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3年远景规划为了迎接新世纪科技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把齐齐哈尔建设成创新型城市,建成国内闻名、世界知名的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进一步提升齐齐哈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规划】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远景规划(完整),供大家参考。
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及
2020年远景规划
为了迎接新世纪科技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把齐齐哈尔建设成创新型城市,建成国内闻名、世界知名的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进一步提升齐齐哈尔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特制定《齐齐哈尔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基础
“十五”期间,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加强技术开发、创新与合作,建立科技发展的支撑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适应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科技发展格局。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一五”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科技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十五”期间,齐齐哈尔市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值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692项,其中省级以上115项,实现产值80.6亿元,利税 10.4 亿元;实施国家级项目12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4项,省区域重大项目4项,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2亿元;全市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022项,有236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学技术奖,其中88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获省长特别奖和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全市专利申请量达488件,专利授权290件,专利纠纷案件办结率达100%;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6.4亿元,利税7.8亿元。利用科技合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不同形式参加有影响力的科技会展,扩大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分别与省教育厅、省科学院、天津大学等20多所院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签订合作项目80项,合同金额达到5.6亿元,一批科技含量高、牵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我市。如二机床厂和清华大学联合,成功开发出来的“大型数控龙门并联机床”,被列为科技部863计划,鞍钢1780连扎机组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丰源食品有限公司依托黑龙江大学成功开发了血制血红素,目前,合作开发的小分子肽微生物天然防腐剂取得了中试成功。
(二)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在不断加大贯彻《齐齐哈尔市民营科技企业条例》的基础上,通过项目支持、优化服务等措施,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总数累计达到785家,新增加340户,其中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巨星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巨星种子企业,9家企业产值超过亿元,22家企业产值达到千万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富拉尔基民营企业园区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达到80家,孵化企业15家,入驻中介服务机构3家。进一步加快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孵化中心建设,建立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8个。
(三)传统产业改造效果显著,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我市工业科技工作紧密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目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为我市建成装备工业基地提供了科技保障。五年来,全市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新产品试制、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外合作等方面,有重点地组织实施了一批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一重集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生产的2250轧机,不仅为企业增加4000万元效益,而且通过合作,企业掌握了自动控制方面的关键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制造水平。齐重数控公司与德国济根公司合作的项目“DH4300/250-25数控重型卧式车床”,是亚洲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重型卧式车床。齐车集团与德国合作生产的高原救援超重机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我市被列入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一重、齐重数控等37户企业申报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市政府投入970万元,企业自筹11933万元,重点加强了企业技术体系、应用示范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四大体系建设,2005年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一重集团、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车辆有限公司、北方机器有限公司被评为优秀示范企业。同时全省装备制造业网络化制造工程项目二期工作已经完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齐重数控公司大型产品的设计周期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到2个月,中小产品设计周期由原来的2—4个月缩短到1个月。
(四)农业科技发展及产业化的势头强劲,产业链逐渐形成
“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143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6项,省攻关项目7项,省区域重大项目1项,市级重点项目129项,政府共投入科技三项费561.5万元,其中省级290万元,市级271.5万元,增加效益3.2亿元。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全市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稳步增长阶段。重点支持了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畜牧业方面的科技项目,扶优壮大了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促进农、工、科、贸一体化,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项目,取得较好效果,如黑龙江省重大区域科技项目——“齐齐哈尔市重旱区旱地农业综合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参加实施了两项国家“863”计划——“东北抗旱灌溉区节水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和“大豆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研究”,带动了我市农业研发水平的提高;通过支持黑龙江绿金集团有限公司“加热蒸汽蒸馏提纯纯香大豆油”项目、克山沃华“马铃薯淀粉加工及产业化”项目,扶持了相关龙头企业,达到了以项目扶持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通过对“奶牛非抗生素药物添加剂”等项目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畜牧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全市继续实施了良种工程。
(五)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合作日新月异
“十五”期间,我市基本完成市级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国家、省、部属驻齐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工作也全面按期完成,驻齐省级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进展顺利。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性成果有效地推进了科技工作的市场化进程,技术市场、科技人才市场已成为我市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机制开始在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工作运行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1项,总投资9564万元,争取省、国家资金支持550万元,进一步加强了我市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及科研院校间的科技协作和科技交流。
(六)人才队伍梯队逐步形成,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一定发展
全市已基本形成多层次的人才体系,科技人才高地正在形成。到2003年,在齐各类科技人才23.2万名,其中享受省政府津贴56名,市政府津贴20名。全市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98万个班次,培训人员420余万人次,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的人员达160万人,举办科普展览、科普集市8206场次,科普报告会7765场,印发科普资料400多种,1000余万份。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逐步完善。设立了知识产权侵权举报电话,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12家商场开展了创建“无假冒专利商场”活动,在健全专利工作体系的过程中,重点加强了专利中介机构的管理,组织参加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各个科技发展园区已逐步成为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示范基地。
二、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科技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前途和命运的决定性力量。21世纪,国际经济的发展新趋势将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得更加紧密,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研究与开发(R&D)全球化趋势将明显加快。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市场竞争业已开始,发展环境急剧变化,对科技发展方向、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良好的机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经济发达省市均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实力。
齐齐哈尔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在未来5年和更长的时间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和省政府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设想,成为齐齐哈尔市千载难逢的机会。怎样整合已有资源、联合外部资源,加大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大技术更新和改造的力度,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把我市建成国内闻名、世界知名的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成为我们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目前我市科技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及问题
“十五”期间,全市科技工作基本上完成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受历史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与经济结合还不够紧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竞争能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创新创业环境不理想,难以吸引国际国内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优秀人才来我市投资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环境还需继续优化;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科技投入的数量与我市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比还不相当,加上管理体制不顺,对全社会科技发展导向能力弱,难以有效地吸引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发展。科研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技资源未能实现共享;科研院所作用发挥不理想,科技人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不足,缺少快出人才、出能人才的有效机制,缺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环境。整个科技创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历史机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发展思路,继续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发展高科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把我市建成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生态市园林城、生态旅游之乡,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齐齐哈尔市更加彰显魅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原则。科技的进步、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又需要各行各业、各方各面的人才,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并坚决落实在工作中。
2、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原则。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亮点和未来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是现在的支柱产业,占相当大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二者发展要相互促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而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齐齐哈尔市要想富民强市,做大作强民营经济显得极为关键和重要。
3、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科技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发挥政府战略引导作用,利用政策倾斜,保证重要领域和优势行业技术攻关,寻找新突破点和增长点;同时引导减少企业短期行为,避免对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是科技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两个重要环节。在工业领域以技术创新为主,在农业领域以技术推广为主。
4、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原则。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是我们国家当今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一个长期任务,作为齐齐哈尔市也不例外,而科技恰恰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和跨越式发展,而且不仅推动经济的发展,更要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保持科学的发展观,保证当下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富庶当代又惠及子孙。
(三)发展战略
1、战略思路
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为契机,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实施七大战略,即人才创新战略、园区推动战略、产业升级带动战略、信息化建设服务战略、体制创新促进战略、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建设好“两地三区”,以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奠定齐齐哈尔可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
——人才创新战略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长期战略,造就以学科、技术带头人为主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以科技型企业家为主的高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构筑汇聚智力资源的开放型平台,通过联合研究开发、技术经济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人才资源区际化。
——园区推动战略
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和“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以南苑开发区、北苑开发区和富拉尔基民营科技园区的引资建设和功能完善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规模扩大,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结合“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以拜泉、甘南、讷河等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为重点,加快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产业升级带动战略
围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充分发挥科技带动力量,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质量提高。
——信息化建设服务战略
以全面有效利用社会信息资源为目的,推进电子政务和其它信息化服务网络工程的实施,加快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服务,建设“数字鹤城”。
——机制创新促进战略
利用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围绕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技优势,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体系与机制的建设,保障各项科技战略的顺利实施。
——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
依托省委、省政府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一战略,结合齐齐哈尔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全面实施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做强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等10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研究搞好配套支持政策,引导多渠道资金向该类企业聚集,形成以几家大型企业为核心,多家中小型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为尽快建成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业基地做贡献。
——品牌发展战略
为实现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的目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带动城市发展,形成品牌城市。争取到2010年,全国驰名商标达4枚,省级著名商标达42枚;中国名牌产品7种,省级名牌产品36种,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达到150种。
2、总体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构筑“两地三区”,即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基地,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示范区、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2020年将齐齐哈尔建成国内闻名、世界知名的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建成创新型城市。
3、具体目标
——科技项目与投入。“十一五”期间,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00项,到2010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稳定增长,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60%以上。大力引导企业和其它社会资金进行科技投入,形成良好的投资机制。
——民营经济发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1800户,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累积达到300户。到2010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要达到15亿元。到2020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要达到28亿元,年均递增9.3%。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究龙头装备制造企业的确定和扶持办法,加大产业集群的形成力度和分析研究工作,形成企业自主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集聚和扩散效应的产业集群。
——人才建设工程。建成较为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到2010年逐步建立政策优、待遇高、服务佳、环境好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形成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队伍,人才总量快速增长,人才效益充分发挥,人才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明显增加,确保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地位的创新体系的形成。
——启动政、企、学、研、金、介的合作工程。根据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少,金融系统改革滞后的事实,启动政、企、学、研、金、介的合作工程,为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创建区域创新体系建立良好的基础。
——初步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源头、创新主体、创新队伍、创新环境、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创新源地,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绿色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培育出一批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到2020年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建设好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中试基地,争取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和绿色产业的形成。建设好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区,抓好高优林草产业、绿色大豆、玉米产业、优质奶牛、肉牛、肉羊、肉鸡和生猪产业、优质马铃薯产业、葵花和亚麻11条重点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经济。以科技进步带动特色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 ,形成科技产业化辐射扩散点。
(四)主要任务及重点领域
1、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振兴老工业基地,完成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形成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
(1)加强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科技支撑。“十一五”期间,结合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重点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重点研究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具有带动作用、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共性关键技术;重点研究相关的集成配套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加强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设计、制造能力。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煤液化装置、联轧联铸成套设备、新一代智能开放式大型柔性加工单元、加工中心、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成型机械、并联机床及智能化专用机床、铁路专用设备、铁路车辆、多功位压力机械、石油化工设备、大型压铸模具、大型压力容器。
——精细化工。以煤化工、石油化工、粮食化工、农用化工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形成较完整的产品链,牢固和提升我市在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中的地位,带动我市相关行业的发展。在煤化工方面,重点支持黑化集团建成东北地区规模大型化、装置集中化、产品精细化、技术中心化的煤化工生产和出口企业;在油化工方面,支持齐化集团建成东北较大的氯碱化工和油头化尾产业的大型企业。加快规模经营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上下游产品相衔接的煤油化学工业体系。粮食化工重点发展啤酒糖浆、大豆异黄酮、生物润滑油、改性淀粉等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优化生产工艺;农用化工重点发展专用复混肥生产技术,发展高浓度、多元复合肥和缓效化肥、生产有机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开发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新材料领域,发展轻骨料承重混凝土重心砌块,多功能复合墙体材料,各类新型轻质板材,高掺量粉煤灰空心砖以及轻质、高强、保温、节能、利废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新型化学建材。重点发展复合砼承重(非承重)空心保温砌块、纳士塔新型墙体材料。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发展水泥、玻璃等建材产业,提高生产质量和环保水平。
——电子与信息技术。继续大力推广CAD、CAM和CIMS等技术,大力推进ERP进程,在中小企业实施以CAD/CAPP/CAM/ERP为重点的单元技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在实现数字化生产、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方面达到新的水平。适度发展软件产业,搞好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加强嵌入式技术的研发,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品数字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各县、区的科技网络平台建设,2010年前,建成覆盖全市的、功能齐备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依托通讯及重点装备工业企业,谋划建设新兴企业,以机电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智能控制技术为重点,加快装备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业现场控制系统、IC卡应用系统、城市应急连动系统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加速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
——生物技术。继续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处理的新方法,发展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新型生物制剂,应用新菌种改造传统发酵工艺。
——轻工纺织技术。轻工业要开发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的新技术产品,用农作物秸杆及芦苇生产新型建材。造纸产业,依托齐齐哈尔的大型造纸企业,重点发展废纸脱墨、低定量高白度胶印新闻纸、精制牛皮纸、胶带原纸、复合原纸、不干胶底纸等系列产品。积极调整原料结构,加快林纸一体化进程,建设俄罗斯原料基地。纺织行业要开发好我市亚麻这一优势资源,搞好亚麻及毛、棉、化纤混纺织物的开发,注重多种功能性服装面料的研制,提高亚麻纤维的提取率,加强纺、织、印染、后整理等技术的攻关。
——矿产资源开发。以我市现有的矿产资源为主,重点开发非金属矿,发挥好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我市各类矿产资源,开发涂料填加剂、高强混凝土填加剂、复合肥填加剂、高低压电瓷、岩棉、助滤剂、分子筛等产品,以满足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的需求。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大力推广热电联产、热能梯级利用、热电冷多联供、风力发电、太阳能等技术,打造清洁能源、生物能源和绿色能源,逐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供给能力。深入开展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展节电、煤、油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制开发高效、节能、环保新型锅炉、机械设备以及配套的电力电子技术节能装置,开展余热回收,能源二次利用等技术。深入开展对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推广节能新技术,研究节能建筑材料技术。
(2)推进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十一五”末期,把南苑、北苑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富拉尔基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建设成全市投资环境最佳地域,使之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政策环境宽松灵活、管理服务周到人性化,坚持全方位招商引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用高新技术项目带动一批相关企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团。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科学、合理地布局我市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使农业产业结构向“绿、特、优、高”方向转化,实现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和畜牧业强市的奋斗目标。
(1)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区域经济新优势。“十一五”期间,以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培育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优质、高效、精品、名牌产品为突破口,加快绿色食品育种、种植、加工、包装、储运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组合技术,发展农业生物制品,开发推广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新型高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以及生物病虫防治技术,大力推广经国家认证,有绿色标志的生物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一是继续大力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重点选育蛋白质及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优质水稻品种;强筋及超强筋优质系列专用小麦品种;高油、高赖氨酸、高淀粉玉米品种;多抗、适应性强的高蛋白质、高脂肪专用及特色大豆品种。到2010年,选育推广新品种100个,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主栽品种产量提高20%。
二是加快发展畜牧业发展,打造好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不断改良、繁育出适合我市自然环境的畜、禽、渔新品种,提高优质畜禽的覆盖率。推广胚胎移植技术,重点改良和培育优质高产奶牛、肉牛、肉羊、毛羊及出栏率高的瘦肉型猪,加强畜禽疫病和鱼类暴发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探索防治新方法。
三是扶持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支持发展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使我市盛产的玉米、大豆、小麦、水稻、马铃薯、亚麻、甜菜、奶、肉羊、肉牛、大鹅等农产品就地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商品,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及特色经济区建设,推动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十一五”期间,一是继续完善富拉尔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高科技项目为载体,发挥园区试验、示范作用,牵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围绕六个基点,建设六个市级特色经济区。以富裕县为基点,建立以发展奶牛业为重点的牧业经济区,提高对全市牧业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先进适用技术作支撑,加大和提高青贮饲料的规模和质量;以甘南县为基点,建立以旱作农业、节水型农业为重点的节水灌溉农业示范经济区,通过引进国内、外旱作与节水技术和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集成和技术研究,为半干旱地区提供实用配套的模式化综合抗旱节水技术。使我市重旱区抗旱问题从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三个方面得到解决,形成我市旱区抗旱节水模式,促进我市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龙江县为基点,建立以发展杂粮和肉羊产业为重点的特色经济区,通过多种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讷河市、克山县为基点,针对具有地域优势的大豆和马铃薯,建立以新品种、新技术为重点的大豆和马铃薯示范经济区,重点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特色品牌市场;以拜泉县为基点,建立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经济区,并向周边县区辐射,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龙沙区大民镇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基础,发展、建设北三区蔬菜产业化经济区,提高菜篮子工程的科技含量。
(3)加强科技攻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50项,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高产、稳产单项耕作栽培技术与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开展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特别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展优良畜、禽、渔品种的扩繁研究以及饲养技术的研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肉粮比,缩短育肥期,提高产品品质;开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搞好农业水利建设和防旱治涝工作,保证农业稳产高产;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开发利用研究,建立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区域综合开发试验区,通过对各类低产土壤培肥,采取以水利工程为主,生物、农艺相配套的各项技术措施,达到效益互补和根治的目的;要开展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加强对农田防护林、草原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治沙林、用材林、经济林的系统研究。
3、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本着突出重点、拓宽领域,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实施社会发展重点攻关计划150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医疗卫生方面。侧重于地方病,疑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重点开展常见癌症发生、发展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防治转移复发研究;重点提高对心脑血管、病毒性疾病、糖尿病及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龙头,侧重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殖生理学,生物遗传等学科。临床应用主要以市内现有的医院为基础,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丰富临床经验,提高我市医疗水平。建立医疗卫生预警机制,提高应急能力;增强医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发展特色医药,推进新药开发、生产和销售。
——环保方面。重点发展炉渣代替粘土生产实心砖、空心砖,炉渣、电石渣代替粘土生产水泥,粉煤灰生产陶粒等产品和企业。大力支持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大力支持节约生产技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为核心,研究开发废水再利用技术,高效高浓度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技术、水处理厂智能化控制技术及饮用水高效净化技术,推进高效好氧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回用套用一水多用技术。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研究开发高效燃烧技术,工业废气资源化回收技术,燃煤烟气高效脱硫除尘技术及汽车尾气高效净化技术。
在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方面,以发展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核心,研究开发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城市及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硫化床焚烧技术的产业化,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产业化生产。
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为核心,研究开发噪声、振动防治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电磁辐射防护、治理技术及设备。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在化工、酿造、印染等重污染行业推进清洁技术,为我市实现工业清洁生产提供科技保障。
——灾害预测、预报方面。继续开展气象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新技术研究,提高中长期预报准确度。要特别加强春季土壤墒情、疫病发生流行预报技术的研究,提高中长期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准确率。
——加强扎龙自然保护区和哈拉海湿地建设的技术研究。研究完善湿地、鹤类生态监测系统,综合研究水资源、湿地建设、土地利用、保护区经济、鱼类芦苇带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研究将湿地保护和旅游观光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有效方法。
——软科学研究。围绕“二次创业、富民强市”战略目标,重点研究:“生态市、园林城”建设问题,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齐齐哈尔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效途径问题,哈大齐工业走廊中齐齐哈尔段的建设问题,城市综合功能的开发问题,科技体系建设问题,突发性灾害的监控、预测、防治问题,区域性环境治理问题,发展特色经济问题,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问题,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等。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引导和推动企事业单位把专利工作纳入到技术创新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广泛深入地开展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专利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专利工作体系,加强专利机构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专利信息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加快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
——科技普及方面。大力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实施科学技术普及工程,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各级劳动者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使用好博物馆、图书馆等传统宣教阵地,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好新闻媒介的宣教作用,大力鼓励社会兴办与科普相关的公益性事业。
4、加强科技合作和交流,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业、科研院所与国内外企业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科技合作,形成开放的、互利的、超前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模式。加强“政、企、学、研、金、介”的联合,重点是以引进俄罗斯、韩国、日本高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西欧及美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生产工艺。努力开拓国际人才资源,特别是海外华人的智力资源,加强我市急需的科技人才、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装备工业基地建设、绿色食品开发、农业良种工程、畜牧业跨越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支持从事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科技法律和专利代理等各类型的科技服务企业。建立健全有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法规法律体系,规范运行和管理。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建立布局合理、条块结合、优势互利的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络系统。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综合技术服务、全程服务的能力。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及各类型的孵化器建设,完善政策环境,改进管理和运行机制,优化孵化服务功能,提高孵化能力,建立以创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大学建立大学科技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企业孵化器,组建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孵化器,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为我市服务。
(五)保障措施和支撑条件
1、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建立多元科技投资体系和保障体系
全市各级政府都要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关于“中央要求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精神,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科教领导小组,领导科技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发展科学技术及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实行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实行县(市)党政一把手推进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通过以下措施,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资和保障体系。
(1)制定相关科技投入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民间集资为补充,银行贷款为后盾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科技投资体系。优化和完善投融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投资体系建设计划。
(2)保持科技投入经费迅速增长的势头,提高我市科技经费投入的比例。制定相关条例,对有科研能力的企业明确规定年度研发经费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要求逐年提升。逐步建立风险投资资金,完善运作市场化的社会投入融资体系,拓宽科研经费资金来源渠道。
(3)明确区域重点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项目中。
2、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1)重视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对科研项目的预研、立项、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总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实现科研工作有法可依,便于从成果到应用推广以及产业化全过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2)建立、完善新的激励政策和奖励政策。一方面要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以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改革和完善区域财政政策,用减免科技研发产品税收的方法鼓励企业进行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制定科技奖励措施,对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单位予以嘉奖。
(3)制定标准和规则,以确保各种科研创新与我市公众利益相符。
(4)全力推进综合孵化大楼各项设施完善、企业入驻和专业孵化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
3、完善科技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技管理工作,实现政府对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有机结合,对影响面大、牵动性强、具有战略意义和较大经济效益的新技术研究,政府要采取主动设计项目的形式,保证这类项目的顺利完成。要进一步改革计划的编制和管理方式,实现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分离,建立、健全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增强计划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十一五”期间的年度计划,要在“十一五 ”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避免交叉重复。
4、加强科学科技术普及工作
(1)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科普事业发展
第一,把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完善科普法规并依此定期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集中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集中展示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风采,集中体现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实效,集中反映公众对科技的实际需求。第二,鼓励企业、街道和社区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进行群众科普教育。第三,深入乡村,进行种植、养殖、医疗健康等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科普展览或者活动。
(2)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和管理,整合社会科普设施资源
一方面要兴建新设施,另一方面更要把现有设施真正利用起来。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的科研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是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科普事业真正取得大发展的有效途径。将齐齐哈尔大学、企业等单位的图书馆、实验室、陈列室等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等去参观,实现区域内科普资源的共享。
(3)进一步完善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专兼职队伍特别是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乡镇科协组织或科普协会,形成城乡科普组织网络。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广泛招募科普志愿者,把有科技专长并愿意致力于科普志愿活动的人都吸引到科普志愿者队伍中来,形成科普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5、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是突破全市科技发展制约条件的重要措施:首先,以“加强先进性教育”为指导,推进政府部门思维、理念的创新和重组,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树立榜样。建设齐齐哈尔市科技政策咨询委员会和决策支持系统,吸纳社会各方面人士参加;建立独立负责的监督评估机构,评价齐齐哈尔市创新体系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和监督程序。其次,改善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学习先进科研单位的技术为辅,以培养自我的创新思想理念和管理组织方式为主,主要培养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五个机制,即: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机制、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基于以人才为核心的科学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发展的企业协作创新机制、适应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
6、严格执法,加强依法行政工作
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以及相关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政务公开等工作结合起来,坚决查处违法行政、暗箱操作等行为。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做到严格执法、有效监督、实现行政法制化,为全市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