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

时间:2023-05-18 17:00:33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的工作回顾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是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也是我们励精图治、克难攻坚,取得较好成绩的五年。在谋划发展蓝图时,我们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加快发展进程中,我们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破解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制约,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在富民强县征途上,我们以人为本,科学统筹,办好了一系列民生实事,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富裕活力和谐生态文化满意新江城正在崛起。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末,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12.6亿元,年均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1.04万元,年均增长 15.2%;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6亿元,年均增长1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2亿元,年均增长9.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年均增长16.7%;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3.52亿元和10.17亿元,分别增长20.1%和 24.9%;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41.8:23.1:35.1调整为30.5:43.3:26.2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98亿元,年均增长8.2%。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9万亩。特色优势产业较快发展,橡胶、茶叶、蔗糖、咖啡等产业种植面积达47.43万亩,比“十五”末增加18.82万亩。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建成营盘山、坝卡水库,新增蓄水能力1612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99万亩;累计建成7.07万亩高稳产农田地,新增耕地2.2万亩;实施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08万人、1.6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完成造林面积29.9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7平方公里。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132万元,解决了3.65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1848户特困农户告别了茅草房和杈杈房。实现农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8亿元,年均增长9.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通车里程达1797公里,实现了江城县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通乡公路基本实现路面硬化,改造农村公路378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一纵一横”公路主骨架。建成龙马、土卡河、居浦渡、戈兰滩4座中型水电站,水电装机容量由“十五”期末0.51万千瓦增加到119.3万千瓦。累计投资9082万元改造城乡电网,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完成水利投资1.33亿元,有效灌溉率提高到25.7%。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6600万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2.8平方公里增加到3.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8%。

——产业培育步伐加快。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了“茶、林、电、矿、胶、糖”六大骨干产业,积极培育壮大外贸、旅游、咖啡等产业,重点产业的支撑力不断增强,与“十五”期末相比,电力产值增长23.8倍;林业产值增长30.5%;矿业产值增长2.1倍;橡胶、茶叶、蔗糖、咖啡等实现产值3.01亿元,增长1.15倍。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免征农业税。教育、卫生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财政、金融、投资、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开展矿产、水务、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商品林流转等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全县引进外来企业29户,实际到位资金54亿元。进一步加强与越南、老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成功承办了“首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边境贸易日趋活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700万元,年均增长48.2%,比“十五”末增长6.2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45元,年均分别增长20.6%和8.5%。认真实施创业带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94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统筹水平,城镇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有较大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廉租住房8000平方米,实施56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改造850户农村危房。4.77万城乡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五年累计投入科教文卫事业资金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4.7%。大力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3.5%。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如期实现 “两基”目标。累计投入校舍建设资金3742万元,新增校舍面积3.3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4%,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41%,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医疗用房2万平方米,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重视和加强文化体育工作,“两馆一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7%。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依法治县工作深入推进,顺利开展“五五”普法活动,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犯罪。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双拥共建、扶残助残、人民武装等工作健康发展。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工商管理、税务、石油、烟草、质监、气象等行业和部门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府执行力不断提高。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沟通联系。有序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政府的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全面推进为民服务“七制度一办法”,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建立政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电子政务自动化办公系统建成使用。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成功调处了曲水乡和嘉禾乡部分农民与云胶江城分公司之间的土地租赁纠纷。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0年工作简要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的总结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全面完成了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与2009年相比,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6%,财政支出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39.9%,贷款余额增长14.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5%。回顾2010年,我们突出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坚持“三农”优先,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财政投入农林水资金6562万元,比上年增长31.6%。克服百年一遇的冬春干旱,“稳粮、提胶、强牧、名茶、固糖、扩咖啡”目标稳步实施。实现粮食产量3.72万吨,增长3.8%;橡胶产量0.84万吨,产值15901万元;肉蛋产量0.55万吨,畜牧业产值11503万元;茶叶产量0.78万吨,茶叶产值9370万元;甘蔗产量7.54万吨,产值1569万元;咖啡产量0.22万吨,产值327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1.74万亩,白石岩土地开发占补平衡项目竣工初验。完成人工造林5.01万亩。建设了35个民族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施整村推进50个,解决和巩固了7600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解决了1.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落实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补贴948万元。

(二)始终坚持工业富县,产业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富县战略,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茶、林、电、矿、糖、胶”六个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8.7%,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十分突出。

(三)始终坚持打牢基础,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继续加大投入,打牢发展基础。思江二级公路江城段完成投资4亿元,计划今年3月底完工。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150万元,6条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顺利完工,开工建设七一桥至宝藏四级油路改造工程。电力完成投资44047万元,戈兰滩电站建设完工,勐野江电站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完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水利完成投资5517万元,建成坝卡水库,开工建设南纳河国际界河治理工程。市政建设完成投资3007万元,房地产完成投资1980万元。抓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66万元实施了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启动投资2250万元的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四)始终坚持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城乡消费持续旺盛。强势推进东城新区建设,积极打造“中国边地森林城市”,完成了东城新区沿河休闲路、阿迷车广场、天生祥超市、三国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等的建设,开工建设东城佳苑、盛和花园、三国贸易城、江城会务中心等一批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总长增至15千米,绿化覆盖率达22%,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原色江城”初步凸显。

认真落实各项消费政策,城乡消费持续繁荣。“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网点19个,共兑现补贴资金31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4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36万元。积极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成配送中心建设1个,累计建成农家店90家。超市、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结构深刻变化,教育、旅游、通信消费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消费渐成热点,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       

(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水管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农垦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深化与老挝、越南的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共有9户外经企业在老挝北部地区从事矿业开采、替代种植等外经合作项目。加快推进桥头堡黄金前沿门户建设,完成勐康口岸联检楼的建设,龙富通道中越边贸市场建设积极推进,通道、口岸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实施引资项目3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4.9亿元。新增替代种植4.42万亩,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加697万元。

(六)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年安排民生事业支出2955万元,增长10.17%,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54936939179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243人。发放城乡低保金3910万元,受益4.77万人,投入救灾救济资金436万元,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救助资金550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6.4万人次;县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48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3000平方米廉租住房,积极推进投资2575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958人享受廉租住房补贴;解决了原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国有集体被除名和自动离职职工的社会保险续接补缴问题,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城镇新增就业50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7人。

(七)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资金1391万元,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9826平方米。拆除D级危房1.11万平方米。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中小学生1.42万人。高考上线率达9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卫生基础建设投入2575万元,新建曲水乡和康平乡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整董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新建19个村级卫生室。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装备进一步改善;27.23万人次享受新农合服务,受益面达89.72%,补偿医药费1097万元。全面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兑现“奖优免补”资金及独生子女保健费73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5.86%。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建成5个乡(镇)14个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无重特大食品安全及药害事件发生,安全生产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平安江城”巩固提升,社会治安整治和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扎实有效。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开通网上信访通道。顺利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新进步,双拥工作卓有成效。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密切与工会、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人事、统计、审计、地方志、气象、地震、档案、人防、粮食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特别是2010年,我们一手抓机遇、上项目、惠民生,一手打基础、增后劲、谋长远,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为我县“十二五”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做好今后政府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夯实基础,加快产业培育,突出项目支撑;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始终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江城的每一点变化、每一分进步、每一项成绩都源自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统揽全局,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倾力支持,来自于部门、乡镇和社会各界的团结配合、辛勤耕耘,归功于12万江城各族人民的砥砺奋进、扎实苦干。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江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省、市驻江单位,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江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城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支撑全县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进程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少,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加工增值能力不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健全,政府投入能力与群众期望、各项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仍处于凸显期、多发期,禁毒防艾和信访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发展激情有待提升,部分干部的精神状态还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激昂的心劲、务实的干劲、开拓创新的闯劲还不够。面对差距和困难,我们将把握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审时度势,攻坚克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积蓄后劲、赶超发展的重要阶段。全县发展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 “两强一堡”战略实施等一系列机遇,提交会议审议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我县今后五年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统一部署,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和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建设三大机遇,发挥江城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实施科教兴县、生态立县、项目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口岸活县六大战略,努力把江城建成云南省对越南、老挝开放的黄金前沿门户、滇西南重要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和跨境旅游集散地、普洱市最具特色的绿色生物资源开发基地、普洱市面向东盟的商贸流通基地。

“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进出口贸易额、固定资产投资五大倍增计划。具体奋斗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2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10%。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突出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跨越式发展为核心,全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积极争取实施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较快增长,通过交通、水利、能源和商贸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基础,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交通,以提高经济干线和出县公路等级、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争取实现墨江—江城、江城—绿春、江城—宁洱、江城—勐腊高等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全县40%的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推进县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农田水利,以么等水库、抱木冲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全力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1.24万件,加快勐烈河下段、牛洛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注重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5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和复垦,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兴地睦边”农田建设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地5.3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电源电网,以勐野江电站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在建的水电站建设,科学布局城乡电网,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建材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茶叶交易市场,加快乡镇集贸市场的改扩建建设,促进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加快完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二)以做强优势产业为平台,培育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产业龙头化,龙头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巩固电力、茶叶、蔗糖产业,提升林业、橡胶、矿产产业,培育外贸、旅游、咖啡产业,扶持畜牧业、渔业、生物药业,力争把“电、林、矿、胶、外贸”打造成支柱产业,把“茶、糖、咖啡、旅游”建成骨干产业,把畜牧业、渔业、生物药业建成特色产业。到2015年末,力争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产值超亿元的龙头型企业3户,实现产业总产值34.23亿元,解决农业基础不稳、工业不强、三产发展滞后的问题。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把城区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的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原色江城”,按照建设“中国边地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推进新城区的拓展,大力推进市政建设,加快三国贸易城、会务中心、三江大厦等工程建设,启动县四班子办公大楼危房拆除重建、五星级度假酒店、勐烈河污水管网建设、群众宜居的小区等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县城环城公路、公共交通、停车场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作为全县行政中心、贸易中心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认真抓好整董风情小镇、勐康特色边境小镇、龙富特色边境小镇和宝藏、整康坝的规划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城镇化率提高到40%。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抓手。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局,加快特色民居建设和茅草房、杈杈房、简易房的改造工作。合理编制产业规划,通过加快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等方式,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建一村靓一村,建一寨富一寨的局面。

(四)以改革开放为突破,加快口岸活县战略的实施。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理念谋划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开放战略,拓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空间,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大江城对外宣传力度,继续办好“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提升江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15年末,力争我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8%,外来投资到位资金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以上。建成较为系统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营造出服务完备、回报稳定、信誉度高的投资环境。抓住国家桥头堡建设的机遇,依托普洱市建设桥头堡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立足江城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努力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努力把江城打造成为普洱市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黄金前沿门户”。全面深化和老挝、越南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勐康口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级口岸标准加快龙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中老越国际现代综合服务园区、江城中老越进出口贸易加工保税园区,努力建设“中老越三国经济圈”。

(五)以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为根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确保全社会平安和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扩大高中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科技进步,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的实施。大力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实用型人才,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大“贷免扶补”等创业促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各类就业容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大力推进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村镇建设。强化城乡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快推进“平安江城”建设。着力推进生态江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县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强基础、争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保稳定”为重点,千方百计抓项目、集中精力解难题、整合资金建亮点、突破瓶颈促发展,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44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8亿元,增长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00万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5亿元,增长12%;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125万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91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017元,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5%。为实现目标,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突出抓好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不渝地抓基础争项目,努力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紧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两强一堡”的战略,继续抢抓机遇,强化有效对接,做好向省市汇报争取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继续促开工、促竣工。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县乡公路硬化和乡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思江二级公路江城段建设,加快七一桥至宝藏公路油路的建设,确保年内完工;争取开工建设中会至龙马、和平至海明公路;争取将江城至绿春高等级公路江城段改建工程纳入年度实施计划。能源建设,全力支持勐野江电站建设,完成35千伏曼克老输变电工程。水利方面,开工建设勐烈河县城下段治理工程,完成南纳河国际界河治理工程,加快么等水库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市政建设,重点抓好城市路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二)始终不渝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三农”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毫不松懈的抓好“三农”工作,把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农业总产值5.98亿元。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61万亩,新建442件“五小水利”工程,解决好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认真实施云南省“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提高单产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20.0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87万吨,完成冬农开发16万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量上作文章,在质上下功夫,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建设生态茶园5.2万亩,改造中低产茶园1万亩,新增咖啡种植面积1万亩。推广新型割胶技术,力争产干胶1.08万吨。改良品种、主攻“双高”确保甘蔗面积2.1万亩。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和畜牧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推广新型养殖模式,力争畜牧业产值突破1.2亿元,肉蛋产量7130吨。把绿色生态食品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导向,培育壮大特色蔬菜、生态水产养殖等产业。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抓好40个贫困重点村整村推进,解决和巩固8000贫困人口温饱。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目标。要以就业培训促增收,转移培训劳动力2500人;要以创业富民促增收,认真落实产业富民贷款、用地、投资、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大胆创业,鼓励从事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流通经营等农产业;要以抗旱防灾促增收,继续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应对冬春初夏连旱和汛期洪涝等自然灾害,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损失;要以落实政策促增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兑现各项涉农补贴。

(三)始终不渝地抓龙头强骨干,努力在工业富县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于江城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工业富县”战略,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9.2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落实企业扶持政策,继续强化对已投产项目的跟踪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工业领域,保障新开工项目建设用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速度,促进我县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改造提升,完成工业和技改投资5.8亿元以上。落实中央、省、市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力争非公经济在现有基础上较快发展。

抓好以“茶、林、电、矿、胶、糖”为主的工业经济。茶产业,坚持走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路子,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2个,引导企业精深加工,打造品牌,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力争实现茶叶总产值1.8亿元。林产业,改造中低产林2.5万亩,抓好江城木业林产品加工技改扩建和圣大林业有限公司林产品加工生产线项目,力争实现林业总产值2.07亿元。电力产业,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力争实现电力产值5.72亿元。矿产业,加大泰裕钾肥有限公司钾肥化工产品的生产,实施锦晟矿业新建日处理600吨矿石选矿厂项目,力争实现矿业产值0.66亿元。橡胶产业,扩大标准胶生产规模,力争实现橡胶产值2.5亿元。蔗糖产业,重点搞好原料基地建设,力争实现糖业产值0.4亿元。              

(四)始终不渝地抓市场促流通,努力在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继续发挥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措施,继续落实好家电、摩托车下乡的各项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提升酒店、餐饮业服务水平,加快发展面向生产、面向农村、面向民生、面向游客的服务业,力促服务业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按照统一规划、特色明显的要求,进行房地产开发,继续实施东城佳苑和盛和花园等房地产项目建设,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坚持建设市场促消费,启动县城建材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继续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有效统筹规划全县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大力培育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重点抓好旅游规划和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按照“一中心、四区域、一环线”的旅游发展思路,县城中心区域重点建设勐烈湖公园、南麓山公园等景区景点和丢包广场、彩牛比赛广场等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整董风情小镇、勐康特色边境小镇、龙富特色边境小镇、十层大山4A级三国公园四区域;打造江城至老挝丰沙里省,江城至越南奠边省的旅游线路。力争到江城的游客达到48.3万人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7245万元以上。

(五)始终不渝地抓城市建设,努力在内涵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抓好城市建设。加快 “原色江城”的打造。 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佳;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建设理念,在内涵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做快做优新城区、提升改造老城区,加快会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行政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入城道路、公安局等办公区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确保畅通。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规划老城区绿化亮化改造,突出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努力打造 “边地森林城市”。加快乡村集镇规划建设。认真做好乡村集镇建设,完成康平、曲水整康坝等小集镇建设主体工程。抓住村庄规划有利时机,完成全县240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加大公路沿线小集镇规划 建设力度,繁荣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六)始终不渝地推进改革创新,再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认真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财税、投资体制、资源环境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引导农民依法进行林地流转。深化水务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投资促进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凡是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都要提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权益都要依法保护,凡是需要由政府解决的问题都要全力解决,确保引进县外资金4.4亿元以上。加强口岸和通道建设,勐康口岸达到国家级标准并实现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龙富通道“中越街”边民互市市场建设,建立县级与“一关两检”和边防部队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一关两检”和边防部队的支持力度,认真研究通关便利化政策,以更加便捷的通关程序促进出入境人员、物资增加,拉动边境贸易的增长。

(七)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再谱和谐发展新篇章。认真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落实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503人。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救助。继续抓好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新农合参合农民受益面,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150元。突出抓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等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3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新开工5300平方米廉租房和2400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建设,实施好190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和2975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建成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启动整董镇和宝藏乡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加强重大疾病监测和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开展“生态江城”建设,大力种植工业原料林,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好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荒山治理改造等项目,加强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八)始终不渝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民主集中制,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水平。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对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执行好民族自治条例,加强民意反馈和社会评议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以“六五”普法为主的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不断提升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认真开展“双拥”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要继续抓好统计、地方志、档案、地震、妇女儿童、粮食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九)始终不渝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始终把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第一追求,着力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清廉政府。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坚持从严治政,拓展监督渠道,强化警示训诫。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在土地审批、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环节建立抓预防、抓源头、抓全程的监管控制体系,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着力打造亲民政府。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以亲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政务信息查询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关注民情民意,努力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辐射力度,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打造高效政府。继续全面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决策咨询队伍建设,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质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行使好公共权力、承担起公共责任、管理好公共事务、维护好公共秩序,让公共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鼓足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克难奋进的锐气,发扬苦干实干的作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加快建设富裕活力和谐生态文化满意江城的历史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推荐访问:彝族 哈尼族 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