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政府工作的回顾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徽州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扣黄山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围绕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和“十大行动计划”,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和市场变化,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4.1∶56∶29.9调整为12.8∶59.1∶28.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8亿元,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增长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8.8%。区域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发展后劲稳步增强。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加强项目协调服务,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扩大有效投入。101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77个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了“招商引资突击月”、“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活动,大力推行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以商引商,突出抓好产业招商,招商引资成效不断增强,全年共引进市外内资项目106个,到位内资(含续建)22.6亿元,增长36.3%;实际利用外资1212.25万美元,增长11.6%。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累计争取各类财政补助资金和专项资金2.6亿元,增长18.2%,确保了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等支出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工业规模快速扩张。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以“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一区(徽州经济开发区)五园(城北工业园、循环经济园、城东工业园、农业科技园、丰南经济园)”建设,园区新增开发面积0.7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突出抓好循环经济园基础设施建设,入园项目达30个,美邦胶业、泰达新材料2户企业建成投产。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工业企业“放手发展”政策,制定出台了税收超千万元企业奖励办法、鼓励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累计兑现优惠政策、减免各类规费2000余万元。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组建了阳光小额贷款公司,强化政银企合作,区担保公司为69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2.61亿元,增长24.3%,年末各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余额6.38亿元,增长20%。深入推进“老企业二次创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2个,完成技改投资8.8亿元,增长109%,新远公司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泰达公司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区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新增税收收入超百万元企业5户,恒(新)远公司税收总额突破千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7亿元,增长37.8%;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315万美元,增长67.1%。
(三)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农村经济稳中有升。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000余万元,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加强茶业、蔬菜、蜂业、畜牧业、苗木、竹业、油茶等基地建设,新增各类特色基地1.2万亩,总规模达14.6万亩,养蜂突破8万群,“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突出扶优扶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总数达34家,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个,总数达58个,农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6亿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6115元,增长15.9%。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清洁村庄”创建活动,顺利完成了6个市级“示范村”、6个基本达标村的创建任务。
(四)文旅结合深入实施,旅游开发步伐加快。突出“休闲养生在徽州”主题,制定出台了旅游综合开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唐模、呈坎、潜口三个旅游重要节点建设;启动实施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完成了呈坎、唐模、西溪南3个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和1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加大景区创建力度,不断丰富潜口民宅“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内涵,丰乐湖4A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初步验收;加快培育乡村旅游特色村,新增省星级农家乐8处,坤沙、唐模村被评为市旅游示范村;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开展了旅游主题广告语征集活动,密切与主流媒体合作,承办了“魅力东方迎世博·走进黄山”大型现场直播活动,组织旅游企业赴上海、苏州等地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营销推介活动,积极开拓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开通旅游直通车城市增至31个。全年旅游接待量195.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86亿元,分别增长39.2%和39.9%。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区域供水、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城区污水管网三期工程顺利完工,徽州污水处理厂、自来水二厂建设扎实推进,徽州·财富广场、瑞丰·阳光嘉园、玫瑰花城等项目进展快速,黄山纳尼亚小镇、三华园商贸娱乐城启动建设。完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政法大楼等一批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人武部新营院、文化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城北过境线片已初步成为全区的政务中心、文化中心和居住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了205国道徽州区段拓宽改造主体工程,建成了潜口翼峰公园,实施了洽舍乡、富溪乡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了呈灵潜公路、潜口紫霞大道改造。年末,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7%,提高2个百分点。
(六)民生工程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协同并进。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区32项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108.7%。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农村计生奖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建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19公里,实现了27个村的有线电视联网,解决了9800人饮水安全问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获省水利厅表彰;建设廉租房120套,发放租金补贴468户。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岩寺小学新校区主体工程通过验收;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摄影大赛,创办了综合文艺刊物《文峰》,完成了《徽州区志》、《徽州精粹》文化丛书编纂工作;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乡村卫生一体化覆盖率达80%,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计生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圆满完成第三届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老龄工作获得全省先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被评为省级示范区,区民政局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成功举办了首届职工趣味运动会,在市第五届运动会上荣获青少年部总金牌数第一,被授予市竞技体育贡献奖;扎实开展“春风行动”计划,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共推出招聘岗位4600个,实现就业2058人;加大文明创建力度,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呈坎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扎实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落实,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平安徽州”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全区社会和谐稳定,连续七年无赴省进京集体访,连续五年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命案;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台务、外事、侨务、统计、物价、工商、质监、保险、邮政、电信、电力等事业协调发展。
(七)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认真查摆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率达100%。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行政执法协调规定,开展了行政处罚工作专项督查,着力规范行政行为。扎实推进“动车组工程”,继续开展“百家企业评机关”暨政风、行风和效能“三位一体”评议活动,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素质、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的联系,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强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标前预算审核和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强化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各位代表,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困难最多、发展压力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主动应对不动摇,按照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创造性地执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列全市区县第一,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工业主导不动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率先在全市实行了园区重点项目“联系服务卡”制度,扎实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全区入园企业总数达145户,其中规上企业61户,占全区规上企业总数的86%,产业聚集度居全市之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实施了一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好事,提前50天完成了民生工程年度实施任务,受益群众达8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优化环境不动摇,大力弘扬铁军精神,围绕“创新、创业、务实、团结、廉洁”十字要求,全面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在全市经济社会观摩活动评比中,园区建设和工业发展荣获“优胜区县”第一名,徽州循环经济园、丰乐湖·德懋堂被评为最佳观摩点,充分展示了全区干部精神面貌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徽州区整体形象的提升。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令人振奋。我们之所以能够在非常之年取得超出预期的发展成绩,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得益于全区上下主动应对、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军指战员、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央、省、市驻徽单位、外来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徽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增长基础仍不稳固,部分行业和企业产销衔接不畅,效益不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土地、融资、环保等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破解发展难题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缺乏基础性、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投资拉动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增收形势较为严峻,工业扶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城镇建设等支出压力持续加大,财政反哺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部门和干部坐而论道、作风飘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积极运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决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要看到蕴藏的各种机遇和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宏观环境看,虽然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国家为巩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趋势,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投资适度增长、推进城镇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内需、稳定外贸进出口等方面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完善,重点加大了新兴产业、“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我们积极对上争取、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全市发展看,当前全市上下正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尤其是合(肥)福(州)铁路专线已于去年底开工,黄(山)杭(州)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有效推进,黄山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的热潮即将到来。徽州区在黄山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已被确立为中心城区,随着“三条高铁”和“黄山北站”建设,以及屯光大道延伸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我区加快城市发展,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打造中心城区“岩寺组团”,实现中心城区“定位”向中心城区“地位”转变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从区域自身看,经过建区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以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区域工业发展格局逐步完善,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共渡难关,经历了严峻考验,企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为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区委四届八次全会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具体举措,强调要以“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为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十七件大事”,努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城镇建设、财金工作、社会建设、平安建设等十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区委的决策部署,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增强了干劲,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目标更加明确、举措更加有力,“比学赶超干事业、争先进位促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因此,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开创徽州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根据上述形势分析,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区委四届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围绕黄山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和“四区建设”、“十大工程”主题,紧扣“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这一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四大战略”,扎实开展“素质提升年”、“跨越发展年”活动,全面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确保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黄山一流,确保“十一五”目标圆满完成,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好新徽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以上;引进内资增长40%以上;旅游接待量增长18%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以内。具体执行中,要按照“自我加压、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的原则,力争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快赶多超。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进一步加大项目投入。坚持以规划谋项目、以项目融资金、以招商兴产业、以投资保增长,不断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投资规模,提速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以省“861”和市“十大工程”项目为重点,突出抓好190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推进,进一步完善项目责任机制、协调机制、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细化投资计划,量化进度指标,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建设工期,促进项目快开工、快推进、快建成、快投产。优化项目服务,继续推行重点项目服务联系卡制度,认真落实区领导牵头联系、责任单位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助配合的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创优项目建设环境。强化项目建设管理,严格项目退出机制,加强对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嫁接和盘活,充分发挥现有资产效益。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招商”的理念,组织开展“招商引资竞赛年”活动。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岗双责”,强化招商考核奖惩机制,继续推行领导带队招商,强力推进乡镇、部门招商,拓展以商引商和村居招商,进一步浓厚全民招商氛围。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驻点招商、会展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大力推进存量资产招商,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培育、完善产业链,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全年新增招商项目175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以上。
全力推进对上争资。抢抓当前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有利机遇,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结合区情实际,突出发展所需,认真谋划、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积极论证、包装、储备、编报一批对接性好、牵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增强项目谋划深度,提高项目编报质量,扩大对上争资份额,力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三院改扩建、自来水二厂等一批重点项目挤入国家投资计划。健全完善对上争资激励机制,加强沟通衔接,密切跟踪落实,力争全年对上争资突破3亿元。
(二)立足提速增效,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和“工业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强力实施徽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建设,加快园区征地及水电、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管理服务,严格企业入驻条件,积极引进新上项目,拓展园区规模,壮大企业群体,力促新锐柏星龙、杭丝时装、海特机电、皖机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尽早竣工投产。继续推进循环经济园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脱盐工程,确保恒远、锦峰、恒泰、金汇特铜业、永佳三利等入园项目按期建成投产,着力打造区域工业新的增长极。加大城东工业园结构调整力度,科学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园,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和功能布局,加快产业聚集。力争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8平方公里,新签招商项目70个、竣工项目60个。
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主导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围绕规模以上企业、税收收入超百万元企业、税收收入超千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四个上台阶”目标,制定实施新一轮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发展优惠激励政策,建立完善小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和发展计划,促进规下企业快速成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以上、税收收入超百万元企业5户、超千万元企业2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户。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鼓励、引导区内优质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力争华惠化工、精工凹版、皖南机床等3户企业完成股改,泰达公司、谢裕大茶业2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或成功上市。
突出抓好企业自主创新。以“产业抓升级、技术上水平”为目标,继续深入推进老企业“二次创业”,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工业经济内涵式发展。组织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0个,重点抓好皖机科技园龙门系列铣床、恒(新)远科技园环氧树脂和活性稀释剂、安华机械煤巷掘进机生产线等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工业技改完成投资12亿元,增长36%。全面推进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高新技术产品4个。
(三)围绕巩固拓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为抓手,全面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和“农民增收”行动计划,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新突破。
着力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对农业七大主导产业的帮扶、指导,突出抓好以富溪乡为核心区的生态茶园建设,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力争新增生态茶园2000亩;加快临河、琶村、石桥等蔬菜基地改造步伐,新建澄塘蔬菜基地,力争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大力发展竹业、油茶、苗木等特色经济林,优化林种结构,力争新增竹业基地4000亩,油茶基地2500亩,苗木基地1000亩;扎实推进蜂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力争养蜂规模扩大到9万群;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新增营销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2户;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批群众”的要求,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力争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以上。突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加快培育旅游特色村,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养生游、农业观光体验游和农家乐旅游。
着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紧扣“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村级组织”五大板块,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着力完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深化“清洁村庄”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沼气、秸秆利用等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构建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强化村容村貌整治,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巩固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果,力争新增1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十有”达标村。
着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级配套组织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乡镇公共服务。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善林业政务服务中心职能;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发挥土地综合效益;扎实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调动村级发展社会事业的积极性。突出抓好西溪南镇、潜口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制定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完备、服务功能完善、区域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四)注重品牌塑造,进一步提速旅游开发。全面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以“徽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基地”为着力点,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旅游节点建设。扎实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呈坎、潜口、唐模三个重要节点建设,加快呈灵潜公路改造、呈坎游客集散中心、丰乐湖旅游二期、蓬达度假山庄、自驾车营地、中法合作唐模乡村旅游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力争三个“旅游节点”开发建设完成投资9亿元。积极推进西溪南古村落开发,继续深化文旅结合,加速推进“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完成3个古村落45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抢抓上海世博会机遇,组织旅游企业参与世博会系列营销活动,力争重点景区列入“长三角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线路;继续开展旅游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三进”活动,在重点城市投放徽州区旅游形象宣传广告,进一步加强与骨干旅行商合作,开展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通过举办“看世博、游徽州”、呈坎易经文化论坛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泛长三角地区、华北、华南和境外旅游市场,扩大直通车旅游市场份额。
加速服务产业发展。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大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培育力度,积极谋划徽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培育酒店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服务业,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打造旅游发展新业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推进徽州·财富广场、三华园商贸娱乐城、瑞丰·阳光嘉园建设,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商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活跃城乡市场,繁荣第三产业。
(五)策应规划机遇,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抢抓黄山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实施“城镇扩容”战略,扎实推进“城乡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市中心城区“岩寺组团”,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抓紧修订西溪南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区、乡(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编制瓦村片概念性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实施一批城市重要路段、重要节点、重要出入口改造规划,完成老城区控规编制,为城市建设提供规划指导。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扎实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健全完善控违长效机制,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促进村庄建设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城镇建设。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拉开城市建设框架,认真谋划屯光大道至徽州区段延伸工程,实施内环线延伸、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雨水管网改造、污水管网四期、管道天然气及500千伏永丰(徽州)输变电工程,建成徽州污水处理厂、自来水二厂,加快玫瑰花城、咏华御园建设,提速城北过境线片开发。加快推进滨河片区、瓦村片区、潜口片区“三个片区”建设,启动实施丰乐河两岸综合治理及旧城改造项目,力促黄山纳尼亚小镇部分建成运营。全力支持、积极配合“三条高铁”和站前区规划建设,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实施黄山经济开发区徽州区片、高铁站前区等一批拆迁安置社区,完成潜口紫霞大道改造,建成潜口农民工创业园,实施呈坎小城镇供水工程、龙溪新村二期,加快杨村乡为民服务中心及浮溪大道建设,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承载能力。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建设一批人文景观、生态景观设施,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服务功能。围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加大文明创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卫生文明意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四大整治”,扎实做好第二届全省文明城市复评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和日常保洁机制,改善老旧居民小区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六)加强财金管理,进一步强化发展保障。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努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为加快发展提供财力和金融支持。
强化新增税源培植。认真落实工业各项扶持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产能,提升效益,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夯实支柱财源。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巩固基础财源。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运营、早见效,健全完善招商引税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培植新兴财源。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业务资金补助,着力拓宽可用财源。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继续推行“异地办厂,原地纳税”政策,鼓励乡镇健全完善“村级招商、财政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村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实现“乡乡超千万元”目标。
强化财政管理调度。正确处理兑现优惠政策与依法纳税的关系,加大税源摸排和重点税源监管力度,创新征管方式,完善征管手段,优化协税护税环境,确保应收尽收。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全面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障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支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收费、非税收入、经营性资产收益,全面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严控行政性开支,压缩一般性开支,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盘活资金存量,提高政府统筹使用资金能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整合区内有效资产,扩大国资公司注册资本,密切与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积极争取县域经济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基础设施贷款,拓宽融资领域,增强融资能力,力争融资突破5亿元。继续推进“金融生态良好区”建设,加快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建立健全金融产品创新和放贷激励机制,进一步密切政银企合作,力争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突破5亿元。充分发挥区担保公司平台作用,创新担保品种,提升担保能力,力争担保规模突破3亿元。
(七)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实施“民生拓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认真组织实施省、市35项民生工程(见附件),健全完善资金筹集保障机制,加大对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严格资金监管,广泛接受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民生工程督查考核,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责任、严格实施进度,确保民生工程高效有序推进。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民生工程项目维护,促进民生工程发挥持久效益。加大民生工程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确保民生工程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文化兴徽”战略,以“文化塑造”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徽州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认真办好综合文艺刊物《文峰》,举办第二届全国摄影大赛。全力振兴徽州教育,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60%改造建设任务,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拓展高中优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深化计生“国优”创建成果,着力构建“村为主”长效机制,提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区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力度,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及人防建设,巩固发展“双拥”创建成果。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推动审计、物价、民族宗教、档案、台务、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启动实施“生态保护”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力争潜口镇、唐模村通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验收。扎实推进合铜黄高速、205国道和呈歙旅游公路徽州区段“三条生态线”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规范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重点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推进化工企业“退城进园”,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建设用地置换工作,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力度,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促进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大力实施“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民主法制示范村(居)”创建活动,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认真抓好城区和谐社区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扩面工作。继续推进“平安徽州”建设,启动实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程”,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强化应急体制和机制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希望,新的蓝图鼓舞人心,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区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积极运用“动车组工程”的原理指导工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真正做到“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开展“素质提升年”活动,弘扬“铁军”精神,锤炼过硬本领,积极营造“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不当短板”的干事创业氛围。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加强对形势和政策的研判分析,找准跨越发展的突破点,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实现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细化任务分解、量化时间节点、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政务公开、首问负责、全程跟踪服务等制度,切实增强各项工作和服务发展的主动性、适应性,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大力实施“环境优化”行动计划,继续开展“百家企业评机关”暨政风、行风和效能“三位一体”评议活动,加大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督查力度,强化政策执行力和落实力,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
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财政管理、国土资源开发、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转让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严格执行区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和行为,强化决策执行和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坚决纠正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壮志凌云。新的使命赋予我们新的责任,新的征程赋予我们新的动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十万徽州人民,以虎略龙韬的决断力、虎啸风生的执行力、猛虎添翼的战斗力,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再攀新高峰,为全面推进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加快实现富裕和谐美好新徽州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徽州 政府工作报告 徽州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