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津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五六”工作思路,坚定解困变强、富民强县目标,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和“突破利津”两大机遇,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带动、改善民生五大战略,强化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改革创新、全民创业、狠抓落实六项措施,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年均增长18.3%。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5∶49.8∶25.2调整为13∶58.9∶28.1。工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7家,比2005年增加60家;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利税47.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1倍、6.3倍。利华益集团入闱中国企业500强,三阳纺织位列中国棉纺织行业前10强,我县成为有影响力的石化基地、纺织强县。五年新上投资过亿元项目57个,其中近两年新上36个,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利华益集团丁辛醇项目顺利投产,总投资55亿元的诚航新能源车辆制造项目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7.6个百分点,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驰名商标4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业提档升级,现代物流业快速膨胀,金源物流、博安仓储、黄河生态公园和乐园、东营百大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运营。财政金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856万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3亿元、贷款余额56.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4%、17.6%。投资不断扩大,“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消费明显增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亿元,年均增长13%。“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削减幅度均达到10%。
(二)“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03个,优质棉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5个。依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六和集团,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起了集饲料生产、种苗孵化、设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一条龙”的肉禽产业链。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不断提升,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五年累计整理土地13.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亩,改造灌渠38.5公里,疏浚治理骨干河道62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30公里、危桥64座,铺设供水管线3148公里,解决了近2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为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0个,建成乡镇超市、农村放心店、放心农资经营网点216个。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来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达20亿元,年均增长26%,是“十五”时期的3.5倍。农村群众种粮棉、选良种,购买农机、家电和汽车摩托车等,都获得了补贴。
(三)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市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建成了东津生态园、翠园湖等城市公园。津苑小区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健全、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人居示范区,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利津特色的靓丽景观。实施了城区居民燃气工程,对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文化商务中心启动建设,三里河流域环境完成全线改造。五年新建、改建城区主干道路32.6公里;新建住宅区14个、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6%;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小城镇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陈庄工业园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利北滨海经济园完成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五年新建、改造干线公路48公里,荣乌高速利津段工程、东滨路城区绕城线工程、河辛路陈庄段改线工程相继建成;德大铁路沿线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荣乌高速与县城连接线工程城区段已经竣工,黄大铁路利津火车站将建成沿线标准最高的县级火车站。总库容2000万方的陈北水库开工建设,日提水能力150万方的宫家干渠闸前泵站、日供水能力6万方的城市水厂扩建工程竣工投用。实施了刁口渔港扩建工程,对利北防潮堤进行了修复加固。五年新增主变容量22万千瓦,输配电能力大幅增强。“数字化利津”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民环保行动,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动用土方3561万方,植树401万株,“三网”绿化主体框架初步形成,停河34年的黄河刁口河备用流路全线恢复过水,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实现巨大改观。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金融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城发公司完成投融资2亿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东营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在利津设立工作机构;“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分期回购”的BT模式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功应用。土地开发利用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实施,利北土地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园区和大项目建设用地得到保障。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任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年累计利用外资7287万美元,与法国液化空气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深入推进全民创业,2010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到26.3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培育了旭升生物科技、凯亚再生资源、信合肉禽养殖等一批全民创业典型;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预计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其中出口6500万美元,分别是2005年的3.1倍、2.1倍。
(五)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94.4%,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7.8%。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教学仪器更新和“两热一暖一改”等重点工程,新建、改造校舍23.7万平方米,利津一中体育场、实验一校综合楼建成投用,第三实验幼儿园完成主体施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0处,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9处,“一刻钟”卫生服务圈初步建成。实行了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连续18年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以内。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利津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96%的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全民健身设施不断改善,广场、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职工权益得到保障,史志、广播电视、黄河河务、电子政务、气象、档案、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对台、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县深入实施。全县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平安利津”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依法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和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五年来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了960元、32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9%,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了800元;城镇、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99.6%,财政补助标准均达到每人每年120元。五年建设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1413套,城镇居民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棚户区安置房440套,为180户城镇居民发放了租房补贴。残疾人服务中心、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福利工程相继实施。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3%、12%。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落实了农村在职干部养老保险并提高了工资报酬,实现了乡镇教育、卫生工资县级统筹。6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退休人员待遇,8次提高离休人员离休费和生活补贴,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汽车、住房、旅游、电信等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全县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2010年达到2.4万辆,是2005年的3.6倍,家庭轿车突破2万辆,越来越多的人开上了新车、住上了楼房,全县人民正在向着更加殷实幸福的小康生活迈进。
(七)落实“突破利津”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政策项目资金“三争”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突破利津”的战略部署,并纳入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帮扶利津加快发展。五年来,市财政累计补助资金12.4亿元,支持我县“五保五救助”体系建设,对县乡教师工资进行补助,扶持“三农”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压力,增强了社会保障能力。市直单位、胜利油田不断加大资金、物资支援力度,市直机关下派工作队80%以上的帮扶力量派驻利津,第十四批、十五批下派工作队累计为帮扶点办实事5583件,投入帮扶资金2.78亿元,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产生了良好的帮扶效应。全县各级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突破利津”、财政“省管县”等机遇,编报项目,争取支持,35个项目获得扩大内需资金扶持,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许多部门贡献突出,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和工作能动性。
这五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遇到困难最大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一系列风险挑战,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全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工业产值和利税均增长了2倍以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全省技术改造先进县、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县、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县、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今天的利津,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利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进,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必须把上级决策部署与利津县情相结合,创新发展思路。我们坚持“一二五六”工作思路,突出“一区三园六大产业”发展重点,配套建设利津经济开发区、陈庄工业园、利北滨海经济园、中部生态高效农业园,重点发展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规律、符合利津实际的发展道路。二是必须用市场和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机制。我们坚持用市场机制破解生产要素瓶颈制约,用改革的办法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束缚,建立起了多元化投融资、多渠道供用地等一系列科学高效的发展机制,营造起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三是必须把破解深层次矛盾作为实现长远发展的着力点,实施重点突破。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打基础、谋长远,紧紧抓住基础设施、结构调整、扩大投资、城镇化建设、大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等关键问题实施突破,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必须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并重,凝聚发展合力。我们坚持用好外部政策资源,挖掘内部发展潜力,建立了“招商引资、企业膨胀、全民创业”三位一体的投资模式,整合各类资本资源,聚合多方力量推进发展。五是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坚持实干创业。我们坚持每年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特别是2008年以来,实施了一大批统领全局、引领发展、惠及民生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2009年实施36项,2010年实施45项,以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六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坚持“带着激情干事业、怀着感情待群众”的施政理念,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全市2010年度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取得了全市第2名的好成绩。这些经验是全县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回顾总结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基础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骨干企业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方式调结构压力很大;财力增长与需求增长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维护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要加强,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扎实、办事效率低,有的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部分干部谋划发展的思想境界不够高,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够多,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够大。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利津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利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重要机遇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融合,财政“省管县”改革和全市“突破利津”帮扶政策叠加,为我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批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将使我县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大铁路、黄大铁路、疏港铁路经过利津,东营、胜利、利津黄河公路大桥跨越利津,荣乌高速、东港高速、东济高速、环渤海高等级公路贯穿利津,为今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竞争优势;我县连续多年大力度、高强度投资,建成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为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具备了跨越发展的条件。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更趋复杂,聚集资本、资源的难度加大,我县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县市区中基础较弱,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综观当前形势,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务必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既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一二五六”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扩大开放,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先进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水平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比重有较大提高,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59∶3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初步形成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建设快步推进,园区实现跨越发展,乡镇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发展格局。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水流域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显著改善,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民生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管理不断加强,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围绕上述任务,工作中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坚定“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是全县30万人民的共同夙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必须从利津的实际出发,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重点突破、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统筹兼顾、改革开放、民生为本的发展原则,确保较高的发展质量,确保较快的发展速度,确保全县综合实力再上一个大的台阶。
——全面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是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大机遇。要充分发挥“两区”建设的集聚效应、品牌效应、宣传效应、政策效应,乘势拉开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突破“一区三园”主体产业区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推进主体产业区率先跨越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到2015年,园区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利津经济开发区建成资本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利北滨海经济园建成低碳生态产业示范园和新型海洋经济板块;陈庄工业园成为对接东营港及腹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区域性仓储物流区;中部生态高效农业园成为全省重要的有机种植业、健康养殖业示范区和优质农产品加工贸易区。突破“一中心三组团”城镇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产业发展、人口聚集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环境整治、生态建设为保障,做强做优县城,建设好东营次中心城市,推动盐窝镇、陈庄镇、刁口乡与其他小城镇组团发展,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辐射功能较强的新型城镇体系。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打开对外联系的大通道。加快干线铁路、公路配套工程建设,实施火车站、汽车站建设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构筑公铁配套、设施完善、高效畅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电力、大型引蓄水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能源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实施排河贯通工程,加强利北防潮堤建设,完善防洪除涝和防潮减灾体系。
——切实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这是“十二五”时期发展主线。要把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进经济布局向集约化方向转变。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服务业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打造一批示范园、集中区和专业板块,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块状经济布局。推进产业发展向高效生态方向转变。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突破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城乡建设向一体化发展方向转变。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起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向保基本、广覆盖、均等化方向转变。坚持公共财政原则,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每年办几件群众关切、受惠面大的实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三、2011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加快富民强县、跨越发展进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务必干好。要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用发展的实效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把全年的工作任务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靠项目的实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重要突破,推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7.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3%、18.6%和2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7%以内。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消费、稳定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持续扩大投资。继续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汰劣、有保有压”的投资导向,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4.8%。按照“项目攻坚年”行动要求,启动实施一批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城镇和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责任制,明确规模、投资、时限和责任主体,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完成任务。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5亿元。加快现有企业膨胀步伐,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扩投资、上项目、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全民创业,力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60家以上。深刻把握国家、省、市投资支持重点和政策调整变化,继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为扩大投资注入新的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群众消费预期,确保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15.8%。积极培植消费业态,在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的同时,积极开发旅游、文化娱乐等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消费升级。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完善城乡市场流通体系,继续推进农机下乡、家电下乡等工作。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
提升外经贸水平。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优势企业、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扩大出口,培育自主出口品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依据产业规划,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外派劳务,拓宽对外合作渠道,规范劳务市场管理,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提高财政经济质量和效益。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加大综合治税力度,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深化油地合作,发展油区经济,壮大财政实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大力开源节流,扶持发展优质财源项目,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立足我县产业基础,按照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的要求,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增量带存量,以新项目建设带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改造提升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产业链延伸项目,包括利华益集团丙烯项目、新戊二醇项目,三阳纺织18万锭紧密纺改造项目,民兴公司蔬菜加工项目等。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诚航新能源车辆、凯亚钢材、鑫兴橡塑等重点项目。培育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和装具配套项目,加快打造车辆制造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强强联合、配套协作等方式,向优势产业集中;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引进人才、研发技术、实施技改等方式,提高生产水平,加快产业高新化步伐。
加快主体产业区建设。利津经济开发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内功能布局,建设开发区商务中心,逐步完善区内道路框架和雨污分排系统。做强化工、纺织、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新能源车辆、新材料、生物制药基地,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形成科技引领、体制创新、环境友好的工业经济先导区。陈庄工业园,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框架,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雨污分排设施,实现集中治污。实施精细化工链条延伸、物流园区扩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建“三大工程”,打造产业规模优势、集聚优势。利北滨海经济园,配套完善5平方公里起步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优化园区管理机制,满足大项目落户需求。坚持一二三产业统筹规划、集约发展,大力培育海珍品养殖加工业、生态旅游业、新能源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先行区。中部生态高效农业园,建设农产品加工区,提升鲁北畜产品大市场、北岭蔬菜批发市场辐射带动功能,培育壮大现代畜禽、绿色蔬菜、生态林果、优质粮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道路、水源工程建设,拉开园区发展框架,提升园区影响力、竞争力。大力发展乡镇经济,鼓励各乡镇围绕“一区三园”建设,做好产业配套、基地延伸文章,发展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实现园区、经济板块之间的资源互补、产业互动;支持各乡镇街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发、集约发展的要求,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增强镇村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把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落实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批零餐饮、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农村服务十大领域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加快黄河生态旅游、滨海旅游、凤凰城旅游和黄河故道渔家乐四个旅游片区规划建设。率先突破黄河生态旅游、凤凰城旅游,推进黄河生态公园深度开发,建设凤凰城旅游度假区;依托博物馆、凤凰广场、东津生态园、翠园湖等城市景观,开发亲水娱乐、文化体验、美食品尝等“食住行游购娱”项目,开展特色节会活动,扩大利津旅游知晓度和影响力。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利津铁路物流园区、陈庄现代物流园区等物流集聚区建设,支持金源物流、博安仓储等现代物流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连锁化经营、网络化管理。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运作经营好城市资产,逐步培育房地产主导产业。加快利津银座商城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满足群众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建设幸福家园。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壮大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龙型经济”。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思路,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优质瓜菜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优势林果基地建设和发展要有新突破。科学推进黄河滩区开发,培育壮大生态林果、瓜菜等特色产业,打响“黄河滩”、“黄河口”、“黄河故道”品牌。支持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发展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依托六和集团肉禽养殖产业化项目和鲁北畜产品大市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肉禽和肉牛肉羊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打造现代畜禽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做大做优海珍品养殖加工基地。依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在盐碱地改良及利用、重盐碱地区绿化、盐生植物栽培管理等方面实施重点攻关,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打造“放心农产品”区域优势。建设乡村气象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强农业科技、农资、信息、疫病防治等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宫家西干渠节水改造、王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盐罗分干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改善黄河滩区灌排条件,完善引、蓄、灌、排体系;实施一批土地整理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围绕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方便服务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有步骤地推进集中居住。鼓励经济实力强的村集中建设农村社区;支持“空心村”通过闲置宅基地置换、复垦等形式,提高住宅集中度。扶持建设一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房集中建设点,同步提升现有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科教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覆盖,引导金融保险、商贸流通、邮政通信等企业在农村社区设立服务网点,加快实现农村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启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扶持新上一批垃圾收集、运送设施,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全县所有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扩大县城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抓好重点城镇建设,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服务功能。
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按照东营次中心城市的定位发展城市,按照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要求配套城市,按照便民高效、井然有序的要求管理城市,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魅力凤凰城。西部城区以文化商务中心建设为核心,推进深度开发,改善博物馆周边环境,打造综合性商务功能区。中部、东部城区以棚户区、城中村、旧城改造为重点,继续推进三里河中段及利三路中段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加快石家庄片区改造,启动部分新的片区改造。实施利一路南侧公建项目、供电指挥调度中心项目,建设一批高标准建筑,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对县看守所、武警中队和拘留所进行整体搬迁。启动南环路建设工程,拓展城市南部发展空间。加强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降低网损漏失率,提高供水保障水平。适应城市规模扩大需要,规划建设新的热源工程,完善城区集中供暖系统,进一步提高供暖质量。改善城市水系环境,提高防洪行洪能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改善市容市貌。启动利津汽车站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城区便民公交系统,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居民出行。修编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完善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完善数字化城管体系,加大城市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巡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健全完善城市供水、供暖、供气、物业、环卫、绿化管理办法,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切实解决事关市民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
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德大铁路黄河大桥今年完成大桥桩基、平台施工,开工建设利津火车站。配合做好黄大铁路施工和疏港铁路、环渤海高等级公路规划设计工作。实施完成荣乌高速与县城连接线工程,形成贯穿县境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建设陈北水库一期工程,库容达到980万方,有效解决周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实施刁口渔港综合治理工程,提升渔港配套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沿海防潮体系建设。实施110千伏盐窝输变电工程,为县域中部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加快小城镇发展。坚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合理确定小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推动小城镇错位发展。以盐窝镇、陈庄镇、刁口乡为重点,统筹推进园区和城镇建设,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和项目布局,提升小城镇产业集中、产品集散、人口集聚功能。加快乡镇驻地建设改造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小城镇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镇环境面貌。
(五)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探索建立科学生态、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治理水气污染全民开展环保行动,坚决关停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土小”项目,坚决把住新上项目的节能环保关口,采取坚决有力的节能调控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坚决保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实施节能示范工程,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激励各个领域、全县人民倡导环保、节约资源。着力推进工程减排,建设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工程,对太平河、褚官河等骨干排河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制定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继续实施刁口河生态调水工程,修复和扩大湿地资源。大力推进路域绿化、水系绿化、村庄绿化和“三网”示范区建设,在全县上下再掀打造生态绿洲、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潮。
实施科技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大科技事业投入,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利华益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航天应用技术转化中心建设,提升利津高新技术创业园孵化功能,争创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全面对接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科学编制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进一批利津开发建设急需人才,支持骨干企业、新兴产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为创新团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选派一批基层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逐步形成梯次结构的人才队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企业家发展和各类人才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着力破解融资、用地、项目瓶颈制约。强化银行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机制,支持银行业健康发展,密切银政企合作。开展多种信贷业务,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成长,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完善金融担保体系。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推动城发公司加快发展,增强投融资能力。完善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增加土地收储量,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创新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机制、国有未利用地开发机制,拓展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空间。成立项目策划团队,围绕“一区三园六大产业”发展,精心论证包装一批符合县情、符合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产业项目,吸引资本、人才、资源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围绕服务“三农”,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农村社区延伸,规范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业务,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依法保障农村群众合法权益。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运转协调的原则,适当扩大乡镇经济管理权限,增强乡镇发展活力。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救助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救助标准,保障城乡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城市“三无”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基础养老金,对参保群众缴费给予每人每年30元补贴,为农村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保险费。从此,所有农村群众都有了基本养老保障。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好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房源,为城镇住房特困群众发放廉租房货币补贴,继续建设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构建城乡全覆盖、保障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加强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理顺管理体制,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第三实验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建、改造一批中小学校舍和农村幼儿园,配备一批教学多媒体设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服务周到的卫生事业。全面实施已于2010年12月开始的基本药物制度,城乡群众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基本药物,全部实行最低成本价,不再负担药品零售差价。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人均20元的标准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35-59岁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病”检查,为4-15岁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农村孕产妇住院每人给予500元一次性补助,让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居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目标责任,狠抓综合治理,强化利益导向机制,确保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农家书屋。开展文化节会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启动“六五”普法教育,实施依法治县“五五”规划,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大力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工作,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外事侨务、黄河河务、民族宗教、电子政务、气象、对台、史志、档案等方面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利津”建设,加强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障校园安全。建设农村平安网络,实现农村综治联管全覆盖。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形成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突出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加强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一)科学理政。更加注重知识更新和能力锻炼,全面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更加注重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理性化,重大决策问政于基层、求教于群众、借智于专家、依据于法律。更加注重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勇于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抛弃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以新境界、新形象推动新发展。
(二)高效施政。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推动政府工作提速增效。健全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违诺问责等制度,全面提升行政机关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依法行政。完善学法守法用法激励约束机制,依法按程序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政府工作置于阳光之下。严格执行县委、县人大的决策决议,支持人民政协依法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行使。
(四)从严治政。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责任制,强化工作督查,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规范完善财政资金、人员选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严格照章办事、规范操作。认真贯彻《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行为,要严厉问责,决不姑息。
(五)廉洁从政。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廉洁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德、行为之范,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六)勤政为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群众利益,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应是政府工作不懈的追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和完善县长公开电话、县长市民对话会制度,进一步畅通“网上民声”、“行风热线”、信访求助等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县长公开电话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近日将正式开通,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县长公开电话5612345,“有事找政府”。我们成立了县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建立了“一线受理、分转办理、跟踪督办”的运行机制,县长副县长定期上线接听电话,了解群众诉求,为群众排忧解难。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掌握群众愿望,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为群众信任的政府、群众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发展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利津进入了必须加快发展、能够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把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的最强音,以发展论英雄,靠发展求突破,营造想发展、议发展浓厚氛围,建立抓发展、促发展激励机制,全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成功源于拼搏,辉煌始于实干。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30万利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奋发图强,把“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富民强县跨越发展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利津县 政府工作报告 利津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