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总结】贵阳市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全文)

时间:2023-05-13 0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贵阳市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2011年,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生总结】贵阳市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全文),供大家参考。

【计生总结】贵阳市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全文)



贵阳市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2011年,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双降”目标的意见》(黔党发〔2011〕17号),以降低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提升符合政策生育率(“双降一升”)为目标,以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为抓手,拼搏进取,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人口计生各项目标任务,截止2011年9月底,全市总人口423万人,出生40386人,人口出生率为10.23‰,同比下降0.4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同比下降0.40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12%,同比上升0.54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保持在正常值范围,连续17年保持全省人口计生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第一名。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措施,全面实现“双降一升”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现“双降”目标的要求,狠抓落实。一是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舆论、司法”等手段,全面加大依法治理生育秩序的力度。二是提升孕前型管理服务水平,通过进一步规范妇检工作,逐人梳理妇检名单,明确妇检对象的联系责任人,强化妇检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未妇检对象的追踪管理服务,大幅减少政策外怀孕,从而把好政策外生育的“闸门”。三是扫清手术库存,落实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政策外生育。四是严格控制早婚早育。加强与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做好宣传教育和人口文化建设,加大法制教育和综合治理力度,将管理服务对象年龄前移至16周岁,从严控制早婚早育现象发生,对已经早婚的采取“人帮人”的责任措施跟踪服务。

(二)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1、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筑党办发〔2011〕22号),通过体制、职能、信息的整合,实现以治安管理模式为主的“防范型”管理体制向统筹协调、综合服务的“统筹型”管理体制转变。二是调整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日常工作。三是推行“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工作模式,在乌当区、南明区、云岩区、金阳新区开展集中办理《贵阳市居住证》试点工作,同时,与15个职能部门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责任书,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四是按照《贵阳市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筑党办发〔2011〕2号)的要求,逐步建立惠及流动人口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与本市户籍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截止2011年9月30日,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6.8万个;办理本市机动车驾驶证11671个;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为98%;产后访视率为97%;召开32场招聘会,2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吸引6万余人进场求职;投入资金713万元,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9.57万名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和220所民办学校进行慰问;投入资金1038万元,完成2011年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免费教科书的工作,受惠学生19.6万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089件,其中涉及流动人口的案件418件,占援助案件总数的14%。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强化工作措施,继续巩固“四抓四建”工作成果,率先在全国颁布《贵阳市住宅小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定》地方性法规,破解人口计生工作难题,填补人口计生专项工作法律空白。关注个案,提质扩面,推进区域性协作良性发展。运用好国家、省级流管平台,提升流动人口信息化工作水平。抓住登记、验证、妇检、手术等关键环节,促进经常性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截止2011年9月30日,对102个住宅小区进行督促检查,未发现政策外生育错、漏、瞒报,住宅小区物管人员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入户采集信息,群众知晓率达70%以上。全年免费发放避孕药具106781份(盒),开展孕情环情检查23.8万人次,交换流动人口信息25.7万余条,区域协作处理个案2800余件,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5.68%。

(三)关注民生,优化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

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奖、扶、医、帮、优、保”利益导向政策的基础上,围绕人的生命全过程,建立完善从免费婚检、出生到计生家庭养老的“一条链”服务机制,更加突出计生“两户”的优越性。通过扩面、提标、延时,探索建立的农村计生家庭养老保险制度和南明区、云岩区试点建立的城镇独生子女低保户奖励扶助制度,成为全省解决计生群体养老保障问题的破冰之策。2011年,市、县两级投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经费5996万元,惠及20万人(户),332名农村独女户、双女结扎户女孩享受高考加10分的优惠政策,为238名贫困计生户高中学生减免了学费。同时,进一步深化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开展整乡推进活动,结合帮扶村和帮扶部门工作特点,指导帮扶部门加大资金、项目帮扶力度,全年帮扶1万户,落实资金1150万元。

(四)拓展职能,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各级党政部门始终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作为提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载体。云岩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白云区、清镇市巩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水平,修文县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达标,南明区、开阳县、息烽县巩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一是不断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县、乡共投入6000万元新建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南明区、乌当区、息烽县计生业务楼,改建云岩区计生妇幼中心;对18个乡站进行改扩建,完成省下达的60个村室建设任务;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修文、花溪、息烽、清镇、开阳采取招考、引进等方式充实40余名技术服务人员到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全市共选派50余名技术服务人员到上级医疗、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进修学习。目前全市技术服务人员占91.48%,有资质技术人员比例达80.44%。三是扎实推进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各级计生服务机构切实强化避孕节育全程管理服务及孕前型服务,强化责任意识,实行规范管理,保证手术安全,全年未发生医疗责任事故;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感染筛查、诊治和随访等系列服务,为特困、残疾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及一次性免费治疗,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妇科病普查率达90%,普治率达60%;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干预科学知识,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90%;对58296名计划怀孕妇女进行出生缺陷高危人群筛查与风险评估、健康孕育指导,免费发放叶酸等营养素42879人,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对19110名新生儿进行了疾病筛查,对47名缺陷胎儿终止了妊娠。扎实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开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81.4%;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全市婚检27255人,婚检率达39.44%。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8.6/万,同比下降4.2/万;扎实推进药具优质服务工作,药具应用率及有效率均达95%。四是切实抓好整合县的妇幼保健工作。把妇幼保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进一步畅通孕产妇救助绿色通道,落实《贵阳市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急救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全市计妇整合县住院分娩率达99.25%,孕产妇死亡率23.7∕10万、婴儿死亡率6.75‰。

(五)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一是措施到位。各区(市、县)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列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人口计生目标进行综合考核,兑现奖惩,进一步强化“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长效机制,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利用行政、法律、经济、宣传等多种手段,有效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正常值。二是人员经费到位。县、乡、村配备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专(兼)职人员,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网络;市、县两级将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经费纳入人口计生事业费预算,足额到位。三是全程服务到位。认真落实孕产期全程服务,对计划怀孕妇女提供婚、孕、产、术、育全程服务,对持生育证外出对象实行跟踪管理服务,对孕情消失、新生儿死亡进行追踪调查,从源头上预防“两非”现象发生。四是部门配合到位。与市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实行住院分娩实名登记的实施意见》,从“八个”方面加强和完善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工作,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五是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到位。市人口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方案》,对全市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全面部署,坚持每个季度对辖区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B超检查、终止妊娠手术、助产接生等服务活动和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查处从事“两非”的单位和个人。全市共清理检查各级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000家、个体药店400家,立案查处“两非”案件40件,已结案34件,罚款60万元。

(六)营造氛围,开创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融入创建生态文明市活动之中,通过创新载体,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培养群众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一是围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连续6年在全市开展主题不同的“五个100”宣传教育活动,送青春期性健康、生殖健康、人口早教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获得贵州省“青春期性/生殖健康精品一课”二等奖。二是借助各种媒体强势宣传人口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手机短信等载体传播新型婚育文化,继续与贵阳电视台合办“筑城计生风采”栏目,每周至少播放1条人口计生新闻;与《健康之友》联办“优生优育”专版,以清新活泼的形式宣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在《贵阳晚报》开辟“婚育新风”栏目,采取问答形式进行宣传。全年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共发表文章200余篇。三是针对我市部分农村早婚早育逐年增多的趋势,以在花溪区召开的“晚婚晚育、从我做起”启动仪式为起点,在全市大力开展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20万份,签订晚婚晚育诚信协议17万份,早婚早育同比减少54.25%。四是将“关爱女孩行动”列入市委“三下乡”系列活动之中,赠送价值35040元的物资及宣传品;与市妇联合作开展“仁爱救助”项目,救助200名贫困中小学女生完成学业;与团市委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绿丝带在行动”活动,抓11个“留守儿童乐园”试点,投入补助资金44万元。五是抓好人口文化品牌阵地建设,投入200余万元在云岩区黔灵公园建成“贵州世居民族婚育风情文化园”。

(七)升级提速,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是制定《贵阳市关于全面应用PIS2.0软件的实施意见》,通过全面应用省的PIS2.0软件,完善全员人口库、流动人口库和育龄妇女库,着力加强信息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组织全市计生干部对我市人口计生PIS系统数据进行了认真清理,补录全员人口基本信息80余万条,数据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确保了在全省信息化工作的领先地位,南明、乌当两地还被推荐申报为国家级数据信得过单位。二是建立健全网络应用平台,利用ADSL、无线3G、光纤、因特网组建等多种形式,将计算机网络延伸到村级,截止9月底,计算机网络已经覆盖全市75%以上的村(居、社区),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提高了人口信息上报、交换的效率。三是指导督促市、县网站更新维护,及时回复群众网上咨询,答复在线咨询102条,回复局长信箱55条,受理监督投诉14条。网站内容的实时更新,群众来信的及时回复,有力的发挥了网站的桥梁作用,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八)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开展“基层文明执法”和“创建全国依法行政示范乡镇”为载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整顿生育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生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坚决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加大对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的治理力度,2011年,全市共查处各类违法生育人员3790人。二是加大对违法生育行为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申请法院立案3627件,征收1897.2万元。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开展“阳光计生”活动。通过制订下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公布举报电话、行风热线、电子邮箱等方式,向社会公开人口计生工作办事流程,指导基层行政行为,扩大政策咨询服务范围,接受群众监督。2011年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共受理各类计划生育来信来访12929件(次),办结率100%。乌当区作为贵州唯一的国家级“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通过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验收。四是开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实行违法行政个案通报制度,加大对各类历史遗留案件和临时发生的重大信访案件处理力度,狠抓执法案卷质量评查。2011年共评查各类案卷255件,案卷合格率达95%以上。五是认真贯彻落实信访维稳要求,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积极化解调处矛盾,有力保障了国家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酒类博览会等大型会议在我市的圆满举办。2011年全市人口计生系统无行政侵权案件和因执法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发生,未发生群体性越级上访、进京上访。清镇市代表贵州省顺利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基层文明执法专项活动检查验收。六是切实维护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特别是针对流动人口异地结婚办证难的问题,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采取育龄夫妇写承诺书、办证机关在户籍地张榜公示的方法,全年为740户落实了独生子女奖励费、保健费,协调办理生育证1549件、独生子女证944件、流动人口婚育证760件。七是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法治计生建设,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提高计生干部和人民群众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自觉性,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九)夯实基础,深化基层群众自治

一是为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形势,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指导各区(市、县)及试点社区服务中心,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明确新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要落实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经费,职责明确,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网络。二是将常规培训和强化提高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对市、县、乡人口计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同时,连续4年在县、乡、村三级计生专职人员中开展、技术大比武,按照“立足岗位,结合工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笔试、演讲、知识竞赛、实际操作等形式,调动基层计生干部学知识、钻业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人口计生队伍综合素质。三是深入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出台《贵阳市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实施方案》,清镇市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打造“诚信计生”,引导和教育群众在享受党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的同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十)依托载体,抓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协会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完成参公入序和机构改革,完善计生协会工作体系,加强了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新建规范性会员之家130个和文艺宣传队130支,“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示范点90个,全面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创建国家级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8个,省级先进村25个,生育关怀优秀示范区1个;二是扎实开展“幸福工程”、“万千才富”行动,完成资助90名计生困难家庭子女成才和165户计生特困家庭致富帮扶工作;三是积极创新人口基金筹集渠道,率先在云岩区建立全省首家“人口、生育关怀基金”;四是积极协办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座谈会议。2011年,荣获中国计生协会授予的宣传工作先进市,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

(十一)创先争优,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市建设

一是强力推进“四帮四促”工作。按照筑委厅字[2011]104号文件提出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扎实帮扶群众”要求,委机关派出32名干部(384人次)下基层,协调资金180万元,帮助清镇市百花湖乡、开阳县南龙乡、花溪区麦坪乡发展生产;接待来访群众91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起。二是积极投入“三创一办”。充分发挥网络健全优势,组织市、县、乡、村人口计生干部全员参与“三创一办”,把人口计生工作与“三创一办”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时,开展“绿丝带”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帮助广大市民群众树立文明、卫生、环保意识,告别陋习,保持环境整洁干净。三是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组织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认真开展行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四要十不准”,增强廉政勤政的自觉性,针对廉政风险,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施风险防范,按照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对风险防范工作实施质量管理的预防腐败长效机制。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转变机关工作作风,2011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当前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我市严峻的人口形势。

第一、实现“双降”目标的任务艰巨。

一是面临第四次生育高峰,“双降”目标空间小。我市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十一五”以来,以年均10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尤其是近三年,每年增加人口高达20万。全市20—29周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近50万人,全市符合政策可生育对象83180人,加之今年是龙年,育龄群众可能扎堆生育,出生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二是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群众追求多生、生男的意愿仍然强烈,政策外生育控制难度大。三是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为85.31%,仍有5625例手术库存,政策外生育的隐患大。四是省17号文件下发后,许多惠民措施尚未落实,个别地方和部门片面强调困难,缺乏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不能及时兑现政府承诺,就会使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激励效应被弱化,影响群众生育意愿的转变,增大生育压力。

第二、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的矛盾凸显。

全市每年仍有500多个缺陷儿出生,其中相当一部分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既直接影响出生人口质量,又成为增加出生人口数量的一大因素。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虽然连续4年保持在正常值范围,但仍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不容盲目乐观。我市流动人口已达137.2万人,占总人口32.4%,是全省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将迅猛增长(目前,每年增长20万人),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10.02%,已进入老龄型社会,社会保障压力大,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等工作任重道远。

第三,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有的同志对当前人口形势特别是实现“双降”目标的艰巨性认识不清,判断不准,沉浸在贵阳市连续17年省人口计生目标考核一等奖第一名的光环中,盲目乐观,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仍然薄弱,部分村级干部因为担心换届落选,不敢抓不敢管人口计生工作,特别是城郊结合部一些因国家政策原因得到经济补偿的人员,现有待遇已对其没有吸引力,在其位不谋其政,占其位谋私利,不愿抓人口计生工作,工作作风涣散,甚至包庇超生、躲生,用假数据来掩盖事实真相;三是对全省人口计生的改革思路精神、管理方法手段不理解,不研究,对省综合动态排名、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精神还未能吃透,仍坚持用老办法走新路,缺乏追比进位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视不够,地区间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工作明显滞后,人口计生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符合政策生育率未达标,虽然要求挤干统计水分,应报尽报出生人口数,但仍有出生人口漏报现象。

三、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座谈会、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自我加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同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大督查力度,注重监控平时工作过程,实行“月调度,季排位,年考核”制度,奖勤罚懒,激励人口计生干部努力奋进,全力抓好“12158”工程(实现一个目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全省人口计生目标“双线”考核一等奖第一名。突出两个重点:重点实现“双降一升”目标任务,重点推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贯穿一条主线: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利益导向惠民工程;二是实施优质服务利民工程;三是实施宣传教育舆论工程;四是实施队伍建设人才工程;五是实施人口信息建设工程。强化八项措施:一是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二是加大治理力度,遏制性别比升高;三是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后进转化;四是强化四种手段,依法治理生育秩序;五是加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支撑;六是加强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七是加强群众工作,打造“和谐计生”;八是加强计生协会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为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实现“一先二超一提升”奋斗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推荐访问:贵阳市 计生 计划生育工作 【计生总结】贵阳市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