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织金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过去五年,在地委、行署和织金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织金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织金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地委、行署和织金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及省、地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克服了特大凝冻、特大干旱等一系列艰难险阻,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础,着力增强发展后劲,重点推进社会事业,突出改善民生,较好地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较快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77.37亿元,比2007年增加47.54亿元,同比增长16.98%,年均增长20.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9.83亿元,同比增长25.11%;第三产业增加值31.48亿元,同比增长16.81%)。实现工业总产值63.05亿元,同比增长25.2%,年均增长33.81%。农林牧渔总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13.6%,年均增长9.31%。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从33.64:26.31:40.05调整为20.76:38.55:40.69。财政总收入15.35亿元,年均增长32.6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亿元,年均增长31.95%)。农民人均纯收入3773元,增加1847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18公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7元,增加7834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增加85.5亿元,年均增长50.9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22.08%,年均增长22.59%。
——“三农”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产业化迈出新步伐。2011年粮食产量34万吨。种植蔬菜31万亩,比2007年增长119.4%。种植绿肥32.5万亩,比2007年增长30.51%。全县存栏大牲畜15.14万头,比2007年增长9.5%,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亿元。完成“十带百园”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任务,启动“三万”农业示范工程2.5万户。实现土地流转经营13万亩。建特色产业化示范基地117个,修建沼气池30000余口。累计种植烤烟22万亩,产值3.74亿元,建成烟水配套工程16处,烟水配套管护率达100%。农机保有量持续增长,农机总动力达22万千瓦特,比2007年增加60.5%。
(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各项工程造林34.4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万亩,特色经果林7.3万亩、石漠化治理7.18万亩、异地造林1.3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18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38.3%上升到2011年的43.7%。集体林权改革顺利结束、木材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明显。
(三)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坚持城乡统筹,政府主导,自力更生,探索创新的扶贫思路。五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185万元,扶持项目649个。农村贫困人口从2007年的24.08万人降到2011年的12.28万人,共减少了11.8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逐步改观
(一)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加强。一是城市服务功能逐步改善。五年共投入3亿元完成县城主街道改造,完成城市道路改扩建34千米,完成新华路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改造,平远广场建设一期工程、文昌阁广场建设、双堰塘景观工程和古城改造工程。建成日处理1.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190吨的垃圾填埋场。城市绿化、街道路灯等城市亮丽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引资建成山禾源商都、宏洲国际大酒店、宇东之星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群。二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八步、以那2个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熊家场、珠藏等12个乡(镇)小城镇建设。官寨古街改造工程基本结束。三是城市管理力度加大,“整脏治乱”深入开展,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镇化率从2007年的19.12%上升到2011年的29.53%。
(二)交通基础设施日趋改善。黄织铁路今年3月31日正式建成通车。林织铁路已进场施工。织毕、织纳铁路初设编制完成报铁道部;厦蓉高速清织段实质性动工,织纳段启动放线挖沟埋桩工作,黔织高速正进行路基、桥涵及遂道工程,织普高速已获用地预审、文物保护、地灾备案表批复文件。建成通乡油路10条245公里、通村油路7条122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完成238条1284公里通村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建成渡口41道,15个乡(镇)客运站。
(三)水利基础设施逐步推进。五年共投入水利项目建设资金 5亿元,建设饮水安全项目227个,解决了26.15万人的饮水安全。大新桥水库即将下闸蓄水,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建成“三小”水利工程36处,吹聋水库治理结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平方公里。建设小水电站5个,新增装机容量2.38万千瓦。
(四)电力、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1年售电量增至4.0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1.62%。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城镇用户供电可靠率为98.5%,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为97.6%,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2011年,信息产业业务总量1.5亿元,移动电话用户30.68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8000户。政府自动办公系统、视频电话会议系统覆盖各乡(镇)和各工作部门。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完成骨干网络建设,二期工程接入40个点。中国电信3G网络覆盖全县,移动电话网络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80%,村通光缆60%。
——大型项目建设成绩显著,工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大型项目进展较好。中石化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项目一期工程——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奠基。中石化织金“煤电化一体化”基地40亿立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织金电厂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复路条。黔贵水泥厂正式投入生产。贵州锦麟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38亿元的织金精细磷化工项目开工建设。贵州华桂钼镍股份有限公司镍钼难选矿利用与产业化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有序开展。织金文家坝一、二矿、肥田煤矿、马家田煤矿、戴家田煤矿等大型煤矿正在建设中。三塘、中寨风电场正在测风。织金洞度假区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40万元。
(二)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加快。按照“一区多园、整体布局、分园规划、突出重点、分类发展”的思路,规划12.3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道路、厂房、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中。与15家企业签订入园投资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37.2亿元,完成投资7.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140万元,实现税费628万元,解决就业158人。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领导带头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面开展,组建了7个招商分局。以省地招商宣传推介活动为契机,加大了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区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合作,引进了一批对全县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五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6个,
(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2011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8627户,从业人员141234人;民营企业发展到715户,从业人员3658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较2010年增加4.5个百分点,税费贡献61832万元。
——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平稳提升
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强。完成官寨乡下红岩村、小妥倮村,三甲乡尖山村,茶店乡红艳村,马场乡台子村乡村旅游发展详规和县民族文化乐园旅游发展详规,初步形成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景区项目建设规划相结合的规划体系。全面加快织金古城、营上古寨、官寨苗乡彝街文化园、桂果瀑布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区等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建设,成功举办了四届织金国际溶洞文化节。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全县共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64家,直接就业人员1500人。成功申报四星级酒店1家,培育发展了2家商务酒店,培训旅游服务人员800余人。旅游商品体系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了以蜡染、刺绣、竹荪、天麻、石雕工艺等为主体的旅游商品体系。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共接待游客达2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亿元,全县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民生工程向实向好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宽
完成危房和茅草房改造29387户。完成“黔西北民居”建设36289户。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累计分别为城市低保对象4144户8035人、农村低保对象82582户17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 7182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7240万元。启动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救助制度,2011年为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14045户24533人发放粮食1688万斤。投入4000万元修建24个农村敬老院,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971万元,解决4076户“老有所养”问题。投入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91万元救助18.7万人(次)。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共支出临时救助金2270万元救助25.4万人(次)。累计投入各类临时救灾资金 9587 万元,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500 人(次);投入恢复重建资金和建房资金2991万元重建受灾农房8626户26138间。累计投入6069万元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难问题。殡仪馆开工建设,投入477万元新建烈士陵园,引资2000多万元修建火葬场。城区应急储备粮大米750吨,食用油75吨,能满足城区15天应急供应。廻龙潭、四方井水源恢复治理完成投资302万元,完成水文勘测工程量的50%。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开发新增公益性岗位960个。2011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49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以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9811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均达95%以上。切实加强维权工作,积极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社会事业健康全面进步,和谐织金建设纵深推进
(一)人口计生事业统筹协调发展。人口控制主体指标实现“一升双降”(符合率升、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降);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顺利通过验收;摘掉省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重管县帽子;利益导向体系基本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依法管理和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从93.9%上升至96.46%,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5.74‰、9.25‰下降至13.04‰、6.23‰。
(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以健全和创新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强化督导和问责为抓手,以隐患排查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预防为重点,以监管队伍履职能力提升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保障,以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为契机,切实维护了安全态势平稳。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了双降目标。2007年至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5起,死亡133人;未发生10人死亡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水上安全实现了零事故。亿元GDP死亡率从1.2下降到0.46,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从39下降到1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5.87下降到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从5.76下降到3。
(三)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两基”顺利通过国检验收。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推进。办学条件较大改善,投入11000余万元改扩建、新建中小学校183个,建筑面积56140平方米,消除中小学危房14619平方米,建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1所,53所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工程学校达32所。实施了公办职业中学改扩建工程,相关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完善。助学体系不断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到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逐年提高。在全区率先完成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与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以联合办学形式启动重组织金一中、申办新纪元中学、新纪元小学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心、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中心等工作。
(四)文体广电工作得到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巩固,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物保护力度加大,完成财神庙、梵帝宫、杨泗将军庙、文昌宫、文昌阁、得月楼及童生桥、月华桥,回龙桥修缮工作。完成57个行政村和官寨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验收。广播覆盖率达91.28%,电视覆盖率达88.23%,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五)城乡居民卫生水平大幅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参合人数从2007年的610951人增至2011年的842034人,参合率从2007年88.08 %上升到2011年的99.38%。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民健康体检全面推进。在26个乡(镇)实施防氟改良炉灶13.1万户。成功处置了中寨乡大院小学流感疫情等1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功防控甲型H1N1流感。重大疾病防治和爱国卫生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3480万元扩建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县人民医院创二甲医院已顺利通过评审验收;投资582万元对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规范化建设;建成村卫生室355个,在建村卫生室180个,村卫生室达到全覆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服务站17个。医德医风整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继续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顺利开展,药品市场秩序逐步得到整顿和规范。
(六)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普遍提升,2011年地区年度调查为93.41%,较上半年的92%上升了1.41个百分点,较2010年的74.32%上升18.82个百分点,排名全区县〈市、区〉第一,扭转了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被动局面。
与此同时,武装、信访、物价、审计、统计、科技、移民、供销、档案、县志、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齐头并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干部抓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措施、工作落实力、政策执行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支柱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城乡居民增收潜力不足,财源不多,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大,农村基础设施还很脆弱;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阻力,城市功能不够健全,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弱;五是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管理创新有待加强;六是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铁路、高速公路进度滞缓仍是制约工业强县战略的关键性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中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努力确保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2012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历次全会、中央和省、地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和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建设经济强县、实现跨越发展”目标,结合试验区“三大主题”,紧扣试验区“推进‘双领先’,实现新跨越主题”,加快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三化”同步进程,按照县委十一次大会部署和“12345”工作思路,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9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力争实现197.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45:42。财政总收入达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以上。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93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76元以上。
2012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以上;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0%左右,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40%以上;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9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考核指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12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农业稳县”战略,不断激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稳定农牧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土地流转,抓好产业开发,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油菜和蔬菜种植。2012年,粮食作物种植达150万亩以上,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粮食总产量力争突破3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以上。有序推进沼气池建设,确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大退耕地种草、林草套作力度,认真实施青贮工程,加快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步伐。确保存栏大牲畜16.5万头以上、羊5.5万只以上、生猪31万头以上、禽225万羽以上。
(二)深化扶贫开发,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政策(简称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充分发挥两项制度的作用,保障农村贫困人员基本生活,提高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以“3321”工程、“十带百园”工程和“三万”农业示范工程、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养殖小区为突破,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着力兴建一批规模大、水平高、上档次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养殖场和专业大户,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建立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集团帮扶、开发投资融资改革试验“三大机制”,创新产业化推进、劳务经济、农村能人带动、社会保障和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五种模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增强贫困乡村发展活力。确保脱贫人口达3万人以上。
(三)狠抓林业生产,强化生态建设。以东部生态综合治理区、南部生态环境保护区、西部生态经济巩固区、北部生态特色发展区建设为主线,以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特色经果林、长防林、重点区域绿化、水土保持、森林经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节能减排“十大生态工程”为抓手,以生态城镇、生态庭院、绿色通道为重点,加大林业投入,抓好营造林建设,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提升林业产值,稳步推进林业改革,加强森林经营,强化资源保护管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5.2%以上,活立木蓄积达246万立方米以上,全县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林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二、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循环型发展、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盘活产业园区功能,深化招商引资工作。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不断膨胀园区引领工业发展的能力。一是借省委、省政府打造黔中经济区、“贵阳1小时经济圈”的有利时机,坚持充分体现集约和环保的要求,坚持尽可能多用荒山、荒坡,少占耕地,坚持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同步建设的原则,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2012年,力争新增园区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新增入园开工建设项目5个以上,入园项目投资新增5亿元以上,新增建成投产项目3个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利税1000万元,转移劳动力200余人。二是强化项目库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推介一个的要求,在园区加快规划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装备、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煤机及建材专业市场等产业,科学规划一批高质量的入园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山东青州、重庆南岸区结对帮扶等平台,突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入规模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力争建项目库项目108个,签约项目20个,签约资金400亿元,到位资金100亿元。四是强化要素支撑和建设项目服务,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协调项目用地,花大力气解决制约入驻项目“土地瓶颈”问题,加快园区水、电、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步伐,为项目入园提供全方位的要素支撑;不折不扣推进招进引资责任制和“项目保姆”责任制的落实,严厉打击、查处对企业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严格县领导、部门领导、乡(镇)主要领导项目保姆责任的落实,确保项目“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五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制度和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达到“办事手续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要求。
(二)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新兴工业产业发展。一是在做好煤磷化工、电厂、镍钼难选矿项目和省地落户我县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的同时,继续推进三甲工业园煤机装备制造项目、黔贵编织袋厂建设项目、中空玻璃厂建设项目等2010年已开工建设的8个入园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建成投产项目3个以上。加强对2010年已签约、未开工建设的入园企业跟踪协调和服务,确保新开工建设项目5个以上,力争入园产业项目总投资新增5亿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二是抢抓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机遇,重点实施煤层气、风能综合利用及发电项目。三是不断巩固和壮大煤炭支柱产业。围绕建成全省最大煤炭生产基地目标,以安全为保障,夯实煤炭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工业总体水平。全面推进大矿建设,正确引导和加大煤矿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实现建成煤炭产能900万吨/年以上,原煤总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55亿元以上。
(三)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培育扶持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落实扶持私营个体企业的政策措施,全面放开竞争性市场的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私营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私营企业创名牌商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2012年实现非公经济从业户有所增长,创产值71.5亿元、上缴税金8.4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三、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承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加快构建现代交通网络。逐步形成集高速公路、铁路、县(乡)油路、通村公路为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2012年,力争开通黄织铁路客运,加快林织铁路进度,力争实质性开工建设织毕、织纳铁路。力争实质性开工厦蓉高速织纳段控制性工程,力争开工建设织普高速,2012年10月1日前黔织高速通车。积极完成上级下达通村油(水泥)路、县乡道路改造、农业产业区公路、库区公路和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客(货)运站、渡口、码头、站场建设任务。加强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强化路政科学化、规范化执法。积极探索城市公交建设,不断整顿、治理和完善县乡客运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营运行为。确保县道好路率达87%以上,乡村道好路率达65%以上。
(二)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推动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3月底,完成大新桥水库总长34公里、主管道从水库大坝至县城古佛山水厂、三条分支管道分别往城关花红、三甲、绮陌,能灌溉2万余亩农田和供应城乡20余万人饮水的二期管网工程,增强城区后备水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相关工作。实施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0.9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推进白泥坡水库(中型)、铁厂坝水库(小一型)、曾家寨水库(小一型)建设。完成红阳水库(小一型)、后坝水库(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县城防洪向阳桥下段、底那河、杨柳河、干河等4个河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抓好水利普查、防汛抗旱和水利安全。加快重点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基本解决重点乡(镇)防洪问题。
(三)加快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20千伏电网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架的城乡输配电网。继续开发利用小水电,进一步优化完善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加快推进工业信息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信息网覆盖率。不断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和信息智能化服务水平。
四、深入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不断调整完善《织金县城总规》,积极抓好马场工业园区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绮陌工业园规划、磷矿基地规划、桂果生态农业园规划和煤矿产业带发展规划。二是适度改造老城,加快开发新城。加快新行政办公中心、平远新城、城西居住区、城南居住区、花红居住区等新区建设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完成金南路道路工程,推动金南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沿河路二期日升桥至童生桥治理及新华路、新华西路、织金街、“双潭对镜”等地段旧城改造。完成迎宾大道配套工程建设,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及道路、花红新区道路的征地拆迁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金水小区环境治理。完成双堰塘-古佛山水厂、鱼山路(星秀路口-鱼山-双堰路)、工业路和新华东路(东升桥-粮食局)等道路“白改黑”及边沟治理,实现城区主干道“白改黑”全覆盖。同时,对西二街、西三街、深圳一街、深圳二街实施毛石路改造,逐渐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城市道路改扩建5千米以上。新建或改扩建小城镇道路2千米以上,城镇化率达30%以上,城市亮灯率达95%以上。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业。推进房地产开发多元化,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成金玉龙城、山禾源五星级酒店建设,启动锦绣家园建设。四是强化城镇精细化经营管理。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和违法违章营运行为。
五、深入推进“旅游兴县”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全区承办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努力把织金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一是加快完善我县旅游要素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旅游业“十个一”工程(确定“一句旅游宣传口号”、制作“一张旅游形象片”、创作“一首旅游歌曲”、出版“一本旅游画册”、制作“一本旅游指南”、设计“一批宣传资料”、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开通“一个旅游网站”、培训“一批服务人才”、完善“一批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快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二是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的原则,努力把重点旅游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互补、互赢发展的旅游目的地。重点实施“溶洞古城”旅游景区建设,做好织金洞、织金大峡谷、裸洁河(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古城文化旅游区、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区、丁宝桢历史文化体验区等重点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三是加大织金洞景区及配套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织金洞交通标识改造、织金洞景区停车场扩建、织金洞景区灯光改造、织金洞迎宾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完成织金大峡谷配套景点建设;完成官寨苗乡彝街文化园官寨古街、彝苗民居改造、安邦彦旧居遗址恢复及博物馆建设;加快官寨特色旅游商品购物街、旅游娱乐休闲广场建设。四是完成桂果生态瀑布景区休闲农业观光园、农家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古城区0.6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建设;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东山前殿、鱼山、太平桥、日升桥、三甲保安寺维修;推进营上古寨景区、五星级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构建以公路物流为龙头、以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集铁路公路联运、存储加工、流通配送、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综合体系。加强商贸物流载体建设,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推动县城火车站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打括货运站等为龙头的物流园区建设。
(三)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其他服务业。加快建设旅游商品市场、建材交易市场、农贸市场、汽摩修配市场等专业市场,重点推进县城综合批发市场、建材综合市场、装饰材料综合市场,进一步完善乡镇农贸市场功能。深入实施农产品产地市场、进村连锁超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培育大型矿区综合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稳妥发展地方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在农村发展各种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民间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各类保险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发展壮大,强化保险功能,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农业生产保险、农民工人身保险等新险种。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
六、深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做细做实民生工程,保障和改善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水平
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落实五保供养制度,确保24所敬老院全面入住、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0%以上。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衔接,深化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改造农村危房15394户,开工建设廉租房1242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300套。完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4.5万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投入2963万元以上。建立县级救灾储备库1个, 300平米以上的城市社会福利中心1个,老年公寓2个,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社会服务中心、织金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县城儿童福利院及县城流浪乞讨救助站。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完成城区地下水文勘测工程,力争实现迴龙潭、四方井水源恢复。加大对民生工程的督查,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狠抓教育基础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普翁、三甲、板桥、八步、茶店等5个乡(镇)义务教育实现初步均衡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重视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深化与上海新纪元合作,加快“毕节试验区织金县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园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织金县思源学校、第十中学、第二职中建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84%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8%以上。下大力气确保2012年高中阶段突破工程(当年初中升学率达85%以上)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暨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评估考核顺利通过省级人民政府验收。
2、抓好文体广电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注重培育和发展文化龙头企业,积极筹划《国之宝桢》电视剧制作,创作一批有影响、有实力、走得出去的小说、诗歌、美术等文化产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农家书屋、数字图书进农家、数字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适时举办相关读书活动、健身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活动,让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开工织金“一场三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建设。完成织金人民剧场的维修改造。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行政村通广播工程、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建设工作。
3、夯实医疗卫生基础,提升城乡医疗健康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发挥县医院、中医院在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乡镇卫生院全面发展。巩固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成果,农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确保孕产妇死亡率在34/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在8/1000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在0.15/1000以下。强化重大疫情预防和应急处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民营医院建设。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强化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做好学校、酒店、餐馆、农村宴席的食品检测,杜绝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确保“双降”目标实现。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加大财政投入;抓好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力度。2012年,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以上,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分别控制在12.92‰、7‰以内。
5、巩固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建设,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兴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确保亿元GDP死亡率控制在0.25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在考核控制指标以内。
(三)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指示和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打、防、建、教、管、改”六个环节,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和群防群治工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和铲除黄赌毒等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部等多发案地区和多发案部位的管理,消除治安管理盲点;突出抓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违法犯罪多发人群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努力减少治安发案和刑事发案;继续深化禁毒重点整治工作,抓好社区禁毒康复工作,开展“阳光工程”,把培训、就业、安置有机结合,创新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建立“织金县关爱医院”对特殊涉毒群体进行集中收治。大力整治和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好“天网”工程,投资近4000万元在城区新建监控探头451个,实现城区背街背巷易发案路段全天候无缝监控覆盖。深入推进“平安村寨”、“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数字化工程建设,下大力气推进“和谐织金”和“平安织金”建设,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支持县人武部业务技能建设,不断提高县级人民武装战备水平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抓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统计、监察、物价、工商、技监、移民、房管、气象、供销、档案、县志、老龄、外事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动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行政机关作风转变,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坚持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大反腐败力度,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乱、治贪”,全面推动廉洁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群众、扎根基层化解矛盾,全面推动政府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愿望、更加符合加快发展需要。自我加压、干字当头、闯字当头、快字当头,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织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经济强县,实现跨越发展”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织金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织金县 政府工作报告 织金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