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牙克石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崛起,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国民经济强劲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的新成就,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增长2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1亿元,增长3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1亿元,增长6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200元和7,930元,分别增长18%和20%。我市再次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抓园区”强力推进。以园区为平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其孵化器、助推器作用凸显。预计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1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增长54%,创历史最好水平。正在建设的37个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生物制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6亿元,一期工程已试生产,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三期工程征地拆迁正在推进。与其配套的联发苯乙酸提纯、生力源肥业、晋业包装等项目完成投资7,000万元,具备生产条件;新大洲20万吨电石和龙源风电一期项目完成投资13.8亿元,已试运行;生物质能源炭化、牙星煤业露天矿、五九西南矿井、瑞麦面粉加工等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中集木业恢复生产,华能热电联产、西洋褐煤提质、扎敦水利枢纽、抽水蓄能电站、风光互补发电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农牧林业抓增效”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作物总播面积达230.3万亩,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亿斤大关,创历史新高。农用地二轮三期延包工作成果得以巩固,签订承包合同564份,面积122万亩。蓝莓、沙棘等特色种植近1万亩。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86.1万元,年度牲畜总头数达73万头(匹只),奶牛达8.5万头,增长4%。以鹿、野猪、狍子、珍禽为主的特种养殖达21.5万头(只羽)。以高白鲑、虹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获得成功,已批量进入市场。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以中粮麦芽、乾森公司、友谊乳业、金杨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及效益不断提升,全市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完成1.9亿元,增长11.8%。“旅游抓景区”深入实施。总投资4,200万元的凤凰山滑雪场续建工程主体完成,供水造雪系统投入使用,呼伦贝尔首家集马术、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卡伦堡马术俱乐部正式投入运营。香港汇航公司开发建设十二里沟国际狩猎场项目已注资3,000万元,征地拆迁正在推进。巴林喇嘛山景区续建工程基本完成,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承办了雅鲁河摄影采风等活动。启动“蒸汽时代”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程序,中东铁路遗址博物馆建设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乌尔其汉和绰源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图里河生态园累计完成投资900余万元。成功举办第八届凤凰山国际滑雪邀请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青少年越野滑雪锦标赛、保时捷“凌驾风雪”试乘体验以及千人徒步赛等活动,城市品牌效应扩大。全年预计接待游客136万人次,总收入15.3亿元,分别增长4.6%和5.9%。“服务业抓升级”加速发展。聘请国际著名的法布劳格物流咨询公司进行大兴安国际物流中心总规编制,已完成园区地上建筑以及耕地、草场、林地核查工作,招商工作正在深度对接。此外,商贸餐饮、电子商务、邮政通信、中介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新放贷款预计达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5亿元,增长20%。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对税收贡献率达84%以上。
(二)经济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与保护持续深入。以“五城联创”为目标,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禁渔禁猎、退耕还林还草等九大生态工程。完成退耕12万亩,新增造林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6,000亩,水保治理5.1万亩。总投资8,187万元的西郊湿地保护工程投入使用、下凤湖续建工程竣工、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凤凰山国家级湿地公园、乌里西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正在申报。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了“五荒”资源综合开发工作。节能减排完成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3.2%,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削减57吨和6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位列自治区县级市第二名。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开展城市总规修编及兴安新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旅游景区、园林景观绿化等规划编制工作。强力推进兴安新城建设,完成土地置换和机构编制审批,起步区一、二批次建设用地指标组件申报工作已经完成,正全力推进招投标等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深化两个“四位一体”住房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获得住房质量国检组高度评价,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全年拆迁达59万平方米,住房建设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总投资4,916万元的同联街和棚户区周边6条道路竣工通车,林城路人行道改造完成工程量的80%。垃圾无害化处理、供水和污水管网工程累计投资5,924万元。乌塔、乌宜、牙莫、牙卓等公路及光明路南北延伸工程累计投资1.94亿元。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成效明显。大力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7万平方米;强化“门前五包”等责任制,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绰河源、塔尔气镇晋升为自治区卫生镇。市镇绿化深度实施,地企协作推进了“百万大树进林城”工程,已植树5万株。
(三)改革开放得到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清理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及行政服务事项共228项,新建2,700平方米的一站式政务服务综合大厅即将投入运行。人事制度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共考录行政事业单位人员133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为深度开发“五荒”资源、推进林业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择商选资成效显著。加大宣传力度,将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重新梳理组合,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全年共引进项目70个,引进国内(呼伦贝尔市外)资金72亿元,增长33%。对外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08万美元,增长14.8%。
(四)社会建设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顺利通过验收,并再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教育工作成绩斐然,牙一中高考上线661人,居呼伦贝尔同类学校之首;校安工程改造建设校舍27栋;标准化初中完成教学楼、实验楼主体砌筑;与东北育才学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教育资源整合与相关培训工作已经开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出版了《牙克石市人民代表大会志》《牙克石年鉴》《兴安史话》《兴安儿女》等书籍,电影《喇嘛山儿女》首映。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6.5%,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98%,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率达72%,加强了结核、布病等各类传染病防治。总投资405万元的绰源和乌尔其汉林业医院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总投资4,120万元的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已开工建设。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呼伦贝尔领先水平,被列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自治区级试点。综合福利中心投入使用,殡仪服务中心、市民大厦、市民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活动场所等项目有序推进。积极争创自治区级文明城,深入开展市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第八届“森工之都”艺术节系列文化展演,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政府自身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办率达100%。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人均月增津补贴625元,退休人员月增津补贴531元;社区工作者人均月增生活补贴100元;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提高210.5元;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90元和每人每年1,800元。新增城镇就业5,0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4%。养老、医疗等“五险”参保累计达46.8万人次,特别是将1.24万名“五七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实现了“应保尽保”。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3,782户,完成廉租房建设和残疾人危房改造1,648户,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家电下乡普惠2万余户家庭,补贴金额达424万元。同时,通过开展扶贫、送温暖等活动,使3,588人得到救助。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强化社区基础作用,将原有57个社区整合为43个,新增办公用房15处,社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平安创建”成效明显。市联合接访中心、镇办服务中心、村居(社区)信访室三级工作网络建成,大接访、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全面开展。扎实推进森林和城镇防火及安全生产工作,亿元GDP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气象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展,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牢固坚持“率先发展、美丽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四大原则,着力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富民与强市、发展与稳定”三大关系,开创了“十二五”时期强劲发展的新局面。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地企协作、合力共为的结果,也是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务实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的新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勇气与决心。但冷静思考,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发展不足、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突出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新兴产业正在培育,综合拉动尚不明显;传统产业升级滞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低,没有发挥出林区中心城市区位的特色优势。二是产业链条短。多数产业处于成长阶段,资源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尤其是农牧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低,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比重不大,具有地理标志的“高精特”名牌产品少。三是镇域经济特色不突出。传统产业比重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一些体制性障碍尚未破解,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尚需加强。四是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作风不实、服务不优、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任务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这是市委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对今年工作的科学谋划,是落实党代会“两步走”发展战略的具体部署。2012年是“两年见成效”的决战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后三年大跨越发展将发挥夯实基础、蓄势突破的关键作用。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扩大内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深入实施,给我市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奋力赶超的发展氛围和资源富集、生态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拉动经济的潜质,为我市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想方设法,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大突破、四区建设、五城联创、六大定位”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三化进程,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商旅富市、品牌名市、开放活市”五大战略,努力发展经济、致力改善民生、着力保护生态、全力维护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以上,完成190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以上,完成13.5亿元,力争达到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以上,达到160亿元,力争达到1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8%和20%以上,达到20,296元和9,516元,力争达到20,546元和9,754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2.7‰和4.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以实施“双百亿工程”和“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契机,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化和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一是重点抓园区。尽快完成“三大园区、一大基地”规划编制,以规划为龙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功能布局,力争年内完成园区基地申报工作。完成生物医药园区项目三期征地拆迁以及园区道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牧原工业园区“两横两纵”道路。完成生物医药园区通讯线路、基地西区110千伏和牧原工业园区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尽快将友谊乳业、兴安岭酒业等18家中小企业迁入园区,使传统产业在优化升级中实现集聚集约循环发展。二是突出抓项目。举全市之力围绕“三大化工”“五大电力”“六大矿业”、汽车测试、森林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抓好1个自治区级、4个呼伦贝尔市级、11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建设,为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重要支撑。生物制药项目要确保一期、二期及配套的苯乙酸提纯、生力源有机肥、晋业包装等项目投产运行,三期开工建设并抓好四期、五期工程相关手续办理;加快新大洲20万吨电石、生物质能源炭化、龙源风电一期、瑞麦面粉加工、牙星煤业露天矿等项目建设,年内投产运行;确保五九西南矿井、西洋褐煤提质、华能热电联产、龙源风电二期、卓亿风光互补发电、跃升生物降解塑料、扎敦水利枢纽、达迅钼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新大洲PVC、蒙西水泥扩能改造、金源活性炭、鸣鑫矿业等项目;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蒙能热电联产、林浆纸一体化、纳米聚晶金刚石以及莫拐煤田、容大矿业、天亿矿业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紧紧抓住中央扶持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以及大小兴安岭林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紧盯政策细化和项目建设不放松,能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尽快开工,暂不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进一步扩大相关政策的支持效应。三是强力抓运行。认真总结近两年百日决战和双月大会战工作经验,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日常监测,重点在解决煤电油运以及资金、原料等方面加强服务,确保运行良好。
全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实现新突破。以农牧业产业化为统领,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0%,粮食总产稳定在10亿斤以上,年度牲畜总头数稳定在75万头(匹只)以上。一要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四个千万亩”和节水灌溉重点县、民办公助节水灌溉以及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全年新增节水灌溉5万亩,水保治理5万亩,完成东北黑土区免渡河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服务为保障,大力发展“双高”、设施、订单、示范农业,继续推广应用免耕固土保墒技术,全年完成免耕作业面积140万亩。加快推进30万亩小麦、10万亩大麦、7.5万亩油菜、5万亩马铃薯等种子田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先期在免渡河、乌尔其汉、库都尔等镇发展以蓝莓为主的野生浆果和中草药、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种植业,逐步积累经验,力争两年内在全市推广。二要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等惠牧政策,完善市镇村三级防疫网络,抓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严格落实牛奶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力促友谊乳业开工建设18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确保奶牛头数达到9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3万吨。加快推进优质肉牛、肉羊、肉鹅生产基地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肉类产量达到2.6万吨。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发展森林畜牧业,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特色养殖深加工项目,年内鹿、野猪、狍子、獭兔、珍禽等养殖规模力争达到90万头(只羽)。强力推进以水域放养为主的冷水鱼养殖业,尽快编制发展规划,抓好总投资400万元的冷水鱼养殖高白鲑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力争两年内建成年产高白鲑苗种3,000万尾以上的冷水鱼苗种场,形成新的富民产业。三要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把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作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重点,全力扶持乾森公司、中粮麦芽、友谊乳业、兴安岭酒业等具有区域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奈伦、希森、香港飞龙环球等知名企业,大力发展小麦面粉、马铃薯淀粉、山野特产品加工产业,实现农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打造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年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达2.18亿元,增长10%。
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突破。用好国家出台的扶持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内蒙古即将出台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税收、用地、价格等政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以《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尽快编制完成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专项规划。按照旅游重点抓景区的要求,全面完成凤凰山景区续建工程,尽快启动森林文化公园、雪地摩托俱乐部、高档别墅、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冰雪运动、汽车试乘、马术俱乐部、航空俱乐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会展服务、养老保健八大高端旅游产业,力争年内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总投资160亿元的十二里沟国际狩猎场项目总规审批、立项手续报批等工作,年内完成景区围封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狩猎会所和五星级森林文化主题酒店。尽快理顺巴林喇嘛山景区管理体制,加快景区道路及星级宾馆建设。围绕“七大特色景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以凤凰山和十二里沟景区为核心、南北两线相互衔接的精品旅游带,整体融入呼伦贝尔和东北旅游大格局。制定并实施《牙克石市对旅行社、旅游公司奖励办法》,大力扶持旅行社和旅游企业发展,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和旅游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创新方式,高水平举办国际滑雪邀请赛、全国越野滑雪争霸赛、反季滑雪节等赛事和汽车试驾、雪上娱乐、观光探险等系列旅游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49万人次以上,增长9.8%;旅游业总收入完成16.8亿元以上,增长10.3%。二是促进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按照集聚式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占地11平方公里的大兴安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尽快完成规划编制、招商签约、拆迁征地及项目审批等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并达到运营条件,努力打造辐射周边、面向东北和东北亚的大型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和完善全市商业网点,着力建设新老城区“三个大型商业中心”,重点抓好老城区滨河四星级酒店和新区配套商业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物联网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会展商务、电子医疗、总部经济、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公经济全方位发展。着力在优化环境、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全力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拓宽发展空间和领域,引导扶持非公经济向森林绿色食品加工、旅游特色产品开发、市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等方面发展。鼓励非公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集团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续完善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全面清理、取消不符合上级要求的收费项目,畅通“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发挥政银企交流平台作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积极引进包商银行、中国银行、内蒙古银行以及泰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入驻我市。财政投入信贷担保资金400万元,累计达到1,800万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美丽发展
一是加快制定“五城联创”工作方案。“五城联创”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要围绕“五城联创”阶段性目标尽快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并具体落实到部门和单位,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二是全面实施保护与建设措施。实施天保工程二期、重点公益林保护、国家防护林等工程,加强森林资源、林地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加快南山、龟山、象山、卧龙岗等山体植被恢复,强力推进“五大湿地”保护与建设,争取凤凰山国家级湿地公园、乌里西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得到批复。在兴安新城、景区、矿区及镇区沿街沿路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年内新增造林4万亩。以退耕还林和“五荒”资源承包等方式发展生态产业,完成“五荒”资源一期承包工作,启动二期承包程序。加快耕地储备库建设,力争新储耕地1万亩,切实解决建设用地“占补平衡”问题。尽快完成水源地、西郊湿地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市区和兴安新城堤防工程,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三是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等制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企业“三废”物排放及监管,突出抓好水泥、煤炭、冶金、火电、乳品等重点行业的工艺设备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设备与工艺,实现技术性和结构性节能减排。强化公共节能措施,大力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力争将我市纳入国家碳汇造林试点地区。
(三)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坚持高起点规划。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城市规划经验,以打造中国寒带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为目标,高起点、高品位做好城镇各类规划。坚持聘请专家充分论证、专业人员深入调研、社会各层面广泛参与相结合,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尽快完成由中国城市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城市总规修编、由北京清华规划院承担的兴安新城控规和城市设计、由北京林业大学景观院承担的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化等规划编制评审报批工作,确保以规划为龙头,全市建设“整体一盘棋”。
坚持高标准建设。一是以兴安新城建设为重点,拉大城市发展框架。立足于建设精品工程,加快土地收储、手续报批等前期工作,以招商融资等形式推进土地一级开发,5月份启动新城起步期内棚改房、财政开支人员限价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以及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区建设,全力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抓好兴安新城二期、南区以及老城南山别墅区建设前期工作。启动老城区党政中心和沿街机关单位办公场所土地置换等工作,切实盘活存量资产。继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快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完成同联三期、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六大重点区域房屋征安工作,在确保去年结转工程按期交付使用的同时,力争房屋建设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启动总投资2.72亿元的日处理3.4万吨中水回用、兴安新城3万吨供水系统和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及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4,000万元的规划三路、六路和工业西街建设,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林城路、兴安街人防地下商业街项目。完成兴安新城高压走廊线路移出和新线路埋设工程,启动总投资13.2亿元的兴安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总投资7,000万元的旧城区6条道路。启动总投资2.15亿元的一级客运站和二桥、三桥及引线工程建设,确保乌塔、乌宜、牙莫、牙卓等公路以及光明路南北延伸工程年内竣工通车,加快推进绥满及牙海高速公路建设。统筹规划新老城区供热管网布局,加快供热企业设备及老城区管网改造,确保供热需求。突出抓好新老城区广场、绿地、五大出口、滨河两岸带状公园以及各镇绿化工作,加快实施“百万大树进林城”工程,按规划完成25万株栽种任务。
坚持高水平管理。借鉴先进地区数字化、精细化城管经验,尽快建立并完善专业部门、镇办社区、驻在单位、居民群众、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继续推行保洁管理市场化、社会化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加强新闻及社会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强化以市容卫生、物业管理、违章建筑为重点的城市综合整治,树立森工之都文明整洁新形象。
(四)大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积极促进市域经济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把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启动政务服务综合大厅,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事项纳入大厅集中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深化农村经营机制改革,以乾森公司为统带,加强国有耕地管理,推进公司化改造,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产业工人化步伐。不断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继续强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和部门预算管理。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坚持事业单位用人逢进必考和新录用人员全员聘用制度,探索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机制;加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把握国家支持与俄蒙经贸合作的政策机遇,认真谋划木材加工、种植养殖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合作项目,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更大进展。积极开展与国外友好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升我市经济外向度。充分利用哈大齐呼合作机制,全面融入东北经济区发展,加强与区域间各城市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深入挖掘我市在新一轮择商选资中的竞争优势,强力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沿海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争在引进高新技术、外商投资以及超亿元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确保引进国内(呼伦贝尔市外)资金增长30%以上,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以上。
强力推进市域经济一体化。一是加强地企协作。充分认识地方与驻在的森工、农垦、铁路、地方林业等企业唇齿相依、相互促进的关系,继续完善地企座谈会等合作机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力争开工建设石瓦鲁煤田等项目,推进库都尔外新河铜钼矿、绰源一十七公里钼铅锌矿探转采和依力根河多金属普查。积极协调森工集团,加大对绰源和乌尔其汉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图里河生态园等景区景点的投入,使市域内旅游产业开发同步规划、协调推进。加大对林业改制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形成吸纳就业、培植税源的新亮点。同时,地企协作加强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特别要紧紧抓住用好政策机遇,携手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开拓市场,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发展镇域经济。通过择商选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动力、扩权强镇激发活力。完成市本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或委托授权,充分赋予各镇加快发展经济的自主权。坚持完善镇办财政收入超收奖励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分成制度,出台特种种养业和“五荒”资源开发优惠政策,进一步扶持镇办发展。统筹规划各镇发展布局,依据地域特点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引导各镇积极发展以生态特色旅游、森林畜牧业、矿产资源开发、森林绿色食品加工、林木加工等为代表的“一镇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镇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1至2个产值超亿元的镇办。
(五)大力加强民生事业发展,确保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一是全力推进社会保障。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加大民生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公共服务。突出抓就业。大力支持生物制药、中集木业、中粮麦芽、建兴集团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启动林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以上。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解决我市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充分利用高级技工学校、林业学校、职业高中和市区就业培训基地、镇办就业服务平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培训1,400人以上,切实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重点抓增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推动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保障政策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力抓保障。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5万名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积极稳妥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养老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将1.8万名原有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畴,为1.4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3,400万元,全年“五险”支出达到10亿元,惠及群众25万人以上。充分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价格补贴,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物价稳定。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严格低保动态监管,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实行老年人优待和保健金制度,做好85名“五保户”、978名城市“三无”人员、142名孤儿的供养工作,完善优抚、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和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
二是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普惠面积,扎扎实实地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办实办好。环境改善方面。新建垃圾转运站和水冲式公厕各13座、污水井5眼;完成总投资200万元、1,000座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居民健康方面。投入60万元为2.6万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为500名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免费开展孕前健康检查;投入253万元面向1.2万户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及“一杯奶”生育关怀工程;继续为1.04万名小学生免费补奶;全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2万人(次)以上。出行畅通方面。投资400万元完成林城路人行道改造;投资125万元完成总长3,860米、总面积2.9万平方米的8条巷道改造,切实方便群众出行。文化设施方面。完成12个镇办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高标准建设老干部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安装健身路径15套;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00套安装任务。便民服务方面。完成总投资4,580万元、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市区增设城管便民岗亭1个、流动式便民服务摊床20个。水利设施方面。投资1,663万元、加固堤防10.4公里,解决乌尔其汉镇2.65万人防洪安全问题。城市亮化方面。投资130万元为胜利、建设、暖泉、东兴4个办事处巷道安装路灯170盏;投资75万元维修林城路、兴安街沿街41栋楼体亮化工程。百姓安居方面。完成林区、垦区、矿区生态移民年度任务;建设9.87万平方米、1,974户廉租房;改造8,000平方米、2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50户残疾人危房。平安创建方面。启动实施“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增加视频监控点500个,扩大视频监控区域,进一步增强居民安全感。待遇保障方面。提高财政开支人员补助标准,在职人员人均月增加500元,离退休人员按上级政策执行;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人均月增加460元以上。
三是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启动高中校安工程。加快标准化初中建设,确保9月份投入使用,尽快启动兴安新城幼儿园和标准化小学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义务教育成果,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突出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强与东北育才中学联合办学,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相互衔接的办学格局,打造呼伦贝尔优质教育品牌。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问题,确保教学环境良好。推动科技创新。以凤凰山高新开发区申报国家产业基地为契机,引进中国汽车研发中心投资建设下凤湖冬季测试项目,进而推动国内汽车自主研发产业升级;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力争在蓝莓、红豆等野生浆果人工栽培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完成图书馆、市民大厦建设,推进影剧院、体育馆、档案馆、市民活动中心、社区街心活动广场和中东铁路遗址及森林博物馆建设。大力培育森林冰雪文化,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扎实做好人口计生等各项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抓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自治区级试点工作,确保检查人数达到300人以上,力争列入国家级试点。年内完成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开工建设总投资180万元、500平方米急救指挥中心,总投资420万元、1,400平方米卫生监督所办公楼等项目。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切实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全面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做好残联、红十字会和关心下一代等项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各镇、街道办事处管理服务职能,大力发挥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作用。加大社区投入力度,将43个社区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房地产开发配建、闲置房产调配、抵押房产变现等方式解决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不足问题。通过社区工作者公职化、选聘制和组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充实社区管理人员队伍,进一步提高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调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力量,形成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等方面的管控,探索林地铁警务联防联治机制,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平安牙克石创建。积极发挥市、镇、村三级信访工作网络作用,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责任”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案、分级负责、责任追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持久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运行机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克服麻痹思想,大力加强防扑火队伍建设,严防森林和城镇重特大火灾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及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能力。
(六)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学习、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提高效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一要坚持学习创新,推动科学发展。采取“走出去”考察学习、“请进来”集中授课等方式,不断掌握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打破惯性思维,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的不断解放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以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二要强化作风建设,务求工作实效。坚持把执行力和落实力作为政府的生命力常抓不懈,把务实作风贯穿于政府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首接责任制”等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倒排时限,跟踪问效,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件件事情有结果。三要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决策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年内机关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构建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凝聚力。四要恪守廉洁奉公,切实取信于民。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和《牙克石市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会议、差旅等费用,严格控制公务接待,降低行政成本,树立政府部门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使命光荣神圣,机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为建设美丽、繁荣、幸福的牙克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牙克石市 政府工作报告 牙克石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