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16 1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8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南谯发展史上非常重要也极不平凡的一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谯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南谯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南谯发展史上非常重要也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在加快南谯崛起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务实奋进,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9亿元,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为32.344.723;二产增长1.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9亿元,增长91.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7.9%;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38.3%;农民人均纯收入4398元,增长16.29%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应对金融风暴,开展了帮扶解难活动,出台了《南谯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贷款贴息补偿和风险补偿的办法,加大对金融机构奖励,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市郊联社区内投贷量达13.2亿元;扩大区银丰担保资金规模,筹建元丰小额贷款公司,全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着力扶新、扶强、扶优,投入3.2亿元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75家,新增19家。亿元企业达12家,新增2家。27家企业进入省“百千工程”,新增18家。骨干企业增势良好,全区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29.8亿元,增长33.7%,全区工业总产值42亿元,增加值12亿元,分别增长23.5%33.3%。完成进出口总额1560万美元,增长76%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惠农富民政策,发放惠农资金8241.7万元。奋力抗灾救灾,夺取了抗雪灾和洪涝灾害的全面胜利,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确保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全区粮食种植面积67万亩,实现总产28.12万吨,与大丰收的去年持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建设2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优质粮油面积达51万亩。发展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茶叶2万亩、草坪2万亩、滁菊5000亩、蔬菜5万亩、花生4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9个,新增18个,全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化发展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农业订单面积达40万亩,带动农户2万户;绿色食品达23个,其中有机食品5个,监控面积23.5万亩。滁州贡菊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受理。畜牧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全区生猪饲养量24.7万头,增加9.3%;奶牛存栏2545头;家禽饲养量595万只,增加6.9%;水产品产量2万吨,与上年持平。成片造林1.23万亩,石质荒山绿化6000亩,成功承办了全省造林整地现场会。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8.5万千瓦,增长3.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

第三产业态势良好。旅游项目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引进旅游开发项目4个。九天峰景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景区建设初具规模;琅琊山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完成规划编制和环评等工作,占地158亩的新农村建设详规正在报批;彩云洞、清流关、舜耕农业生态园等旅游开发项目正稳步推进。全年共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00万元。“万村千乡”工程镇级店覆盖率达100%、村级店82%,连续三年获市级表彰。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实现收入 6.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82亿元,增长10.9%

二、着力创新,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组建20个专业招商小分队,面向重点区域进行专业招商。利用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平台,成功签约项目12个。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推进”和“秋季攻坚”行动,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南谯投资环境说明会,推动招商引资深入开展。全年新建、续建项目181个,到位资金33.2亿元,增长33.9%,占市下达任务的110.7%。计划投资20亿元的大雄农贸食品城、3.6亿元的舜耕农业生态园、1.98亿元的恒昌二期、9000万元的路用新型材料、8100万元的硅谷气体等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工建设。

园区实力明显增强。规划10平方公里的乌衣工业园已投入1.2亿元,完成3000亩征地、拆迁、平整和2公里工业大道及附属设施建设,4条辅道和13桥工程将于近期完工,新增建成区2平方公里。投入800万元完成腰铺工业园12桥工程建设。完成城南科技园理想创业园9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园区内9条临时便道建设;启动了城南园13幢共2.9万平米钢构厂房建设工程。开发区共新建、续建项目4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增加值2.6亿元,分别增长17.9%22.6%;实现税收4000万元,增长14.3%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实施有效监管,处置企业不良资产债权3.67亿元,一次性化解了多年困扰企业的金融债务。完成绿一制粉、绿一油脂、土产公司改制任务;5个国有中心粮站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化解经营性财务挂帐3996万元;滁菊研究所、陶瓷厂改制工作正在稳妥推进;绿一粮油、宏远房产、水利局王桥综合服务部改制工作进一步完善。镇办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顺利完成了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镇办财政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获省林业厅表彰。殡葬改革成绩突出,火化率达100%

三、加大建设,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主动呼应“大滁城”建设“131”组团发展战略,迅速启动南谯新区建设。立足把新区打造成为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区”、长三角生态农业“观光区”和滁州市加快发展的“示范区”,按照近期16.2平方公里、远期3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高规格规划建设。完成了乌衣总体规划和政务新区控制性详规;政务办公区修建性详规和安置新区选址规划已报市政府审批;完成了新区三条路网的施工设计,道路征地、拆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道路建设即将开工。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集镇建设竞赛活动,全面完成镇办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投入4200万元,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集镇道路4.64公里,对乌衣、沙河、章广自来水进行了改扩建,新铺下水道5.5公里,新增路灯85盏。集镇建成面积15.25平方公里,全区城镇化率达30%,提高0.4个百分点。加大违建查处力度,累计查处4173.89万平方米,依法拆除1.33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民新居建设与土地置换、河堤治理、灾后倒房重建有机结合,完成全区467个村庄规划点中118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农民统建小区和自建小区建设,规划建设新农村农民新居303541套,已建211083套,在建11938套。投入14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0公里和“村村通”续建工程61.6公里。投入123万元,新建沼气池560口。投入2273万元,完成沙河镇5200亩土地整理工程。投入141万元,继续实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平台,共培训农民22675人次。

四、攻坚克难,重点工作高效推进

抗洪救灾夺取全面胜利。8月份,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力保滁河大堤及全区水利设施安全度汛,及时转移安置群众2.3万人,把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灾后全力做好卫生防疫、水毁修复和生产自救工作。投入价值18.2万元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对受灾区域进行全面防疫,确保没有次生灾害发生;向受灾群众累计发放救灾款物合710万元,重建倒房987间;加快水毁工程修复,清除树障80万棵;及时补种农作物5.7万亩,市郊联社帮助受灾企业贷款2.05亿元恢复生产,夺取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水利设施建设举全区之力。08年初,确立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结合区人大1号议案工程,决定分三年投入7224万元,对22公里滁河堤防进行标准段建设。8月份大水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干水利的决心。全区规划建设水利工程项目164处、土石方330万方。投入1040万元,实施滁河堤防标准段建设1.125公里、填塘固基4.4公里、水毁修复堤防1.3公里、灭蚁灌浆10.1公里。投入2378万元,实施滁河龚庄段退堤工程,新筑堤1.01公里。投入180万元,加固胜天河古井岗段堤防1.6公里。投入250万元,完成沙河镇邓坝片1000亩农田配套工程。投入800万元,除险加固小水库10座。完成红石沟、红花桥、独山、樟木山4座水库加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土地置换高质高效。投入5100万元,完成了07年申报的4个批次土地置换复垦工作。拆迁房屋89880904平米,统建安置42047864平米,自建安置32933956平米,货币安置149户,有力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置换建设用地2016亩,新增耕地1830亩。12月份一次性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有6个复垦和安置点被选为全省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现场会观摩点。通过土地置换为“大滁城”建设解决土地指标2500多亩。

“大滁城”建设首战出色。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大滁城”建设的号召,迅速组建35个工作队,对“两湖一河”改造区内的9号、11号地块、滁定路两侧的西涧花园拆迁地块共45万平米的建筑物进行了登记、丈量,并成功完成了西涧花园3号地块209户民宅、2家企业、3万多平米拆迁任务,做到了拆得好、拆得快、拆得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京沪高铁和快速通道工程全力保障。全力协调做好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铁的施工现场、工程临时用地、施工用电等服务工作,及时完成高铁南谯段红线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共征地4133亩,拆除民宅25727431平米、企业46270平米,拨付征地拆迁补偿款9734万元,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扎实推进滁宁快速通道建设,通过区、镇两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快速完成了通道建设所需的993.88亩的征地工作,拆除民宅502484.12平米,解决各类矛盾纠纷30起,确保了工程进度。

项目编报快速有效。认真研究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政策,完成273个总投资205.67亿元的项目编制工作,申请中央补助资金72.98亿元。筛选出重点推进项目150个,已有163个涉及争取国家补助57.27亿元的项目,与省、市有关部门进行初步对接。全区共争取到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71亿元,其中,已下达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37个,争取无偿资金5214万元。有24家企业进入省“861”项目,共完成投入3.65亿元。

五、突出民生,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财政投入7965.52万元,实施省18项、市4项民生工程。35549054人纳入农村低保,发放低保金481万元,25223人参加城镇医保。全年新增五保户103 人,发放五保资金548万元;投入450万元建设乌衣、珠龙两所中心敬老院,新增床位350个,集中供养率达50%。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月260元,为168名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助117.86万元。新增计生奖扶对象47人,发放奖扶资金25.27万元。符合救助条件的864名残疾人领取救助金60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1.8%,住院补偿17069人次,报销补偿资金1814万元,住院补偿比例达43.5%。大病医疗救助最高标准提高到1万元,救助688人次,发放救助金117万元。投入120万元,完成4所卫生院建设。投入355万元,将村卫生室建设三年任务一年完成,62个村室已建成使用。投入107万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服务站6个。投入311万元,提前完成05年上报的农村中小学D类危房改造任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达1008.8万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领取国家教科书,448名贫困寄宿生领取生活补助费30.8万元,二职高1330名在校学生领取生活补贴199.5万元。投入1600万元,建设乌衣、沙河、章广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230万元,新建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60公里。投入55万元,完成55个自然村庄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为14611人发放移民后期扶持资金882.71万元,编报并下达移民后期扶持项目49个。发放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2.58万元,353户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7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到38.5万元危房改造资助。为43名重大传染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和生活补助6.3万元。免费为2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公开招录32名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和51名卫技人员充实到工作第一线。

社保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207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541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70万元税费减免;795名灵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获102万元社保补贴。培训农民工4652名,转移农村富余劳力6.95万人,新增2200人。失业、职工医保、生育、农村养老参保人数分别发展到6510人、13003人、8399人、2086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2986人,为到龄的811人发放171万元生活保障金。城镇低保22703222人,发放低保金593万元。发放优待金、老复员军人定补和伤残金386万元,为38名退役士兵发放安置补偿金148万元,并免费进行岗前培训。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高考成绩显著,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继续保持全市先进位次。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327万元,开通了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视频系统,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积极开展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滁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获得181万元资金扶持;爱力特薄板精密成型自动化成套设备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创新产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计生工作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区人口出生率7.48‰,政策符合率97.1%,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51。优质服务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投入280万元,7个镇计划服务所建设达标。查处“两非”案件6起,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87万元。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参与首届农民歌会,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处。组团参加市第二届全民健身体育大会,获得较好名次。南谯籍选手孙来苗获北京奥运会女子手球团体赛第六名。广播覆盖率和常响率保持在100%95%以上,电视宣传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民武装工作成绩突出,民兵应急分队在抗洪抢险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残联、审计、监察、人事编制、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联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步。

六、强化法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自觉将政府工作置于区委的领导之下,置于区人大、区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全年办理人大议案4件、代表建议案22件,政协重点提案3件、委员提案79件,办结率为100%。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百日提效”活动,加大工程招投标监管,查处监察案件15起。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全区污染源进行了普查,依法关闭三家污染企业。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销毁违法采砂船7艘。围绕构建平安南谯和平安奥运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认真实施带案下访和大接访活动,实行矛盾纠纷月排查制度,排查调处各类纠纷600余起,调处率达98.5%。经常性开展市场和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基本建立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隐患整治年”活动,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全区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的发展道路很不平坦,我们取得的发展成绩很不平凡。一年来,我们遭遇了冰雪灾害、特大洪水和国际金融危机“三个百年未遇”的冲击;一年来,我们攻坚克难,大滁城建设、政务新区建设、建设用地置换、滁河治理、快速通道和高铁建设等一批重点、难点工作高效推进,全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这是全区人民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区广大干群,向帮助、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社团组织、驻区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南谯建设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深化,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防灾抗灾能力还较薄弱,城镇化水平亟待提高;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保障任务还很重;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建设性资金缺乏;政府职能转变、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09年重点工作

2009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双比双看”和“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总体目标,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方针,全面实施“五大战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突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3.26亿元,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750元,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4%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有效投入为抓手,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全力争取项目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积极编报一批符合政策、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建设项目,集中精力,全力争取。推动大唐电厂、滁河治理、政务新区、农贸大市场、农村危房改造、琅琊山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等重大项目批准立项。争取将新区路网、工业园区路网、乌衣污水处理厂、南谯粮食产业园等建设项目列入省“861”项目,今年全区省“861”项目要新增17个。实行项目争取奖惩制度,对在争取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确保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不低于全市平均值。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大区内投资千万元以上的72个在建项目帮扶督促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促其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入的根本途径,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水平、扩大成果,努力实现到位资金35亿元。继续实行重点单位和镇办组建小分队的办法,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招商;谋划好会展招商,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洽谈会,做好本区项目推介会;充分发挥好区内投资商的作用,实行代理招商。狠抓环境优化,完善“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项政策、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各个环节的谋划和运作,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建设率、投产率。以项目建成和投产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力度,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加快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做好新一轮建设用地置换申报、复垦工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备足用地指标。

加大园区建设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乌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园内道路4.2公里,完善各功能区。启动理想创业园二期工程,建设166.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城南园132.9万平方米钢构厂房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启动城南园的桃园小区和腰铺祈福小区建设工程。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洼地”优势,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企业外移的机遇,创新方式,加大招商力度,迅速提升园区经济实力。各镇办要创造条件,加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力度,注重功能整合,形成产业特色。

二、以降低金融危机影响为着力点,加快工业化进程

加大纾困解难力度。对重点企业逐户派出工作组,深入开展纾困解难、扭亏增盈活动。继续实施贷款贴息补偿和风险补偿的政策,加大奖励力度,促进金融机构拓宽金融产品,加大对企业贷款。充分发挥区内担保机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担保业,搭建企业宽广的融资平台,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力争金融机构区内投贷量不低于上年水平,区内担保公司担保额不低于1亿元。支持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坚定信心,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努力提高产销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企业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增强总体抗风险能力,带动产业共同发展。全面清理涉企收费,规范行政事业和社会中介服务,减轻企业负担。

壮大产业规模。整合利用好区内75家规模企业的产业资源和特色优势,围绕六大支柱产业抓好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编制项目,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通过精心培育,着力打造增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群和未来工业发展的支柱。抓住滁州、合肥联合打造国家级家电生产基地和建设合芜滁马汽车走廊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制造业的优势,快速壮大家电配套和汽车配套制造业。机械制造产业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全年争取规模企业达90家,新增15家。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加值14.16亿元。

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力帮助企业编报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投入3.5亿元,支持现有企业大上、快上技改项目。大力扶持江淮扬天3000台干混砂浆运输及仓储搅拌设施、格锐矿业2万吨无机紫外屏蔽剂、珍珠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恒昌机械4万吨大型工程机械零部件、鑫隆机电冰箱成套设备生产、宏源喷涂600万套环保家电零部件、志成牧业肉食品深加工等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结合市“百亿粮仓”建设工程,继续大力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完成沙河三、四标段7500亩土地整理工程,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土地整理项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依法严格保护耕地面积,全面提高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4.5万亩以上,实现粮食生产29万吨,增长3.1%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2个单产700公斤以上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片,发展优质粮油55万亩。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发展滁菊5500亩、茶叶2.5万亩,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新增养羊、蛋鸡等4个畜牧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规模化养殖。大力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雨润集团加快建设,壮大志成牧业、小岗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带动力;新增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5个。发展订单生产40万亩;新建农民合作组织8个。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2.45万亩植树造林任务。设置10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建立更加科学的农技推广体系。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人大议案滁河、胜天河的堤防加固工程,投入1300万元建设标准段5公里。全力做好国家、省项目工程建设,投入3578万元,完成滁河龚庄段1.1公里和杨河段0.5公里退堤工程;投入2635万元,实施黄庆圩2.6公里堤防加固、大同圩3.3公里填塘固基、黄沟闸、龚祁闸拆除重建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黄泥岗、珠龙和大王办饮水安全工程。投资960万元,实施驷马山灌区双新排灌站续建配套工程。投资120万元,完成七一电灌站更新改造工程。投资600万元,实施6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900万元对红石沟、红花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积极配合省市水利部门,做好滁河治理、清流河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实施。继续加大投入,不折不扣完成今年“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投入3340万元,完成大周路、西阳—盈福寺战备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京沪高铁、滁宁快速通道建设和滁定路、滁全路改造工程,配合做好滁马扬高速公路和滁州大西环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花山35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强农村通讯和信息网络建设。

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统建小区建设,引导农民通过建设用地置换向新村适度集中,建设农民新居313852套。积极争取项目,加快珠龙省级移民示范区建设。加大农机补贴,推进农机富民工程。实施产业扶持行动,进一步推行村企结对,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打造“一村一品”。大力扶持各地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好珠龙绿色农业示范园、沙河图业生态农业示范园、黄泥舜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科所蔬菜三新示范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训农民360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

四、以旅游商贸为重点,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进一步完善旅游总体规划,加快区内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特色品牌。加强与邻近地区旅游合作,拓展长线旅游。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积极争取和引进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九天峰商务接待中心建设,促其尽快营业;加快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农业生态园、琅琊山大生态新农村实验区、彩云洞、清流关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乌衣林水生态农业观光园立项建设,做好大明仙庄土地征用报批工作。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加大项目编报争取力度,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力争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支持各家大型商贸企业向我区镇办延伸经营网络,发展连锁店。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套建设,发展农资和生活资料连锁,完善农村商品流通和消费服务网络。投资1000万元,扩建绿一连锁店60家。扎实开展“家电下乡”工程。加快乌衣农贸市场建设,依托区位和交通网络,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打造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流通服务业提质升级。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合作银行建设,鼓励企业和投资者组建村镇银行。

五、以新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城镇化进程

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给予新区建设三年特殊政策的机遇,全力以赴,加快新区建设。在认真做好各项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新区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投入5000万元,完成江淮路、乌衣大道、扬天路共6.6公里道路的征地拆迁工作,采取保利、先建后付的“BT”模式,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投资1亿元,启动三条道路2.8万平米沥青混凝土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新区政务办公楼2万平方米的建筑设计和各项报批工作,争取尽快立项批准,尽快开工建设。大力开展新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按照“重点启动,整体推进,完善优化”三个发展阶段,以城市组团开发为目标,推动新区建设快速开展,确保三年展现新貌。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西涧花园建设工作,做好24地块拆迁工作。完成腰铺、大王、南谯办集镇建设控制性详规评审工作,强化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投资2000万元实施小城镇硬化、美化、亮化和绿化工程。投资7600万元,完成小城镇供水工程,新增日供水4万吨。投资4000万元,完成乌衣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3000万元,续建乌衣红山安置小区103万平方米安置房。规划建设乌衣袁庄经济适用小区,启动沙河镇政务新区办公场所建设和西阳路改造工程;改扩建腰铺镇育新路,建设100亩商住小区。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各地加快集镇建设,力争全区城镇化率达31%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将18项民生工程扩展为28项,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实施水平,强化目标考核,确保各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推动公共财力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针对性,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岗位,实现各类培训45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实现再就业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超过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和保费征收力度,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力争城镇医保参保人数135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在6500人以上。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村干部、计生独女领证户和两女结扎户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投入400万元,新建沙河、腰铺两所中心敬老院,新增床位300个,集中供养率保持在50%以上。扩大医疗救助病种,尝试二次救助和多次救助。落实廉租住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加大对城镇困难职工、农村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力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平安南谯”创建成果,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民主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重点抓好非煤矿山、食品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信访网络建设,坚持领导带案下访和大接访制度,完善市长热线办理机制,拓宽服务和信访渠道,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有效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以协调发展为目标,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共同进步

加大科技创新和普及力度,加强科技项目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完善教育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规范新农合的运行,建立区级信息平台,探索村级门诊报销的新路子,提高最高补偿限额,让农民更加方便、获得更多实惠。实施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继续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保障新农合持续健康发展。投入687万元,建设大王办、西涧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130万元,改扩建4所卫生院。做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新婚排查,控制早婚早育,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严控政策外生育,提高政策符合率。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快区站选址建设进度,抓好沙河、大柳、南谯办服务所建设,全面完成村室达标建设。做好计生工作人员招考工作。落实“村为主”,加大后进村转化力度。巩固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计生奖扶政策,严控选择性生育行为,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强广播、电视、报社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全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任务。做好区志评审工作。发展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事业,重视人事编制、审计、统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科协等人民团体的工作,认真做好国防教育和动员、人防、“双拥”及民兵、预备役工作,维护好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八、以作风建设为中心,提高执政水平

提升素质,科学执政。深入开展学习型政府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切实提高执政水平。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区情政情认识,把中央和省、市的战略部署与我区的实际结合起来,科学谋划,超前谋划,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实现与上级的政策对接、项目对接、步伐对接。完善政府决策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本民意融入到思想情感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扭住关键,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严肃政纪,依法行政。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坚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重大事项即时报告制、重点工作定期反馈制,严禁推诿扯皮、畏难不进,严肃政纪政风,确保政令畅通。坚决执行区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增强工作决策力、执行力和落实力。

改进作风,高效施政。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始终保持敢闯敢干、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抓大事、克难事、办实事、谋发展。继续深化政府制度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用制度促进作风转变,以业绩衡量工作成效。大力提倡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飘浮等问题,做到管理严、节奏快、效率高、效果好,全力创造业绩,倾力打造亮点,奋力争当先进,推进全区整体工作上台阶、晋位次、显成效。

完善机制,廉洁从政。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制止和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资产管理、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涉农惠农、社保、重点工程建设等资金的监管,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工作目标已确定,加快发展的重任已在肩。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全面完成本次大会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南谯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南谯区 南谯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