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5-18 17: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泗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负重奋起、后发快进”跨入科学发展新时期本届政府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泗水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泗水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泗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负重奋起、后发快进”跨入科学发展新时期

本届政府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系列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县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进程中迈上一个新水平。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1年与2007年相比,预计地方生产总值增长59.4%,年均递增12.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0%,年均递增1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9%,年均递增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3%,年均递增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7%32%,年均递增4.1%6.8%;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加42.1亿元、22.5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24.7 45.9 29.4 调整为23.6 46.2 30.2。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绿化模范县”。工业调整振兴成效明显,累计投入135.2亿元,实施技改投入85.9亿元,引进海螺、汇源、康师傅、雨润、康得新、娃哈哈等国内行业知名企业。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万紫千红、泉林泉群、安山寺列入国家AAA级景区,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生态示范县”,银座、舜和等知名商业品牌成功入驻。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建成区四年扩展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3.5万人,行政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广电大厦建成使用;新增城市道路25.5公里,搭起“813纵”路网框架;新增绿地面积2550亩,新运营垃圾处理场、2万吨新水厂;实施住宅小区开发187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暖94万平方米、集中供气4500户;新建并开放市民广场、圣源湖公园、文化广场,增加市民休闲活动场所56万平方米。投资2.65亿元除险加固贺庄、华村、龙湾套3座中型水库和62座小型水库,新增蓄水能力5000万方;投资5400万元改造提升327迎宾大道东段,投资7300万元改建拓宽244省道南段;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个、83.6万平方米,4500户群众搬迁新居;新建农村道路541公里,新解决126个村、1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

——民生保障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2.86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由40元提高到200元,累计报销医药费2.49亿元,受益人口62.8万人次;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970户,实施大病救助1914人。新建龙城、洙泗等13所中小学校,泗水二中搬迁进城,实现初高中分级办学。新建县医院病房楼、门诊楼、慢性病防治院。开展残疾人医疗救助2216人次,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实施城乡土地挂钩置换项目51个,盘活存量土地2400亩,为建设和发展腾出了空间。新增350吨食用油和500吨粮食储备,地方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建立金庄新型乡镇,实行“镇区合一”体制;深化农村土地、集体林权、财税、投融资、行政审批等领域的改革。“技防全覆盖民安工程”全面完成,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统计、审计、计生、安全生产、物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老龄、残联、气象、人防、史志、档案、地震、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四年,是我们直面金融危机、应对严峻挑战的四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创新发展重点突破的四年,是经济发展增质提速、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的四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四年。四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位代表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县政协和各位委员、社会各界倾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舟共济、开拓创新、奋发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县人大和各位代表,向县政协和各位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全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级干部群众、退下来的老同志,向下派帮扶工作团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泗水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按照年初确定的总体思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000元、6200元。

()农村六大工程起步有力。坚持“政府引导、典型带动、整村推进、全面提升”的原则,为期三年的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坚持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治理、库区移民、旱作农业等项目,治理改善土地面积9万亩;鼎祥神起、田尔农业、黄金梨园等高效农业示范园实现新扩展,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9个、5万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98家、达到434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达到23家;“泗水黄金梨”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泗水核桃”“泗水苹果”分别荣获第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优质奖;“泗水绿豆”“泗水小麦”“泗水裘皮羊”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5个。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5亿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52项,投资2800万元的济河治理、投资4400万元的泗河治理西杨段基本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龙湾套东西干渠和贺华干渠清淤改造,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4万亩;贺庄水库、青界水库除险加固荣获全省十大优质(经典)工程,龙门山、泉林泉群、万紫千红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程,投入1200万元建成镇(村)垃圾填埋场11个、垃圾池4900余个,配备保洁员973名,清理“三大堆”8.8万余处,拆除乱搭乱建设施2.9万平方米;年内成片造林4.5万亩,林木覆盖率增加到39.8%;青龙山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总数达到3个,青源湿地晋升为省级湿地公园、总数达到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年内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15个,完成投资3.7亿元;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340户。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泗源、寺台大桥建成通车,新修农村公路38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000家、总数达到7547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情满山乡”十大志愿服务行动,新建农民健身广场83处、文化大院60处、农家书屋100处,创建省级文明村镇1个、市级12个。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升。针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面落实“帮扶促”措施,引导工业企业克服银根紧缩、要素成本上升等不利影响,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增加、效益增长、后劲增强。年内新增规模企业11家、达到41家,实现销售收入、利税85亿元、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2%62.4%;实现进出口1.4亿美元,其中出口7500万美元。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技改项目87个,完成投入36亿元,同比增长145%,技改投入占工业总投入的78%;华金、圣鲁、利丰、宏大伟业等重点企业均新上项目实现扩能增效。主动对接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争取项目扶持资金2800万元,争取额度赶超历年。永春堂、山东工具、龙昕电工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利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工”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同力机械秸秆成型设备、圣通节能炉具等10个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高新技术产值实现4.7亿元;万元GDP能耗降低3.75%CODSO2分别削减220吨、153吨。“十一五”节能工作被市政府记二等功,全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迎查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实施政银企三方联动,县内金融机构新增工业贷款3.8亿元,票据、承兑新增融资2.3亿元;济宁银行泗水支行正式开办业务,兴业、交通、光大、民生、齐鲁等县外金融机构在县内放贷3亿元;金昌为140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25亿元;利丰小额贷款余额达到8074万元。实施二三产业分离,税源群体逐步壮大,纳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新增2家、达到7家。

()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抓住进入“高铁经济时代”机遇,突出优势行业、独特资源、新兴产业三大领域,大力推进特色招商、专业招商。年内引进项目186个,合同引资96亿元,实际到位40.9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5亿元的汇源地瓜汁、投资4亿元的雨润养殖及肉类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娃哈哈灌装饮料、投资30亿元的国电风力发电等项目正在做开工准备,中电电气、陶土板深加工等项目扎实推进。新批外资项目3个,合同金额1250万美元,实际利用1300万美元。同时,综合运用推进组、服务组运作模式,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46个。康师傅味珍食品6条生产线竣工投产,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康得新复合材料1条涂布生产线投产,2万平方米的主车间基本完工;兴阳木业、汇川机械、甘薯产业高科技园、太阳能电池背膜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县经济开发区新进项目14个,到位资金7.08亿元;满足1600人入住的职工公寓投入使用,容纳10个项目进驻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开工建设。

()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倍增。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第三产业发展支撑点。万紫千红新增投资1.2亿元,五星级酒店、配套别墅二期即将投入使用;西侯幽谷新增投资3500万元,回迁房一期、酒吧一条街正在紧张建设;王家庄民俗村投资1500万元,建成民俗街区、游客中心、桃花岛等景点;尼山圣源书院会议中心主体建成;天适樱花、圣源度假村三期等项目建设提速,泉林泉群、黄山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取得新进展。年内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61.5%。浙商工贸园新增投资6000万元,新汽车客运站主站楼主体完成。城市消费网络布局更趋优化,银座商城主体完工,苏果超市服务西城;新建农家店120个、配送中心2家、村级超市119个。

()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实施编修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先后完成续编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燃气规划、五条水系景观方案以及七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市政设施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投资6230万元铺开泉济路、圣和路、泗河路等城市道路9条、12.8公里,铺设城市供水管网14公里,新建热力管网3.4公里、天然气管网3.3公里,改造污水管网16公里,日处理200吨的垃圾处理场建成使用。城市开发改造稳步推进,实施舜和帝景、金域中央等14个小区续建,启动福临城等3个小区建设,开发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40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建成圣源湖公园,改造提升济河植物园、健身公园。实施泗张镇驻地仿古式建筑立面改造和华胥湖生态景观大道建设,杨柳新苑成为全县首个乡镇驻地成片区商住开发项目。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年初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新增就业再就业7688人,公开招录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131人、公务员35人,安置退役士兵29人。全面启动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集体企业超龄保险,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级新农保试点县,吸收参保人员24.69万人;798836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基础养老金,年内发放3000余万元。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405万元。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高,城乡低保人均年补助分别增加540元、264元,农村五保分散和集中供养年补助均增加300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470套。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两栋老年公寓投入使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全面启动。新建改造校舍74幢、2.28万平方米,投资620万元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依法规范土地和矿产管理,实施土地开发复垦2000亩。在全市率先推行全覆盖药品电子监管工程;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五五”普法通过验收,“六五”普法顺利启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依然偏小,支撑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仍较脆弱,更需要大力招商借力发展,更需要持续投资增强后劲,更需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质量较低,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人才智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三是面对国内外市场总体不振的现实,多数企业适应和拓展能力不足,要增强忧患意识,制定科学应对措施,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发展;四是虽然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较大,财政调控能力增强,但是基础设施投入、项目建设配套、民生刚性需求同步大幅提高,财政收支矛盾在短期内依然难以缓释;五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与社会发展、群众愿望还有较大差距,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和渠道,更好地便民惠民利民。

二、“跨越发展、进位赶超”绘就未来发展新蓝图

今后五年,是我县推进工业新型化、城镇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攻坚期,发展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并存。从面临的机遇看,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仍是时代潮流,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县作为财政“省直管县”和“沂蒙革命老区县”,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上级财政资金扶持,中央投资类项目配套比例明显提高,这是我县参与区域竞争的一大比较优势。我们必须借助京沪高铁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梯次转移,建设生态旅游新兴高地,走好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从面对的挑战看,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国内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区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我县既承受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也面临着加快发展与普惠民生的双重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握发展大局,立足泗水实际,抢抓重大机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进位赶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越发展。

根据县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进位赶超”这一主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大理念,着力实施“生态立县、工贸强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集中抓好“兴产业、建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四大工程,统筹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地、文化生态旅游新高地、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地”,全力谱写“生态泗水、活力泗水、幸福泗水”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年均增幅始终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齐全。坚持调整振兴与加快发展并重,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培植建材、食品饮料、造纸三大“百亿产业”,包装印刷、机械电子“三十亿产业”,医药化工“十亿产业”,打造5个税收过亿元、7个过5000万元以及一批过2000万元、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建成国内知名的食品饮料加工基地、优质矿泉水水源地、“千万吨级”水泥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的机制纸生产基地。既明确功能定位又实现优势互补,实施五大生态旅游景区组群开发,叫响“泉乡”、“生态”两大品牌,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型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目的地,成功创建“山东省旅游强县”;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发展仓储、配送、第三方、第四方等流通方式,把我县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甘薯集散中心。立足山青水秀的优良环境,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建设10万亩核桃、8万亩苹果和10万亩中药材基地,建成鲁西南优质果品基地、鲁西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

——文化生态特色更加彰显突出。在南北山区和泗河及其支流沿线,深度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水域生态修复,到2016年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林木覆盖率达到48%,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低碳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指标圆满完成,积极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深入挖掘泉水文化、圣源文化、泗河文化、陶文化等历史内涵,放大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效应,恢复仲庙遗址旧貌,重建泉林皇家行宫,全面打响“中国泉乡、圣源文化、北方陶都”品牌。

——山水园林城市更加宜居宜人。实施泗城扩容增质战略,搭建“一主两翼、一城五区”城市发展新框架,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50%。兴建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落实“两河五水十二湖”水体工程规划,开发建设泗河两岸生态新城,加快实施引水入城、济河泗河景观带、滨河景观大道,沿线布局水系精品工程和市政公共建筑,形成依山滨河、五水连线、十二湖为珠点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

——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安康。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为幸福、更有尊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和推动劳动者积极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救助弱势群体,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让人民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保障。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统筹教体、卫生、计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序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县”。

三、“转调并举、量质并重”实现当前发展新突破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着力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综合排名位次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增幅高于周边县市平均水平”的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

()突出项目带动,实现经济总量扩张突破。坚持把抓招商上项目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精会神抓招商,心无旁骛建项目,打造进位赶超的强力引擎。

持续展开招商攻势。树立大开放大招商的思想,集聚要素资源全力抓持久抓,形成大项目持续落地的可喜局面。一是坚定招商信念。把招商引资作为落实“开放兴县”战略的最直接手段,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打破封闭保守、自以为是的观念禁锢,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气魄抓招商引项目。制定科学的奖惩兑现制度和严格的考核激励措施,调动起全社会的招商创业激情,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持续热潮。二是策划招商重点。对招引项目的环境影响、产业前景、科技含量、投资强度、用地需求、税收贡献等进行综合评估,论证其科学性、可行性,提高其准确性、实效性,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招商成果。对资金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的重大项目,实行县级领导主动出击高层对接,直至落地开工建设。三是明确主攻方向。在招商区域上,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主,加强与大型央企、民营巨头洽谈合作,争取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并辐射日韩、港台等国家或地区,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在招商领域上,以引进产业性工业项目为主,着力引进投资5亿元、10亿元以上具有轰动效应的项目,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生凝核聚变效应的项目,着力引进升级改造现有企业、产生集群集聚效应的项目,切实壮大工业实体经济,并注重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第一和第三产业项目招商;在招商形式上,以现有企业主体招商为主,加快企业嫁接改造提升,并统筹用好产业链招商、节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手段;在招商责任上,以乡镇街道、经济主管部门、招商责任部门为主,调动起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支持并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年内力争引进过亿元项目25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45亿元。

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按照“一切为了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的要求,细化任务目标,落实包保责任,强化要素保障,提高投资效益。一是全力推进落地项目。举全力推动海螺水泥二期,完善各项手续,力争开工建设;对康得新复合材料、康师傅味珍食品、雨润养殖及肉类加工、甘薯产业高科技园、兴阳木业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产;对娃哈哈罐装饮料、汇源地瓜汁、国电风力发电等项目,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促尽快开工;对陶土板深加工、光伏发电等签约或在谈项目,实行专案主攻突破,争取尽快落地建设。二是着力抓好项目储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用足用活财政“省直管县”和“沂蒙革命老区县”的优惠政策,谋划包装一批基础设施、农林水牧、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民生改善等项目,实现项目建设“流动式储备、动态式推出、梯次式跟进”的良性循环。三是优化项目发展环境。对重点项目继续按照推进组、服务组运作模式,强化目标责任管理,落实“定人、定责、定时”要求,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帮助解决手续办理、员工聘用、项目用地、建筑施工、资金融通等具体问题,促使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做大做高园区平台。把县经济开发区作为体量最大的项目来办,借助京沪高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顺应西接华金工业园的发展趋势,制定新一轮15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科学编制各类产业规划和专业规划。坚持高点定位高端发展,着力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档次提升,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年内至少引进过亿元项目3个、过5亿元2个、过10亿元1个;新增规模企业5家;新获专利5个,新创知名品牌1个,高新技术产值提高25个百分点,鼓励搭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或院士工作站等科技研发平台。依托造纸加工、包装彩印、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服装玩具等“区中园”,引进建设同类项目,集聚壮大产业规模,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利税均增长35%以上。拓展延伸道路、供热、供气、供电、排水等网络,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满足项目进驻和企业发展需求。改革园区管理运行机制,赋予更多行政管理权限,推行联席会议协商制度,增强自我创新发展活力。按照“大项目进开发区,小项目在乡镇创业园”的思路,加快海螺循环经济园、汇源饮品加工园、华金工业园、柘沟石材工业园、杨柳甘薯加工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促其成为中小项目集聚区和乡镇经济隆起带。

()着力扩量增质,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突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在产业升级中壮大规模,推动主导产业增优势、传统产业求提升、新兴产业搞突破。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依托龙头骨干企业,以重大产业项目为载体,加快培育建材、食品饮料、造纸、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包装印刷六大产业。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技术装备补助等政策,重点实施华金年产9.5万吨化学木浆、年产16万吨特种涂布纸、惠丰铸造球墨铸管、大宇水泥粉磨及余热发电等96个技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4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强力扶持其技改扩能,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年内力争税收过亿元企业1家、过5000万元4家。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坚持本土培育与对外招商并举,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领域,立足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石灰石、陶土等资源开发,引进吸收最新技术和产品,力争一步到位做成新兴产业大项目,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三是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大张旗鼓地支持重点企业采取参股入股、项目融资等方式,与行业知名企业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素的联合和合作,实现双赢共同发展。今后,县内企业凡与国内外企业实施合资超过亿元的,县里确保做到“三个优先”:优先供地,地价从优;优先达到“五通一平”条件,财政列支扶持;优先享受返税支持政策,地方留成部分即交即返。四是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煤电油运”协调,保障生产要素供应。督促金融机构拓宽信贷领域,持续扩大投放规模;着力引进股份制银行,扶持发展金昌、利丰、城建投等融资平台,力保企业资金链条安全完整。积极推进企业上市,重点培育永春堂、凯特纸业、新绿食品等后备资源。五是引导企业管理创新。督促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财务、营销及现场管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研发生产能力,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积极创建名优新特品牌。加强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着重开展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技能培训。

立足民生抓财源促增收。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尽最大努力集中财力发展改善民生,积极增加干部职工待遇。用足用好各项财政专项基金,扶持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着力培育效益型财源,保持地方财力持续增长。坚持依法依率计征,完善综合治税机制,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财力主要投向“三农”、教育、科技、卫生、社保等刚性支出。继续加强财政预算约束,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着眼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突破。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围绕调整建基地。继续实施瓜菜、果业、畜牧、林木、中药材等五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种植业突出西瓜、大蒜、土豆等瓜菜种类,扩大花生、地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提高设施农业比重,力争瓜菜发展到26万亩、经济作物发展到42万亩;林果业突出核桃、苹果、黄金梨、桃四大干鲜果品,扩展延伸现有基地,实现规模连片发展,年内力争新增2万亩;畜牧业突出生猪、肉牛、山羊、肉兔等品种,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力争新增规模养殖场()200家。同时,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种苗花卉基地加快发展。二是围绕调整壮龙头。围绕特色产业链条延伸、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的目标,鼓励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扶持利丰、慧丰、雨润、鼎祥神起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年内至少规模流转3万亩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新成立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密切农户、基地与专业合作社、龙头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深度探索“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逐步形成相互信任、关系紧密的新型产销合作社、利益共同体。鼓励并帮助企业自主建设基地,让更多农民、有限土地参与企业原料生产,确保原料供应和质量安全。三是围绕调整强基础。抓住国家大兴水利机遇,实施投资9960万元的泗河大闸拆除重建及跨河路桥工程,铺开库区移民、安全饮水、山洪灾害防治及庠厂、凤凰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逐步放开小型水利设施投资使用权,实现“民建、民有、民营”。建立农村公路长效管理机制,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5公里、桥梁7座。继续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同时,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组织开展阳光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计划,提高就业创业技能,持续增加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四是围绕调整创品牌。鼓励开展农业品牌系列创建活动,年内新增“三品”认证基地5个、1.5万亩,申报创建“国家级绿化模范县”和万紫千红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新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新创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

()把握优势领域,实现三产特色发展突破。把生态旅游、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三项重点,完善扶持政策,强化项目支撑,促其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贡献份额提升。一是深度发展生态旅游业。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启动创建“山东省旅游强县”,加快建设以泉水和生态为鲜明特色的国内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速推进万紫千红、西侯幽谷、圣地桃园、天适樱花等在建项目,启动实施泉林泉群、黄山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全力推介龙门山、望母山、圣公山等储备项目。高标准规划南北“旅游大道”,构筑县域“田”字形一日游网络,加强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营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体验;开发高端集会游、休闲自驾游,搞好农家乐、乡村采收游,策划节庆、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二是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抓紧编制我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扶持物流企业升级壮大,引进知名商贸物流企业,实施“万村千乡”、“超市下乡”和鲜活农产品“进城入超”等市场工程,全面构筑“大物流”框架。加快建设浙商工贸园、汽车贸易园,积极培育家具装饰、建筑建材、汽车农机、名优特产等特色专业市场,投入运营金泉广场、绿景国际商业区。推动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三是集聚培育文化产业。抓紧制定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传承发扬与旅游开发、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启动仲庙恢复规划设计。积极建设陶文化产业园,研发生产陶土系列产品,争取鲁柘砚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快尼山圣源书院二期建设,积极协办好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做大做强包装彩印产业,从设计、印刷、加工到成品每个环节渗透文化元素,提高文化承载力和品牌知名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扶持富有活力的文化企业。依托山区特有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乡土人情,积极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影视拍摄和艺术创作基地。

()统筹规划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开发突破。按照“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城市建设管理年”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调整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一体化,年内城镇化率至少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布局。完成修编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区雨污分流规划设计以及济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济河泗河景观带、景观大道规划设计。按照“西接、北跨、东优、南控”的发展方向,遵循“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设计理念,科学界定主城区“东部生活商业区、南部商贸物流区、西部产业聚集区、中部政务文化区、北部生态休闲区”范围,实行同向规划建设,扩充容量提高品位,搭建起“设施配套完善、高低建筑有致、功能区划分明、生活创业两宜”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二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年内计划投资23.9亿元,实施58个项目。启动投资2.6亿元、14.18公里的南外环改线工程;铺开古城路、圣德路等5条、2500米道路及排水工程,改造中兴路、青年路等6条、5000米和济河西岸1500米的雨污分流管网,罩油维修泉兴路、健康路4000米破损道路;完成圣源湖公园续建、327迎宾大道西段、第一条引水入城线路等生态绿化景观;实施圣安路、泉福路景观大道建设。新增供水管网20公里、供热管网4.5公里、燃气管网4.5公里。年内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3%100%。三是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开发建设。围绕“打造精品、提升品位”,推进龙城知春、壹公馆等16个在建小区建设,启动欧洲城、盛世名门二期等4个片区开发改造;督促开发商如期建成安置回迁房,让搬迁群众尽快入住安居。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12个续建社区,改造农村危房1600户;结合尹城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6个社区改造建设,继续搞好城乡土地挂钩置换示范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社区群众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环境。选择2-3个乡镇实施驻地改造提升工程,逐步建成发展定位准确、文化特色鲜明、功能要素集聚的现代化小城镇。四是提高城乡依法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机制,严格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公开招标拍卖公用设施经营权、冠名权,多渠道增加城市经营收益。实行“属地化”管理,强化联合执法检查,坚决查处各类违规违章建筑。细化“数字化”管理,着力构建“全民城管”格局。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执法、绿化、环卫三支队伍,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运营模式。加强城乡社区物业管理,指导成立物业管理协会,实行星级挂牌与物业收费有效统一,提高社区物业服务水平。

()倡导生态文明,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突破。牢固树立“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狠抓节能减排,提高环境质量效益。一是强化生态恢复建设。大搞荒山绿化和森林抚育,实施河道水库水域生态恢复,确保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优化整合矿产资源配置,有序开发山石资源,保护生态地质地貌。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有限资源可持续长效利用。二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着力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场所等领域推广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以最优方案实现最节能目标。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及超标准耗能加价政策,坚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体系。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畜禽养殖“退村进区”工程和污染物集中无害化处理。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开展低碳减排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利用,启动建设海螺循环经济园;突出抓好县经济开发区产业、企业的循环式组合和上下游配套,力争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污染物的低排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鼓励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坚持民生为本,实现生活品质提升突破。始终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为民办实事,让民得实惠。①完成西城和泉林2110千伏变电站建设。②完成投资7750万元的244省道北段改造提升工程。③建成投资1800万元、占地150亩的青年公园。④改扩建学校21所、2.3万平方米,改造校舍57幢、2.87万平方米;创建15处省定标准中心幼儿园。⑤启动投资1.2亿元的县体育馆建设。⑥建成启用投资7600万元的新汽车客运站。⑦实施投资2.4亿元、占地7.6万亩的尹城河、望母山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⑧新建保障性住房3.9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7.8万平方米。⑨新增燃气用户3000家,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⑩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的泗河南岸城区段15公里防汛路。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切实落实好失地农民保障政策。关注残疾人健康和生活,推进慈善和福利事业持续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人才;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完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乡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实现农家书屋与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防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监测,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做好物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老龄、气象、史志、档案、人防、知识产权、地震、应急管理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按照“重在夯实基层基础、重在整合社会资源、重在完善工作机制”的方针,健全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巩固基层政权建设,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四、“创新为民、务实清廉”打造政府建设新形象

新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建设鼓励创新、运转协调、公正严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解放思想,提高政府创新力。把解放思想作为科学发展扩大开放的最强力武器,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境界,靠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维、改变固有模式,在思想解放中开拓创新,在创新实干中拓展思路,趟出符合县域实际的发展之路。树立“开放兴县”的理念,善于把上级政策与县情实际相结合,善于把外地经验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用开放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来突破瓶颈化解难题,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真抓实干,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重于一切。年初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量化,落实任务目标,落实责任主体,落实办理时限。平时加强督导检查,及时调度强力推动,确保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提倡立说立行、快速高效,对县委作出的战略部署、事关大局的重要事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力全速抓落实赶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全面完成。

——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以列入全市“开放型政府试点县”为契机,探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着力实施“行政程序规范建设年”,将行政执法过程纳入规范的程序中,向社会公开并自觉接受监督。对违反行政程序损害群众利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清正廉洁,提高政府“免疫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反腐倡廉。推行政府职能部门财政预算监督和税务稽查机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察,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强力遏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行为,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起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展望光明前景催人奋进,肩负光荣使命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创新实干,为加快建设“生态优良、充满活力、幸福安康”的新泗水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泗水县 政府工作报告 泗水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