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办调研】深圳党政代表团赴京津沪学习考察综述

时间:2023-05-06 2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深圳党政代表团赴京津沪学习考察综述2月22日至27日,王荣率领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天津、北京学习考察。这是代表团在天津南港工业区了解规划建设情况。东疆保税港区是天津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后的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办调研】深圳党政代表团赴京津沪学习考察综述,供大家参考。

【党办调研】深圳党政代表团赴京津沪学习考察综述

深圳党政代表团赴京津沪学习考察综述


2月22日至27日,王荣率领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天津、北京学习考察。这是代表团在天津南港工业区了解规划建设情况。

东疆保税港区是天津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造后的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街红红火火,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上海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全力打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大型客机。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在开年召开的市委全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玉浦就以“要把‘大庆’之年变成‘大干’之年”,为深圳面临的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定下了主基调。

如何变大庆为大干?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月22日,农历虎年正月初九,上班伊始,我市即组成以省委常委、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荣为团长的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天津、北京进行为期6天的学习考察,拉开了“大干”之年的序幕。

这是一个由十多位市领导参加的高规格代表团,又是一个包括市直主要部门的一把手和六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的书记、区长参加的大规模代表团。

22日中午,代表团刚刚抵达学习考察的第一站上海,王荣就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此次学习考察的特殊意义发表了谈话。

王荣说,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过去30年,深圳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称奇的发展成就,但面对未来新的发展要求,绝不能因为过去的成就而固化我们的思想、封闭我们的视野。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培训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委书记汪洋也为深圳提出了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道考题”。如何落实好中央的要求,回答好省委的关切,谋划好深圳未来的新发展,是这次学习考察的主要目的。

京津沪三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重大赛事(展会)筹办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深圳认真学习借鉴。

王荣强调,只有找到差距,才能找到目标。此次学习考察的主要目标和意义,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王荣进一步解释说,所谓新起点,就是科学发展的新起点。如果说深圳前30年是生长发育期,那么30年后研究如何理性发展就显得更重要。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已经跻身于中国大中城市发展前列,与过去相比有了完全不同的发展基础,也有了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的条件。

所谓新目标,当前最迫切的,一是要向国内一流城市学习,在学习中找差距、定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向国际先进城市看齐,全面提升深圳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如果说广东是全国科学发展的尖刀,那么深圳就要勇当“刀尖”,要为全国的科学发展做示范。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是深圳面临的一个历史性使命。从目前的情况看,特区内许多地方可以说是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区外还远不能说是现代化大城市的水平,离国际化大城市的差距更大。深圳在城市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市委、市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成为代表团全体成员学习考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坐标。

带着问题取真经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面临制约未来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城市二次开发问题、城市管理问题等。同时,在产业培育和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也有许多方面值得重新检讨和审视。京、津、沪三市在这些方面的成功做法,自然就成为深圳同志学习考察的重点。

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优势和骄傲。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深圳的创新模式很有特点,不仅培育出了华为、中兴、比亚迪这样的国家级龙头创新企业,而且经常会不断冒出一些高速成长、创新能力很强的新企业。

但是,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考察时,王荣不无忧虑地说,看到张江这样高水平管理、高水平服务、高水平招商的高科技园区,我们有理由担心未来深圳还能不能再冒出更多的“华为”、“中兴”来。随着特区政策优势的弱化,深圳要重新认真审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模式,研究如何发展建设深圳自己高水平的高科技园区。这涉及到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也是我们此次学习考察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国家发展总体布局的战略调整,天津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大开发、大项目全面铺开,增长后劲非常惊人。再加上“天津速度”的建设步伐,深圳同志感受到很大的发展压力。

深圳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发展空间不足,去年下半年出台的城市改造计划,就是希望通过城市二次开发,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天津的经验引起深圳同志的极大兴趣。

天津市华明新市镇通过“宅基地换房”试点,一次开发,解决了城乡二元化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节省出大量的产业开发用地,可谓“一石三鸟”。王荣当场指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的负责同志,要认真研究借鉴天津的成功做法。

津湾广场与天津火车站隔海河相望,是天津市中心区的一块宝地,过去主要是一些效益不高的老国有企业。通过整体搬迁,现在已统一规划开发改造成为一个有欧陆风情的国际化商业区,是天津首座24小时不夜城。王荣现场对深圳规划、建设部门的负责同志强调,这是深圳城市二次开发的学习典范。

在天津花大功夫动迁6000多户居民整修的海河意式风情区,在北京投资近200亿元巨资、修旧如旧的前门商业街,深圳同志感受到的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力量。特别是上海对高层建筑户外广告近乎完美的整治效果,体现的已不只是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之分,而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厚文化底蕴,是细节上的大手笔,是比单纯投资开发难上百倍、千倍的大手笔。王荣对此印象深刻,在考察途中就和福田区的领导商量,能不能在深圳最繁华的华强北片区,先做一个高层建筑户外广告整治试点。

离深圳大运会开幕只有一年多时间了。大运会也是深圳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此次到北京考察,学习借鉴北京奥运会筹办的成功经验是一项重要内容。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结合深圳大运会实际,针对筹办工作一周年倒计时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相关经验、做法和体会。深受感动的王荣当场邀请刘敬民出任深圳大运会筹办顾问。

只有不可比,没有不可学

学习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既不能简单复制其发展方式,也不能以城市的差异性否定学习借鉴的可行性。

和深圳相比,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在许多方面都有深圳不可比的因素。

比如,北京是国家的首都,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和实力,既有体制、政策上的诸多优势,又有寄托着民族梦想的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等超大型活动支撑。上海是国家的经济中心,在“四大中心”的产业选择、大飞机等国家重点项目布局以及像APEC、世博会这样的重大国际活动落户,都承担着“国家队队长”的特殊角色。

但是,正如王荣在学习考察中一再提醒深圳同志的那样,不可比,并不意味着不可学。项目、活动、条件不能比,但思路、做法、经验完全可以大胆借鉴。

北京通过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现在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高端——“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其追赶的目标是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一点深圳当然无法复制。但是,北京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奥运理念进一步延伸成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不仅成功防止了“后奥运”发展低谷的出现,而且不断提升“新北京、新奥运”的成功的做法,把最高水平的奥运“标准”转化为城市发展标准的宏大气魄,都值得正在筹办世界大运会的深圳学习借鉴。

像举办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大活动,发展商用大飞机这样的国家意志,深圳暂时也不可能复制,但上海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眼光和大手笔,同样对深圳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上海港长期保持着国内第一大港的龙头地位,国家给上海的“四个中心”定位中,最后一个中心就是国际航运中心。但上海却是一座没有深水港的港口城市。面对这样几乎无解的战略难题,上海在茫茫东海之上架起一座长达32.5公里的跨海大桥,建起了“洋山深水港”。

天津让深圳同志最羡慕的是发展空间广阔,可以大手笔规划动辄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这一点深圳也难以复制。但正如王荣总结的那样,天津这几年以大项目大投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区域性开发,通过区域性整体开发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的成功经验,对深圳今后新一轮开发和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很有启发性。比如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其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和做法,不仅需要复制,还应该努力发扬光大。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效

深圳代表团此行,受到三市热情的接待和很高的礼遇。正如王荣在结束考察返回深圳总结的那样,三大城市的书记、市长亲自介绍情况,并为代表团精心安排了三大城市最有代表性的亮点项目。深圳代表团能如此平等地与三大城市进行交流,得益于过去30年深圳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同时,这也充分说明深圳30年奇迹般发展所创造的辉煌是被充分认可的,体现了深圳的地位和贡献。

此次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态度。

因此,代表团在此次学习考察出发前,王荣代表市委、市政府郑重提醒大家,一定要以十分谦虚的态度认真学习三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要带着问题学,绝不能“看着激动、听着感动、回来不动”。为此,他要求每个人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围绕学习考察中看了什么、想了什么、回去准备干什么,在考察结束一周后向市委交一份学习心得,为谋划深圳今年的工作和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有了好的态度,当然也就有了好的过程。

6天的学习考察,时间非常紧张,有时候一天之内就要考察超过10个项目,但大家始终精神饱满,真看、真听、真问、真学,普遍感到这次学习考察非常及时,通过学习看到了差距,找到了目标,鼓舞了干劲,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次难忘的学习考察结束了,但思考和总结才刚刚开始。如何借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学全国之长,学世界之长,补深圳之短,创深圳之新,把学习的成果转变成深圳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把深圳的各项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全市人民正在期待着!

推荐访问:党办 深圳 代表团 【党办调研】深圳党政代表团赴京津沪学习考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