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2011年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时间:2023-05-17 11:20:08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通区2011年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大通区2011年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蕴含的难得机遇,攻坚克难,乘势快上,着力强基础、兴产业、促承接、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增长13%。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3.2亿元,增长4.9%;二产完成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5%;三产完成增加值8.2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突破两亿元大关,达2.63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1.17亿元,增长33.7%。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7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21万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万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0.55万元,增长12.4%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结构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出台了《大通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大通区实施民营经济发展“3323”推进计划的决定》,促进了工业经济整体提速增效。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6亿元,增长3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家;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增长106%;单位GDP能耗下降4.68%。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新入驻企业35家,完成投资8.49亿元。大通工业新区东进北拓,完成控规修编,融资5400万元启动了工业新区三期建设,组织申报了省级开发区。上窑工业集聚区优化升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洛河田东工业园启动建设。产业培育加快推进,支持富华、唐兴等骨干企业扩张。实施企业技改、创新、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5个,完成投资2.8亿元。2家企业被列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14家企业被列入省“十百千提升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整顿粘土砖瓦企业5家,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万吨。

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45亿元,增长9%。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提升行动,粮食总产达9.36万吨。与市农委共建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农产品加工物流园控规获批,组织申报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新建扩建农业科技示范园15个,建设规模2915亩,总投资1.79亿元。新发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园2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3个,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6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个。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区重点水利工程10项,洛河洼退建工程竣工,黄山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通过验收,完成了7300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新增土地流转6处、2187亩,方岗土地置换项目完工,新增耕地567亩,新建安置房209套。项目工作成效显著,编制上报各类农业项目50个,组织实施48个,落实项目资金2900多万元。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投入资金344万元,新修垃圾池150座、水泥路12公里,新增示范村9个,王庄、大郢等试点村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烟草物流不断壮大,新欣医药物流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瑞康、三和医药物流园加快建设。瑞玮五星级酒店项目完成注册,汽车商贸城、城市综合体、温州商贸城项目正式签约。海通证券淮南营业部正式运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形成了覆盖全区农村的商品流通网络。启动了“家电以旧换新工程”。积极开展“星级农家乐”评选,“农家乐”档次进一步提升。《大通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上窑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4A级风景区。大通矿山公园获批为国家级矿山公园。蔡城塘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土地收储。

(二)创新机制激活力,稳步推进改革开放

继续深化改革。圆满完成区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后区政府共设立工作部门21个。稳步推进上窑、洛河“扩权强镇”改革试点,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实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加强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启动惠民直达工程,建立了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联”、审核“一线实”、发放“一卡通”、服务“一站办”的新机制。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乡镇卫生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项目40个,项目资金达700万元,惠及群众9万人次。

推进招商引资。立足大招商、招大商,建立“一把手”带队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豆腐文化节、徽商大会、世博安徽周、西洽会、厦洽会等开展节庆招商和集中签约活动。落实项目推进机制,对30个重点项目实行区领导领衔、部门和乡镇街道帮办制度,一月一调度。健全奖惩机制,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实行“一票否优”。全年共摸排招商引资线索146个,签约项目50个,签约资金97.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0%

(三)克难攻坚大建设,加快打造东部新城

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完成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市级评审。孔店乡总体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滨高塘湖新区起步区规划、九龙岗地区控制性规划、蔡城塘地区城乡统筹规划完成编制,东部新城区产城一体化规划正在编制,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深入推进旧城改造。全年新开工商品房66万平方米,竣工59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已完成拆迁5万平方米,项目三期15万平方米正在建设。顺发·泽润园一期1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胡圩综合开发启动拆迁。上窑小城镇改造安置区修建性详规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拆迁方案已制定。九龙岗建设村旧改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大通水泥厂地灾避让搬迁安置房已竣工。朝阳小区廉租房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洛河供销社和“龙港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土地收储和房屋丈量。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全力为省市重点工程搞好服务,确保无障碍施工。合淮蚌高铁、淮蚌高速、206国道改线、国庆东路、田大南路、淮舜南路、朝阳东路延伸段、高铁站广场等七路一场共征地3200多亩、拆迁1921户,拆迁面积达23.84万平方米。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点建设,规划建设安置点18个,已启动建设7个。

提升城乡建管水平。以迎接省运会为契机,以“二点五线”为重点,积极实施大拆迁大整治,推进大建设大管理。投资900万元,改造小街小巷45条,建设垃圾中转站1个,修建农村卫生厕所1500座。拆除违法建设3.3万平方米。开展“创模”工作,完成上窑石质山植树500亩,村庄片林460亩,四旁植树35万株,创建绿色小康村3个。推进城市创建,建立数字城管监控系统,城市管理实现网格化,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命名为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四)增加投入惠民生,着力改善人民生活

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全年共实施民生工程34项,拨付资金6362.9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707.1万元。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等13项工程类项目提前完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城乡医疗救助等10项生活保障类项目高标准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型农民培训、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等11项参保服务类项目按序时进度圆满完成。

广覆盖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督导考核荣获全省优秀等次。顺利通过省级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8所。大一小、大二小、孔店中学和黄山中学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5所学校3.52万平方米加固任务、8所学校7946平方米重建任务提前完成。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3个。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45个,构建了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开展“卫监1号”行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查处“两非”案件10起。繁荣文体事业,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个,寿州窑传统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各类培训22期,培训人员1264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83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80人。新建了260张床位的孔店乡第三敬老院。扎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工作得到加强。弱势群体、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物价、法制、档案、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五)全力以赴维稳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抓好小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工地、交通、危化、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监管和安全排查,在制度上堵塞漏洞,在管理上排除隐患,在工作上落实责任,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严厉取缔打击非法开采、加工山石资源、私炒私贩民爆物品等违法行为。高度重视校园安保工作,确保了校园及周边安全。

切实抓好信访稳定。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大调解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降低了三类可防性案件。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包案责任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和约访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年无赴省进京集体访,到市访批次和人次同比明显下降。

(六)依法行政保规范,推进政府高效运转

完善决策机制。 以行政决策机制建设试点市为契机,着力抓好干部学法、集体议事、规范程序、监督检查等工作,建立专家论证、听证及合法性审查制度,形成公众参与、专业论证、法律顾问出具意见、政府集体议事和监督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公开机制。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年活动,编制职权目录,修订《大通区政务公开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两公开一监督”,全年政府网站共发布各类政务信息3200条。出台《大通区政务公开考评暂行办法》,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区直各部门绩效考核。改版区政府门户网站,设7个子网站和16个栏目,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拓宽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

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章程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坚持日常督查、专项督查、重点督查、联合督查相结合,完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一体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切实做好应急管理、问计于民、在线回复、市长公开电话办理工作。开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了大建设、民生工程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部门负责人离任责任审计。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切实把好权力关、政绩关、责任关、人情关,政府班子及组成部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首过去五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疫情、特大冰冻雨雪灾害的新挑战,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大力实施“三大计划”,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四大基地”,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矿区振兴崛起之路,全面完成了新世纪第二个五年规划目标任务,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省综治平安(模范)县区、市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先进集体、市工业经济发展考核第一名、市非公经济考核第一名、市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第一名、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

五年来,大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十一五”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3.2%;财政总收入比“十五”末增长187.7%,年均递增2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比“十五”末增长221.4%,年均递增26.3%;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五”末增长468.2%,年均递增4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4%

五年来,大通工业经济完成新跨越。预计“十一五”末,全区工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113.6%,年均递增16.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2500%,年均递增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8家,比“十五”末新增114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5.3%;工业化率达到56.7%,比“十五”末提高了41.7个百分点。

五年来,大通“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十一五”末,全区完成农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32.8%,年均递增8.3%;粮食总产比“十五”末增长21.3%,年均递增3.9%;肉类、禽蛋、鲜奶、水产品总产稳步增长,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9.7%,粮经比调整到6.5:3.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淮南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启动建设,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农业生产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个,新增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新认证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20个。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成效显著。

五年来,大通现代服务业激发新活力。预计“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66%,年均递增12.1%。新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3172户,从业人员3463人,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195户、2402人。市烟草物流中心、新欣医药、海通证券淮南营业部等入驻大通。瑞玮五星级酒店、汽车商贸城等项目正式签约。以上窑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红色游和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游“三大旅游带”基本形成。

五年来,大通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实施城市旧改项目14个,其中,居仁村旧改、斯瑞明珠城等8个项目已建成,中心城区旧改、顺发·泽润园等6个项目正在建设,共规划建设面积50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5亿元,拆迁14万平方米,建成170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倍、3倍、4.6倍和2.5倍。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8%,比“十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合淮蚌高铁、淮蚌高速、206国道改线等重大道路交通基础项目开工建设,拓宽改造国庆东路、田大南路等城市道路6条,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现。

五年来,大通改革开放收获新成果。完成了区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实施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启动了上窑镇、洛河镇“扩权强镇”试点改革。实施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水利工程管理、畜牧兽医管理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大开放和东向发展战略,打造招商平台、转变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五年累计签约项目168个,项目资金达132.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达62.4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6.2倍、4倍和19.9倍。

五年来,大通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区验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建立了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造了一批薄弱学校,优化了中小学校布局。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良好,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初步建立。全面提升人口和计生工作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大通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预计“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1%92.1%,年均递增8.6%13.9%;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由“十五”末的18平方米和21平方米提高到25平方米和30平方米。共实施省市民生工程38项,总投资1.48亿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1771万元,惠及城乡92万人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攻坚克难的第一动力,千方百计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破旧立新,开拓创新,激发全民干事创业活力,不断把大通经济社会发展推上新台阶。必须要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要,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把发展工业作为全区经济的第一重点,千方百计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牢固树立工业意识,举全区之力推进工业强区,努力实现工业发展的新跨越,全面提升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必须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抓手,千方百计提高招商质量,扩大引资总量。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切实加大招商投入,强化招商力度,加强工作调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必须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施政的第一使命,千方百计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倍加尊重民意,倍加珍惜民力,倍加关注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必须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保证,千方百计解决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要把依法行政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前提,千方百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治区方略,提高政府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努力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必须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素,千方百计塑造大通新形象。全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爱护、人人支持大通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上下联动、干群齐心、聚力突破的良好局面,全力塑造诚实守信、善谋实干、文明规范、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充满着困难和压力,充满着艰辛与汗水,也充满着成功和喜悦,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为大通实现率先崛起、推进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几大班子团结共事、锐意创新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奋斗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大通建设与发展的各届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小,发展层次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招商引资大项目少,特别是工业类大项目少,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统筹任务依然繁重;发展中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机遇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大通加速奋力崛起、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纵观全局,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入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合淮同城化”加速实施,有利于我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使我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聚集力显著增强;山南新区蓬勃发展,经济开发区扩容增量,滨湖新城启动建设,将对我区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发展平台承载力不断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加快集聚,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发展潜能将进一步释放。这些都有利于我区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潜力,提升在全市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区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在这样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动员全社会力量、凝聚各方面智慧,同谱一首歌、同唱一台戏,全面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决不辜负全区18万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区为主线,以建设“两型城市”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区、生态立区和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着力推动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宜居宜游基地,全力打造产城一体、青山绿水的东部新城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五个翻番、五个提高”。“五个翻番”,即: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五个提高”,即: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型工业化速度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工业化率达到62%;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70%;服务业水平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调控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民生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

(一)主推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抓住园区建设、技术改造、结构升级、规模扩张和产业集群五个关键环节,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全面发展的工业体系。全力建园区。围绕“做大、做优、做深、做强、做精”园区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园区产业关联发展、链式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力争到2015年,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入园项目超过300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大通工业新区创建省级开发区,到2015年,规划建设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40家,完成投资50亿元。上窑工业集聚区入园企业达到70家,完成投资25亿元。洛河工业园入园企业达到60家,完成投资20亿元。淮南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入园企业达到30家,完成投资20亿元。强力抓培育。培育1-2个产值超50亿元、2-3个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到2015年全区规模企业达到300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50家。加快调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服装加工、医药包装、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努力推创业。认真实施民营经济发展“3323”推进计划,积极落实各项支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放宽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引导非公经济进入城乡大建设、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现代物流等领域。到2015年,非公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达到35%以上。

(二)抓“三化”带“三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淮南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到2015年确保30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生态农业科技园、花卉苗木基地、蔡城塘综合开发四个功能区初步建成。组织实施“奶牛提升”、“蔬菜扩张”、“水产品开发”、“草莓扩展”、“蛋鸡扩大”、“双孢菇壮大”等六大工程。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15个,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扶持种养殖大户200个。推进农民现代化。推行“万名农民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土地流转路子,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集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城镇化。推进上窑、洛河、九龙岗、孔店四大组团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构建九大一体化、上洛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加快农村路网、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强推第三产业现代化,着力优化提升产业层次

以打造皖北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建设具有较高品位的淮南东部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招商,改变大通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局面。做大商贸物流业。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建设烟草、医药、建材、汽贸、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建设大型超市。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等产业。到2015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3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亿元,打造3-5个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做强休闲旅游业。加快高塘湖沿岸、蔡城塘开发步伐,积极打造以上窑国家森林公园、新四军纪念林、“古寿州窑”遗址、“万人坑”教育馆为依托的旅游新格局。实施星级宾馆工程,力争建设3-4家高等级宾馆。提升“农家乐”水平,发展特色餐饮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使我区旅游业发展成为皖北旅游发展轴的主要旅游节点及第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递增15%以上。做优房地产业。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建立以商品住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到2015年,完成房地产投资60亿元,竣工商品房面积400万平方米。

(四)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化东部新城区

以全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滨湖新城规划为引领,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进一步拓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大通中心城区改造规划、九龙岗老城区改造规划、滨高塘湖新城区建设规划,上窑、洛河扩权强镇试点镇总体规划和上洛一体化规划,逐步形成人口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功能分区科学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打造现代东部新城。加快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造,规划建设区政务中心、商贸中心、文教中心和产业基地。完成大通中心城区、顺发·泽润园、洛河棚户区改造、上窑小城镇改造、建设村改造、龙港花园、胡圩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同步实施水、电、气和排污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建设绿色家园、创建山水园林城市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3万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构建立体交通枢纽。完成合淮蚌高铁暨淮南东站、淮蚌高速、206国道改线建设;启动淮河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设,规划建设集装箱码头与高铁站之间的快速通道;启动淮滁高速公路、九龙大道、舜耕大道建设;完成淮舜南路、田大路、九大路、林场路和滨湖新区“一场三路”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县乡公路建设。形成以高铁高速为龙头、国省干道为骨架、城市路网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东进西出、南联北接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五)全面推进东进南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搭建平台、承接转移,深化改革、增强活力”的原则,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融入“省会经济圈”的机遇,积极建设合淮同城化先行区。探索创新园区共建机制,推进组团式承接转移,发展“飞地”经济。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推进开放、促进发展。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企业招商、产业招商、中介招商和会展招商,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策划、储备、包装一批牵动性强、贡献率高、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十二五”时期投资的连续性。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续建推进一批、对接争取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招商引资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的生成机制和推进机制。

(六)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把深化改革作为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用改革措施提供发展动力,用发展成果为改革创造条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法制型、服务型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投融资能力。建立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利用社会资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围绕建设“两型城市”,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行工业清洁生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坚持开发节约并举,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青山、绿水、蓝天、宁静”工程,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及重点水域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上窑山、舜耕山森林植被和山石资源保护。加快九大沉陷区环境修复。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创建一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八)统筹发展各项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围绕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统筹解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人口计生等问题,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资办学体系,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中小学布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标准化、特色化中小学创建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城乡学前教育。推进自主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组织建设,健全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力争到2015年,工业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繁荣文体事业。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到2015年,建成区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推进体育设施现代化,规划建设大通体育文化产业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不断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医疗卫生服务。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实践中培训锻炼和选拔人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到2015年,力争全区人才总量占社会总人口的3.7%,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九)完善各项民生保障,努力构建和谐大通

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广大群众。巩固提升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拓展范围,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全面构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困难救助、社会养老等“民生保障线”,建立健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投入,完善养老保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失业保险,推进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四项制度,落实困难群体医疗保险参保办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和优惠政策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制素质。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村务公开、居务公开、企务公开。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抓好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打造“诚信大通”。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扎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至关重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上级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㈠以创建省级开发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工业强区。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牵引来抓,积极实施工业强区三大计划,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立足集约化,实施园区推进计划。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功能,推进园区扩容增量和提速增效,力争“两区两园”新增开发面积1000亩以上,入园企业60家,完成投资20亿元。大通工业新区成功创建省级开发区。立足规模化,实施企业提升计划。围绕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做响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选择20-30家成长性好的企业,重点帮扶,促其增资扩股,合作发展,扩张规模,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家,有5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创建一批在省市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立足可持续发展,实施新产业培育计划。抓住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发展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在“无中生有”上做文章,大力引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配件、新能源等产业,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升级的排头兵。

㈡以发展都市农业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坚持用工业的理念、产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在做优、做精、做大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壮大农业示范园。加快淮南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积极与市直有关部门合作,确保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生态农业科技园、花卉苗木基地、蔡城塘综合开发4个功能区开工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入驻企业3-5家。实施洛河洼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扩建20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力争完成4个奶牛园建设,新增存栏奶牛2000头。红光葡萄园扩大到1500亩,孔店草莓园扩大到5000亩,双孢菇园扩大到500亩。提升沈大郢西葫芦、柿园黄瓜等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新增土地流转2000亩。培育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快农产品认证步伐,力争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2个以上,新注册农产品商标3个以上,新建2-4个区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场,争创2个以上市级标准化示范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启动上窑大型排涝站建设和孔店大型泵站技改工程。实施洛河洼、马岗、泉源等土地整理项目,建设6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洛河洼退建区“六纵三横”道路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创模”工程建设任务,抓好洛河洼退建堤坝7.5公里绿化工程。完成马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新村镇。深入实施饮水安全、改厕、农村清洁等工程,推进覆盖区乡村三级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处置网络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㈢以发展大商旅为带动,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站在新高位,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瑞康、三和世纪医药物流园建设,确保建成投用。实施瑞玮五星级酒店、汽车商贸城、城市综合体、温州商贸城等商贸项目建设,打造新亮点,树立新形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引导农民转变消费方式,扩大农村消费规模,逐步实现城乡市场共同繁荣。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完善上窑国家森林公园配套服务设施,争创国家5A级景区。推进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和新四军纪念林升级改造,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策划寿州窑遗址公园、寿州窑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设。蔡城塘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建设。推进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发展。创建省级旅游乡镇1个、星级“农家乐”餐饮店2个。

㈣以滨湖新区建设为引领,着力打造东部新城。以建设产城一体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旧城区改造。加快中心城区国有土地开发,完成拆迁5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15万平方米。完成顺发·泽润园一期16万平方米商品房建设,启动二期建设。实施上窑小城镇改造安置房建设和项目区拆迁工作。加快推进朝阳东路南侧胡圩综合开发项目征地拆迁及建设。全面启动洛河供销社和“龙港花园”棚户区改造。力争全年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继续开展大管理、大拆违、大整治活动,提高城市创建水平。加快新城区开发。全力服务滨高塘湖东部新城建设,启动区政务中心规划建设,加快站前广场、朝阳东路延伸段、站前路、滨湖大道等“一场三路”建设。推进水、电、气和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城区延伸,最大限度地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现代交通路网。全力支持合淮蚌高铁暨淮南东站、淮蚌高速、淮滁高速、206国道改线、淮上大桥、九龙大道、舜耕大道等大交通路网建设,加快完善国庆东路、田大南路、淮舜南路、林场路等城市内网道路建设,形成“六纵四横”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争取合徐连接线十五中至曹店段改为城市道路。加强农村公路、县乡道路建设,推进“村村通”延伸工程。

㈤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引擎,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大通振兴崛起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来抓紧抓好。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层层分解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优”,严格兑现奖惩。坚持区几大班子领导率队招商与专业小分队招商相结合、政府推动与专业推进相结合,强化企业招商、产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强化会展招商,借助中博会、徽商大会、豆腐文化节等平台,邀请外地企业家、投资商会多来大通参观考察,沟通交流。大力拓展与央企、省属企业投资发展合作。力争全年引进内资增长30%以上。全力抓好项目工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促增长、就是增投资”的理念,积极跟踪、研究、对接国家省市政策导向,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的谋划、储备、落地和达产。落实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排出全区30个对全局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工业、农业、城建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乡镇街道、部门帮办制度,以及重大项目月调度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确保项目无障碍推进。

㈥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全力打造幸福大通、和谐大通。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认真总结2010年民生工程实施经验,积极开展“回头看”活动,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理,确保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提前谋划2011年的民生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内容,强化基础管理,健全长效机制,提升民生工程层次。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就业,突出抓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3500人,创业、就业培训1200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加大科技普及、应用和推广力度,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实施上窑中心小学和九二小改扩建工程。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整顿规范医药食品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建成大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上窑和九龙岗综合文化站,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全覆盖。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推进计划生育阵地建设,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环保责任制,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准入关。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控能力。深入开展“平安大通”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认真落实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信访信息报送和群众诉求反馈机制,健全重点问题包案和领导干部约访制度,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完成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把政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现代行政理念,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快推进政企、政事分开,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大兴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行政能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绩效评估制度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改进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创新政府工作流程,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有序、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权力运作的规范和约束,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不断改进作风,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公务员队伍。

继续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强化执政为民意识,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奢侈浪费。

各位代表,回首“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展望“十二五”,绘就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抢抓新的机遇,谋求新的跨越,我们既信心满怀,又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扎实苦干,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大通 工作报告 大通区2011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