誓杀掉莫比。我觉得亚哈船长是一个疯狂的人,他们在追杀白鲸的中途,已经收获到了很多的鲸油,可是船长还是一意孤行,为了自己那个“杀死白鲸”的梦想断送了整条船上的人的性命。亚哈是个英雄,但是当复仇的念头占据他的心灵的时候,却意味着毁灭。我想,有时过度的执着会害了你自己。
我最佩服的人是标魁魁格,他是个小岛上的土著,脸上常被涂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他出生高贵,他的父亲是酋长,叔叔是大祭司,母亲是一名英雄的女儿。但他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决心要去捕鲸。但这时,船上人已满,他就独自一人划着一只小独木舟躲到一片密部的红树林和珊瑚礁的海峡里,这里是大船出海的必经之地,等到大船驶来时,他划着独木舟迅速地靠近大船,然后跳起来一把抓住船弦,扑上了甲板。船长当即劝他回去,可他死也不肯。即使船长抽出刀来威胁他,也没使他妥协。船长只好安排他去做标,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捕鲸者。
这本书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莫过于捕捉莫比·迪克。我期盼着莫比·迪克的出现,但又害怕,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灭亡。这头白色的妖怪撞碎了所有的小艇,把船头咬得稀巴烂,最后莫比·迪克带着标枪和佩德号同归于尽了。
人类是虚伪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弄到它想要的东西上,然而一个生命悄逝时,他们却又同情起被杀者了,有的甚至会感到很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