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09 22: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7年工作回顾2007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在中共上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虹口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虹口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中共虹口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打造“航运虹口”,聚焦“一区一街一圈”建设,努力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来虹口视察,进一步鼓舞了全区干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任务,实现了新一届区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调整夯实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7年,区政府按照“调整、夯实、发展”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调整结构,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三级财政收入79.68亿元,同比增长15.0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5.35亿元,同比增长5.1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7亿元,同比增长10.6%;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79%;海关口岸进出口总额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

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了扶持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的政策,设立了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专项资金,举办了招商推介、专家咨询、专业研讨等活动,成功引进中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等航运服务大企业。推进邮轮经济发展,全年靠泊北外滩的国际邮轮达到38艘次,出入境旅客近5万人次。全年航运服务业完成区级税收4.07亿元,同比增长15.2%。知识服务业快速增长,积极推进数字媒体产业、科技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等行业发展,知识服务业完成区级税收5.78亿元,同比增长113.1%。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稳步发展,坚持商旅文结合,成功举办四川北路欢乐节、第三届上海品酒节等活动,商业市场繁荣稳定,完成区级税收5.19亿元,同比增长12.9%。上述三大产业完成区级税收占区级税收总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39.3%提高到2007年的50.3%。房地产业开发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到41.3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商业楼宇面积占69%。四大主导产业区级税收占总量的比重达到75.6%。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制定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设立了扶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构建知识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扶持和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企业集聚效应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家。申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16个,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拥有量830项。

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引进各类企业1979家,新增企业注册资金和增资达118亿元,其中航运服务业、知识服务业占55.9%,注册资金超亿元的有15家,同比增加14家,引进了号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总部型企业。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坚持跟踪走访重点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通过新建、改建和置换等方式,加强楼宇和园区建设,新增商务商业楼宇39万平方米,新批创意产业园区5个,全区累计达到16个、面积24.8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12个,制约经济发展的载体瓶颈得到缓解。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外商投资更加活跃,非公有制企业区级税收占区级税收总量的比重达到86%。

(二)“一区一街一圈”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瑞丰国际大厦落成启用,外滩茂悦大酒店正式营业,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主体结构封顶,汇山地块整体规划进一步优化,新增商务商业楼宇18.5万平方米,新建3万平方米滨江绿地,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航运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完成上海航交所“一门式”通关中心改造,新增进口报检等功能。加强与大企业、大机构的战略合作,成功召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恳谈会,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核心功能区的定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四川北路商业商务文化休闲街项目建设与业态调整同步推进。完成嘉和国际、海泰国际、叶大昌等楼宇新建和改建,巴黎春天、东宝百货完成扩大改造,中信广场、玫瑰购物广场、嘉杰国际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商务商业楼宇5.6万平方米。完成虹口足球场综合交通枢纽、海南路一期等4个地块的土地出让。商业结构调整加快,引进了一批知名商业娱乐企业,进一步丰富了商业业态。

大柏树知识创新和服务贸易圈功能不断增强。基本建成榕辉大厦、荣振大厦等商务楼宇,新增商务商业楼宇3.3万平方米。我区的上海市数字媒体产业园区,成为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上海)第二批组成园区之一。引进以研究生产数字电视核心技术产品为重点的全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调整新神州大厦功能,引进苏宁电器华东地区总部,大柏树商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城区建设和管理有新推进,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以重大市政工程和旧区改造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动拆迁。完成外滩通道一期、新建路越江隧道、虹镇老街8号地块以及一批道路拓宽动拆迁,完成18幅结转地块动迁。全年共动迁居民和单位4310户,拆除居住房屋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其中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1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虹口足球场周边宝山路、花园路、西江湾路等道路改造,开工建设高阳11万伏、北外滩22万伏变电站、新汉阳雨水泵站等项目。

切实加强城区管理。城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运作机制,我区在全市市容卫生社会公众满意度评议和市容环境综合考核中继续保持较好水平。建成市容环境嘉兴达标区域、江湾规范区域和乍浦、嘉兴局部示范区域。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拆除违法建筑,全年共拆除1.43万平方米,特别是“蝶恋花”等一批老基地内的违法建筑得到拆除。提前一年完成48处燃气管道违章占压专项整治任务。扎实推进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提前一年建成“扬尘污染控制达标区”。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管监控,预计全年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全区工业二氧化硫年排放量18吨,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25吨以内。加强绿化建设,全区新增绿地9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

(四)民生工作探索新举措,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2007年市政府出台的20余项社会保障新政策全部得到落实,政策共惠及41.2万人。设立社区市民综合帮扶资金,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10个街道全部建立了爱心超市,设立了助医、助学、助困“三个100万”资金。继续推进“千人助学工程”,累计受助学生达到4500人。全年共投入各类帮困救助资金6290万元。通过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生活照料网、紧急援助网、医疗保健网的为老体系,新建养老机构3家,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10113人,其中享受政府补贴的达4859人。加强“阳光之家”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大力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抓创业促就业工作,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重点扶持35岁以下青年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全区新增开业贷款担保590.5万元,新增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微小型企业2472户,吸纳从业人员7517人。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完善创建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了实名制就业管理制度和社区“一站两室”就业服务组织,继续开发千百人就业项目,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新增就业援助基地28个,经认定的2100名“双困”人员全部得到安置、325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7881个,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04.8%,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709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范围以内。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劳动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制定“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完成“平改坡”综合改造29.4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39万平方米、成套率改造4万平方米,完成“百弄整治”16.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到2万户。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累计受理廉租住房申请1998户,发放租金补贴2455万元,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教育、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两纲”教育体系逐步形成。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被评为“上海市文体工程示范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动“十一五”师资培训,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华东师大一附中整体搬迁。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第二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07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基本完成中西医结合医院门急诊大楼改造。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方案,推动“六位一体”功能深化,积极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文化、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中国共产党在虹口”纪念馆,完成曲阳图书馆改造和摩西会堂旧址修缮,“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对外开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国剧协小品创作基地在我区挂牌,小品《寻找男子汉》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导演奖,实现了上海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大力开展以“迎奥运、健身心、促和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建成3处社区公共运动场地,虹口男子花剑队在全国第六届城运会上荣获团体第一名。科普工作不断加强,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果,连续五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次获“上海市双拥模范区”称号。人口计生工作成绩显著,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认真实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外事工作有新发展,与德国汉堡市中区建立友好城区关系。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以及民防、保密、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建成上海市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六)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

社区公共服务不断完善。通过新建、改建、置换、资源整合等方式,建成提篮桥等4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凉城等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四川北、江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全区基本完成“三中心两室”建设任务。积极拓展“三中心”服务内涵,实行全年无休工作制,发挥了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门受理”运作机制,在为居民做好行政事务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化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积极探索专业管理、志愿者管理等多样化管理模式,集文体、教育、科普、宣传等于一体,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网络,各街道成立了社区卫生管理委员会,新建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依托实有人口数据库,以居住证办理和房屋租赁管理为抓手,加强实有人口综合管理,全区来沪人员居住证办证率达到98%以上。以闲置厂房、违法搭建以及民防设施内的不规范租赁行为为重点,大力开展“群租”整治。在全市率先全面开展社区综合保险,提高了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全面推行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居民区“三会”制度深入推进,居委会建设不断加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社会秩序保持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建设,完成了一批平安建设实事工程。改善公安派出所业务办公条件,其中江湾镇派出所改造已完成。信访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开展区领导下访接待,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矛盾。开设网上信访投诉中心,拓宽了信访渠道。完善预案、细化措施,有效保障了重要活动、重要节点期间的社会稳定。完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始终处于总体受控状态。

开展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统一部署,以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食品、餐饮业、药品、禽畜产品、菜市场以及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整治为重点,整合部门、街道力量,相互衔接,联合执法,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合力,解决了一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坚持整治与固守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区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七)重要活动展现新风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圆满完成了特奥会保龄球比赛和社区接待等各项任务。我区共接待了来自14个国家的522名运动员和教练员,41个国家(地区)的281名运动员参加了保龄球比赛,曲阳等6个街道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接待活动。10月1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曲阳社区“阳光之家”,看望慰问智障人士,与中外特奥运动员和我区智障人士共度国庆,体现了党中央对残疾人的关怀,使我们倍感振奋,激励我们更好更快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圆满完成了女足世界杯我区承担的各项工作。虹口足球场作为本届女足世界杯的主赛场,承担了开幕式、闭幕式任务以及揭幕赛、决赛等比赛。结合女足世界杯筹备工作,完成了场馆整体改建和周边18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足球场及周边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圆满完成了第三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各项活动。完成了“1933老场坊”的保护性改造,成为上海最具规模、最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期间,成功举办了“虹口日”活动和经贸洽谈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创意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在各项重要活动举办过程中,全区干部群众体现出了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尽心尽责、倾力协作的精神,敢于拼搏、锲而不舍的精神,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力保障了重要活动的成功举办。这些活动的圆满成功,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机遇,成为全区人民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新动力。

(八)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工作水平和效能进一步提高

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加强国资国企管理,基本做到了国资监管的全覆盖,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完成本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推动国企体制创新,完成经委下属的三家企业划转国资委管理和商业资产经营公司的改制,对大祥集团进行公司制改造,推进七百集团深化改革。

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加强政府法制监督,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修订《区政府工作规则》,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政府工作规范性进一步增强。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编制完成《“十一五”期间虹口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推进政府工作信息化,加强“上海虹口”门户网站和区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透明度得到提高。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两会”期间,区政府系统共收到区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1件、书面意见261件,政协提案168件,全部按期办复。各部门、各街道、各单位以办理工作为契机,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完成了一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

各位代表,虹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奉献的结果,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请允许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在虹口工作和生活的全体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各部门、驻区部队、市属和外省市有关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虹口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主要是:现代服务业能级还不高,集聚和辐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商务商业楼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有待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虹镇老街等旧区改造动拆迁要进一步加快,城区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顽症;社会管理还面临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比较大;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都是虹口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虹口发展的阶段特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虹口的发展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来思考,放到全国和上海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区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着力”、“四个率先”的工作要求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力打造“航运虹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一区一街一圈”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的虹口。

综合分析和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区级财政收入38.89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7亿元,同比增长10%;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工业二氧化硫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控制在25吨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66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5850人以内;每万人口预防保健经费达到50万元。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关键要做到“四个进一步”:

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不受习惯做法束缚,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力戒安于现状、小富即满,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突破发展瓶颈,抓住发展机遇,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上海水平,凸显虹口特色。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要增强开放意识,树立世界眼光,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知识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更加注重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让居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坚持优化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集聚企业、做强产业、形成特色这三个关键环节,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增强辐射,加快发展以航运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一)促进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新建商务商业楼宇,用好扶持政策,加快形成功能、产业、企业和人才集聚,进一步做大做强航运服务业。加快培育航运服务中上游产业,吸引船公司、物流服务、商务会展等企业和机构入驻,集聚航运服务功能性机构和行业协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力争引进1-2家航运服务总部型企业。加强北外滩航运服务软环境建设,争取国家和市有关部门支持,努力在航运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上海海关建立报关电子支付平台,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建立船舶交易平台、船员招募平台,逐步形成专业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船员人才市场。支持上海海事大学在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加强与世界知名邮轮公司合作,促进更多邮轮公司开设以北外滩为母港的国际航线,吸引为邮轮提供商品服务的企业集聚北外滩,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知识服务业创新发展。做强数字媒体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咨询服务业等行业,形成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市数字媒体产业园等园区功能,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基地和创意产业园区。依托“1933老场坊”等创意产业园区,集聚一批设计、研发、会展、文化传媒等创意企业,打造一流创意产业园区。用足用好科技创新政策,增强科技创新对知识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继续推进“科技小巨人”工程,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三)推动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四川北路商业结构调整,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业态调整和功能置换,继续办好四川北路欢乐节和上海品酒节等品牌活动。加强外滩茂悦大酒店、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等周边的商业、旅游、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休闲娱乐、文化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充分发挥虹口足球场改建的后续效应,积极举办各类球赛和大型演艺活动,进一步拓展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地区的文化、休闲、旅游、娱乐等综合消费功能,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序发展社区商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四)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加快土地储备和出让,完成轨道交通10号线海伦路站、汇山中块等土地出让,做好海南路二期、北外滩交通枢纽等地块的储备工作。加大闲置地块处置力度。保持房地产开发规模,进一步优化开发结构。全年竣工商务商业楼宇面积38.6万平方米。培育和规范楼宇租赁市场,加快推进商务商业楼宇由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转变。

四、坚持提升功能,推进“一区一街一圈”建设

“一区一街一圈”建设,是全面提升城区功能的重要基础。要在形态建设和功能落地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加快进度、优化环境、完善配套、提升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要凸现新形象,进一步增强集聚功能。按照形态、功能、产业相互融合的要求,完成3.66平方公里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规划。全面启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基本形成上海“海上门户”功能。启动白玉兰广场、汇山地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大厦等项目建设,形成北外滩沿江重点功能性、标志性项目全面施工、部分建成的开发态势。完善北外滩地区商务办公环境,加强沿江景观灯光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新建滨江绿地2万平方米,形成沿江整体形象。

(二)四川北路商业商务文化休闲街要树立新标杆,进一步优化商业结构。完成福海商厦改建,中信广场、嘉杰国际、玫瑰购物广场等项目结构封顶,推进中信泰富、虹口足球场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四川北路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结构形态基本形成。明确楼宇功能定位,开展定向招商,突出主题和特色,形成功能错位、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提高商业档次。推动商业、商务、休闲相融合,加快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积极调整中小型商厦业态结构,丰富商业业态。加快景观建设,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

(三)大柏树知识创新和服务贸易圈要形成新载体,进一步提升创新和贸易功能。紧紧围绕知识创新和服务贸易两大功能,按照建设传媒产业集聚区、综合商务区、创新拓展区的布局规划,扎实推进商务楼宇和科技园区建设。启动上海材料研究所辉河路科技园区建设,推动沪办大厦等项目改造,基本建成纪念路500号科技园区二期。加快纪念路、广纪路、腾克路、东体育会路沿线园区建设、环境整治,形成科技企业集聚的新载体。依托商务中心、新神州大厦等,进一步增强服务贸易功能。

五、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发展。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创新,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努力形成内外资并举、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强化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加强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提高国有资产效益。以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推进建交委系统政企、政事分开。按照经营性和公益性的不同性质,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

(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家、上海市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加大政府服务力度,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发挥非公经济联席会议、民营企业家沟通会议制度的作用,促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支持中小企业上市。

(三)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更加积极主动利用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外资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注重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利用外资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区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引导外资投向航运服务业、知识服务业、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和“一区一街一圈”地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利用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等资源和功能优势,大力引进总部型企业。继续加强国内交流与合作,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引进产业能级高、产税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专业招商与中介招商并举,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充分用好商务楼宇和园区等各类资源,改善周边环境,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楼宇、园区的企业入驻率、税收落地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招商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完善招商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六、坚持建管并举,加强城区建设和管理

完善的城区功能、整洁的城区环境,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要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注重实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区环境。

(一)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点地区功能建设,协调推进轨道交通10号线、12号线、外滩通道和新建路越江隧道等市重大市政工程,加快形成北外滩和四川北路区域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全面完成广中路拓宽改造,启动四平路下立交和广中路下立交建设。实施东大名路综合管线改造工程。建成新汉阳雨水泵站、高阳11万伏变电站,北外滩22万伏变电站完成地下工程施工。扎实推进“架空线入地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城区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薄弱防汛墙改造,推进虹口港翻水泵站建设。

(二)进一步加大旧区改造力度。通过资源聚焦、力量聚焦,加快虹镇老街等集中成片的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结合市、区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完成外滩通道二期动迁和一批结转地块动迁,启动东长治路拓宽、北外滩交通枢纽等项目动迁。多渠道筹措房源,满足动拆迁工作的需要。加强动迁队伍建设,提高动拆迁工作人员法制水平和政策水平,全力破解动拆迁瓶颈。坚持阳光动迁、依法动迁、和谐动迁,切实维护被动迁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动迁工作又稳又快。

(三)进一步提升城区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区网格化管理,健全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示范区、规范区和达标区建设。大力整治乱搭建、乱设摊、乱张贴等城区管理突出问题,坚决快速拆除新增违法建筑,坚持不懈逐步拆除原有违法建筑,集中力量开展对虹镇老街等地区的综合整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府机关要率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先采购和选用节能产品,增强企事业单位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单位的监管,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促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全面完成第三轮、编制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绿化建设,新增公共绿地3万平方米。

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社区建设,努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政府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进一步保障来沪从业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善0-6岁学前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发挥教育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面向市场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以领军人才为重点,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二)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按照“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功能、加强管理”的要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强化“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全科团队建设,转换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三、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到社区服务。新增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重视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建设健康城区。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和规范民办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三)促进文化、体育等事业持续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产品配送网络,促进社区文化团队发展,打造以合唱、小品、舞蹈为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区第二图书馆选址等前期工作。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活动,激发全区人民参与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加快竞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完成培华学校改造,改善体育训练条件。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加强城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巩固、拓展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带动城区建设、生态环境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城区文化内涵、市民素质不断提升。认真实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提高妇女儿童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政策,做好应对生育小高峰的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加强双拥工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民防、保密、档案、外事等工作。

(四)深入推进就业工作。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延伸创业政策扶持覆盖面,扩大开业贷款担保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范围。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各种资源,支持灵活就业,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做好创业服务,建立创业绿色通道,加强创业基地、就业基地、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扶持青年人创业,提高创业的初始成功率、稳定经营率和就业带动率。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确保“双困”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开展“充分就业居民区”创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就业推荐成功率。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监察,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分层次、可持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完善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健全区、街道、居委会多层面帮困救助体系,货币、实物和劳务帮困相结合,强化对困难群众的专项救助。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社区老年人助餐、助医和日托等服务,全年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居家养老人数达到12600人,其中享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达到7000人。关爱残疾人,进一步拓展“阳光之家”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生活、文化等服务,为上海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作出贡献。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完成“平改坡”综合改造25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20万平方米、成套率改造1万平方米、“百弄整治”20万平方米。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完善保障方式,积极筹措房源,确保资金安排,切实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六)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社区能力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就业保障、公共卫生和精神文化服务,深入推进社区平安、环境和民主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坚持重需求、重功能、重实效,完善“三中心”长效运作机制,促进“三中心”功能向居民区辐射,增强“两室”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深入推进体育、文化、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社区代表会议,探索设立专门委员会和社区代表常任制,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形成社区成员共同治理、共建共享的社区建设格局。继续推进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居民会议制度,巩固和发展居民区“三会”制度。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服务水平,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继续落实居住证制度,加强房屋租赁管理,提高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着力协调好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强人防,巩固物防,提升技防,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市级平安社区创建,市、区两级平安小区达到85%。依法打击危害群众安全的犯罪活动,切实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增强公众安全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信访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信访责任追究制,提高初信初访处置率,依法按政策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做好调解工作,努力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健全长效化市场监管机制,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市场秩序整顿,保障市场供应。切实加强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着力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始终处于总体受控状态。

八、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基本途径。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全面有效履行政府职责。在做好为市场主体服务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建立有利于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财政保障制度,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和加大对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上。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全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政府权力,履行政府职责。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用权、文明执法。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评议考核。

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手段,搭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平台,拓宽社情民意征集渠道,切实提高行政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探索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充分发挥区政府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和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作用,在全面实行“一门受理”基础上,逐步实现“一口受理”。

(三)完善政府运作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逐步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行政决策的公信力。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区域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探索实行社会公众参与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旁听区政府工作会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办事功能,让人民群众享受电子政务的便捷,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高度重视公众和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监督,加大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重点是对掌握公共权力、公共资金、公共资源的部门和人员的监督。

(四)加强作风和队伍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多层次分类培训,提高公务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建设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开拓型、节约型机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行为,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所有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到困难问题多、群众意见多、工作瓶颈多的地方,积极主动地研究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虹口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全区人民的新要求、新期盼,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中共虹口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更加解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作出新贡献,为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虹口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虹口区 政府工作报告 虹口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