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优秀论文合集(完整),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教育中,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实施素质教育极其重要。以下关于浅谈素质教育有关的论文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一:
论文关键词:素质 知识 能力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与大学生素质相关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指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引言
素质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起。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后,全国上下,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大的革命。素质教育成了根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在推进、发展。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提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为根本。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素质的内涵与内容
1.素质的内涵。素是表示本来的意思或本色。而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素质用在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上是指父母先天给予的基因状态,通过后天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后所形成的内在品格。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述。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并通过知识和能力表现出来。
2.素质的内容。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述。因此,对于不同的人群,素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里我们以大学生为对象,其总体素质要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三、素质教育
针对大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内容进行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整体的、全方位的、不是单一的。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讲,树立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道德观,勤奋的劳动观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基本部分中,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比较关键的,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
在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应明确: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讲主要是学习如何做人,做怎样人的问题。即行为准则--如何破除自私自利、明辨善恶是非、开朗大方、热爱集体、吃苦耐劳、尊师重友、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注重公德、保护自然、行为文明等。
2.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即思想准则--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祖国、有理想、有远大抱负等。
3.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导内容。即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及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观念。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4.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构成系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是多渠道、多方面综合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一是主导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即“两课”、各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等专门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二是学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即学科知识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学科施教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德育因素等。三是养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即学科之外的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校园文化等。
5.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笔者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研究探索。一是贯彻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重在建设的方针;二是建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体系;三是通过创建示范工程建设等办法促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四是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五是自主式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二)业务(专业)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业务(专业)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业务(专业)素质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等方面。针对不同的专业其内容有所不同。
1.专业知识的教育。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科学认知和经验总结。也就是说知识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对事物的认知,是人们对社会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存贮。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选用合适的教材,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和业余时间的各种活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来传授并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也就是学科理论及实践知识。
2.专业能力培养。能力是指人们应用已有知识,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所具有的品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具备能力。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存在于社会中每个独立存在的事物中。人有多少活动领域就应有多少能力。随着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其能力也发生变化。人的活动领域增多,使人的能力也增强。技能,存在于能力之中,但它有别于通常所说的能力,它是指人体各器官产生运动后所形成的能力。例如,操作技能、表演技能等。技能的提高同样是从课堂、实践等各教学环节来实现的。从传授知识中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实践教学环节,更突出体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广大教师应该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忠实工作者。
(三)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相对于科学知识、专业素质而言,是一种基础的社会文化素质。其实质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人文是指人性和教养。这是每个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正是在这方面给人以指向并授予人以能力和方法。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不仅需要通过专业教学计划去实施,更要通过个人爱好和自我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影响去熏陶,通过哲学、语言、文学、艺术、音乐、体育、历史、哲学、法学、论理学等学科领域受教育,受感染,获得人格的塑造和教养的提高。
(四)身体素质的教育
身体素质是对一个人体质、体魄上的完美要求。身体素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体质--完美的构成和健康的质地;体魄--健康和强壮;技能--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巧;卫生知识--人体解剖学常识、防治病常识等。只有在体质、体魄、技能、卫生常识等方面得以健康发展,才能实现身体素质的完美要求。
(五)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需要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养成,形成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具有坚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力、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宽容的态度、友好往来、和睦相处等一些非智力因素。
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养成,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否则,将产生心理变态,人格扭曲,思维混乱,行事盲目,做不好应做的事,甚至做了坏事。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分析与探索得出:(1)确立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了概念;(2)确立了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五项内容;(3)提出了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渠道。并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意义予以论述;(4)对研究及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2]16号.
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以及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时表现出来的自信。中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那就是好学生、好孩子,而往往忽视他们在其它方面的不足,这实际上给学生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只要读好书,那就可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很顺,但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并不代表你就能在社会上走向成功。?
在穿越岁月的时空里,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时代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的幽默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自我和他人情感交流能力。而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所受的家庭教育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 他们重在智力的培养,重在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往往忽略了个人能力及其它素质的培养。
而在学生中间也会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口角,关键在于他们大多数还不知道怎样很好的与人相处,既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又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的缺点。因此对于老师、同学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并不能以好的态度去接受,毕竟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感悟。?
1.首先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很有必要、大有益处。?
作为一代的传承者,受祖辈们思想的影响,一些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传承发扬光大。特别是青少年一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对子女文化知识学习要求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束缚着家长们的思想,子女的学习成了家长们心理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压力”,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情商,也很少考虑孩子的自身感受及精神所需。如今我市各校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在不同程度的提升了我们家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时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后,相信很多孩子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态度会有所改变。?
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与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追求“三个适应”即: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并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自由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授知、育德、育能、益生”的教学观。授知:即授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育能:即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做到学、思、用结合。育德:即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益身: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益心:即让学生的心理负担适度,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3.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课堂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使教师把鼓励带入课堂,把尊重带入课堂,把信任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在理解和宽容中得到成长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建立一种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阶段就有一种能主宰自己与社会的人生体验,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通过增强集体意识、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学会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缓解紧张与失败情绪,以成功经验增强成就感、自信心,相信自己会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树立责任心,学会自我引导及与别人有效沟通方法,从而提高情商,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4.把学生培养成丰富情感的人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国泰民安,国强民富”“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根植于祖国的土壤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彰显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亲情情感:它是人间一种最真诚、最无私、最质朴、最厚重、最温馨的情感。“母爱无私,父爱如山”教育学生爱父母;培养学生的友情情感:友情是人间永恒的话题,友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情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爱是幸福的港湾”。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生活的精彩,有了爱才会心存感恩。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充电,提高自我素质,才能走在教育的前沿,才能让时代的宠儿紧跟时代步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品味生活、真诚做人,坦诚做事,用宽容的心理解和关心他人,“以德为本,以爱为魂”。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三: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发布《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建议以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习为中心,以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实践、身心感受、志愿公益、社会参与为重点,开展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要借鉴“第一课堂”实践,加强与学校有关部门、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在高校全面推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此外,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要加大文化育人力度,建设文明校园,开展多样、健康、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开放。展示各种社会实践。G职业学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的信用体系的精神“改革实施计划的高校共青团”和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1. 制定规章制度
G职业学院建立了以学院主要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机制,并设有相应的办公室。各部门按分工和专人负责相应的工作。建立了院级班三级联动机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和实施措施,确保了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实施。
2G职业学院素质教育学分体系项目模块
G职业学院将素质教育学分分为四个模块。各模块的额外学分不能作为其他不合格学分的补充,但可以作为推荐就业、优秀奖评比、优秀入党、个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必须在学校修完相应的学分后才能毕业。
2.1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模块
它主要记录学生去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冬季和夏季假期,学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各种专业的课外实践活动,由学习各种专业协会组织的专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个人和社会兼职工作和获奖的活动。
2.2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模块
它主要记录校园文化表现的活动和竞赛组织学生在全国、省、市、学校水平,体育竞赛,主要庆典、文艺表演、质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和高级表演和演讲旨在促进民族文化和促进校园优雅的艺术。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学生在展示和评价自己作品(歌曲、戏剧、美术、摄影等)时的体验和获奖情况。
2.3创新创业活动
它主要记录学生的“挑战杯”在全国和省级组织、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业务竞争,“创新、创造力和企业家”的挑战竞争,大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大学内外各种各样的人。科研、学术研究、调研、各类创新竞赛、展览等创新科技教育活动的经验与奖励。
2.4技能竞赛与专业发展
G职业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对相应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的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具体安排,从而获得了硕士学位
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四:
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结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3、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4、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和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落实素质教育
1、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必是作者洞察客观世界和自己主观意念的完善结合体,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完美人格。只有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真谛,并被作品中思想和形象感染,影响其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成功的语文教师都会利用朗读、精读、略读或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粗细相结合地阅读课文,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如在讲授《争吵》时,让学生自主地精读全文,感受“我”的内心活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并透过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养分。
2、在“写”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写作是运用局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和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④。作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培养学生创作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发现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善、美”。作文教学时,要使学生“身在教室、心在室外”,尽量布置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题目,让学生能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方式去搜集与主题有关的素材。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搜集素材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还要指导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个性习作。从而让学生会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学会如何去正视它、改正它。同时,要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的习惯,使学生形成主动合作的精神。
3、在“说”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说话,即口语交际。是语文“工具性”的最好体现。在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运用口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越来越显得格外的重要,成为了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不懂得或不擅于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或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就算他成绩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具有良好语文素质及能力的人。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较文明的态度的较好的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先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气,克服交流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敢说、愿意说,又有话可说。注重选取学生较熟悉的说话材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打破各种传统思想的制约,只要是学生对某事物的真实看法,无论褒贬,都加以鼓励,语重心长学生“求异”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五: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只是内涵和外延稍有不同。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照耀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几乎相等的两个概念。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而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尊重学生,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千万不能简单化、规范化。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 讨论、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动中悟。要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如一个内心旅途,是生命的体验,感悟的历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艺术来活化课文语言的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参照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大教师殷切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时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翔. 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 成功(下), 2007,(04)
[2]张勇.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3]杨耕妹.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07)
[4]王秀丽.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 (03)
相关文章:
1.素质教育论文-
2.幼儿园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文章-
4.课题申报书-
5.教师继续教育总结-
6.幼儿园教育教学总结-
7.毕业实习目的-
8.幼儿园园长工作总结-
推荐访问:合集 素质教育 优秀论文 素质教育优秀论文合集 2022素质教育的优秀论文5篇 2022素质教育的优秀论文5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