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2年工作回顾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汇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完成了年初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00亿元,增长7.8%。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09.1亿元,增长9%。9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1040人以内。城区运行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2亿元,增长14%;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8%。继续做强专业、信息、科技研发等优势服务业;融资租赁、股权投资、非金融支付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新引进金融机构32家,总数达到560家。突出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特色,促进金融服务业与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联动发展。区政策性融资服务平台共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9亿元。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荐14家企业项目申报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工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0亿元。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产业总规模达到700亿元,增长11%。15个国家重点技改项目中的11项竣工验收,6个项目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扶持,12家企业获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扶持。品牌连锁商业增长较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增长10%。徐家汇商圈继续推进业态调整和品牌升级,被消费者评为“上海最爱购物地”。徐家汇网上商城建成试运营,徐家汇源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商旅文进一步联动发展。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成效显著。引进合同外资10亿美元,增长9%;吸引内资135亿元,增长10%。新增美国默沙东等投资性公司和管理型地区总部10家,总部机构累计达到88家;年税收超亿元楼宇19幢。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企业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积极落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区5700余户企业受益,共减轻税负6亿元。制定促进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及配套细则,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以及市领军人才选拔工作有序开展。以压缩第三产业领域能耗为重点,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全年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启动率超过95%。国资国企平稳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5%。
(二)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优化城区功能和形态布局,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不断深化滨江、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徐家汇等重点地区的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完成滨江陆家堰、南站商务区等8个地块出让。滨江地区启动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创意和传媒项目,塑造“西岸文化走廊”品牌。中美重大文化合作项目东方梦工厂正式签约落户,龙美术馆、德美术馆等一批文化项目开工建设。徐家汇中心项目腾地全部完成,2-6号地块招商推介工作稳步实施。完善天主教堂广场周边改造规划,启动西亚宾馆改造项目,建成上海电影博物馆。组建枫林生命科学联盟,启动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二期项目,以国际龙头企业为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初见雏形。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完成保护道路总体规划,建业里、衡山路890号项目深化方案基本确定。深化漕河泾开发区东区规划,仪电、普天等科技园项目加快实施,漕开发创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实验区。大力推进重大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龙华综合改造项目地下工程按计划实施。虹漕路—古北路连接工程徐汇段完成桩基工程,钦州北路、关港路二期建设基本完工,龙兰路、全州路等7条住宅配套道路及一批市政配套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城区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整合行政管理资源,着力解决市容管理、社会治安等难点顽症,全面推开联勤联动工作,初步建立联勤发现、联动处置、联合考核的工作模式。拓展门责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开展轨交站点出入口、区区交界道路等专项整治,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5万平方米,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综合管理机制更加成熟。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实现菜场、区属机关和公园三类场所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新辟公共绿地6.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7.8%。加强扬尘控制长效管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行政服务窗口无线网络建设,智慧城区建设步伐加快。
(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面落实为低保困难老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81幢20年以上房龄高层住宅增配消防设施等市政府实事项目。物价稳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制定实施《徐汇区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2—2015年)》,创成2条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和257家国家级餐饮服务单位示范店。完成10个标准化菜场二次改造和48家菜场肉菜安全追溯系统安装。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推进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帮助604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784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依法履行劳动监察职能,劳动人事仲裁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出台区集体土地征地房屋补偿工作4个政策性文件,启动夏泰浜、乔家塘高家浜等4个成片旧改地块,加快许家堰等地块旧改前期工作。完成龙华路建设新村、虹漕路罗汉松等9个地块平地收尾。全年完成居民签约2021户。积极探索公共租赁房房源筹措和配套建设新机制,馨宁公寓、田东佳苑已受理入住,龙南佳苑正式开工。完成两批次共有产权保障房供应工作,共有1656户家庭选房签约。廉租房受益家庭累计达到4689户。在徐家汇、田林和枫林街道试点成立物业服务社会中介组织,物业纠纷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社会救助、慈善帮困制度不断完善。启动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对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进行清退。累计为49万人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金1.85亿元。为老服务工作持续加强。新增3个老年助餐点、466张养老床位,为2.5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四)加大资源整合优化力度,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持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荣获全国“两基”先进地区称号。推进学前教育新三年规划,7所转制幼儿园转为公办,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实现100%入园。深化校际联动、委托管理,开展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与对口初中的“初高中一体化管理”。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顺利完成位育中学新疆班第一年招生。进一步落实增效减负,深化快乐活动日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区职教集团作用,探索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成立市老年大学徐汇分校,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格局。建成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完成为期三年的校安工程,南站九年一贯制学校、市二中学改扩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评估,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全人群签约率超过50%。落实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进医疗康复体系建设,华泾、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舒缓疗护病房。加强医院管理,改善就医体验,完成漕河泾、湖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南部医疗中心建设实质性启动。制定实施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功举办首届上海西岸音乐节,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京剧院等合作开展“当代音乐周”、“衡山·戏曲名家汇”等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平台正式启动,资源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受益群体进一步扩大。徐汇中学崇思楼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文物修缮工程。开展纪念徐光启诞辰450周年系列活动。创新全民健身推进机制,积极参与上海市首届市民运动会。本区输送的运动员参加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荣获1.5枚奥运金牌、1枚铜牌和2枚残奥奖牌。继续做好与新疆、西藏和云南等省区的对口支援工作。科普、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民防、兵役、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完成第四届红十字会换届,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区创建复查,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五)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模式,着力加强基层协同治理,社会面总体保持安全稳定。以建设上海最安全城区为目标,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地下空间、消防、道路交通等领域“打非治违”联合执法行动,排查整治了一批安全隐患。推进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创建,完善技防设施布局,加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训和安全防范宣传力度,群众安全感和防范意识稳步提高。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抓手加强源头预防,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立菜市场、中小企业和徐家汇商圈等不同行业、领域和地区的调解组织,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加大诉调对接工作力度,矛盾前期疏导化解成效显著。畅通群众信访渠道,网上信访平台受理率和办结率达到100%。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信访人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基本完成,重信重访专项治理、信访核查终结工作有序推进。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等重要节点期间社会维稳工作。始终坚持“两个实有”全覆盖要求,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社区建设和管理持续深化。建立“城中村”地区经济社会属地化管理工作机制,“城中村”地区治安、消防及市容管理得到强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率先探索政务全程公开,斜土街道建成社区生活服务中心。296个居委会全部实现100%直选换届选举,4个居委会创成市级自治家园。成立社会工作协会,培育4家专业社工机构;31家社会组织入驻区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组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区级承办机构,整合资源、主动对接落实各项办理工作,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难题。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责任、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培育亮点,在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进步。
(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服务的整体化、精细化、规范化,行政效能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报告或通报工作,全面完成313件区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徐汇区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运行制度和行政行为不断规范。推进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全国试点,梳理形成试点工作事项基本目录,依托“3+X”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之间的业务协同处理及全过程网上监管。开通政务微博,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80条,发布政务微博6990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将涉及14个部门的25项审批事项纳入并联审批范围。加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推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38个部门主动在网上公开年度预算。深化经济责任、财政、绩效、投资项目和资源环境审计,审计整改和公开工作扎实有效。全面完成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继续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新增9家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试点单位,对28个政府部门、30个公共服务窗口及36个基层站所进行政风行风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区政府信息公开及“满意在徐汇”考核。抓好公务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学习,开展创先争优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选派20名科级干部到街道镇、信访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区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全区百万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徐汇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徐汇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经济发展后劲有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提高,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旧区改造面临不少瓶颈制约,城区的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仍待提升。入园难、养老床位紧张等一些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依然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我们要正视困难,正视问题,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第十次党代会、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的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城区功能优化与提升,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徐汇建设发展新局面。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徐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区级财政收入118亿元,增长8%;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1360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亿元,增长10%;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1040人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平稳发展、转型发展
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强化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聚焦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和金融服务等4大类23个子行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做强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特色,深化政银合作,整合区内银行以及融资性担保、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产品和组团化融资服务,在漕河泾开发区创建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部市合作、市区联动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商旅文联动提升徐家汇商圈能级,推进商圈环境整治、业态调整、品牌升级和诚信体系建设,推行特色错位、网上销售等多元经营模式。支持社区商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南部地区配套商业。建立节能降耗长效管理平台和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加快绿色徐家汇、绿色滨江等绿色节能示范项目,完成全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与“四大资源”战略合作,做好已签协议项目落地和主动对接服务工作。聚焦枫林生命科学联盟建设,推进资源共享,健全联盟共赢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接张江高新区发展,完善“漕河泾园”、“徐汇园”产业载体体系,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整合知识产权代理、信息检索、价值评估等方面资源,促进区域优势资源转化应用。建设以综合支持为基础的人才服务体系,做好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选拔,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急需优秀人才,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和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力度,坚持引大引强做好源头招商,主动服务规划建设项目的载体布局和招商落地,促进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发挥总部经济集聚辐射效应,提高入驻企业行业集聚度和税收属地率。按照“产业相关、功能相补”原则,加快国有资产整合、股权归并和机制体制改革提升整体竞争力,积极发挥国资在滨江地区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二)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和项目开发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打造精品,加大重点区域项目建设力度。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引进国际化优秀设计团队理念,高水准编制完善滨江、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等重点区域控详规划和城市设计。创新土地出让机制,推进东方梦工厂、徐家汇中心等重点项目地块出让工作。积极发挥徐汇滨江地区管委会和上海西岸集团作用,全面推进滨江地区开发建设及日常管理。龙美术馆、德美术馆建成开放。加快民航资源配置中心、审定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龙华综合改造项目腾地收尾,国粹苑、朵云轩等文化项目基本建成。深化景观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启动以云锦路为轴线的滨江“两纵三横”框架路网建设,推动滨江公共区域节能低碳示范工程。启动天主教堂广场周边改造,加快西亚宾馆、衡山路890号等项目实施。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开发机制,推进衡复地区功能改造和街面业态调整,探索打造“慢生活·街区”。推进漕河泾开发区东区开发,加强与仪电集团、普天邮通和航天院所等合作,加快宜山路711号、田林路200号项目建设。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二期项目竣工。开展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稳步推进重大工程和市政设施建设。配合推进轨道交通11、12号线16个站点建设,老沪闵路拓宽、虹漕路-古北路连接工程基本建成,优化社区市政配套设施。编制完成区停车专项规划。完善龙华机场、新宛平泵站方案并启动建设,推进龙南、丰谷、云锦等变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东上澳塘、蒲汇塘等防汛墙改造年内竣工。继续推进外环生态专项建设,全年新辟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改造既有绿地1.1万平方米、屋顶绿化5000平方米。加快实施智慧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优化城区管理、改进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三)持续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善以联勤联动为重点的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联勤执法制度规范,制定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联勤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操作细则,开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升精细化和长效化管理水平。强化日常管理的协作配合,针对“脏乱差”、“乱设摊”等管理顽症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整治行动,构建全方位全时段拆违管理体系,形成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严防死守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坚持以“科技加制度”为抓手,将工地诚信管理系统、街区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与门责管理制度、“三定”工作机制有机衔接,城管执法、绿化养护同步纳入门责管理系统,健全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机制。做好“12345”市民热线服务承办工作,落实处置、督办、回访等各环节责任,提高热线办理的一次解决率。
切实提升城区管理能级。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把传承徐汇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展示优秀建筑特色亮点与市容市貌整治相结合,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保护修缮和利用机制。继续加大灯光、景观和生态工程建设,推进户外广告网上审批和电子监控全覆盖,实施徐家汇商圈景观灯节能改造工程,细化市政道路、河道、桥梁等日常养护管理,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努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区环境。实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细颗粒物(PM2.5)监测能力建设和空气质量指数的发布工作。发挥区和街道镇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作用,加大对群租和违法建筑的整治力度,规范物业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四)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之本。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深化创业城区创建,加大创业政策落实力度,在贷款补贴、园区场地和培训服务等方面给予创业企业更大支持,形成“积极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加强职业指导特色团队建设,全面优化就业援助,力争所有街道镇创建成充分就业达标单位。不断提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市场配置能力,加强重点行业用工和重点群体就业状况跟踪,实施启航计划提升失业青年市场就业能力,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扎实推进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廉租房和公租房一体化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公租房运营管理,做好新筹措房源装修和配租审核。积极探索公租房房源包租机制,做好田东佳苑和南站地区公租房等配建房源供应。提升共有产权保障房供应服务水平,完成选房辅助系统升级,建立共有产权保障房售后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动迁安置房源的适配性管理,严把建设进程和工程质量,确保世家花园等适配房按期竣工入住。全力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改造,重点加快华泾北杨工业园、滨江黄家里等成片旧区改造,完成1300户旧改任务。探索“群众自愿、政府扶持、主体单位实施”的旧住房综合改造新机制,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53万平方米。
持续做好物价稳定、为老服务、社会救助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物价监测工作机制,做好蔬菜肉类市场供应和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应用,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制假售假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全面启动养老服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大养老床位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全年新建养老床位500张,增设3个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6个助餐点,在部分无电梯多层住宅试点“爬楼机”项目。扩大困难老人政府补贴范围。组建区级困境儿童看护中心,加大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做好“夹心层”困难家庭救助,建立健全“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发现、预警和帮扶机制,为困难群体提供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
(五)全面推动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结“1+7”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初步形成教育内涵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100%入园。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建设,推进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加强学生体质监测,提升“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的有效性。实施中小学生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建设学生综合评价信息系统。深入推进中高职贯通工作,调整和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区域转型发展。继续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提高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率。实施新一轮校安加固工程,推进南洋中学改扩建等项目。
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迎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验收,全面落实95项指标任务。深入实施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社会参与和运行监督机制,精心打造上海西岸音乐节、西岸双年展、西岸雕塑展等一批文化精品,丰富各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企业,大力培育发展网络信息、专业设计、文化经纪业等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建设文化市场监管服务综合平台和行业协会,提升文化市场服务监管水平。
统筹发展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服务有效性,初步建立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率。加强人才服务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做好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和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区牙防所、嘉会国际医院项目,南部医疗中心力争年内开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居民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设施。开展阳光青少年体育活动,坚持体教结合、体医结合,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体质。深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免费孕前检查优生优育工作。扎实推进援滇、援藏对口支援项目,协助做好新疆大学生来沪实习。加强国防教育、兵役及拥军优属等工作,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做好科普、妇女儿童、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编撰和红十字会、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六)不断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
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将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加强基层建设有机结合,加大社会宣传动员力度,提高市民对创建迎检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深化道德模范评选和故事汇巡演等品牌活动,继续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和礼仪文明建设,深化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服务。以全国和上海市测评指标体系为导向,聚焦创建重点难点开展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强化自查、整改和问责机制,持续提升城区文明程度。
深化社区共治和基层自治。坚持党建引领,完善社区代表会议制度,推进社区共治平台建设。加强自治家园创建,规范居委会建设,健全居务公开和“三会”工作制度,推动社区工作专业化,夯实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基础。继续探索网络虚拟社区与现实管理互动,及时反馈疏导网络舆情民意。完善区公益组织孵化园运行管理模式,加大公益组织培育力度,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深化区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完善志愿服务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就近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加强“社区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推进政务全程公开,进一步提高便捷程度,前台80%窗口实现一口受理;在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康复医学科,13家中心开展居家舒缓疗护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继续实行延长服务时间、拓展服务内容制度,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群文活动品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推进“实体化加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提供全方位社区服务。
(七)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推进平安示范城区创建。加大普法宣传,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引导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加强治安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优化公安实兵巡逻和视频巡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措施,确保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要部位的安全管控。以视频监控技防设施建设及信息共享为抓手,不断拓展联勤联动整治范围,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体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注重发挥社会单位、企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积极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担任平安志愿者。健全公共安全运行机制。贯彻落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深化建筑工地、公众聚集场所、地下空间以及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全区生产、消防及交通安全平稳可控。发挥区级民防指挥所作为应急统一指挥平台功能,加强预案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做好社会矛盾化解与维稳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继续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识和评估能力,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建设中容易引发矛盾的项目,进一步拓展风险评估的覆盖范围,对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事先实行应评尽评。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重点在餐饮行业和外来人口集聚地建立人民调解组织,探索推行以社会组织和律师为主体的第三方调解模式。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大“分级分责”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联合接访约访制度,积极开展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完善网上信访办理流程,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信访核查终结后续管理,落实重要节点稳控措施,依法维护信访秩序。
各位代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并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资国企改革以及卫生等领域改革,切实增强城区发展活力。围绕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标,加强政府管理和制度创新。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修改后刑诉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督察,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审计等内部监督作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完善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长效机制和管理规范,加快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体化建设。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过程监管财政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建设,增强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政府工作的实效性和群众满意度。
各位代表!徐汇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勤勉工作,开拓进取,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而奋斗!
推荐访问:徐汇区 政府工作报告 徐汇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