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四年及2006年工作回顾本届政府任期四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面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长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及2006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四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面对非典、特大洪涝、禽流感、强台风等多种突发性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天长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东向发展和“倍加奋力、率先崛起”的总体目标,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三者关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实现了“十一五”经济提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阶段性目标。
(一)过去四年,是天长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四年。四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5亿元增加到72亿元,年均递增12.5%;财政收入由2.6亿元增加到5.8亿元,年均递增22.5%,分别较上个五年提高6.4个百分点和16.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底的24.2:44.6:31.2调整到22.9:51.4:25.7。工业和民营经济通过扶优扶强、“二次创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5.5亿元增加到34.5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4%提高到48%;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003年的4家增加到21家。农业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主要农产品优质化率达95%以上,新增龙头企业8家,培育绿色食品品牌9个,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市。第三产业通过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和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三产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9%和9.5%。
(二)过去四年,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四年。深化了工业企业改制,完成了化肥厂、磷肥厂等8家工业企业破产重组、啤酒厂兼并重组,同时组建了15家企业集团和29家行业商会、协会,工业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开展了商贸流通企业改制攻坚,完成了粮食购销、外贸和物资系统企业改制任务,推进了商业系统6家企业和供销系统29家基层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实施了市乡机构改革和公务员过渡工作。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撤销行政审批事项185项,取消收费项目307项,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8件。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了城市管理和环卫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了“一免三补”等各项惠农政策,四年间农民得到实惠2亿元。推进了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了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强化了银政、银企合作,重组了天振担保有限公司,财政金融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去年全市用于社会事业性支出较上年增长38.5%,年底金融各行社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6亿元,增量为滁州市第一。举全市之力启动建设了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一区四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5亿元,建成面积8.7平方公里,吸引178家企业入驻,其中88家企业建成投产。开发区已有55家企业入园,到位资金8.5亿元,2006年实现产值7.3亿元、财政收入0.6亿元。加强指导和协调,落实了出口退税等政策,促进了外经外贸发展,出口创汇始终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三)过去四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四年。围绕实施城市建设“西进南扩”战略,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各类控制性详规,制定了城市防洪、排水、森林公园等多个专项规划。通过争取国家开行资金,推进土地收购储备、严格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等多种方式筹措城市建设资金6亿多元,新建了开发区,拓展了新城区,完善了老城区,开工建设了内城河换水、污水处理厂、地表水厂一期工程等一批市政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1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35%提高到41%。加快了城乡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设施建设,四年间改扩建国省道和市乡村公路1321公里,宁连高速天长段建成通车;新建了仁和110KV和开发区等8个35KV变电所;全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达16.9万门和18.5万门,宽带用户11400户。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高邮湖大堤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利兴修工程。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是2002年的4.1倍。
(四)过去四年,是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四年。四年间,全市共提供就业岗位16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下。强化了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开展了工伤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面提高到95.8%;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每年筹集送温暖资金300万元以上、资助贫困学生基金近百万元,安排低保资金600万元以上、救灾款200多万元,初步构建了覆盖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了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生猪定点屠宰等市场监管。开展了采矿和烟花爆竹整治,组织了反邪教专项斗争。出台了涉及保障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20多项,有效处置了多个突发性事件。推进了生态示范市建设,城乡绿化覆盖率由10.4%提高到16.1%。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7300元和2654元提高到15000元和4246元,年均增长19.7%和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8.3亿元,比2002年增加17.8亿元;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3平方米。
(五)过去四年,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的四年。四年来,全市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2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31项;新增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由13家发展到19家,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0.7万平方米,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天中新校区,完成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创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高各1所,滁州市示范高中4所、特色学校3所。计划生育继续稳定了低生育水平,被授予全国婚育新风先进市。文化市场管理获得全国先进称号,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100%,村组调频广播通播率由2002年的50%提高到80%以上。卫生三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市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市医院12层住院大楼等一批医疗卫生设施,农村卫生工作被评为全省示范市。加大了对龙岗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开工建设了老干部活动中心。体育、民政优抚、国防动员、三峡移民、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地震、气象等各项工作均有长足发展。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及时启动了“五五”普法。共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建议和提案601件,办复率达100%。出台了“五项规定、四个不许”等廉洁从政制度,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形象得到新的提升。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以“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
——跨越式发展势头初步显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500美元;当年财政收入净增1.6亿元,增长37%,其中乡镇财政收入全面增长,增幅达33%,铜城镇财政收入率先突破亿元,标志着天长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当年新增6家亿元企业;天大管材在香港成功上市,首开我市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先例,也是全省近10年来唯一1家境外上市企业;外贸出口创汇1.5亿美元,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生猪、家禽饲养量和水产品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完成植树总量300万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00万元,完成老白塔河四期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120处水利工程,新开工了农业综合开发世行加灌项目。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6亿元,增长12.2%。
——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共引进项目158个,实际到位资金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2148万美元。投资3.5亿元的澳柯玛电器一期工程和投资1亿元的重啤天岛10万吨啤酒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投资2亿元的今麦郎饮品项目可望在年内建成投运;香港旭龙公司投资8亿元的老年生态城、北京中经融集团投资2.6 亿元的发光材料、马来西亚龙泉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的地表水厂等一批亿元以上大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与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浙江华鸿控股集团分别达成投资建设5平方公里马来西亚综合工业园、1平方公里义乌工业园合作意向。
——新一轮城乡建设拉开序幕。经济开发区一期4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二期4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推进了南市区政务中心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和BT项目招标,建成了新二凤南路、秦栏路、平安南路等道路工程。编制了内城河治理规划,开工建设了仁和路、平安路、建设东路等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内城河治理换水闸工程、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程基本建成。地表水厂一期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管道天然气已开工建设。投资700多万元对市区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城市公交正式开通,受到市民欢迎。加大了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违法建设335起,面积51784平方米。完成了对城南小学西侧住户的拆迁,开工兴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开展了砂石运输车专项整治和治理市区“四乱”专项行动,城市面貌有了一定改观。投资1700多万元改造了关—谕路、仁—界路;投入8500多万元,建成村村通工程420公里,225个村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投入1800多万元,完善了城乡供电设施,冶山、秦栏第二工业园2个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市区电网实现了双电源环网供电。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工程试点,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门用于新农村规划经费、启动经费和试点镇的扶持资金,全市已有151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
——和谐天长建设扎实推进。高度重视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城镇就业岗位561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51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分别达29062人、29100人、37809人,全年征收各项保险费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达278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45.6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030人,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兑现了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政策。强化了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全市共有低保对象3665户、10230人,月发放保障金82.5万元,安排救济资金238万元,救济5000人;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98.5万元,救助城乡居民656户;筹集送温暖资金和扶贫帮困资金350万元,资助贫困企业90家、职工12837人;发放捐资助学款73万元,资助贫困生543人。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依法关闭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吸取了天正超市火灾事故教训,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大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完善了信访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了信访渠道,促进了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治安形势有了改观,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期分别下降0.4%、9.3%。
——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进展。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组织实施了38项科技项目,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新建省级研究所1家;完成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了第16届科技节。教育完成了《天长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编制、185所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项目等工作,“双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升学率位居滁州市之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了新的进展,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全年补偿金额1558万元。以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为目标,投入3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乡村计生服务所、室;为1364名实行计划生育的对象兑现了奖励扶助金,向3.2万多独生子女户发放了独生子女保健费;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全市共查实“两非”案件23件,对涉案人员分别进行了处罚;出生婴儿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出生率下降0.8个千分点。扎实推进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扩展延伸,在滁州市率先实现城乡有线电视联网。继续深入开展网吧、电子游戏厅专项整治活动,加大了音像制品市场监管,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其他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
——机关效能建设取得实效。以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活动为契机,建立了“九公开”、“五项办理”、督查督办等各项制度,设立了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推行了行政职能部门公开承诺制,出台了效能建设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完善了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和基本建设项目“一表制”收费,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审批项目按时办结率为100%。继续实施了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开展了机关效能和行风评议工作,在重点企业建立监督点,让企业、群众评议政风、行风。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55件、政协委员提案122件,办结率为100%。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加大了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和效能责任追究力度,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效率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四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天长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法干警、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以及驻天长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天长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速度虽逐年加快,但与周边江苏地区、与省内快速崛起县市相比,仍有差距;二是经济运行质量虽有所好转,但财政尚未完全摆脱吃饭财政的状况;三是招商引资虽呈逐年翻番势头,但引资质量还不够高,尤其是利用外资、引进国内500强企业不够多;四是企业规模虽不断壮大,但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五是城镇化进程、社会事业发展虽有所加快,但城乡差别仍然很大,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社会事业等仍有较多欠账;六是和谐天长建设虽迈出新步伐,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这些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市委十二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和全市“十一五”规划,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以东向融入为突破口,以推进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大开放、城镇化、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努力把我市建成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长三角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着力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总体目标是:逐步缩小与周边江苏县市发展差距,在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天长在安徽东向发展进程中率先崛起,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为: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1年人均接近25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13亿元,年均增长18%。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开发区10平方公里、南市区政务中心8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中心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50%左右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农民素质提高、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镇标准,城镇化率接近50%。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住、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饮用安全水人口比重达90%以上,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55%。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推进东向融入,加快“率先崛起”进程。按照大开放战略的要求,依托已开通的宁连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马滁扬高速公路,适应经济大循环趋势,全方位对接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快率先崛起的步伐。进一步发挥天长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区位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力争五年内,有5户以上国内500强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天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继续强化对十强企业、重点企业以及一大批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提升质量。强化经济强镇建设,争取五年内培育4个税收超亿元、5个税收超5000万元的经济强镇。到下一届政府任期末,综合考核排名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十位,力争实现争先进位。
(二)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一区四园”建设,力争到2011年完成经济开发区二、三期工程建设,实现工商税收超2亿元;秦栏电子工业园、铜城天大工业园、汊涧食品工业园、杨村医药工业园等乡镇特色产业园区基本建成。完善园区功能配套,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投资服务。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扶持引导现有的机械模具、家电及配套件、光电缆、医药及医疗器械、工艺玩具、电子及仪表等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天长尽快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力争到2011年,全市工业产值达300亿元,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40家以上的梯次发展格局。
(三)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力推进市区建设,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完成南市区政务中心、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建设,展现天长城市新形象,五年再打造一座天长城。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探讨规范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小区集中”,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完善市乡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马滁扬高速天长段,力争五年内将省道天铜线、天扬线改建成一级公路,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半小时进入高速公路网。优化电力布局,争取开工建设千秋220KV、城西、关塘2个110KV变电所,形成城乡环网供电。加快建设光缆和无线宽带网,促进多媒体信息的融合运用,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优质化等农业“六项”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村镇规划,按照15年初步形成600个居住区(点)的框架要求,力争五年内试点村镇基本实现居住相对集中、社区基本形成、服务管理功能基本完备。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和平等接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各项改革进程。积极实施以精减乡镇机构、“一免三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新型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稳步推进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改革引起的利益调整,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六)推进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加快和谐天长进程。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事业,提升文化产业,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流动人口属地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平安天长”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三、2007年重点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速天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实现天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创汇增长35%;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分别达到15%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4.2%。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加快“工业强市”发展步伐
大力招商引资,提升工业总量。坚持全民招商力度不减、考核奖惩不变,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以10个招商分局为窗口,以“一区四园”为载体,以优势产业和现有资源条件为依托,着力抓好家电整机一体化、环保型柴油机缸盖、智能电动控制设备、华东电子大市场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继续做好对已引进的华龙、重啤、澳柯玛等大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使之将更多的能延伸产业链的大项目落户天长。在充分论证、集体决策的前提下,加强与有关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力争在双赢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马来西亚综合工业园和义乌工业园的进程。全年引进市外资金比上年增长50%以上。
坚持扶优扶强,壮大骨干企业。继续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领导挂钩、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在企业融资、项目用地等方面,支持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技改扩建,做强做大,力争全年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技改投入不少于15亿元。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厂商开展深层次的产业配套和协作,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增强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不低于25%。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和创名牌活动,力争全年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2个、省级名牌产品2-4个、省著名商标1-2个。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支持天振担保公司扩大注册资本,鼓励金融机构放大信贷比例,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和壮大提供融资服务。争取全年新增年产值超25亿元企业1家,超1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5家。
推动全民创业,催生中小企业。认真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从工商注册登记、项目审批、创业贷款、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便利,力争全年新发展各类民营企业500户。支持建立民间出资的商业化担保公司和会员出资的担保公司,鼓励信用合作社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提供信贷服务。继续推进以“规模扩张、技术升级、管理创新、产业整合”为主题的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活动,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内在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和协会的作用,促进民营企业加强联合,提升素质,共抗市场风险。
发展外经外贸,提高经济外向度。全面落实各项外经外贸政策,全力支持外向型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广泛参与各类经贸活动,努力拓宽外向型企业国际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出口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兴的电子、机械、医药等产业,做大秦栏电子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力促年内在我市设立省级商检和电缆、电子、玩具检测等办事机构,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加快新一轮城乡建设
加大市区和中心集镇建设力度。继续做好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经济开发区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市民广场规划设计编制。推进开发区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基本完成二期4平方公里道路主框架建设。采用BT运作模式,加快推进南市区建设和内城河治理进程,开工建设政府政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开发区纬二路和南市区南环路连接主出口路,实施永福路东、西延伸、二凤南路向南延伸以及政务区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广陵路、万寿路等路网;启动天康大道五岔路口改造,并完成二凤中路棉麻公司地段拆迁。抓好老城区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和相关设施配套,确保在汛期前完成建设路、仁和路、平安路等道路排水管网改造。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选定中心集镇,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争取出台小城镇建设相关政策,支持秦栏、铜城、汊涧、杨村工业园和中心集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心集镇发展。
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继续巩固城市“四乱”整治成果,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从严整治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进一步整治占道经营。完善环卫体制改革,推进市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适时增开公交线路,逐步扩大公交站点的覆盖面。加快市区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停车难和塞车等问题。强化文明卫生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查处经济开发区、南市区等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中心集镇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试点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合做好宁连高速公路釜山连接线建设工作,认真做好马滁扬、宿扬高速公路天长段和天扬一级公路建设的前期准备;继续抓好省道和市乡油路建设,利用我市被列入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机遇,争取完成铜城-高庙、大通-平安、新街-郑集道路改建工程;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完成330公里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开工建设芦龙刘跳、龙集汤桥渡口改桥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逐步完善农村通车班线和站点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畅通能力。进一步完善输变电网架构,开工建设铜城二变、郑集、城北三个35KV输变电工程。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建成移动公司综合大楼;支持城乡企业和党政机关建立局域网,不断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市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天长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快“碧水蓝天”基础工程建设,力争上半年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一期污水管网完成同步对接。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年底前关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一半的自备水井。支持马来西亚龙泉集团推进地表水厂源水、净水厂和引水管道建设,争取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改善城市能源供应结构,加紧建设城市管道天然气站区和主管网铺设工程,尽快向市民、企业供气。加快内城河治理,在完成“两闸一坝”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实施驳岸工程,逐步改善内城河水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加快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实现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大力加强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认真实施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着力抓好全省水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促进良种良法推广,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主要农产品优质化率达98%以上,畜禽良种率达95%以上,特种水产品比重达50%以上。扶持涉农企业申报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力争全年新增绿色食品品牌3个以上。支持华龙面业、康盈米业、正旺米粉、天森木业、天扬农贸等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优势,提升产品档次,加快与江浙沪对接。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和培育,在现有的平安稻业、金集鹅业等合作社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突出抓好农业综合世行项目和高邮湖大堤达标、沿淮洼地治理及焦涧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项目工程,提高防洪能力,改善灌溉条件。加强农机推广和气象服务工作,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农业生产能力。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完成乡镇集镇规划修编和600个村庄居住点规划。建立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强化“四清四改”,推进示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确保80%试点村镇的农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加快试点村镇特色产业培育,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率先推动试点村镇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民生活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促进农村社区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种养业大户,促进高效农业发展。继续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强化对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60元,非农产业收入占到60%以上。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信息网络,缩短农民与市场的距离,逐步提高农产品溢出效益。
(四)围绕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商贸流通领域改革改制,通过招商引资和嫁接改造,提升商贸、酒店、餐饮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争取苏宁电器、合肥商之都等大型商贸企业在我市开设直销连锁网点。深入开展乡镇连锁超市建设,全面完成“万村千乡”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加快龙岗抗大八分校旧址、森林公园、釜山旅游度假区等开发建设。推进南市区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取两年内建成2-3家三星级酒店。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和谐发展的银企、银政合作关系。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联社深化改革、拓展业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促进金融各行、社信贷投放总量和增量有新的提高。推动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服务理念,尽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促进保险、证券业健康发展。
稳步发展建筑和房地产业。把建筑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产业进行培育,扶持市内现有建筑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引进人才,提升资质水平,壮大发展规模。依法加强建筑企业管理,规范建筑市场,严禁无建筑资质、安全资质的施工企业违法建设。不断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严格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秩序,强化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围绕构建和谐天长,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
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中小企业和新型服务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全年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6000个。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强创业和再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择业技能。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和工资协商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启动生育保险,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强化社保基金同步征收,确保基金征缴率在90%以上。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参保工作,落实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在农村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医疗救助体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扎实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健全城镇困难职工、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等各项制度,建立帮困长效机制,使困难群体分享发展成果。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高社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规范和整治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竞争和交易行为的监督力度,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工商、质检、药监、物价、税务、农业、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作用,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医疗、建材、烟草、农资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各类市场和商品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明确部门监察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天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强化法律服务市场监管,依法帮助弱势群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信访和维护稳定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六)围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抓好行业创建和“十佳文明示范窗口”、“星级”文明户、“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善省级创业中心的各项功能,启动建设创业中心三期工程,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对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力争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3个,新增民营科技企业6家,获省级科技成果3项以上。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为目标,加强全民科技素质教育。认真实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为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小学、初中管理,积极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职普比例。落实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做好炳辉中学申报省级示范高中工作。继续抓好校舍维修改造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重视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有序、均衡发展。
加强卫生、计生工作。突出抓好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做好血吸虫病、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防治等工作;启动建设市中医院综合大楼;推进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争取年内乡镇覆盖率达100%,村覆盖率达90%以上。以通过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市验收为倒计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先进乡镇和合格村“三级联创”活动,强化计划生育基层服务所建设,下大力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推动人口和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统筹发展文体、广电等各项事业。广泛开展富有时代特征和天长特色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不断繁荣文艺创作。继续加强网吧等娱乐场所管理,推进“扫黄打非”斗争,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挖掘整理体现“天长地久”历史内涵的文化品牌,编辑出版《天长市志》。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光缆工程,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统筹抓好统计、民政优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管理、残联、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
四、建设高效、廉洁、有作为的政府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重要关口。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透明公正的政府运行机制,努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强化制度建设,打造法治政府。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以及决策责任制度,努力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审慎决策、责任决策。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管和制约,努力建设“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法治政府。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主动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社情民意办理工作,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主动争取各方支持和配合。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度和考评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二)强化财政建设,打造实力政府。积极稳妥安排好财政收入预算,明确责任,依法征收。规范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的收入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抓好非税收入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年度收入目标圆满完成。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正确处理政策优惠与规范征收的关系,坚持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认真研究国家的投资政策和导向,围绕社会保障、支农扶贫、科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争取上级资金的力度。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资金收入收缴和支出拨付程序,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按照公共财政的理念,不断优化收入支出结构,确保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支农等专项经费稳定增长。
(三)强化效能建设,打造高效政府。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折不扣地落实 “一站式”服务、基本建设项目“一表制”收费。加快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推动办公自动化应用,提高政府效能。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活动,强化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效能监督,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政令畅通和政府整体形象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大力改进政风、文风、会风和行风,多一点实干举措,少一点形式主义,多一点高效服务,少一点繁文缛节,努力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
(四)强化廉政建设,打造廉洁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全体公务员更加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履行法定职责。深入开展廉洁从政的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加快惩防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坚持从严治政,着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管,防止权力滥用,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责任就落实到哪里。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管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基建项目决算审计招标等制度,深入开展纠风治乱,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机遇千载难逢,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天长市 政府工作报告 天长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