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18 18: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关于四年来政府工作的回顾过去四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渭源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渭源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四年来政府工作的回顾

过去四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回顾过去四年的工作,主要呈现出六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综合实力有了新增强。四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97亿元增加到7.66亿元,年均递增11.42%。固定资产投资由1.05亿元增加到3.4亿元,年均递增3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16亿元增加到1.77亿元,年均递增11.14%。2006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552万元,财政支出达到2.79亿元,是2002年的2.1倍。在保工资、保运转、保专项拨付的基础上,县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补拨历年拖欠专项资金1.07亿元,偿还财政借款714万元,消化赤字2069万元,补发历年拖欠乡镇干部和教师的工资724万元,特别是2006年补发拖欠工资524万元,发放全县干部职工生活补贴840万元,财政保持良性运转,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个特点:项目建设有了新突破。我们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四年来,全县共争取和实施各类项目168个,总投资11.8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定渭公路铺油改造等投资1.14亿元的25个交通道路建设项目,建成四级以上公路8 条169.14公里,通村农路32条197.3公里,乡村客运站37个,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争取到北部安全饮水工程等投资1.58亿元的17个水利建设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3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8.64万亩、集雨补灌面积1.84万亩,解决了8.94万人和1.03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争取到退耕还林等投资2890万元的5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完成退耕还林9万亩,荒山造林20万亩,新修梯田3.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5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7%;争取到农村沼气等投资1085万元的3个能源建设项目,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1775户,完成了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成农电线路31公里;争取到县城供水工程和会川道路及排水工程,筹措资金实施城镇道路建设项目,完成了县城首阳路、西一路、北环路、滨河路和会川镇纬四路、316国道过境段等道路改造以及县城集中供热等配套工程,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围绕产业开发和工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会川工业发展区,立足资源,依托平台,招商引资,争取和引进峡城电站、微笑农业、海盛淀粉、源顺科技等投资4.45亿元的16个生产经营性项目,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围绕社会事业发展,争取到县一中教学实验楼、县医院医技楼和传染病区、县乡计生服务站、乡镇基层政权建设等投资1.05亿元的43个项目,使社会各项事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个特点:产业开发有了新成效。我们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始终坚持把旅游、马铃薯、中药材、畜草四个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使农民人均从四大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350元。旅游产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资2400万元进行了道路和景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景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灞陵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公园被评为AA级旅游景点,景点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四年累计接待游客82.95万人次,综合经济收入2.5亿元。马铃薯、中药材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分别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44%和25.4%。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研究中心,脱毒瓶苗、原原种、原种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贮藏能力逐步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全面推广,品牌创建稳步推进,"五竹"牌种薯、"得林"牌系列中药材商标已有一定知名度,"渭源马铃薯种薯"、"渭源白条党参"通过了原产地标记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定。畜草产业抢抓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机遇,依托生态能源建设,一手抓畜牧发展,一手抓生态治理,积极推广"一池三改"新技术,加快草畜转化力度,创立了"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逐步走上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生活宽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循环经济新路子。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建立了以协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培育了"秀峰"牌特色品牌,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新兴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加工运销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24户,发展加工运销大户3403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2个,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大力开发劳务产业,累计完成劳动力培训4万人,输出劳务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

第四个特点: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实施了17个村的整村推进和22个村的世行贷款扶贫项目以及4个乡镇509户的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扶贫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下降。努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农户通电率达到99.8%,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96%,广播覆盖率达到93.59%,电视覆盖率达到91.2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9元,较2002年的1452元净增287元。

第五个特点:社会事业有了新进展。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四年来,实施科技项目32项,推广实用科技17项,科技对农业和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5%和45%。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校舍9.1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3.68万平方米,基础教育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964个。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低保和"两个确保"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社会救济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工作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促进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六个特点:政府职能有了新转变。执政为民思想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进程明显加快,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的水平明显提高。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理了一批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和行业风气明显改进,带动和促进了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

与此同时,残疾人事业、审计、人事、统计、物价、安全生产、防震减灾、民族宗教、药监质监、金融保险、民兵预备役、工商、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不平凡的四年。这四年,是全县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发创造活力的四年,是探索发展新路子、塑造发展新形象的四年,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四年。四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四年的发展鼓舞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上四大班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四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也为我们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绩,最主要的就是能够立足县情、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探索出了一条切合我县实际的发展思路,并坚持与时俱进,使这一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切实增强发展后劲。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四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加坚信,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基础弱,经济总量小,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非常突出的县搞建设,就必须始终坚持"项目立县"战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发展步伐。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四年来,我们坚持把旅游、马铃薯、中药材、畜草四大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路子,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作风是否扎实深入,是能否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所在。四年来,我们始终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团结拼搏精神,以扎实苦干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使全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四年来,我们始终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政风建设,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可喜工作局面,使全县干事创业发展的环境有了明显好转。

肯定成绩,能给我们以鼓舞;总结经验,能给我们以启迪;正视问题,能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还必须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十分薄弱。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优势产业开发的深度不够,产业链条短,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自身投入不足,"造血"功能极弱,市场发育不成熟,投资融资渠道不宽,仍然没有摆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四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特征还很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调度和运转十分艰难。五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还相对滞后,领导和驾驭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政策机遇。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也将重点倾斜于中西部地区,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二是投资机遇。国家在产业政策投资方向上对西部倾斜,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实施内资西移、东资西进战略,加之东部发达地区结构升级,必然会带来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这为我们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项目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引洮工程、兰渝铁路、天定高速延伸段、212国道高等级改造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将相继在我县投资建设,项目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全面聚集,我县加快发展所具备的优势更为突出和明显。可以说今后五年是我县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审视未来,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聚精会神抓发展,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把握机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上新台阶。

按照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 "项目立县、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的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资源优势,做优马铃薯产业、做精中药材产业、做强畜草产业、做大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马铃薯系列产品、中药材深加工、绿色肉食品、水电四大工业体系,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基地和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提高综合实力。生产总值达到12.37亿元,年均递增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46亿元,年均递增6%;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1亿元,年均递增1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9亿元,年均递增14.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4亿元,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4亿元,年均递增12%。财政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2元,净增353元。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努力创建全国最大的良种繁育基地。建成组培温室1500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80座、原种网棚1.2万亩,年产脱毒瓶苗2500万株、原原种5000万粒、原种2. 5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优质种薯90万吨。建成千吨以上种薯贮藏窖30座,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努力创建全省生态旅游名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4.8%,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5平方米。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年旅游人数达到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努力创建全国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建立马铃薯系列产品、中药材精深加工、绿色肉食品、水电四大工业体系。重点突破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中药材GMP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

--大力发展畜草产业,努力创建全国有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推进草畜转化,建立优质牧草基地20万亩,实施封山禁牧180.2万亩,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南山放养虫草鸡养殖规模达到600万只,加工转化率达到20%,畜牧业产值达到2.91亿元。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创建科教文化强县。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研发科技新成果25项以上,新推广实用科技30项以上。巩固"两基"成果,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达到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0%以上。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000人,培训城乡劳动力10万人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启动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广播覆盖率达到98.26%,电视覆盖率达到96.4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根据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后五年,政府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主要奋斗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六个新突破。

一是马铃薯良种产业要在提升层次上实现新突破。抢抓省委、省政府把马铃薯产业定位为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的有利机遇,以建设"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为总目标,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优势,努力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要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建成集组培、瓶苗、原原种、原种生产、病毒检测、技术培训、成果展示、专家咨询为一体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研究中心,加大梯级扩繁力度,加快贮藏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二要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以会川、五竹为重点,以清源、北寨、新寨、大安为补充,把渭源建成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良种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能力达到50万吨。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从事马铃薯良种经销的运销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贩运大户,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形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良种产地交易中心、价格调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三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依托省农科院的科技优势,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培育当家品种。做大做强"五竹"牌良种,扩大渭源马铃薯良种在全国的市场份额。

二是中药材产业要在增加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提质增效的思路,坚持以建设"全国有名的绿色中药材基地"为目标,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推广扩大标准化种植。大力发展加工业,在中药现代化上做文章,通过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整合,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中药材加工企业改造,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力争在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系列开发上取得突破。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清源、会川、新寨、莲峰等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功能,繁荣中药材市场交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促进中药材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富民富县的目标。

三是畜草产业要在扩大规模上实现新突破。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狠抓畜草产业,以推广"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为目标,走"以畜促草、以草养畜、草畜转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一要大力发展畜草产业。深入推进封山禁牧工程,加大天然草场治理、保护、改良力度,推进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奠定畜草产业发展基础。二要大力推广舍饲养殖。加快圈舍改造和品种引进、改良步伐,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三要大力发展农村能源新模式。以"一池三改"为主要模式,结合推广舍饲养殖,大力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四要继续培育壮大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以扩大养殖规模和打造品牌为重点,提高产业附加值。

四是新农村建设要在规划和综合配套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农村实际,坚持"试点先行、农户自愿、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一要编制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出台住宅建设指导性意见,统一规划设计,分层次推进,通过政府推动和典型带动,五年内建设成30个设计规范、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生态建设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梯田建设等项目,逐年整山系治理,整流域推进。交通建设要在积极配合兰渝铁路、212高速、天定高速延伸段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争取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工程,力争全县所有乡镇和50%的行政村通油路,村村通农二级路,构建县通乡、乡通村的交通网络体系。水利建设要全力配合引洮工程建设,实施好北部农村安全饮水、峡口水库南丰灌区、石门水库除险加固、渭河治理等骨干水利工程,继续推进雨水集流工程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使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乡镇供水普及率达到81.2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6%。要继续加强能源建设,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五是劳务产业要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实现新突破。用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理念狠抓劳务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使劳务输出逐步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由单纯挣钱型向回乡创业型转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县城和会川两个培训中心,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是要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上实现新突破。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一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要按照国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等体制改革。重视解决乡村债务,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三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促进管理民主。积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动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不懈地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坚持不懈地大抓项目,依托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是研究政策,谋好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努力寻找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对接点,努力寻找项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点,努力寻找项目与自身特色优势的对接点,既注重基础设施项目,又注重经济发展项目,在坚持不懈地争取和实施交通、水利、生态、教育、卫生等项目的同时,把能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的生产经营性项目作为重点来抓;既注重实施新项目,又注重已建成项目的培植壮大,在积极论证储备一批新项目的同时,发展壮大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产业和企业。不断加大项目前期费的投入力度,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项目论证、规划、可研等基础工作,形成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是拓宽渠道,建好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项目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把争取国家投资、金融信贷资金、启动民间资金、扩大招商引资和其它融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项目资金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干大事。视质量安全为项目建设的生命,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把开工、建设、稽察、验收等各个关口,做到建好每一个项目,建一流项目。

三是健全机制,管好项目。在项目管理上要调整充实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继续实行"三位一体"的项目领导责任制,从每一个项目论证、争取、建设等各个环节,靠实工作责任。要加强资金管理,认真落实项目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督,杜绝挪用、截留、挤占项目资金的行为,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健全激励机制,把项目工作作为考核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制定出台《渭源县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强考核,严格奖罚,充分调动全县上下抓项目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抓项目的良好氛围。

第三,坚持培育战略性主导产业,努力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旅游产业是我县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我们将继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按照我县旅游总体规划,打造渭河源一条主线,建设清源、五竹、会川、莲峰"一主三次"四个旅游服务中心,形成首阳山、渭河源、洮河风光、黄土风情四大旅游功能区,实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一是要多渠道融资,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针,加大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研究制定鼓励旅游产业多元投入的政策措施,采取社会化的筹资手段,动员全县上下联动,全民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做到主要景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公益设施较为完备。

二是要深层次开发,全力挖掘特色文化。文化是景点的灵魂,是景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所在。要组建专门的班子,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宣传包装。重点挖掘渭河源文化,整理秦长城文化,特别要突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和大禹导渭鸟鼠同穴文化,在创新、创优中打造文化精品,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渭源旅游文化品牌,从而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点品味。

三是要大容量宣传,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渭源旅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渭河源文化为卖点、以自然生态为基点、以康体养生为亮点、以休闲度假为重点,通过媒体宣传、开展文化交流、筹办文化旅游节等措施,强化宣传,扩大影响。

四是要全方位推进,全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服务业是保证和方便游客游乐的基础和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吃、住、行、游、购、乐"六大要素,全面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完成龙源宾馆建设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一至两座星级宾馆,大力发展农家乐式的家庭旅馆。大力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和旅游产品,加强景区和旅游市场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第四,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层次和规模,决定着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要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转变工作思路,优化经济结构,坚持重点突破,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县域经济布局。以产业为龙头,完善区域布局,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化和工业化,推动城乡联动,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点线结合、布局合理、特色各异、区域优势明显的全县经济发展新格局。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建设两个经济长廊,打造三个发展平台,形成四个经济辐射中心。一个中心就是县域经济中心。以建设"甘肃生态旅游名县"为目标,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扩容提质,优化服务,强化宣传,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优势,着力发展以马铃薯、中药材、畜牧养殖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制药业和新兴服务业。两个经济长廊,就是渭河沿岸经济长廊和漫坝河沿岸经济长廊。这是全县经济最活跃,人口和生产要素最集中的区域,是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核心地带。要依靠科技,集中力量,聚集生产要素,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马铃薯良种、中药材、畜草、旅游特色产业开发,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把这一区域打造成实力雄厚的产业平台、科技高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洼地,现代文明的聚集区。渭河沿岸经济长廊以渭河为轴线,连接五竹、县城、路园、莲峰等城镇,漫坝河沿岸经济长廊以漫坝河为轴线,扩大会川镇区规模,辐射带动西南部乡镇,分别形成经济长廊。三个平台,就是工业平台、科技平台和物流平台。以形成引领西部乡镇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为目标,加强会川工业发展区建设,搞好"三通一平",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工业聚集平台。以形成马铃薯科技研发、组培扩繁、技术推广、病毒检测、信息发布中心为目标,加强会川马铃薯科技园区建设,依托省农科院会川马铃薯育种站,建立以园区为主体、院校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业科技平台。以形成全县乃至周边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依托兰渝铁路在渭源设站的机遇,提早规划建设集信息、配送、仓储、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打造促进大流通的物流平台。四个经济辐射中心,就是县城、会川、莲峰、北寨。以建设我县中、西、东、北的四大农副产品集散和商贸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对周边地区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城突出渭河源文化特色,重点实施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建设工程,将其逐步建设成为展示渭源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景观,集休闲度假、运动娱乐、商业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公园,建成渭源旅游和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结合渭河治理,规划建设渭河风情线;争取建设渭河大桥,打通西环路,连通南环路和北环路,进一步拓展县城规模;全面改造绿化美化城区老街道,加快市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供热、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步伐,发展壮大房地产业,活跃商贸流通,配套完善教育、医疗、体育、娱乐等公益设施,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城市。会川以打造渭源经济次中心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主干道改造,建设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和绿化工程,配套搞好城镇管理,大力发展马铃薯良种、畜草、旅游、当归等特色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和商贸物流业,形成西部经济辐射中心。莲峰以打造渭源东南部区域经济中心为目标,围绕旅游产业的开发,加快小城镇道路建设步伐,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围绕旅游、红黄芪、畜草等产业的开发,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专业市场,建成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经济繁荣的标准化小城镇,形成区域经济辐射中心。北寨以打造渭源北部区域经济中心为目标,全面启动城镇主街道和市场建设,促进马铃薯、党参、畜草特色产业发展,增强带动能力,形成区域经济辐射中心。

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主导产业,全力抓好工业经济。工业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发展工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立足工业薄弱的实际,按照构筑四大工业体系的目标要求,着力发展一批对经济社会有较强带动作用,对财政有较大贡献的骨干企业,努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实现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一要明确目标抓工业。我们将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立足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思路,加大工业投资,通过技改扩产、招商引资,狠抓工业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马铃薯良种企业及马铃薯系列产品,形成完整的马铃薯生产加工体系和企业集群;积极发展中药材饮片以及保健品、化妆品、浓缩颗粒等现代制药业,走精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的路子;依托畜草产业化经营,发展以牛羊鸡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发展草产业和肉制品加工业;抓住兰渝铁路建设的机遇,谋划一批外向型工业企业;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在建成峡城电站的同时,规划发展小水电,培育水电工业。二要完善措施抓工业。进一步改善会川工业发展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企业向发展区集中,形成工业集群。要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增加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培育成为带动全县工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建清源、路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通过企业改制激活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引导社会投资新建一批,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强化保障抓工业。加强对工业建设的领导,研究制定全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工业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提供财政担保或贴息,给予大力扶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能人办企业,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引进企业急需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投资者来渭源兴办工业,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

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培植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增收为目标,大力培植财源。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快发展对税收贡献率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工业型财源;围绕城镇经济的发展,扶持发展税收贡献大、诚信度高的民营企业,培植壮大服务型财源,逐步解决财政增长乏力、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在特色产业开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平安渭源创建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聚财、理财能力。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质量和效益。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研究与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是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施根本抓队伍、热点抓德育、重点抓质量、关键抓改革、落实抓机制的"五抓"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教研教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托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理顺学校管理体制,通过机制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以建立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为目标,全面完成各乡镇卫生院改建工程,抓紧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县乡医疗机构条件。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电事业。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全面改造建设乡镇文化站,改善村文化室基础设施,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完成第二轮县志编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实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以严格落实基本国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健全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坚持"奖励少生"和"处罚超生"相结合,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补偿机制,促进资源有序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环境质量。

第六,坚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大力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妥善安排灾区和贫困群众的生活。切实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残疾人等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县,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努力提高广大群众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户创建活动,开展国防教育,搞好双拥工作。

四是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处置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加强信访工作,提高信访接办质量。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关于2007年的主要工作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2%,达到8.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达到4.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0.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9%,达到3.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3.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2.04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1%,达到17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72元,达到1811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突出六个重点、狠抓六项工作,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突出加快发展这个重点,狠抓项目建设。以交通道路、农林水牧、能源工业等领域为重点,突出抓好初步确定的总投资13.3亿元的53个项目建设。在配合做好引洮工程、兰渝铁路、天定高速延伸段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实施好西五公路、沈海公路、临渭公路铺油罩面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好北部安全饮水工程、峡口水库南丰灌区、石门水库加固除险等骨干水利项目,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小流域治理、梯田等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任务,抓好农村沼气、城网农网改造等能源项目建设,做好峡城电站、龙源宾馆等生产经营性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费的投入力度,县财政拿出200万元,做为前期费用,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全力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努力依托比较优势,下大气力引进一批县外投资。加大城镇资产经营力度,破解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

二是突出新农村建设这个重点,狠抓农民增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抓好产业培育、扶贫开发和新农村试点工作,推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一要大力开发特色产业。旅游产业,要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各景点道路建设,在首阳山主峰、天井峡上下峡口、夷齐古准、石门水库等景点建设停车场和标识标志牌,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整合林业建设资金,对212、316国道和定渭公路等交通主干道整体进行绿化,打造绿色长廊。在重点搞好县城南山绿化的同时,规划县城北山绿化工程,改善县城整体面貌。完成龙源宾馆建设,引导现有宾馆改善硬件条件,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渭源旅游知名度。马铃薯产业,全县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分别在316国道和定渭公路沿线建设马铃薯种植精品片带,提高种植基地集约化程度,增强规模效应。继续完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抓好脱毒种薯研究中心建设,新建组培温室700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20座、原种生产网棚2000亩及高山隔离区原种田1000亩,力争年内生产脱毒瓶苗800万株、原原种1500万粒、原种6000吨。中药材产业,全县种植中药材20万亩以上,规划建设以新寨为中心的党参集中种植片带,以会川、祁家庙为中心的当归集中种植片带,以莲峰为中心的红、黄芪种植片带,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提高种植基地水平。畜牧产业,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培育壮大南山放养虫草鸡特色品牌,饲养量达到400万只。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年内改造圈舍600户,新发展优质牧草2万亩,发展规模养殖户600户。进一步建设完善良种推广体系,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牧养殖效益。二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整合培训资源,完成劳动力培训2万人。以新疆、京津及东南沿海为重点,积极开辟劳务基地,力争输出劳务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三要全力抓好扶贫开发,新启动新寨大坪、北寨张家堡、莲峰选道、田家河高石崖、秦祁杨川、清源里仁、大安大涝子和张家川等8个村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田家河、路园易地搬迁项目,力争建设成精品工程。依托世行贷款和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年力争使300名绝对贫困人口和5400名低收入人口脱贫。同时,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住宅建设指导性意见的制定。抓好莲峰镇团结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并结合易地搬迁等项目实施,在清源、会川、路园、田家河等乡镇规划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总结经验。

三是突出改善环境这个重点,狠抓城镇建设。县城建设方面,千方百计打通清源路,全力以赴完成旧城区道路改造工程,配套建设地下管网。全面开展街道两侧及机关单位院落门前绿化工作,美化县城环境。小城镇建设方面,会川镇完成316国道过境段铺油罩面工程,实施纬四路南段改造工程和镇区绿化工程。莲峰、路园、五竹、大安、麻家集、北寨、新寨等乡镇整合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农村能源建设、林业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启动小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同时,加强城镇管理,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违章建筑的整治,优化城镇环境,改善城镇面貌。

四是突出壮大经济总量这个重点,狠抓工业建设。一要完成全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明确全县工业发展目标。二要抓好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峡城电站项目建设的服务,确保完成年度建设计划;支持马铃薯、中药材加工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建立生产基地,扩张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同时,依托马铃薯、中药材、畜牧等农业资源和丰富的水能资源,继续引导发展工业企业。三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把"多予、少取、放活"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争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200户,私营企业5户以上。四要稳步推进企业改制。下决心全面完成粮食、商业、供销企业的改制工作。

五是突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重点,狠抓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投资1144万元新建校舍2.25万平方米,消除危房4699平方米,建设投资305万元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研教改工作,设立高考奖励基金,推动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重点实施好投资998万元的县中医院和路园、莲峰等1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县妇幼保健站和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争取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415万元的检察院"两房"建设、县法院审判楼、县公安局看守所及县中队整体迁建和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建设等项目。建成30个移动通讯基站,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99%。全面发展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靠实工作责任,夯实工作基础,力争在全市考核中位次前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保证土地占补平衡。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六是突出财政增收这个重点,狠抓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培植财源,全力争取转移支付和省、市财力补助,确保财力总额稳定增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和重点项目资金足额拨付的基础上,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使财力更多地向公共领域倾斜。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切实管好用好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落实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债务消化责任,严禁乡村及部门产生新的债务。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财政预算、重点项目、专项资金、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纪案件。优化金融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农业银行、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术改造等的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政府引导、自主择业、市场配置的原则,努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落实零就业家庭援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保障覆盖面。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妥善安排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全面完成旧城区道路改造和县城绿化工程;二是全面完成城区供水管网和电网改造;三是完成1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和10所学校的校舍改造工程;四是建设乡村道路137公里;五是建设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六是建成规范的政务服务大厅;七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综合办公楼,解决部分单位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办公场所的问题;八是规划建设住宅小区,改善居住环境;九是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能力,改善供热质量;十是建成县城加油站。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良好的形象凝聚人心,以实干的精神鼓舞士气,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实现我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努力建设勤学善谋的进取型政府。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坚强保证。政府系统广大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学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知识、先进部门的新举措、发达地区的新经验,争做学习型干部、创新型干部和实干型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在学习、实践中努力提高掌握全局、把握发展趋势的水平,提高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水平,提高抓关键、破瓶颈、抓落实的水平。树立清新的政风,旗帜鲜明地为创新者壮胆,为进取者助威,为改革者护航,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干事氛围,使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勇于赶超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形成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努力建设规范民主的法治型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增强政府系统广大干部的法制观念,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人民团体的联系。

三是要努力建设以民为本的责任型政府。我们将牢记富民的职责,牢记富县的重任,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工作的精力放到研究解决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政府的第一责任,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企盼的事情做起,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四是要努力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要适应新形势,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开展对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专项整治,坚决制止以各种名目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的"三乱"活动,努力营造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开展对干部工作作风的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部门吃拿卡要的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开展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专项整治,下决心解决政令不畅、推诿扯皮、死搬硬套、怕担责任的不作为和争利益、抢权利、不负责任的乱作为行为。坚持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五是要努力建设求真务实的实干型政府。把富民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政府系统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求在指导思想上务实,在工作方法上求实,在具体工作中落实,牢固树立万事实为先,惟有务实才能发展,惟有务实才能兴业的观念,把精力放在抓落实、谋发展上,坚持在本职岗位上多做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好事实事。要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干事业,千方百计促发展。要坚持抓主抓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组织指挥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县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全县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渭源县 政府工作报告 渭源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