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时期。天津作为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规划】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时期。天津作为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业[1]是天津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是“十五”期间天津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未来五年天津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带动天津工业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十五”发展回顾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十五”期间,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含制造业和软件)由2000年的656.02亿元迅速增长至2005年的1975.19亿元,年均增长24.7%,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四分之一左右,出口交货值占全市的50%以上。在全部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中,制造业占90%以上,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634.02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1850.19亿元,年均增长23.9%。软件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销售收入(含嵌入式软件)由2000年的53.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7%。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制造业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5位,综合经济效益位居国内第1位。软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0位。
(二)产业外向型特征明显
从产业资本结构看,外资对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三资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710.57亿元,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为92.5%;利税152.23亿元,占93.5%。摩托罗拉、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设立了全球最先进、产量最高的产品生产基地,外资的大规模投入支撑了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长期持续的发展。从产品出口看,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5年出口交货值1084.25亿元,出口产品比重达到60%。
(三)产业集中度较高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主导产业集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三大行业的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80%以上,其比重分别为54%、25%、7.4%。骨干企业突出,200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1家,其销售收入总值占全部制造业的80.7%。产业布局清晰,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生产相对集中的产业密集区:以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制造、集成电路和正在兴起的汽车电子为主体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绿色能源、软件及系统集成为主导的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片式元器件、显示器及数字家电生产为主体的西青开发区和微电子小区;以电真空器件为龙头产品的武清开发区;以加工配套为主的中心城区电子工业区。
(四)产业链和配套体系较为完整
通过“以整机带配套,以配套促整机”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以重点企业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配套体系。手机包括芯片设计、集成电路、片式元件、注塑、面板、贴片、键盘、电池等设计生产体系;数字家电从玻壳、显像管、新型元器件、电子线缆、接插件等已形成规模;集成电路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材料的生产已经无缝链接;在包装、印刷、冲压、注塑和无源元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
(五)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已建成5个国家级和5个市级创新机构(基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外资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形成了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市级研究机构、合资企业研发中心并存的、多层次的创新机构体系;具备了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支撑产业化制造技术的全方位的科研开发能力,呈现出研发企业化、项目市场化、合作国际化的特点。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LCOS数模混合芯片的CMOS制造技术和反射式显示用近眼虚拟放大系统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飞思卡尔强芯和南开强芯的片上系统(SOC)芯片设计达到90纳米的国际先进水平。
(六)产业发展方向基本明确
主导产品明确、竞争能力显著的优势行业日益壮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已经形成气候。其中,移动通信、片式元件、集成电路、化学与物理电源(新型电源)四大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部授予的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华苑软件出口基地跻身于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
1、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第一支柱行业。2005年,移动通信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9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的54%,手机产量达到6830万部,占全国手机产量的22%,列第2位。移动通讯行业已形成以移动通讯终端设备(手机)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以天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手机生产能力和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天津已形成以美国——摩托罗拉(产量世界第二)、韩国——三星(产量世界第三)、日本——三洋等三大品牌制造基地。
新型元器件。以片式元件产品为核心的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43.5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的25%,成为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第二大支柱行业。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三星电机、三星高新电机、松下电子部品、三和电机、西迪斯等为核心的元器件产业集群。主导产品为片式电阻、片式电容、片式陶瓷滤波器、温度补偿晶体震荡器和压电控制振荡器等。2005年,电容器产量占全国的16%,列第2位。
计算机外部设备。主要产品包括各种显示器、计算机键盘和打印机等,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2.3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4%,计算机键盘全国第二、显示器产量全国第四。已经形成了以三星显示器、三星视界、现代多媒体、大真空、津京玻壳等以跨国公司投资项目为核心的显示产业群,产业集中度全国领先,并与周边地区构建了显示产业全国最完善的供应链。显示器企业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配套和研发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技术与国际同步。
2、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软件。“十五”以来,天津市软件产业总额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含嵌入式软件),约占全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的3%左右,列全国第10位;出口额达到7亿美元,为2000年的20倍,年均增长率高达82%。2005年底,天津市从事软件开发、销售和服务的企业近400家,经认定的软件企业145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341件,软件著作权登记累计540件。软件出口企业累计达60家,软件出口产品累计达200个。
集成电路。“十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增长很快,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2005年,天津市集成电路产量达到5.2亿块,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力量。形成了以设计、晶元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以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为龙头,由数十家世界知名企业组成的上下游衔接紧密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数字视听。天津在高清电视、数字电视及机顶盒、数字照相机、数字录像机、电子书等数字视听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其中,数字电视技术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数字电视终端接收器技术具有很好的基础,投影CRT和投影管用玻壳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大屏幕高清晰度背投电视机关键件的配套能力也很强。2005年数字视听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新型电源。作为我国电池研究开发主要基地之一,天津在太阳能、锂离子、镍氢、金属空气、燃料等电池和材料领域均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新型电源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一批以天津力神、和平海湾、三洋等大型电池制造企业为核心的新型电源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大规模制造工艺及新材料应用方面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2005年新型能源销售收入达到47亿元。
汽车电子。天津是我国轿车制造的主要基地之一,拥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研究所等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汽车技术科研开发机构,汽车电子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5年销售收入近60亿元。已经形成了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富士通天电子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为主的企业群和以松下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中高端研发机构。主要产品有汽车电子点火装置、车用仪表、汽车音响等车用电子设备和系统。
光电子。天津在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光存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基础,拥有一批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信息产业部46所、天津市激光研究所等相关研究机构。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为主组建的“光电子联合科研中心”,以光电子器件及光电子信息技术为主攻方向,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已进入产业化。
尽管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总体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软件产业产值的比重不足5%;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低;内资企业散小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善,对外资依存度高,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产业发展的环境仍不尽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与市场互动趋势明显。信息产业“高成长、高渗透和强带动”的显著特征,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面对全球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在国家电子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新的历史重任。
(一)发展趋势
1、电子信息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新的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日趋成熟,正逐步走向成熟和产业化;集成电路技术已经进入深亚微米、巨大规模集成阶段,技术发展呈微型化和集成化两大趋势;新型电子元器件向片式化、微型化、复合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大屏幕、高清晰、高亮度、高效率、平面化、宽屏化和薄型化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继续向高性能方向发展,并围绕着“宽带+移动”的网络化进程快速发展;软件技术与工程结合更紧密,软件服务的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也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新的技术领域。
2、电子信息产品向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为贴近市场需求,电子信息产品在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同时,逐步适应市场变化、推行柔性生产技术,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
3、电子信息产业竞争核心向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垄断上集中。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集中在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软件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目前美国、日本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国掌握并控制着这些领域的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才能获得产业发展更大的空间。
(二)战略需求与机遇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电子强国战略,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给予充分肯定。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国家电子强国发展战略,必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提高研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我国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鼓励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提升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必须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以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引领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形成以内生增长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
3、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之一。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是滨海新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电子信息产业是滨海新区的第一支柱产业,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必将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创新资源,同时也对产业建立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产业转移的加快推进,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空间。近年来,全球新一轮信息产业的布局调整已经开始,促进产业梯次转移模式发生新变化。产业转移的动机从成本单一导向型转变为成本与市场双重导向型;产业转移的模式由单个企业分散转移转变为企业群落的集群转移;产业转移的要素从加工制造的单一环节转移转变为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在内的产业链的多环节转移;产业转移的形势由以直接投资设厂为主的单一投资转变为以投资设厂和整合并购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我国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及物美价廉的劳动力等优势,将继续成为承接全球信息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为契机,依托天津的港口和开放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对内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的路子,大力提升产业研制开发能力和加工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巩固优势产业;加快技术引进和技术转化的步伐,抢占技术制高点,壮大领引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强化自主创新,培育一批能够支撑产业持续增长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保障产业的发展后劲。加快推进电子信息的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继续保持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地位,带动和辐射环渤海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逐步打造我国重要的世界级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研发基地。
(二)遵循原则
1、坚持重点突破和集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选择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电子产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重点突破;注重营造有利于集群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产业关联度和群聚度,发挥产业群聚效应,实施大公司战略,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2、坚持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在技术研发、供应链、营销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北京和河北省的信息产业优势互补,以产业合作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
3、坚持引进吸纳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产业化相结合,以创新为灵魂,实施开放式、合作式开发,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外资研发机构;提高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优势领域和战略领域逐步形成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逐步摆脱本市信息产业严重依附外资的被动局面。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50亿元左右(其中制造业3650亿元、软件150亿元、信息服务业25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
2、产业结构。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6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产业规模在全国同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含嵌入式软件),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由5%提高到9%以上。内资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由现在的不足5%提高到15%。
3、产业布局。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巩固优化以开发区为核心、以新技术产业园区、天津西青开发区和微电子小区、天津武清逸仙园工业区和市区老工业配套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五大集聚区,建成移动通信、微电子、新型片式元器件、显示器、数字家电、汽车电子、软件出口、新型电源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若干重点信息产业基地。
4、产业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创新,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调动有效资源,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到2010年,新引进外资企业产品研发中心5家,新建10个应用基础科研中心(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骨干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建立京津冀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机制,与京冀实现区域信息产业基础和开发平台共享,形成较完善的、区域互动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环境。
5、产业特色。打造物流、出口和配套三大产业特色。以本市建设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为契机,建立方便、迅捷的物流通道,促进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形成物流特色。以产品出口为导向,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信息产业市场拓展、快速反应、持续发展的出口能力,强化出口特色。以构建配套产业基地为目标,抓住一批IT优势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本地配套电子产品的档次和生产能力,深化配套特色。
四、发展重点
(一)巩固三个优势产业——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和计算机外部设备
移动通讯、新型元器件产业和计算机外部设备不仅在天津的工业发展中起着龙头产业的作用,而且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着领先地位,具有竞争优势,其发展势头强弱直接关系到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必须重点扶持这三个龙头产业,以带动天津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共同发展。
1、移动通信产业。依托天津开发区在移动设备和手机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整合移动通信产业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体系的建立,积极支持3G手机和设备、TETRA数字集群手机及通信系统和军用通讯设备的开发生产,重点扶持与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和移动手机相关的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到2010年手机产量达到1亿部,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建立整机设计、芯片设计中心等10个以上的企业相关研发中心,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和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基地。
2、新型元器件制造业。积极扶持为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数码影音设备等高端电子产品配套所需的片式元件生产,积极扩大与韩国三星和日本松下等公司的合作,尽快形成在国内领先的以表面贴装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元器件产业和电真空器件产业。重点发展高速、高反压、小型、贴装化高压整流器件,高亮度大功率白光LED,新型微型电声器件;建设年产300吨的6-8英寸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生产基地。到2010年片式元器件产量达到1400亿只,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新型元器件生产与开发基地。
3、计算机外部设备业。继续保持本市在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的产能优势,重点发展显示器产业。加速产品创新,重点扶持CRT的高端产品(大屏幕、纯平面以及16:9宽屏显示器)、TFT—LCD、高档STN—LCD,PDP产品以及相关新型显示器件(包括高分辨率显示管、大屏幕彩色显像管、新型投影和平板显示器件)等产品;重点发展100英寸以上LCD显示设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屏(SED)等产品以及相关新型显示器件。到2010年,显示器产量达到1200万台,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左右,构建起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显示器和真空器件制造研发基地。
(二)壮大四个高端产业——软件、集成电路、数字视听和新型电源
软件、集成电路和数字视听产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初期,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势头迅猛。新型电源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优先发展技术,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天津市在这四大领域已初步具备研发和产业优势,“十一五”期间要把这四个领域作为我市未来发展的必争产业。
1、软件产业。按照“巩固优势,培育新兴,扶持特色”的发展思路,“十一五” 期间,重点发展以移动通讯终端、汽车电子为主要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设计、RFID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智能卡和数字内容产品的应用软件;以日本和欧美为重点国家的软件外包出口。实施招商引资、骨干企业联盟、示范工程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六项计划。
以天津软件园、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为依托,形成以华苑软件园为龙头、以泰达软件园、东丽软件园和西青软件园为特色的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企业孵化、外包出口为一体的软件产业示范基地,营造有利于软件要素资源聚集的良好环境。建设“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优化软件资源配置,提升软件产业对京津两地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渗透和带动作用。到2010年软件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含嵌入式软件),软件出口达到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0%左右,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比重由5%提高到10%。
2、集成电路产业。积极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重点发展SOC系统芯片技术、IC卡芯片技术、高性能信息安全芯片、高端家用电器及信息终端用核心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及微处理器CPU的设计,鼓励和发展为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移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产品、智能卡及电子标签产品、汽车电子等整机配套的集成电路产品。以集成电路产品设计为突破口,以制造业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吸引集成电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成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为一体的北方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2010年,全市集成电路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率20%以上。
3、数字视听产业。抓住数字产品大发展的有利时机,鼓励发展数字电视传输制式的研究与跟踪;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有线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接收技术;数字式机顶盒开发、生产技术;数字网络终端通用软件平台;数字压缩、编码、传输技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机技术开发;液晶(LCD)投影机、硅基液晶(LCD)投影机和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机开发与生产技术;可录DVD(录像、摄像)产品及硬盘录像机生产、制造技术;数字相机开发与生产技术;大力支持网络信息家电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多媒体移动终端等3C产品。到2010年,数字视听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成为本市电子信息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
4、新型电源产业。实现新型绿色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太阳能电池及电池材料的扩能;积极开发质子交换膜动力燃料电池、二次金属空气电池、SOFC工作电站、建筑用光伏产品、高性能MOCVD工艺GaAs/Ge光伏产品、风力发电设备等。建成以绿色储能电池、光伏电池、燃料电池、风力发电设备及关键电池材料为主导的新型电源产业基地。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超过20%。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型电源产业的研发、生产、经营体系,培育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企业,形成为高端信息产品配套的新型电源产业基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三)培植三个新兴产业——汽车电子、光电子和现代信息服务业
汽车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代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天津市在这两个领域具备较深厚的科研基础,必须及时跟进并大力培育这两个新兴产业,尽快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对本市信息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汽车电子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安全及故障诊断系统、汽车导航定位系统、汽车舒适娱乐类产品及其相关配套零部件产业,继续保持汽车线束和汽车音响技术和产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凝聚一批汽车电子集成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的汽车电子制造企业,吸引5家以上国内外知名的汽车电子研发或设计机构,成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
2、光电子产业。在光电子技术领域重点发展新型激光源技术、新型信息光电子器件及技术、光存储产品与技术;在光电通信及接入设备领域,鼓励发展交换技术及设备,重点扶持发展光纤预制棒、光纤接入网设备、SDH光纤传输设备、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及相关的关键光电器件。依托天津光电子产业的研发优势,整合科技资源,搭建光电子产业孵化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形成一批光电子与光通信中小企业群;积极吸引外资和台资光电子企业,壮大天津光电子产业化规模。到2010年,形成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成为本市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3、现代信息服务业。现代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支撑产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优先发展数字内容服务、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信息安全服务、无线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增值服务、IDC、网络游戏、信息异地存储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信息资源外包、专业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努力创建具有天津特色、国内领先的信息服务的国际品牌;大力营造技术、法规、人才协调发展的信息服务业运营环境;打造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先进技术融合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建成有线、无线,天地一体的宽带城域网,完善信息安全体系、通信交换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社会信用体系、科技服务、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网上教育、休闲娱乐等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丰富网上信息内容,推进和拓展网上增值服务,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各类便利的生产经营、生活娱乐的内容资源和公共服务;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2010年关闭模拟信号广播;推动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开科技园区三区域的聚集优势,引进大型信息服务企业,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业态,依托“南开之星”超算中心、软件评测中心、软件开发平台等技术支持平台,为我市经济建设和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
五、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快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搭建研发平台,在重点信息技术领域,建立若干以重大应用为导向的联合攻关、集成创新技术联盟,建设相应的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扩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企业的开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建立和强化研发投入机制,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参与市级与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加强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激励和扶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壮大内资企业规模实力
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扶优、促优、强优”,积极扶持一批有一定产品、有一定技术、有一定人才的电子信息内资企业,把内资企业做大做强,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IT品牌产品。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惯例需要的企业运行机制。积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我市信息产业的经济结构合理化、富于竞争力
(三)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利用外资综合水平
认真研究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按照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围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九大重点领域,吸引行业骨干企业和为其服务的中小型专业化配套企业,增强信息产业产品门类和配套能力。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外资投入,鼓励外资企业在直接投资之外,通过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扩大外资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通过税收和政策引导,鼓励跨国公司转移其研发中心,加大技术转让力度,同时引导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中心,推动本市信息产业由价值链环节的低端向高端转移。
(四)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科技三项经费以及国债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的支持,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吸引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出资入股、发放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自由资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种资金,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注重人才开发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根据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大力培育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强化员工在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成就的优秀人才、掌握关键技术的特殊人才以及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除了落实已有的优惠政策外,还要打破常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为他们提供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形成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人才竞争机制。
(六)加大对软件产业支持力度,推动软件产业超常规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天津软件产业实施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把软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来抓,进一步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发展软件产业战略意义的认识。一是加大对软件园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在用地规划、征地、土地变性、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软件园的载体作用和聚集效应。二是吸引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大企业到津投资发展,借力做大做强我市软件产业。三是重点培养一批面向日、韩和欧美市场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有较大规模的骨干出口和外包企业联盟,加速国际化进程。四是重点引进精通国际市场运作及软件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对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市场开发人才以及对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五是设立专项风险投资基金,加大政府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广泛进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六是实施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标本地化等带动政策。
(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寻求与圈内其它省市的互补联合,特别是和京冀的联合。通过引入和培育区域合作机制,在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三地的城市间、开发区与科技园区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谋求共同繁荣。积极开展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在软件产业、元器件产业、计算机外部设备、光电子及器件和新型电源与电子材料产品等领域开展“互补合作”,建立产业共同体或产业联盟,相互开放市场,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增强开发能力,促进产业加速成长;在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显示器件、数字消费产品等领域开展“增强合作”,共同促进配套,完善产业链,增强国际竞争力,做大规模,提高区域凝聚力。在信息服务设施、跨区域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政府间的合作平台与机制、公共政策环境建设、产业信息交流平台等领域共建共享公共平台,促进本地区信息产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数据资源共享。
(八)建立循环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信息产品回收和再利用体系,抓好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拆解、处理和再利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建设循环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推进信息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