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农安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11 10:30:08 来源:网友投稿

农安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序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规划】农安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规划】农安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秀范文】



农安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序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而采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潮流。

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决定国运兴衰、关乎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开创了教育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历程。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农牧大县、特色文化名县、新兴工业强县的需要,我们必须抢抓战略机遇期,凝心聚力超常发展,坚定不移丰富内涵,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迈进,为全县经济社会整体跃升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的高度,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程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坚持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聚焦“质量、均衡、创新、和谐”四大主题,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多元化现代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把我县建成省内教育强县、人力资源强县。

二、发展目标

(一)战略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到2015年全县基本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与农安经济建设的有机链接;努力构建具有农安特色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县水平。

办学条件彻底改善,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到2015年基本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进入人力资源强县行列。

(二)具体目标

1、教育经费保障。继续保持“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政策落实,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保持在5%以上,努力争取出台教育投入新机制,财政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

2、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整合教育资源,精心谋划中小学布局,科学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15年,力争40%以上乡镇实现一乡一校。全县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各教育阶段在校生比例合理。

3、学校办学条件。特别考虑小班化教学办学条件,基本实现: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幼儿园3㎡、小学18㎡、初中25㎡、普高37㎡、职高35㎡);建筑面积(幼儿园3㎡、小学6㎡、初中7㎡、普高10㎡、职高12㎡);仪器配备率(幼儿85%、小学95%、初中95%、普高90%以上、职高80%);生均图书量(幼儿10册、小学20册、初中30册、普高35册、职高30册);师生比(幼儿115、小学114、初中114、普高115、职高113)。

4、教育普及水平。(1)全县3-5岁幼儿入园率97%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一类一级30%、一类二级30%、二类一级20%、二类二级20%)、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十二五期间达到80%;(2)残疾儿童毛入学率达99%以上、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以上;(3)基础教育完成率达87%以上。

5、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型工程”。(1)学历结构:幼儿专科及以上学历80%以上,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100%,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00%,高中硕士以上学历10%(2)职称结构:幼儿(高级20%,中级70%,初级10%);小学(高级80%,中级15%,初级5%);初中(高级20%,中级60%,初级20%);高中(高级30%,中级50%,初级20%);(3)年龄结构:30岁以下20%304030%405035%506015%;(4)中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3%以上。

6、教育公平程度。(1)小学、初中、高中的校舍、仪器设备、图书等生均教育资源拥有量符合省定标准;(2)义务教育阶段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比例11.2;(3)弱势群体接受资助比例98%以上;(4)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比例90%;(5)加大学校之间的合作和适度的教师流动,实现资源共享。

7、教育信息化水平。(1)中小学计算机人机比51;(2)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率100%,远程教育使用率98%以上;(3)多媒体教室配备率100%。(4)建设有效共享的覆盖全县的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现代化服务平台。

8、学习型社会建设。(1)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2)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90%以上;(3)非文盲率达100%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实施策略

三、主要任务

1、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一流的质量、鲜明的特色、向上的文化、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更高水平地普及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更加丰富的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中阶段“普高、职高并重,优质特色兼备”,主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现代化进程。

2、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一是学前教育。大力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园模式。逐步形成以国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乡镇中心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格局。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以上。二是基础教育。继续保持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城区化,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乡镇义务教育中心化的教育现代化模式,全面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意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新格局。三是职业教育。到2015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在完成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在综合性多功能上下功夫,切实担负起企业员工培训、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将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县城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的重要基地,打造成“立足农安、辐射周边、全省重点、全国知名”的一所区域职业教育名校。

3、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全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失去学习信心而辍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4、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育人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四、重点项目

(一)学前教育建设项目

1、县城公办幼儿园扩充项目。根据县城城市规划,总计投资5250万元,按照生均占地13平方米/人、生均校舍8.87平方米/人的标准,选址新建2所可分别容纳1080人、占地面积1404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4平方米的国办幼儿园,形成“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分布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

2、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项目。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投资14256万元建设30所独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每所建筑面积3168平方米,可容纳360名幼儿。376个行政村每村建起一个满足需要的标准化幼托机构。加强师资配备,提高资源质量,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3、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备装备项目。按照幼儿园教学设备装备标准,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备装备任务,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教育水平。

(二)义务教育建设项目

4、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项目。投资18640万元建设330255601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2850万元建设11520平方米农安三中迁址到南部新城工程;投资6284万元改建31227平方米农安四中、师范高中校舍工程。

5、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投资7350万元建设1549000平方米乡镇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食堂、宿舍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实施“一乡一校”建设,实现资源整合。

6、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项目。按照规定标准,配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7、义务教育学校图书装备项目。按照规定标准,配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图书装备,建立开放的图书借阅制度,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8、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器材装备项目。按照规定标准,配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体、美器材装备,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和兴趣特长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基础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建设项目。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质量保障和监测制度,把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10、中小学城乡同步备课系统建设项目。以电子备课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现代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1、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评价项目。制定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和电子操作系统,完善管理制度,跟踪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中教育建设项目

12、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按照省定通用技术课程要求,配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教学仪器和设备,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提升高中质量。

13、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建设项目。按照规定,配齐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装备,探索办学体制科学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发展特色高中,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

(四)职业教育建设项目

14、职教中心涉农专业建设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职教中心培养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快培养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15、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项目。发挥县职教中心机械加工、汽修等主打专业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好中职与高职统筹、教育与产业合作、学校与企业共赢的职业教育集团。

16、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对现有的17个专业的实训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提高科技含量,使县职教中心所有专业的学生实训条件达到全省同类校最好的水平。

17、职教中心教师素质提高培训项目。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建设现代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服务体系,采取定岗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补充的用人机制,打造高素质现代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五)特殊教育建设项目

18、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坚持办学条件与课程建设双线并进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建设,构建以特殊教育学校为核心,以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殊教育育人网络。

19、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装备项目。装备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康复训练仪器,将特殊教育的功能拓展至学前,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工程。

(六)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2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接收项目。根据现有师资分布状况,制定科学的特岗教师接收方案,有计划地实施新教师上岗培训工程,提高新教师的执教能力。

21、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项目。把教师队伍建设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师德修养,严格教师资质,跟踪考核管理,造就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2、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区域引领、多元互动的教师继续教育创新体制和运行模式,认真实施“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国培计划”,提高队伍素质。

23、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加强进修学校教科研基地建设,优化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设施装备,大力加强专业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教研服务质量。

24、百名中小学专家型校长培养项目。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校长创新教育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努力由教育管理者向教育专家转变,整体提升校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25、中小学远程设备建设项目。在全县中小学普遍装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网络备课设备,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实施城乡同步教学、异地同台备课。

26、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工程建设项目。用三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县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资源库,形成教育信息资源本土化,推进学校信息化终端设施的普及与应用,构建数字化校园。

27、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采取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用五年时间分批次分层次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际应用水平。

28、校园安全稳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县级校园安全稳定应急指挥操作系统,设立应急指挥平台,学校普遍建立应急快速反应系统,全县上下协调统一,有效应对异常,保障校园安全。

五、实施策略

(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1、优化学校布局,按每年调整25所村级学校目标,到2015年,全县中小学将撤并130所学校到乡镇中心中小学。

2、加强校舍安全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成1136448560平方米改造任务,楼房化程度达到59%;全力推进寄宿制学校试点工作,探索“一乡一校”调整引领模式,使寄宿制学校数量达到乡镇中学总数的40%

(二)实施师资队伍提升工程

1、实施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工程。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研究创新、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建设,采取“双万”活动、主题演讲、典型报告等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风气。

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启动新一轮师资培训,强化继续教育,提高培训实效,教师高一级学历达40%以上,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以上。

4、加强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造就200名明星教师,100名专家型教师。

5、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创新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强化教师交流、支教制度;推行校长公开选聘制度和任期制、干部在岗培训考核制度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中小学校长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

(三)实施基础教育内涵丰富工程

1、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继续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力争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完善各类教学设施,扩大现有高中的办学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普及高中教育。建立健全高中联谊对口帮扶制度,以强带弱,强弱共建,省级重点高中与国际教育接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各高中内部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内炼办学特色,树立农安高中教育的品牌,把实验中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重点高中,把农安十中建设成为省级示范高中,把师范高中建设成为省级重点高中。加强农村高中建设与管理,办学条件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实现规模办学,提高高中整体办学水平。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增强自身活力。高考升学率逐步提高,升入重点本科大学和名牌大学的学生数大幅度提高。形成农安整体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条件优质、办学水平较高,地区一流、省内知名的高中教育体系。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建立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实施薄弱校改造工程,优化配置教育物质资源,推进校际间基础设施的均衡;建立校长任期交流制度,选派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挂职,选派薄弱学校校长到办学水平较高学校挂职锻炼,促进管理上的均衡;实行城乡中小学教师互助流动制度,统筹城乡教师资源,以城区带动农村,以优质带动薄弱,推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尊重每一名学生,均衡平等分班,推进学生间发展机会的均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科研为先导,精炼教育教学改革主打课题和课程文化基本框架,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形成科研——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的互动与发展和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互动与提升。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继续重视双基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之路,构建体验型教育、激活型教学、综合型活动相融共济的育人体系,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深化“走进课堂行动”,形成行政、教研、学校、教师共同破解教学难题的合力。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思路和评价方式,形成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性问题,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以评价为导向,在培养具有特长的学生上狠下功夫,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特长的学生。

3、突出学校内涵建设。创新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方式,创建集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用丰厚的美育底蕴净化人的心灵,用深刻的文化内涵陶冶人的情操,用清新的校园格调感染人的情趣,将学校创办成“花园、学园、乐园”式的学生成长天地。开展特色校创建活动。不断挖掘和继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创新办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活动,顺应学生的天性,启迪学生的灵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性。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通过内涵建设走适应性教育品牌之路,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现代化。

(四)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工程

1、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理念,树立大职教观念。构建并完善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重点,以30所农村初中职教预科教育为辐射,以376所新农村之家”为补充,以就业覆盖面96%以上为主导的全县职业教育集团化网络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市场化,办学体制多元化,职教格局层次化,就业渠道创新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和专业设置品牌化。职教规模每年确保增长10个百分点,到2015年在校生达到4500人,2020年达到6000人。把全县职业学校办成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中心,办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集团中心,实现农科教相结合,普成职相统筹的农安教育发展新格局。

2、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树立大工程意识。实施基地标准化工程,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实施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工程,扩大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范围,共资助贫困生2000人;实施职业教育品牌创建项目工程,“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形成具有农安特色的、有一定影响的职业教育品牌。

3、营造职业为主,多育并举的教育发展良好制度环境。进一步理顺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强化职工岗位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劳务输出培训,每年培训达到20万人次;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建立技能等级工资等激励机制。重视民办教育,把民办教育纳入工作职责,加快完善审批工作,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树立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覆盖工程

1、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农安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和重要突破口。增强紧迫感,按照“建设硬件、分步培训、开发资源、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县集培训、教研、会议为一体的全新农安教育网,全县各类学校初步形成实现“三通”,用信息化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安教育网建设,实现包括村小在内的网上办公;完善教育信息中心设施,建立以教育网视系统为依托的远程教育系统并发挥功能。

3、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全面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建立有效共享的全县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库和服务平台;建立比较完备的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升学就业等检测分析。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开展网上会议、教研、培训等应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全县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计算机配备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校校通”实施水平;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积极推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学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4、加速建设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强县、乡两级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实行上岗培训制度,使他们具有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与网上操作的技术水平,具有指导教师制作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创新能力。

(六)强化特殊教育功能拓展工程

1、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突出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职责,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对这项特殊的事业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政策倾斜,形成依法规范的行政支撑和整体合力。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必需的办学经费,按高于普通初中1倍的标准拨付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公用经费,并逐年增长。县财政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倡导县残联、民政、教育等部门开展专项融资行动,多渠道汇聚爱心基金,优化学校育人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助学制度,实现残疾孩子从学前到高中一贯式免费教育。

2、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定期普查登记和上门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发展学前教育,提前早期干预年龄,设立聋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办智残幼儿早期干预班。夯实义务教育,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探索具有农安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新路子,形成以特教学校为主体、以随班就读为延伸、以残疾人就业培训为依托,集学前教育、康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建立特殊教育巡回辅导机制和各校随班就读联络制度,绘制覆盖全县的全方位立体式特殊教育网络。

3、打造育残成才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我县特教学校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黄金优势,凝练一支情满教坛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开展科研实验,开发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校本课程,实施个性教育和潜能教育,不断总结高中教育成功经验,让更多的身残志坚学子圆上大学梦。继续发展壮大校企合作,鼓励开办校带企业,提升残疾人培训成果。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2015年前达到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标准,配齐配好适合特殊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旗舰教育。

(七)促进学前教育规范普及工程

1、提高普及程度。科学规划城乡教育网点,优化学前教育布局。适时适地改建、增建公办幼儿园,新增幼儿园与寄宿制学校、初中小学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以人为本,兼顾公平,倾斜农村,足额安排合格的幼儿教师,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保证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到2015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创新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以国办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幼教发展格局,形成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深化四级教研网络建设,通过“三动”策略,即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高效实施幼儿教师的教科研和培训活动,整体提高幼儿教师的执教能力,推动全县学前教育发展均衡化,实现园际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高、共同发展。

3、加大管理力度。明确县、乡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阻碍幼儿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分公办和民办两个系列,深入推行分类定级管理机制,促进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化。从校舍标准、设施配套、收费标准、教师聘任、教养业务、卫生保健等各个方面加强督导检查、规范指导。明确政府职责,落实投资主体,保障幼儿园办园经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规范办园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对民办幼儿园坚持依法批办和排查,推进学前教育工作法制化。积极营造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对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的卫生防疫、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治安防控等安全管理,让孩子们在平安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

(八)实施教育民生改善工程

1、全力提高普及水平。完善以“一个规范、八项制度”为核心的控辍保学工作体制,科学实行控辍保学八种策略,即氛围控辍保学、机制控辍保学、质量控辍保学、扶弱控辍保学、赏识控辍保学、特色控辍保学、减负控辍保学、案例控辍保学,从根本上提升工作内涵,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县联动的控辍保学工作体系。强化中小学学生辍学预警机制和报告制度,加强过程控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2、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施教,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尊重学生的健康情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实行“五表”公开制、课程开设达标制、等级评价制、责任承诺制及监督检查制;加大查处力度,成立专项检查组,不定期的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抽查,发现问题,按规查处,切实维护好广大学生和群众利益。

3、关爱特殊群体。完善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就学工作领导负责制度、调查摸底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总结汇报制度,健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做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机制,构建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校园爱心自助小银行的功能,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贫困学生救助率达到100%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保障经费投入

1、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教育的保障责任,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坚决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各项决定中关于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落实省定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切实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基定公用经费标准。

2、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保证财政收入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实现每年递增1.5个百分点的目标;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将征收的教育附加费用全面用于教育事业;多层面调动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捐资助学、办教育的积极性;制定有利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资助教育,加快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保证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制。制定《农安县教育系统各单位会计凭证送达审计制度》,每年定期发布“教育经费监察报告”,及时纠正和处理教育经费的违规使用行为,强化教育系统各单位财务收支的长效监督机制;进一步突出重点审计、监督项目,加强教育经费资金和购置物资的管理,强化领导人员和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全面建立校长在职、离任交接经费使用审计制度;坚决采取各种措施杜绝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乱收费现象;积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素质提高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内在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而强化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学校办学条件的稳定提高。

(二)完善督导机制

1、强化督政管理协作职能。进一步完善督政制度建设,科学制定拓展教育督政内涵的指标体系,增强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努力做到依法督政、凭位督政、以理督政、用情督政、据实督政、靠果督政,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督政工作的权威性;建立健全公示公报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督学评估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评估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群体质量的发展;全面构建“3A”校基础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健全验收、调研、诊断、导向和激励制度;进一步做好年度重点工作的综合督导评估;深化督学政策研究广度和中心工作指导作用;积极创新督导工作模式、强化督学自身建设,提升学校自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农安教育督导网站”的辐射效应,修正学校发展方向。

(三)建设平安校园

1、完善安全制度。提升政治认识,全面完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明确部门与人员职责,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分级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各项安全应急预案,落实人员分工,有效实施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理能力;部门协作,妥善实施,密切配合,实现社会共同关注校园安全的良好态势。

2、开展安全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 为主题,广泛组织教师学习安全教育文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辅助单位的能动作用,积极创设氛围、提供条件、搭建载体;广泛采用广播、板报、画廊、校园网等宣传形式和班会、讲座、征文、竞赛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用火用电、防食物中毒、防疾病、防盗、防震、防溺水、防侵害等知识的系统教育。积极营造人人懂安全、时时想安全、事事重安全的工作氛围。

3、改善硬件设施。加大对校园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和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对校园平安工程的管理和监控力度;定期对学校建筑、用电线路、各种设施设备和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摸清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整改;各种安全防范设施设备使用和管理要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4、突出工作重点。校园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结合本单位、本校重点突出抓好校园防火安全工作、交通安全工作、疾病防控工作、饮食卫生工作、宿舍管理工作、安全渡汛工作、校园巡视工作和安全演练工作,要密切关注工作质量和教育效果,积极探讨新途径,研究新方法,从根本上构建适合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提升全县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四)推进依法治教

1、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各级领导组织,明确部门与个人行政职责;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行政机构、工会、教代会、团队组织的积极作用;遵照章程依法实施办学,依法制定教育教学、人事、财务、后勤、纠纷处理、申诉等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以教育决策、信息咨询、督导评估、政策指导等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实行校务公开,确保言路畅通,实行民主管理。

2、拓展工作内容。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改进措施,提高依法治校针对性;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全县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和谐发展;积极开展教学、进修、培训和法制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3、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主动探究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新方法,结合工作特点,确立实施措施;加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教育,以严导行,以爱暖心,让学生体会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学校的关怀;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校园法制建设,依法履行法制职责,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氛围,提高教师的法制修养和学生的守法意识。

4、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加大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强教育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全面保证校园秩序良好局面;严格杜绝师生的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健全完善经费投入使用、责任追究和激励与约束制度,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工作实施进程。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切实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建设开放富强和谐新农安的基本策略;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学校,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做好党政领导抓教育的实绩考核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共同努力,积极为教育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把握契机,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稳定、高质发展,增强全县教育实力。

2、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教育发展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县教育局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二)科学贯彻实施

1、制定配套方案。各部门要围绕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策略和重点推进项目等,提出本部门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尽快出台实施。

    2、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部门、各学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发展规划。对各部门、各学校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3、营造实施环境。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广泛宣传教育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推荐访问:农安县 发展规划 教育事业 【教育规划】农安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