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东胜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们拼搏奋进、负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胜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东胜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们拼搏奋进、负重跨越、收获巨大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七届区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积极抢抓重大机遇,科学应对严峻挑战,致力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地区发展环境越做越优,发展后劲越来越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实现了发展质量提升、地区实力倍增的历史新跨越。紧紧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适时调整科学发展思路,不断破解发展中的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300亿元、500亿元、800亿元大关,2012年预计达到865亿元,是2007年的3倍,年均增长24.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640亿元,是2007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7%;地方财政收入相继超越百亿元、两百亿元大关,今年预计完成210亿元,是2007年的4.5倍,年均增长3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5300元,是2007年的2倍,年均增长15%。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县域百强和自治区前列,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走产业多元发展道路,步入了转型发展、结构趋优的历史新时期。深入实施“双百亿”工程,累计投入260亿元,新建装备制造、汽车博览、轻纺、云计算等145平方公里的重点产业园区,引进了奇瑞汽车、中兴手机、京东方液晶显示器等一批骨干项目,鄂绒、万正等本土企业在园区迁建中全面升级换代,培育了蒙泰、中誉等一批超百亿企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35座煤矿形成产能近1亿吨,启用煤炭电子交易中心,煤炭物流产业潜力巨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建成易兴建材等四大物流园区,改造建设城市商圈260万平方米,引进王府井等一批知名品牌商业项目;金融机构达到142家,金融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以“大角牛”为代表的动漫品牌成功走向全国。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0.7∶39.5∶59.8发展为0.2∶37.1∶62.7。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构建大都市框架,实现了布局优化、内涵提升的历史新变化。树立“大东胜”理念,拉框架、强功能、提品位、抓管理、筑特色,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城市核心区建设中的坚实成长平台。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57平方公里拓展到7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00多亿元,实施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青铜器博物馆、动物园等一批大型公益性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4.3万户、550万平方米,新区一、二期基本建成,南部生态新城加快建设。人均道路面积和居住面积分别提高到 27平方米和41平方米,中水全部实现回收利用,集中供热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提高到90%以上。新建青铜文化广场、“三园三川”等38处公园广场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城市地域、民族、人文特色日趋鲜明,被授予避暑休闲之都和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城区称号。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开创了城乡互融、民生普惠的历史新局面。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倾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同城待遇。科教兴区稳步推进,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新建改建58所学校,引进2260名优秀教育人才,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和鄂尔多斯户籍在园幼儿“两免一补”政策,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实现“双高普九”旗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强化,实施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鄂尔多斯医院、疾控中心等一批医疗卫生工程,建成10个社区卫生中心、23个服务站,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3处大型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1万套,建成78家平价便民店、40家放心粮油店、9家标准化菜市场,平抑物价成效显著。逐年提高养老、医疗、低保等各项惠民政策补贴标准,社会保障水平始终居于全市领先位次。投资160亿元建设自治区级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落实“四个一”工程和配套政策,先后转移农民1.8万户、5.4万人,形成了产业兴区、农民致富、生态修复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过去五年,我们不断强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社会管理水平的新提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治区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成效显著,“六五”普法全面实施;依托公安科技信息专网,安装视频探头3.7万个,构建了全方位、数字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社会秩序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构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启动运行全市首个电子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认真贯彻“三重一大”规定,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监管,阳光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软实力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民族宗教、环境保护、审计监察、人民武装、双拥共建、档案史志、工青妇、社科、气象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集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攻坚克难的持久动力,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实践新探索。
——我们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将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作为富民强区之基,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转型升级之本,优化城市环境,打造产业基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我们始终顺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变化,深入贯彻国务院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致力于打基础、育产业、增后劲,致力于争指标、跑项目、扩融资,致力于办实事、化债务、解困局,推动政企共渡难关,为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建设、落实惠民工程提供了要素保障,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中经受了考验,站稳了脚跟,赢得了经济社会平稳向好的发展局面。
——我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富民优先,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把经济发展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实施了一大批民生重点项目,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人民群众,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我们始终坚持在开拓创新中抢抓机遇、创造优势,在不断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中自加压力,艰苦奋斗、艰辛创业,敢于尝试、敢为人先,持续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不断破解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汇集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活力源泉。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东胜发展历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的跨越发展,五年的辉煌成就,五年的宝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区的生动体现,是全区人民共创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离不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离不开历届班子、历任领导奠定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七届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东胜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在经历连续几年高投入、高增长、高基数的发展后,进入了速度趋缓的调整发展期,显露出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单薄、抗风险能力较差,非煤产业刚刚起步,服务业活力不足,做强产业平台、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任务更加紧迫;二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综合保障能力不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没有形成,与不断增长的城市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三是群众收入和生活成本的反差较大,物价整体水平较高,就业观念和理财方式需要转变,民生工程投入和管理方式需要优化;四是创新社会管理任务艰巨,消减政府债务的压力巨大,社会矛盾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健全提升。这些问题,既有多年累积下来的,也有发展中新产生的。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推进转型升级、富民强区的关键时期,是我们顺势而为、冲出逆境、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攻坚时段。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国务院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自治区持续推动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市委、政府要求东胜在城市核心区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我区多年积累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这些利好条件,为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富民强区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和坚实发展基础。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在科学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成中国北方避暑休闲之都为抓手,深入落实“转型升级、富民强区”这一核心任务,推动新型工业化、休闲产业化、城市现代化、管理数字化“四化融合”,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下大气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努力建成一座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显魅力、更加幸福的宜居宜业现代化中心城市,继续当好全市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结合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纲确立的发展定位,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具实力。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县域百强和内蒙古百旗县前列。
——产业更有活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工业支撑总量做大,三产依托休闲提升,加快产业互动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休闲文化等非资源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0%。
——城市更显魅力。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发展生态文明,深化“七城联创”, 树立地区品牌,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集聚人气商气,构建优雅舒适的城市生活体系,建设美丽东胜。
——人民更加幸福。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固民之本、保民之安、解民之困、谋民之乐,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优质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增长、同步提升。
(一)加快产业转型,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强力推进“双百亿”工程,集中更多精力、集聚更多要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非资源型产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
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夯实产业转型基础。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打造中国西部煤炭物流核心区。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煤炭开采向集约化、洁净化转变;大力发展煤炭洗选配项目,成立煤炭物流集团,建成3个集装站、3处煤炭综合物流产业园;加强与秦皇岛、曹妃甸、黄骅港等港口和国内大型电力公司合作,推出煤炭超市、招标拍卖等交易模式,建成辐射西部地区的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达到5亿吨、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全面提振绒纺产业,依托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研发核心技术,打造世界品牌,建设世界一流的绒纺工业园,焕发绒都新活力。立足本土资源,推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酒业制造等传统产业延伸链条、精品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实体经济,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开展配套协作,集中打造100家本土知名企业,形成20家大型支柱企业。
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产业转型新引擎。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抓住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北上西移契机,下大力气引项目、争投资。集中发展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紧盯奇瑞汽车等龙头项目,引进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向产权自主、核心制造发展,引进50家零部件配套商,形成45万辆整车产能;依托新兴重工、巨鼎煤机等项目建设,面向全国、全市能源化工项目发展成套装备制造,尽快形成产品互补、技术领先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研发攻关、项目引进为抓手,加快OLED、LCD、高端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构筑以京东方、中兴通讯等项目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五年内基地引进企业100家以上,投产项目5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建成自治区产业转型示范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云计算产业园区基础平台建设,聚集一批国内外知名云计算企业,形成辐射西北、涵盖各行业的服务能力,力争数据中心产值达到200亿元。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转型新优势。争创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全市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互为支撑。按照大物流、大集散的发展定位,依托包西、包茂、荣乌等交通干道,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重点发展煤炭、建材、制造业、能源化工、生活资料等大宗物流和仓储物流,引进德国DHL、新兴物流等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高起点规划建设万利物流园区,新建一批大型专业化批发市场,推动铜川、易兴等物流园区向专业化、信息化演进,打造全市工业物流集散地,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信息港,坚持引进区外金融机构与做大地方金融企业并举,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推动蒙泰、兴泰、满世、万正等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债券、股权交易、私募基金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扶持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检验检测、节能环保、职业培训等配套服务业,推进会计律师、评估审计、知识产权、信用管理等商务服务,促进服务业向多关联、多业态发展。
优化要素组合,培育产业转型孵化器。综合运用政策、市场、资源配置等手段,破除各类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园区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园区用地、用水、运力等指标不足问题。坚持适度超前,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次性配套到位,建成一批功能完善、产业集聚的园林式现代产业园区。以建设全市科研和职业教育基地为目标,加快经济科教园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挖掘清华启迪科技孵化器品牌优势,推进大规模储能技术等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与主导产业融合。五年内引进培育15家自治区级以上研发中心,与5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有效合作。加大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吸引各类人才来东胜创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谋求产业再构,打造高品质休闲文化城市。把休闲产业作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来抓,构筑休闲产业集群,促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统筹谋划休闲产业布局。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制定休闲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城市核心区优势,挖掘整合文化旅游、商贸服务、城市配套、商业地产等资源,依托中心城区、产业片区、旅游景区,对关联产业进行布局优化、综合开发、协调推进,重点发展度假旅游、演艺娱乐、商务会展、购物消费、运动康体、文化创意、时尚竞技等业态,构建休闲产业链条。坚持政策拉动,出台休闲产业配套扶持政策,放宽准入门槛,集中引资、引智、引人,建设一批规模大、品质高、带动力强的休闲产业项目,引导民营企业进入休闲产业领域,培养引进优秀创意人才、创业团队,形成政府大力推动、民间积极行动、市场全面启动的发展局面,逐步实现休闲生活主题化、时尚化、品牌化,吸引更多投资者、消费者、创业者。
优化休闲活动平台。完善休闲设施,优化休闲环境,引导休闲消费。建设层次多样、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休闲综合体。做活休闲地产,以现有存量房地产作为发展平台,大力培植楼宇经济,拓展成为品牌店面、时尚餐厅、特色酒吧、快捷酒店、度假社区、休闲购物中心、创意研发工厂等地产项目,集聚人气商气,使地产资源成为发展休闲产业、繁荣城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做强避暑旅游业,推广“东方胜地,草原名城”品牌,拓展利用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统筹秦直道、九成宫、“三园三川”等本土旅游景区,打造煤炭地质公园、酒业文化基地、铜川汽车文化公园、奥古斯都度假中心等一批主题景点,融入内蒙古南部精品旅游环线,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做大城市核心商圈,规划建设一批影剧院、音乐厅、体育馆、特色街区、大型购物广场等休闲场所,启动孟克烛拉特色餐饮城、酒吧一条街等一批主题特色餐饮场所,引进国内外知名休闲度假酒店、主题度假村,新增四星级以上酒店30家,繁荣城市休闲经济。做优运动健康产业,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环球嘉年华、鑫海养老社区等服务平台,培育健康养生、温泉康体、医疗保健等健康休闲产业,率先打造国际健康城市综合示范区。
营造休闲文化氛围。深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统筹建设社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贸等公共配套设施,形成10分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休闲社区。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扶持兴办文化企业,组建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开发民间特色文化剧场,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经典文艺作品。打造节庆经济品牌,办好元宵文化节、文化旅游节、国际大学生MV竞赛、汽车运动等赛事活动,举办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会展活动。建设中视文化、天风动漫、音乐之都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积极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开展文化演艺合作交流。大力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开展音乐会、戏剧舞蹈、书画展览等高雅艺术展演,举办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文化大讲堂活动,构建魅力书香东胜,普及健康活泼的生活方式,崇尚“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人文品格,营造优雅舒适的休闲文化氛围,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
(三)提升内涵品质,构筑城市化发展新高地。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在规划理念、空间布局、功能配套、管理方式上按照“四化融合”的要求进行提升和再构,推动城市转型,打造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
优化东胜大都市体系。按照全市“一核、一圈、一带”总体规划,南拓北优、东西联动,向南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东胜拓展组团和装备制造基地,在东康片区之间搭建起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加快城市在建项目进度,全面启动新区二期城市综合体,为新区发展提供产业支撑;融合生态城市理念,统筹规划建设新区三期、星河湾片区、灶火壕片区等南部拓展组团,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低碳宜居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有序推进旧城区改造,同步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新旧区联动、城市建设整体推进。
构筑城市大服务平台。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实施210改线、机场高速、机场轻轨、包东第二高速、铜大高速、东康快速路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改造新建一批市政道路和桥梁,提高城市交通运营能力,实现干道交通大动脉和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畅通连接。适度超前构筑市政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创建节水型城市,组建大水务集团,扩建2处热电联产项目,新增3处大型热源厂、15项输变电工程,三年内完成城区老旧管网一次性改造,基础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加快完善便民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三馆”、文化中心等公益性场馆,布局新建一批医疗、商贸、停车场、幼儿园等便民服务网点,打造5分钟便民服务圈。
实施城市品位大提升工程。注重城市内涵积淀和品位提升,在体现厚重文化、品质生活、精致空间上实施大手笔,展现大气魄。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三年绿化攻坚”行动,加快城市森林系统建设,推进公园广场的主题化、园艺化建设,注重城市家具、水体景观、街景改造等城市细节形象塑造,突出在旧城改造中拆迁还绿、园艺植绿、拓展公共空间,变“在城市中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市”,让城市更显灵气、舒展大气。推广城市节能建筑、节电照明、节水改造,拓展雨水利用型城市绿地,建设低碳环保城市。
提升城乡大统筹水平。推进城市化与休闲产业化互动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罕台镇要以创建自治区级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为目标,建设转移农民创业园区,打造“产业兴区”亮点,在可持续富民增收上探索新途径。泊江海子镇要加快完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新镇区,发展特色庄园、种养基地等乡村度假经济,打造特色田园小镇。铜川镇在加快建设汽车博览园的同时,大力推进和谐矿区建设,三年内完成矿区移民安置,加强矿区环境治理,促进矿区生态恢复。抓好转移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办好农民培训学校和社区培训中心,鼓励通过联合办学模式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引导转移农民自主创业、入园务工,加快转移农民市民化进程。
(四)保障富民优先,全力打造西部社会和谐首善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投入更多的财力惠民富民,推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更加注重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造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建立社情民意管理信息体系。把物业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建立领导干部下访长效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合力作用,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依托“数字东胜”平台,整合城市管理、食品卫生、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社区服务等信息化监管工作,构筑集监控信息采集、应急指挥控制、综合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可视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更加注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全面建设中西部教育强区。关心支持教师队伍成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数字教育工程,推进远程教育、数字教务系统建设;新增26所公立幼儿园,使公立幼儿园总量达到44所,实现优质学前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1所自治区级职业示范高中,继续引进国内外品牌教育机构,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免费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选择的优质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入创建国际健康城市,让群众共享健康资源。完善“数字卫生”运行平台,全面推行市民健康卡,实现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加快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重点整治事关百姓健康的“米袋子”、“菜篮子”,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创业就业富民,完善市场准入、金融服务、技能培训、税费优惠等创业扶持政策,针对大学生、复员军人、转移农民、城镇待业人员,建设一批创业示范街、创业孵化基地,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创建全国创业示范城区。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林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建设,探索矿区移民户集资入股矿山企业、承包矿山辅助工程等致富新途径,让农户长期稳定地获得股权收益。全面贯彻落实惠农惠牧补贴政策。提高居民投资理财水平,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有效稳控物价,拓展农贸批发市场、农副产品销售网点,与周边地区联合建设一批蔬菜基地,建立“菜园子”与“菜篮子”产销对接机制;建立“数字物价”信息系统,实现对物价的动态发布和远程监控;设立价格调节基金,建立低收入群体保障补助标准与物价变化联动机制,使物价水平与居民收入相匹配、与周边城市相协调。
更加注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扩大参保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推行同城待遇,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从业人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健全困难弱势群体基本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离退休等补贴标准。加快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善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把住房价格调控在合理区间。加快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工作。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工青妇、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发展。
三、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压力更大、担子更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转型升级、富民强区”这一核心,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集中力量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集中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要采取非常措施,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北出口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铜大高速、北外环、210改线等重点交通项目,确保东康快速路改扩建、109东线改造、东胜东互通工程建成通车,包西铁路东胜西站、塔韩铁路投入运营,东胜西郊220千伏、西北和南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送电,装备基地、云计算园区、轻纺园区基础设施全面建成。通过大项目的快速建设,带动引领其它项目,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加强项目储备,扩大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地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积蓄后劲。
二是集中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启动煤炭物流核心区建设,提高煤炭电子交易量,加快推进泊江海子、色连、塔拉壕等5座煤矿和3个集装站、1个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建设“洗、选、配、产、运、销”一体化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要确保新兴重工、奇瑞发动机和变速箱等8个项目投产,力促已投产的精功恒信、久和风机等13个项目实现批量生产,力争基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云计算产业园区要全力推动金蝶、用友、双洲等项目落地开工,力争上海数据、中兴能源等5个项目投产。加快经济科教园区产业化,年内完成鄂绒集团搬迁工作,实现酒业园区试生产,启动中小纺织企业厂房建设,引进15个高科技项目。完善石油化工园区功能,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
三是集中抓好休闲服务环境建设。突出“增树扩绿”主题,今冬明春投资3.2亿元,种植乔木125万株、灌木1000万丛,新增绿化面积206万平方米;重点实施马文化等主题公园建设和东康线等6条道路绿化工程,推进81条新建道路亮化工程。投资1亿元对老旧小区的排水、供热、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切实优化小区人居环境。提升商贸服务业层次,力争天润商住、华研CBD等商业项目建成投用,确保易兴国际商贸城、奥古斯都商务度假中心开业。成功引进美国迪斯尼娱乐项目,加快完善东联影视动漫城、九城宫旅游景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推进中视文化产业园、音乐之都、中华文明史艺术城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城市休闲综合体、酒吧一条街、文化创意一条街等特色文化街区,新建4D影院、特色文化剧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
四是集中抓好民生保障。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创业优惠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按规定提高城乡低保等各项补贴标准,将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至15万元。确保2000套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继续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加快推进东胜高中、蒙古族学校、第五小学等项目建设,新建17所公办幼儿园,取缔不合格民办幼儿园,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鄂尔多斯市户籍幼儿三年免费教育,延伸0到3岁幼儿早期教育。实行第四轮校园长公开选拔聘用,培养壮大名优校园长、优秀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医疗惠民水平,启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鄂尔多斯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新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中蒙医院建设。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追溯系统。继续落实稳控物价措施,实施蔬菜副食品配送工程,新建4个标准化菜市场,蔬菜肉食直销惠民店达到100家,有效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五是集中抓好重点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主渠道作用,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促进企业、项目和银行“一对一”衔接,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抓住国家新一轮税制改革机遇,争取财政体制优化,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抓好财政开源节流,大力压缩政府支出,严格控制政府项目投资规模,把有限资金集中在产业引导、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上;多种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确保完成政府债务化解任务。重新审视和梳理棚户区改造项目,通过兼并重组、股份转让等多种形式,引进有实力的开发企业,推动房地产企业优化整合;采取异地现房安置等多种措施,加快落实回迁安置房,有效解决旧城改造遗留问题。
四、政府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使命召唤我们必须勇往直前,新的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勇于担当。新一届区人民政府要在市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把全区人民的重托凝聚成转型升级、富民强区的新动力,树立攻坚克难、服务为民、真抓实干、诚信廉洁的政府新形象。
树立攻坚克难新形象。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检验着我们的能力,始终考验着我们的意志。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及时捕捉新信息、新契机,增强政策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办法,下大气力突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加注重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推动工作,创造性地用足用活国家支持政策,只要有利于发展的项目,我们都要全力争取;只要有利于发展的事情,我们都要全力促成。统筹处理好各项工作间的力量摆布和各个环节上的协调运转,切实提高抓大事、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水平。
树立服务为民新形象。深化政府效能建设,在方便群众办事、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办事透明度、强化监督考核上出台新举措,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大力整治机关中存在的庸、懒、散、慢等不良风气和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为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将难事必办、特事特办、即收即办的要求落到实处,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从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物业管理、回迁安置、工资保障、民间借贷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利益问题抓起,实实在在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
树立真抓实干新形象。抓落实是政府的第一职责,要大力倡导敢于担责、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风,强化目标管理和督查考核,从优从速、善始善终推进各项工作。把领导干部下访和“一线工作法”长效化,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各级干部要敢于突破常规,勇于面对挑战,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困难面前,要有忧患意识,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要有开源节流、花小钱办大事的工作作为,要有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工作能力,维护好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创造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树立诚信廉洁新形象。提高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决策、执行、落实的各个环节,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监督。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提高群众满意度。引导和维护好地区经济秩序,处理好政、企、银关系,有计划偿还政府债务,打造诚信政府,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和“三重一大”各项规定,坚持项目公示、办事公开、作风公评,按制度办事、依制度管人,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和行风评议,在优化发展环境、重点项目建设等实践工作中检验干部队伍作风,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倍加清醒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倍加凝聚攻坚克难的前进动力,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筑就转型升级、富民强区新辉煌!
推荐访问:东胜 政府工作报告 东胜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