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2012年工作报告【完整版】

时间:2023-05-17 11:50:08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大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通区2012年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大通区2012年工作报告【完整版】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大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们锐意进取、团结奋进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正确把握宏观形势,及时抢抓重大机遇,科学应对严峻挑战,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矿区振兴崛起之路,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和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依法治区进程不断加快,开创了大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区经济向质量并进转变,进入实力倍增的新时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第一要务。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科学研判,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全区经济实现了速度质量同步提升,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4.7亿元,比2006年增长102.4%,年均增长15.2%。其中一产增加值达到5亿元,比2006年增长63.4%,年均增长10.3%;二产增加值达到30.72亿元,比2006年增长128%,年均增长17.9%;三产增加值达到8.98亿元,比2006年增长61.5%,年均增长10%。完成财政总收入3.6亿元,比2006年增长252.9%,年均增长28.7%;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比2006年增长274.3%,年均增长3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比2006年增长873.3%,年均增长57.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荣获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称号,先后在全市工业经济、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农村工作、林业工作、防汛抗旱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产业发展向优势崛起转变,进入结构趋优的新时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不变主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三产现代化,积极调优一产、提升二产、发展三产,结构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三次产业由2006年的146125调整为2011年的116920,全区经济进入了以二产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的新阶段。我们始终把工业经济提质增量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增强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工业发展实现了以原料工业为主向加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跨越,“两区两园”实现扩容升级。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3400亩,入园企业123家,总投资45亿元,完成投资22亿元,解决就业8000多人。201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28.9亿元,比2006年增长841.4%,年均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4.5亿元,比2006年增长1384.8%,年均增长71.5%;工业企业达766家,其中规模企业(按同期统计口径计算)149家比2006年新增113家。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39.9%。我们始终把农业提升作为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11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8亿元,比2006年增长60%,年均增长10%。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4.4%。启动了淮南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建设,示范区总体规划,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生态休闲示范园控制性规划、生态农业科技园规划通过审批。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已入驻、签约企业4家。农业科技示范园面积已达耕地总面积的35%。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发展到96家,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13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洛河洼退建加固工程,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我们始终把商旅联动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消费的重要抓手。突出开展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区活动,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行业、新兴行业与新兴消费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五年共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3881户,注册商标28个。以上窑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红色游和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游“三大旅游带”基本形成。上窑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通矿山公园获批为国家级矿山公园。创建省级旅游乡镇2个。海通证券淮南营业部落户大通。新欣、瑞康、三和世纪医药物流园建成投用。淮南国际汽车商贸城、瑞玮五星级酒店、温州国际商贸城、淮南浙江商城等重点商贸项目相继落户、加速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深入实施。

---城乡发展向共同繁荣转变,进入统筹推进的新时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实施城乡大建设作为提升整体形象、引领城乡发展的强大引擎。大规模开展旧城改造,累计拆迁危旧房30万平方米,新建居仁村、巴黎春天等标准住宅小区8215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10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2%提升到59%,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全力为合淮蚌高铁、淮蚌高速、206国道改线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搞好服务,征地8800亩,拆迁100万平方米,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了项目无障碍施工,大通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显现。拓宽改造了国庆东路等城市道路640公里,启动了朝阳东路延伸段、淮舜南路、林场路、站前路建设。实施“村村通”和“通达工程”,改造农村道路6289.7公里;改造小街小巷72条;新建改建公厕24个、垃圾中转站11个,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深入开展大拆迁、大整治和大建设、大管理,全国文明城市、绿化模范城市、旅游城市创建及“四乱”整治成效显著,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村16个、市级绿色小康村7个、市级绿化模范村2个,绿地率达39.2%,绿化覆盖率达42%,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改革开放向深度拓展转变,进入活力焕发的新时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圆满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实施“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试点镇职能进一步完善。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社会建设投入持续增加。大力实施民营经济“3323”推进计划,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畜牧兽医管理改革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改革,积极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多种流转形式,共流转土地15000亩,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建设用地置换和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4个,完成项目8个,新增农用地转用指标1800亩。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号工程”。打造招商平台,转变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主动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分工与协作,提高与发达地区商会和行业组织的联系合作水平,主动走出去、引进来。五年累计签约项目185个,项目资金达197.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9亿元。

---社会事业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变,进入和谐共建的新时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幸福和谐作为干事业、抓发展的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共投入资金2.16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42项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居民110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和6609元,分别比2006年提高7565元和3489元,年均增长11.5%16.2%。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2006年的19平方米和25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和33平方米。就业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乡贫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和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机制不断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我们始终把提供均等优质的公共服务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校安工程,共投资5240万元重建加固学校38所,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荣获省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寿州窑传统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高塘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成功举办了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赛艇、皮筏艇比赛。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区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创建省级卫生村3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取得重大进展,有效防控了“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左右。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成市东部生活垃圾处理厂和陈庄生态污水处理站,深入开展舜耕山禁采和上窑山限采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乡镇1家、省级文明单位3家、市级文明单位(标兵)70家,连续四年获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乡镇政府换届和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连续两年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连续五年获省综治平安(模范)县区称号。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人民防空等工作扎实开展,社会弱势群体、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审计、统计、物价、法制、地方志、档案、保密、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向效能建设转变,进入行政能力加速提升的新时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效务实清廉的政府作为凝聚力量、创新创业的根本保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注重其调研成果的运用和社情民意的跟踪落实。143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76件政协委员提案得到认真办理。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科学界定政府职能,明确管理权限,积极推行集体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为一体的“闭环”管理模式。推进绩效管理,建立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和市长公开电话办理回复工作,促进了政府工作提速增效。全面完成“五五”普法,有序推进“六五”普法。强化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367项重大任务得到认真落实。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管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公共财政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各专项审计,源头预防腐败得到加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力打造“阳光政府”、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政府形象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1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大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促和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一是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1%,财政总收入增长3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6%。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与2010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长14.4%,规模企业增加值增长1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2011年,“两区两园”新增入园企业41家,总投资19.8亿元,已完成投资4.6亿元。净增规模企业9家。新增园区建设用地1200亩,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00多万元。上窑工业集聚区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园区称号。三是农村经济稳步提升。与2010年相比,农业增加值增长17.8%。粮食生产连续8年喜获丰收。肉类、禽蛋、鲜奶、水产品、蔬菜总产平稳增长。淮南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快,新增流转耕地2169亩,新增市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专业合作社4个,新增草莓示范园1100亩、优质葡萄园500亩。完成马场水库除险加固等9项市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孔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省级评审,孔店大型泵站技改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水利部待批。全面完成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年度目标任务。四是商贸旅游联动发展。与2010年相比,三产增加值增长8.7%。争创省级旅游经济强区工作扎实推进,淮南国际汽车商贸城、温州国际商贸城、淮南二手车市场控规均已获批;蔡塘湖生态公园项目完成土地收储;瑞玮星级酒店项目完成土地收储和房屋丈量登记,拆迁方案已公示并听证;浙江商城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报批。“农家乐”餐饮店发展到40家。五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组团参加中博会、厦洽会、西洽会和徽商大会等节会,积极组织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和节会招商,坚持招商引资月调度会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引进内资达5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8.6%,增长70%,荣获全市引进内资先进单位称号。六是城乡建设强力推进。集中力量抓了七大旧改和棚改项目,全年开工商品房80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大通中心城区国有土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维亚瀚城项目二期、上窑小城镇旧改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洛河供销社、骑山园艺场2个棚改项目开工建设,农场棚改项目启动拆迁。顺发•泽润园一期开盘销售。朝阳小区518套廉租房即将交付使用。完成了区政务新区选址工作。全力做好淮南东站、206国道改线、朝阳东路延伸段、淮舜南路等重点工程的土地征收、搬迁安置工作,全年完成征地4300亩,拆迁4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五城联创”,强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改造小街小巷7条,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美化、绿化、亮化水平。以206国道上窑、洛河段和合徐连接线两侧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治脏、治乱,全年拆除违法建设8万平方米。七是和谐社会扎实构建。全年民生支出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5%。投入民生工程资金6830.6万元,32项民生工程按序时进度圆满完成,荣获全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区称号。全区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求富求强的愿望日益强烈,干事创业的热情日益高涨,积蓄的能量持续释放,为大通下一轮加速发展、奋力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增添了强大后劲。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细看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共谋发展,成就辉煌,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二五”精彩开局。我们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发展步伐更加稳健。这些成绩的取得和良好局面的形成,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区几大班子长期“打基础、管长远”成效积累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参与大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牢加快发展的前进方向。五年来,我们牢记发展第一要务,理清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才能牢牢把握全局工作的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增强加快发展的澎湃活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冲破传统束缚,打破旧有常规,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发展的办法、市场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走出了一个个困境,破解了一道道难题,取得了一次次胜利。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五年来,全区上下精诚团结、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每件事,干好每一天,成就每一年。实践证明,只有不断鼓劲加压,真抓实干,才能积聚更强的发展后劲,迈开更快的发展步伐,形成空前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必须坚持执政为民,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实施了一大批城建、交通、商贸、农业、民生工程等项目,投入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让人民群众更加普遍、更加充分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构建和谐,夯实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五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全面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坚持从严治政,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把好权力关、政绩关、责任关、人情关,建设了一个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是科学发展观在大通的生动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以一贯之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中仍有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方式还较粗放;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城乡统筹任务依然繁重;社会事业投入有待增加,社会保障能力还需增强;发展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少数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合理谋划,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东部新城的重要时期,也是不断克服现阶段各种矛盾和困难、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总体上看,发展环境较为有利。一是外部环境助推力增强。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保障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三农”、中小型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我们多上项目,增强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二是政策环境驱动力增加。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以及我省实施合肥经济圈、皖北振兴、国家创新工程试点重大战略,我市实施“一主两翼”发展、建设“两型城市”战略形成的政策叠加效应加速显现,大通的战略地位和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提升。三是自身发展原动力增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已进入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外向化提升的新阶段。随着高速、高铁、国道等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交通枢纽优势凸显,对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力日益增强;山南新区蓬勃兴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滨高塘湖新区启动开发,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力日益增强;“两区两园”扩容升级,大通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对产业转移的承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蕴含的强大内生动力不断显现,为我区“十二五”跨越发展、加速崛起增强了发展后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大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洋溢着蓬勃生机和活力,大通正处在不容错失的战略机遇期,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把人民的期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破解新难题,奋力把各项事业推向崭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区“十二五”规划和区第九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区为主线,以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主旨,以建设“两型城市”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区、生态立区和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最佳宜居基地,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新大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力争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达到上级要求。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五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工业经济要再增新实力。继续坚持工业经济“第一经济”不动摇,按照“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战略培育”的要求,以培育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为重点,着力实施“工业增质提升计划”。更大范围地整合发展要素向工业平台倾斜,实现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洛河工业园扩容升级,加快大通经济开发区和淮南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建设。力争到2016年底,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开发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新增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00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把发展产业集群、壮大骨干企业、培育支柱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和中心任务,全力打造以加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16年底,培育2-3个产值超50亿元,3-4个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集中扶持、重点培育。力争到2016年底,全区规模企业(按新统计口径计算)达到150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以上,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以上,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

---现代农业要再促新发展。坚持“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方向,着力实施“农业增效提升计划”。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设施化、企业化、标准化进程。到2016年底,淮南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洛河洼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草莓基地、千亩双孢菇生产加工基地、百万只蛋鸡基地、万头奶牛基地基本建成。积极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大户和农业合作组织。到2016年底,形成30个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4家,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家以上。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以上,新增农业合作组织50个以上,扶持种养加大户400个以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服务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第三产业要再上新台阶。以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区、打造皖北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建设高品位东部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着力实施“服务业增速提升计划”。全面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骨干、生活性服务业为支撑、新兴服务业为导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2016年底,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做大做强“三大旅游带”,积极推进上窑森林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和“新四军纪念林”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到2016年底,旅游年总收入超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随着“高铁”时代、“滨湖”时代的到来,按照建设高品位东部商贸物流基地的要求,通过招大引强,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商贸、大流通体系。完成淮南国际汽车商贸城、温州国际商贸城、淮南浙江商城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医药、建材、汽贸、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集散地。

---城乡发展要再展新风貌。以“新区开发、老区改造、城乡统筹、整体提升”为重点,着力实施“城乡形象提升计划”。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滨高塘湖新城,以高铁站为中心规划建设东部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文教中心和产业基地。完成大通中心城区、上窑小城镇、顺发·泽润园、洛河棚户区、胡圩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城乡面貌根本改观。到2016年底,全区完成房地产投资150亿元,竣工商品房面积450万平方米左右。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3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启动实施淮河淮上大桥、淮滁高速、九龙大道、舜耕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合淮蚌高铁暨淮南东站、淮蚌高速、206国道改线、朝阳东路延伸段、滨湖路、站前路、淮舜南路、林场路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东部交通枢纽。推进自来水、燃气、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向东延伸,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生态、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到2016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新建一批生态和绿化模范乡镇、村。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五城联创”。

---民生事业要再求新进步。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拓展范围,不断提升民生事业发展水平,着力实施“全民共享民生计划”。加强住房保障,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到2016年底,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20万平方米、改造农房3000户,动态消除住房困难家庭。落实就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完善养老保障,努力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实现“老有所养”。健全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做好城乡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不断完善面向困难、优抚、老龄群体的救助体系。

---社会建设要再创新局面。牢固树立经济社会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社会建设创新计划”。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的“满意度”。突出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提升人民的“健康度”。繁荣文体事业,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人民的“内涵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规律,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强村居(社区)建设,推动财力保障下沉和服务重心下移,促进基层管理力量整合联动。推进平安大通建设,大力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度,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人民的“和谐度”。

三、2012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又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调控蕴含的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崛起进程、实现富民强区为主线,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等综合优势,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合力保增长,上项目,增投资,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努力打造产业大通、生态大通、和谐大通,实现大通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和发展。

2012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上级要求。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转型提升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结构。

全力壮大园区经济。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扩大投资、促进转型的突破口来抓,举全区之力,加快园区扩容升级。成立园区管理办公室,按照综合性、现代化园区的发展需求,统筹搞好园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启动大通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全年力争“两区两园”新增开发面积达到2000亩,入园企业50家以上,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大通工业新区4.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500套公租房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工业园区。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按照“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做强大工业”的思路,围绕新型建材、服装加工、机械制造、医药包装、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千百十”工程。密切跟踪分析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态势,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加强调度帮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集中扶持、重点培育,推动规模临界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8家以上,力争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家以上,加快形成以亿元企业为龙头的规模企业梯次发展新格局。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型升级;抓好节能降耗,通过运用节能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环保型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机遇,建立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成长机制,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光纤光缆、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效益,致富农民。

大力发展示范园区。抢抓淮南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淮南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启动农业生态科技园、农业休闲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力争全年新增入园企业5家以上,完成投资2亿元。推进蔬菜、奶牛、蓄禽、林果、水产等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城市“菜篮子”。继续扩大洛河洼蔬菜、红光葡萄、洛河和九龙岗双孢菇、孔店草莓的种植面积,力争全年新增市级示范园1-2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以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等强农惠农政策,统筹涉农各类投资和项目的安排衔接,完善利益补偿、风险补助、价格支持政策措施,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建成区农民工创业园,构建农村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建立区土地流转中心,搭建村级服务平台,力争全年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加快打造村镇亮点。以高铁、高速、国道沿线为重点,以规划引导、村庄改造、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沿合淮蚌高铁、淮蚌高速、206国道两侧350户农房改造和206国道两侧9公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实施洛河洼、淮南农场6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启动孔店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孔店乡中型灌区项目。全面完成泉源、长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三是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增强活力,繁荣消费。

做大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积极建设烟草、医药、建材、汽贸、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以高铁淮南客运东站建成投用和淮蚌高速、206国道建成通车为契机,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温州国际商贸城、淮南国际汽车商贸城、淮南浙江商城、淮南二手车市场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8亿元。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加快建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做强休闲旅游业。以争创省级旅游经济强区为抓手,依托山水、老矿区、发源地和主题公园等资源,进行整合、包装和开发。推进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和“新四军纪念林”升级改造,组织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上窑森林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完善大通湿地公园功能。加快蔡塘湖生态公园开发建设。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和农业、渔业资源,建设高标准的“农家乐”、“渔家乐”,努力推进“三大旅游带”发展。加快瑞玮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水平。

四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招大引强,增加投资。

持续加强项目建设。按照抓机遇、报项目、争资金、推进度的总体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推进项目、投资、招商“三位一体”突破。既抓紧项目开发引进,更抓实项目落地实施,确保储备项目尽快申报、尽快立项,立项项目早日启动、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加快投产。排出全区工业、农业、城建、服务业30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畅通、左右互动、运作高效的协调机制。完善项目督查机制,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做到每周一督查、每月一汇总、每季一通报。优化环境,建立健全项目审批快捷通道,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阻施工等违法行为。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奖惩制度,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优”,大力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强化工作调度,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扑下身子抓招商,积极走出去,靠前抓招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依托主导产业和上下游产业,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积极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发展“飞地经济”,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建设经营。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引观念、引技术、引管理、引人才等综合招商转变,从单一领域招商向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多领域招商转变。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

五是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全面协调,统筹发展。

打好大建设攻坚战。凸显现代、生态、宜居,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滨高塘湖新城。重点推进“三路一场”建设,完成朝阳东路延伸段、站前广场建设,启动滨湖路和站前路建设。启动区政务新区规划。加快大通中心城区、上窑小城镇、顺发•泽润园、建设村、洛河棚户区、骑山园艺场棚改、胡圩综合开发、农场棚改等项目建设,确保开工商品房80万平方米,竣工商品房 50万平方米。继续做好合淮蚌高铁、淮蚌高速、淮舜南路、林场路、田大南路等重点工程的保障服务工作。启动九龙大道、舜耕大道建设。启动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改为城市道路工作。启动大兴路、孔马路、新武路的改造工作。完善乡镇与行政村之间的路网,启动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试点。积极支持山南新区、市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做好落地项目安置征地拆迁工作。

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加大“五城联创”工作力度,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实施自来水、燃气、排污等市政设施向东延伸工程,改造小街小巷6条,建设孔店生态式污水处理站。以主干道、繁华街区、交叉路口为重点,美化市容市貌。加强环境监管及修复,加快实施九大采煤沉陷区环境修复和开发工程,启动万向生态公园建设。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加强上窑山、舜耕山森林植被和山石资源保护。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排放。规范城市管理体制,推进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执法关口前移,加大“控违”、“拆违”力度,推动城市管理向规范化、数字化、市场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迈进。

六是不断深化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保障、监督与量化考评体系,着力规范基础管理,完善制度政策,提高保障水平,提升实施效果。推进民生工程与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融合衔接,不断放大民生工程的综合效益。探索通过采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各项工作机制,扩大宣传范围,严格项目管理考核,强化项目后续管理,提高项目使用效益,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正确处理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健全市场主导、政府推进、个人自主创业相结合的就业长效机制,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充分发挥创业园、实训基地和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实施项目扩大就业、园区吸纳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四大工程。加大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保障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科技普及、应用和推广力度,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项目争取,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确保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任务,抓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个社区文化书屋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覆盖面。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探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实施“宜家工程”,进一步完善“村为主”考核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两个机制,牢牢把握流动人口管理、性别比综合治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三个重点,提升服务管理能力,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组织效能、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高度重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落实包保责任,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政府最大的追求是为人民谋求更多福祉,政府最好的口碑是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使命召唤我们必须勇于担当,新的历史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励志前行。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把政府的脉搏与党和人民贴得更紧,把全区人民的重托凝聚成矢志不移、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变为心系群众、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一要高举团结奋进的旗帜。团结沟通感情、凝聚力量、增进和谐、促进发展。要把促进团结作为一种责任,自觉把加强团结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抓好班子的团结、队伍的团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富激情、更加和谐。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让蕴藏在干部群众中的能量充分释放,让凝聚在干部群众中的智慧竞相迸发,化作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二要勇当跨越发展的标兵。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是发展的障碍、落后的帮手,只有跳跃式、超常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要敢于打破常规,不为传统模式制约,不为常规思维局限,以一种“敢”的魄力、“试”的意识、“闯”的胆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拓宽视野,更新理念,紧盯先进,不断进取,积极作为。要围绕“用好发源地、办好开发区、建好东大门”的目标要求,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创新工作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三要敢当激情干事的先锋。一个蓬勃发展的地方,必定是激情澎湃的地方,激情出智慧、出韧劲。要怀着一份执着的情感,一份干事的激情,以一种对事业“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要把所有的心思倾注在干事创业上,全部的本领施展在加快发展上,所有的工夫投入到狠抓落实上,真正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取得新突破,在大胆超越中提升新水平。

四要乐为勤奋敬业的公仆。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要面对面、心连心、手拉手做好群众工作,认真办好群众的每一个投诉、每一个电话、每一次来访,让群众的呼声有回复、有答案,切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要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公正运用考核结果,让真抓实干的干部得到肯定、得到奖励、得到实惠,让虚假漂浮的干部受到告诫、受到惩罚、付出代价。

五要争做廉政守责的典范。突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让接受监督成为一种常态,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成为一种追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严肃法纪政纪,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重大项目、重点部门和大额资金使用监管审计制度,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严禁奢侈浪费,恪守清正廉洁,建设一个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今天的大通,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心齐、气顺、劲足,蓄势待发。责任与重托,鞭策我们奋发有为;光荣与梦想,激励我们不懈追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坚韧不拔的信念,只争朝夕的精神,克难攻坚的锐气,勤政务实的作风,在推进“富民强区”新的征程上,共同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大通 工作报告 大通区2012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