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5-17 17:30:08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3日在醴陵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市长蒋永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克难奋进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2010年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033日在醴陵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蒋永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克难奋进  逆势争上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醴陵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争一进百、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坚持“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的方针,超前谋划,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于预期,好于上年,好于全省、全株洲市平均水平,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前一年超额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GDP、财政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六大指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上历史的新台阶,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五强。

(一)保增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保增长,开局艰难、结局精彩,各项指标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活力强的特点。主要指标超预期。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超出年初目标3.1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收入14.2亿元,增长20.03%,超出年初目标5.0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29.6%,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150元、7701元,增长12%13.7%,超出年初目标2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完成外贸出口总额5.1亿美元,增长9.3%,在全省县级排名第二。工业经济超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344.8亿元,增长23.3%;实现工业增加值116.7亿元,增长18%。规模工业企业由384家增加到434家,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25%。荣获湖南省、株洲市两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红旗单位”。农业生产超历史。实现农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6.1%。粮食播种面积达100.9万亩,总产量48.5万吨,创近10年来最高记录,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完成退耕还林7000亩、人工造林2.1万亩。实现养殖业产值22亿元,增长5%。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全国县级排名中位居第二。第三产业超往年。实现增加值58.3亿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9亿元,增长22.2%

(二)强基础,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启动第五次城市规划修编,完成50个村庄整建规划,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以城市“三创”为抓手,大力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江源大桥、渌江书院桥、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江源路、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及状元洲文化公园改造顺利完成,左权南路延伸线、车顿桥广场和东正街改造基本完工,国瓷路建设、渌江大道拓宽(三期、四期)、阳三路改造(一期)、公厕和垃圾站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通乡公路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完成神福港、白兔潭、双河口3座大桥主体工程,启动浦口、庞田2座大桥建设和6座危桥改造。建成2个农村客运站和一批招呼站。大兴水利建设,完成各类水利工程9000处,实施官庄、酒埠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整修加固病险水库20座,被评为“湖南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首夺“芙蓉杯”。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2处,解决了42545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了5个变电站建设和40个村的电网改造工程。加大“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力度。亮化小街小巷10条;新增绿地19770平方米,绿化率达31%;改造燃煤炉窑23座,拆除城区烟囱52座,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319天上升到326天。城乡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卫生检查中排名第四。

支柱产业更优更强。陶瓷、花炮两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58.2亿元、94.5亿元,增长20%22%。陶瓷产业进入全国百佳产业集群。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和花炮产量分别达31.8亿件、43.6万吨、2160万箱,增长16.5%18.5%24%。陶瓷产业园入园企业达47家,投产39家,产值突破25亿元。完成醴陵电瓷厂改制,引进新华联集团组建华联火炬公司,初步实现“保品牌、强产业”目标。成功举办“历史的釉光”首博展、台湾釉下五彩瓷珍品展等会展,“醴陵制造”知名度提升。

项目建设超常推进。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建和新建基础设施项目达40个,总投资21亿元,建设和投入规模创历史之最。全年争取国家项目30多个,资金2亿多元。五大融资平台实现融资8.8亿元。强势推进醴陵大道建设,成功争取沪昆高铁在醴设站,高效完成岳汝高速征地拆迁安置任务。承接沿海产业转移,25个项目成功落户。湘东国际物流园项目已同深圳盐田港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稳步推进房产项目开发,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1.1亿元,税收突破1.5亿元。

(三)调结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产业结构逐步协调。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558.126.9调整为13.159.727.2,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6.7%提升到67.7%,提高11个百分点。畜牧水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7%提升到47.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高新技术产值增长1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19.7%,占全市GDP76.8%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增长48.8%,超出年初目标8.8个百分点。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加,分别增长5.9%78.9%35%;技改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92.7%。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实际利用内资15.5亿元,增长30.4%;实际利用外资6226.5万美元,增长29.4%。成功创建“株洲市金融生态模范达标县”,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7.7亿元、41.5亿元,增长22.7%35.6%;全年新增贷款10.9亿元,较上年翻一番。

财税结构日趋优化。全年完成国税收入5.9 亿元,增长4.1%;完成地税收入3.4亿元,增长25.4%;完成非税收入4.9亿元,增长42%。税收收入达9.3亿元,增长10.9%,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65.3%,在株洲五县(市)中位居前列。

(四)促和谐,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民利有力保障。33件省级、7件株洲市级和10件本级民生实事圆满或超额完成。征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基金2.8亿元,争取上级补助1.3亿元,支付各种待遇3.3亿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406人。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分别达141元和52元,实现应保尽保。建成敬老院1所、“五保之家” 9所,实现了“乡乡有敬老院”的目标,被评为“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县级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优胜单位”。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0000平方米、廉租住房9840平方米。帮建农村安居房和灾后重建房352栋。救助特困大病患者1106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力度加大,跻身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县行列,继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加强教育强市,完成62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市)”。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耿飚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完成30家“农家书屋”建设,参加株洲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喜获佳绩。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累计补助9.3万人次,补助金额达7125万元;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六年进入全省优质服务县(市)先进行列,分阶段考核办法在全省推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获全国先进。圆满完成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社会大局平稳可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执法、治理、宣传“三项行动”,加强花炮、矿山、危化品、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首次被评为“湖南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推进花炮企业第二轮行政许可工作,117家企业获得安全许可。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成功创建“全国优秀平安畅通县(市)”。完善应急和信访机制,积极化解涉军群体、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确保了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强势推出严打、严防系列举措,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自身建设着力加强。坚持依法行政,成功创建“执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示范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定期向市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121件,办结率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协会等群团组织,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公民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推进政务公开,实行“一站式受理”服务,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大力整治“散、懒、玩、浮”等不良作风,抓好55个职能部门政风行风评议和50个股室正职干部公开测评,机关作风、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此外,国防、人防、民兵预备役、人事、编制、国资管理、统计、广播电视、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对台、农机、工商、物价、审计、招投标、质监、药监、海关、国检、知识产权、接待、法制、市场服务、移民、水文、气象、石油、邮政、烟草专卖、盐务、住房公积金、新华书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儿童、老龄、残联、文联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困难中突破,在挑战中进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心血,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醴部队、武警官兵,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醴陵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周边地区发展态势,加快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部分产业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发展缺乏新兴项目,尤其缺乏大项目支撑;投融资主体市场运作欠缺,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的压力很大;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大势看好  乘势而上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对醴陵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

一是宏观环境转好。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出现好转迹象。我国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明显,呈现企稳回升、恢复增长的趋势。省内经济逆势上扬,发展态势良好。株洲市“保二争一”、强劲跨越、大干快上的态势已经形成。这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政策条件利好。中央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市享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中部崛起”战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政策,为我们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实现科学跨越创造了条件。三是发展形势看好。市域经济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和株洲市前列,形成了加速赶超的发展趋势。全市上下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形成了谋发展、促和谐,推进“争一进百、科学跨越”的良好态势。随着岳汝高速、沪昆高铁、湘东国际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交通区位、基础设施和内陆口岸的优势将日益凸显,我市加快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正处于弯道加速、爬坡加油、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大势看好,乘势而上,大干快上,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乘势而上,核心在“好”,关键在“快”。做好今年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株洲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在“好”的基础上,加速赶超。第一,正确处理转变发展方式与加快发展速度的关系。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并不是降低速度,关键是提高质量和效益。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推进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依靠资源消耗带动增长向依靠自主创新带动增长转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第二,正确处理调整经济结构与加强自主创新的关系。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并不是忽视传统产业,关键是加强自主创新。把推进结构调整与加强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正确处理坚持统筹兼顾与坚持重点突破的关系。强调重视城乡统筹,并不是没有重点,关键是加大以城带乡力度。重视城乡统筹,重点是加快城市提质扩容,提高城市品位,通过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带动农村快速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醴陵实际,紧扣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突出重点区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领域改革,深入实施优势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带动、先进文化带动“三大战略”,全力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切实保障民生民利,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争一进百、科学跨越”。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5%以上;人民生活更加改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争一进百  大干快上

推进“争一进百、科学跨越”,就要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打好“三大战役”,重点抓好三十大项目。我们将以十足的干劲、超强的力度、科学的方法,一鼓作气,大干快上。

(一)迅速打响“三大战役”

全力打好“三大战役”与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一脉相承。我们要用“三大战略”指导“三大战役”,以战略的眼光统一思想,以战役的手段推动突破,以战斗的激情抓好实施。

城市提质战。城市是抢占发展先机的高地。抓城市提质,就是从战略上抓发展,就是抓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打好城市提质战,要在“深化、延伸、求精”上下功夫。纵深推进城市“三创”,确保今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2011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12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高水平规划。强化规划的前瞻性、操作性和权威性,努力实现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管理的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围绕“两型社会”、株洲区域副中心的发展要求,按照“一带两心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秉承“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做好第五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做好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规划控制和管理,严厉查处和坚决拆除各类违法建设,狠刹不批自建、违法乱建、突击抢建之风,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维护城市核心利益。高品质建设。按照“中提、东扩、南进、北连”战略构想,加大老城区改造提质力度,加快新城区扩容步伐。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建美一批城市生态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建好一批公共文体设施,演绎城市内在气质、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引导建设一批高品位住宅小区,办好第三届房产交易会,提高城市居住水平。重点抓好沪昆高铁醴陵站、醴陵大道、渌江大道(三期、四期)、国瓷路、阳三路、李畋中路、玉瓷路、渌江风光带、泉湖体育馆、新区行政中心等十大项目。高标准管理。树立“大城管”理念,建立健全运行市场化、管理网络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势推进、深入开展“三创”、“四化”工作,大力加强城区环卫管理,狠抓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严管重罚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严格土地管理,做大做优土地储备。强化交通秩序规范和管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园区攻坚战。园区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平台。抓园区攻坚,就是抓产业集群,就是抓区域品牌,就是抓工业经济。打好园区攻坚战,要在扩大影响力、放大贡献力、增强带动力上下功夫。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构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园城共建。健全园区市场化运作机制,改革创新园区产业发展和投融资模式,推动园区滚动发展。统筹抓好各乡镇工业小区的整合、提升,鼓励、引导企业向浦口电瓷园、船湾服饰工业小区等产业小区集中。实现项目逐步向园区集中、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产业逐步向园区集群,建设百亿园区,发展千亿产业集群,真正把园区打造成解放思想的“示范区”、“两型”发展的“桥头堡”、产业集群的“火车头”、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据地”和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重点抓好岳汝高速、沪昆高铁、“西气东输”二线、釉下五彩创意园、电瓷电器工业园、湘东国际物流园、花炮物流园、输变电站、醴官线改造、农村桥梁配套等十大项目。

旅游升温战。旅游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抓旅游升温,就是抓富民经济,就是抓居民增收。打好旅游升温战,要在提升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市场效应上下功夫。深入挖掘醴陵两千多年的产业发展历史和人文底蕴,充分发挥产业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优势,整合旅游资源,精选旅游线路,强化营销引导,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以旅游升温,带动人气升温、物流升温和产业升温,加快住宿餐饮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整体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抓好仙岳山文化景区建设、官庄旅游景区开发、渌江书院改造、文庙改造、陶瓷博物馆建设、陶瓷花炮会展中心建设、东风宾馆建设、仙园山庄建设、左家洲建设、渌江拦河坝改造等十大项目。

(二)强力突破“三大重点”

重点区域发展

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域优先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打造醴陵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新农村建设。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加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围绕稳产、增收、强基的目标,用规划整合项目,用项目整合资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速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种粮按实补贴制度,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加快国家粮食生产储备基地县(市)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果品、蔬菜、油茶等农产品基地,推进生猪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林业用地管理,实行封山育林,开展“三边”造林,搞好森林防火,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率,努力建设森林醴陵。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年修道路、两年兴水利”的要求,加大投入,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发展。水利方面:完成荷田、藕塘2座中型水库和2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0处大中型灌区险段处理项目,推进6个乡镇、19个村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4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一批乡镇自来水厂,逐步实现乡镇集中供水。道路方面:启动农村道路“通组到户”工程,加大对偏远地区和困难村组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渡改桥和危桥改造。能源方面:加速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启动城南、星湖、官庄输变电工程建设,突出做好农村电网增容提质,保证农村用得上、用得好家电;进一步推进城乡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推广使用天然气,促进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新建沼气池2000个。村镇建设方面: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农村集贸市场、集中居住点等专项规划,抓好4个重点集镇和4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创卫”工作,净化、美化农村环境。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农业补贴、农业投入保障、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等惠农增收政策。选准增收门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致富能力。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产就业工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引领,按照集约、低碳、高效的要求,大力扶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1211”工程(即打造1000亿陶瓷产业集群、200亿花炮产业集群、100亿产业园区,培育1个新兴支柱产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放大园区效应。年内新增入园企业20家、投产企业10家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1.6亿元以上。二是推动自主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陶瓷、花炮等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培育壮大釉下五彩瓷和电瓷电器产业发展,打造“世界釉下五彩陶瓷之都”、“中国电瓷电器生产基地”。拓宽新型陶瓷材料发展领域,加速发展工业陶瓷。以花炮企业第二轮行政许可为契机,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规范产业布局,推动花炮产业朝安全、环保、时尚的方向加快发展。大力研发日景烟花、大型盆花、高空礼花等高端花炮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壮大花炮机械产业,建设中国(醴陵)花炮机械研发制造中心,配套花炮产业发展。三是帮扶企业发展。支持华联瓷业、华鑫电瓷等企业上市。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鼓励校企合作,组建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实施一批技改扩能项目,推动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两型社会先导区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拉开以沪昆高铁醴陵站建设为引擎、以醴陵大道开发为标志的东部新区建设。将东部新区打造成醴陵“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城乡统筹改革的试验区和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成立新区管理机构,探索创新新区管理模式。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户籍管理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务工创业、购房定居,聚集新区人气,提高城市化率。

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意识。牢固树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民生、抓发展、抓落实”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内需、加快发展、增强后劲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积极主动争项目,想方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做项目。特别是要切实增强大项目意识,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以大项目、好项目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培植后劲、涵养税源。

加紧项目招引。积极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对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型产业培育壮大、重大基础项目建设等方面倾斜,策划和包装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项目和重大项目。积极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配套株洲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项目与产业。

加快项目推进。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责任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明确项目责任,强力推进三十大项目建设。抓项目建设,一定要快,决策执行要快,项目落地要快,工作推进要快,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狠抓落实,早动工、早见效、早受益。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要项目要采取“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特殊措施、特殊服务。一定要下死决心,重拳整治和严肃查处影响项目建设、妨碍企业发展的人和事,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把醴陵真正打造成为项目招引和产业发展的“洼地”。

重要领域改革

体制革新。紧紧抓住湖南省、株洲市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加快石亭、均楚等核心区乡镇的对接发展,推动核心区各项“两型”工作率先突破。重点抓好省管县财政、投融资、城市管理、土地储备、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城乡统筹、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创新。

机构改革。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启动新一轮市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快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企业、资本、中介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实现由政府包办向政府监管、社会主办转变。

企业改制。积极稳妥推进13家株洲市属以上国有企业改制。采取整体出售、股权转让和依法破产等方式,引导国有资产依法有序退出。注重把企业改制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优势重组,实现企业做大做强。要妥善安置改制企业职工,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创业和再就业,切实维护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全力抓好“三大保障”

民生民利保障

认真做好省级、株洲市级和本级的实事工作,全面推进以城乡低保、全民社保、城乡环保和就业、就学、就医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提升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居民保障扩面、标准提高、实惠增多。建好村级“五保之家”,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时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扎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就业保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抓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居房工程。进一步完善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制度,不断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争创株洲市科普示范县(市);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做好全省首轮“教育强市”督导评估迎检工作;抓好江源小学、实验小学、东岸小学的搬迁和扩建,建好59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重点支持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创建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对接产业,推动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抓好文化体育工作。深入实施《醴陵市文化发展战略纲要》;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组团参加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搞好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医疗卫生改革各项措施,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加大疾病特别是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严格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定参合率,扩大受益面。深入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大力开展以计生村务公开、社会抚养费征收、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阳光管理”、“执法破冰”、“生育关怀”等工作,进一步做实计生基层基础,不断提升整体水平。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扎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同时,推进国防、人防、民兵预备役、人事、编制、国资、统计、广播电视、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对台、农机、工商、物价、审计、招投标、质监、药监、海关、国检、接待、市场服务、移民、水文、气象、石油、邮政、烟草专卖、盐务、住房公积金、妇女、儿童、老龄、残联、文联、新华书店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着力建设生态醴陵。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树立绿色、生态理念,着力培育低碳产业,打造低碳园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醴陵;按照“封管并举、造防并重”的要求,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培育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的“三绿”企业,建设绿色醴陵;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推进环保监测监察能力建设,推广清洁能源,加大污染治理和减排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力,建设环保醴陵;抓好全省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生态醴陵。

高度重视关心基层。基层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工作辛苦,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体贴。要牢固树立“关心基层就是关注民生,关爱基层干部也是维护民利”的思想,在人、财、物等方面向基层和基层干部倾斜。逐步提高本级财政对村级组织和居委会的转移支付。调整乡镇、街道办事处财税管理体制,提高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财税奖励分成比例,放活体制,让利基层,让基层得到更多的实惠。

社会稳定保障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三项行动”,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处理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积极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确保治安大局平稳可控,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自身建设保障

按照团结、法治、勤政、服务、清廉政府的要求,围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力开展“规范程序年”活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记政府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以“五个敢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的手段抓好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争创发展优势,始终做到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实践。打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能够交给基层管理的事项全部下放,把属于市场机制和规律能够解决的事项全部放开,激发全市上下乘势而上、大干快上的干事热情。

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压缩行政许可时限,全面推行行政许可(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行政许可职能相对集中到一个股室,行政许可股室集中进政务中心办公;部门行政许可(服务)事项进政务中心要到位,部门对政务中心窗口授权要到位。探索建立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形成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强化绩效考核评估,继续推行政风行风评议和股室长考核评议。努力实现政务督查、行政监察、目标管理、民意传递和舆论监督的有效联动。

进一步规范管理。坚持市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真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深入贯彻《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规范政府行政程序和行政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深化招投标体制改革,强化公共财政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审计。加强公开政府建设,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一切可以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府信息,让权力在规范中实施、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察和审计监察,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力戒铺张浪费,节约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做人民满意、人民放心的公务员。

进一步强力执行。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精简效能的执行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责权统一的问责机制,培养政府执行文化。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干事、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改进领导作风和部门行风,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精力放在落实中,把感情投在服务上,做“推土机”式的干部。倡导程序简化、措施简便、材料简练、会议简短、接待简省、为人简单、生活简朴、下乡简从的“八简”作风。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做到有责必问、有功必赏、有错必纠。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个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站在新的起点,攀登新的高峰,我们信心百倍,坚定执着。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乘势而上,大干快上,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实现“争一进百、科学跨越”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醴陵市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