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18 19: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沂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沂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思路方针与发展蓝图,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凝心聚力谋发展、促提升,经济建设取得骄人成绩。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0.237.8,第三产业比重比“十五”末提高3.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8%;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2.1亿元,是“十五”总和的3.2倍。

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用抓工业的方法管理农业,用抓城建的理念建设新农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已建成1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527处,其中生物环保养猪场212处。林果面积发展到50万亩,其中优质果品基地30万亩。杨树丰产林达到76万亩,发展木皮加工生产线5232条、胶合板生产线538条。发展食用菌基地30万平方米,培育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北方桂花节。累计投入2.4亿元,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项目5498处;种植烤烟24万亩,收购烟叶59.4万担,实现烟叶税收7789.6万元。发展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15.8万亩,获得“三品一标”品牌142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20多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29家,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508个,入社农户15万户。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流转土地13.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2.5%

工业经济显著提升。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成立了食品、机械、矿产建材、纺织服装、生物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九大产业提升工作线,抓调整、促提升,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2010年,全县4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60.5亿元,利税39.1亿元,是2005年的4.6倍和5.4倍,年均分别增长35.6%39.9%;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0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年均增长35.2%。“十一五”期间,实施5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500余个,完成投资141.7亿元;培植上市企业4家。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达到7个,山东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4家、市级14家,博士后工作站1处。矿业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全县矿山企业实现产值45亿元,税收4.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7倍和76倍,五年累计实现税收12.5亿元。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组织60余名企业家参加了EMBA培训。民营经济快速扩张,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累计达到32733户和3431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6989户和2338家。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把旅游业作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主引擎,不断健全完善旅游产品集群、配套服务、市场营销、生态环境、行业管理、政策保障“六大体系”,形成了独有的“沂水旅游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开放A级景区11处,其中4A6处、3A3处、2A2处,是全省4A级景区最多的县(市、区)。2010年,各景区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和5.1倍,年均分别增长16%38.7%。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与服务提升,组建了亲情沂蒙旅游集团,开创了全省民营旅游企业重组的先河;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地;龙冈旅游集团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我省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境外融资的典范。在2010中国旅游品牌总评榜评选活动中,我县荣获“山东年度县域旅游十强”第一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了餐饮娱乐、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扩大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抢抓机遇搞创新、促调整,发展活力明显提高。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突出招大引强,成功引进了山水水泥、池窑拉丝、生物质发电、利邦塑业、昆达生物、鼎铭铝业、华政管业、威普斯橡胶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2006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县外资金项目1044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4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9个、过5亿元12个、过亿元133个。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县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182家,比2005年增加85家。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99亿美元,其中出口2.05亿美元,均为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

各项改革持续深化。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共纳入破产改制企业24户,其中19户已终结破产程序。农村各项改革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并进展迅速。乡镇改革取得新突破,道托、富官庄、龙家圈、泉庄、院东头顺利实现了乡改镇。社会事业改革不断加快,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收支两条线”和“乡财乡用县管”等财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交通费改税顺利完成。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并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建制镇延伸,组建执法中队5个;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行政执法局,统筹整合了文化执法管理资源。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全面推行,五年累计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10.5亿元。

发展要素有效聚集。金融创新扎实推进,实施了“百户企业金融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工程”,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资金互助和行业担保组织稳健发展,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家担保公司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发展国家级扶贫互助协会5个、省级20个、市级25个。成立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盛荣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提供了新的平台。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2亿元和117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和3.5倍,年均分别增长20.3%28.8%。扎实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积极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用地指标争取工作。“十一五”期间,共上报批次用地17063.8亩,立项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9655亩,比较有效地破解了土地制约瓶颈。在滨河项目区基本开发完毕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思路,陆续设立了庐山、城北、河西、四十里、开发区二期、城东等项目区,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搭建了优质平台。目前,经济开发区及其项目区实际控制面积119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38家,总投资226亿元,初步具备了现代工业新区的雏形,被中国城市建设峰会组委会授予“2009中国城市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称号。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污染综合整治,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改善的同进共赢。2010年,预计全县万元GDP能耗1.018吨标准煤、电耗518.44千瓦时,分别比2005年下降23.5%2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9.8%30%。围绕迎淮创模,实施了润泽水务公司一级A提升及中水回用等6项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完成了鲁洲化工等3家企业搬迁和沂水热电等4家燃煤电厂的脱硫除尘工作,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3312吨、二氧化硫1200.9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植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3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5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3处,被评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建设、促整治,城镇化水平有了大的提升。

城市越来越美了。围绕建设“山水灵秀,生态宜居”城市目标,完成了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先后编制了沂河两岸开发、项目集中区、污水管网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提高了城市规划建设水平。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80.1亿元,实施了四大类、117个城建重点项目,人民广场、新汽车站等一大批亮点工程建成或投入运营;实施旧城片区改造项目38个,拆迁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高层建筑64幢。不断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先后建成了大沂河公园、小沂河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2%,具有“山抱城市、城依水建、水分三团、绿林相伴”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初步形成,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园林城市”。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人口28万,城镇化率45%,居全市九县第一位。

村镇越来越整洁了。编制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积极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对161个村庄实施了整村迁建或成片建设,集中建设住房24065户、245万平方米,改造危房5834户、59.2万平方米。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建成或在建以中心村型为主的农村社区达到61个。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19处乡镇完成投资11.4亿元,小城镇供水普及率提高到54.3%、绿化覆盖率27.4%、垃圾处理率28.3%,建成区面积2280.7公顷、人口17.3万,分别比2005年增加640.5公顷和5.5万。

城乡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按照“以河为轴,两翼并举,南拓北进,同步提升”的思路,组织实施了“一园七区”路网、东环路改造及南延、沂河大道等城市路网工程,对东环路、长安路、鑫华路等城区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改造。2010年底,城区道路里程达112.6公里,比2005年增加64公里。新建万吨水厂3处,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新建了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3%;建设了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行了集中供气、供热,集中供气率达94.1%,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在城区新建生态式公厕9处。道路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914.3公里,比2005年增加530公里;修建桥梁126座,其中跨沂河大桥3座;实施了沂邳路改建和石兖路、东红路、博沂路、南坦路、薛馆路马站以东段大修工程,建成了青莱高速沂水线,青临高速沂水段完成路基、桥涵工程量的85%,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沂水段沿线地上附着物清理、拆除工作已完成,桥涵、隧道等9项重点工程已开工。新成立城区公交客运公司1家、出租公司3家,改写了沂水没有公交客运和出租车的历史。电网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全县用于电力建设的投资达5.2亿元,新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4处,35千伏输变电工程1处,全县主变总容量达到153.8万千伏安,是2005年的3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5.3亿元,投工826万个,建成各类工程16712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投资1.03亿元,建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57处,解决了365个村、35.1万口人的饮水困难;沙沟水库、寨子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建立了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广播网,覆盖率达67%

城乡环境越来越好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联合执法和集中拆除工作。近年来,依法查处违法建设案件 7661起,其中拆除1741起,拆除面积4.5万平方米。以文明指数测评、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为契机,不断加大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力度,环境秩序进一步改善。完成了119.2公里的县乡公路综合整治,建成了一批以姚院路、沂河大道、武跋路为代表的生态景观路。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划定了跋山水库、沙沟水库2个生态功能区和沂河、沭河2个河流源头区,19处乡镇全部被评为生态乡镇。积极抓好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建设生态林场15处,完成造林10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38.7万亩,森林覆盖率38.3%。加快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累计发展户用沼气4万户、太阳能4.5万平方米,建设大型沼气工程6处、秸秆气化站5处。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72个,实施县级科技项目141个,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特色产业基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9处、农村文化大院1040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趋于规范。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2010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9‰以内,合法生育率93.8%。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55%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用户达16.7万户,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98.6%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9489人,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5%以内。本着“广覆盖、促保障、构和谐”的原则,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0年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8.9亿元,发放保险金4.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9倍和2.9倍。成功申报了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农民达66万人,收缴保费6700万元,参保率97%,为15.5万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发放基础养老金253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积极推进城乡低保提标扩面,低保对象达2.8万户、4.1万人,2010年发放低保金3700万元,是2005年的6.2倍。建立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为45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实施了优抚医疗保障,为7000余名农村困难群众免费办理了农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五年业务用房面积增长10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达94万人,参合率98.2%,累计报销支出3.7亿元。惠农政策得到严格落实,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各类补贴1.97亿元。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扎实开展以打霸治痞、“两抢一盗”为重点的严打整治行动,狠抓打防管控措施的落实,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认真执行信访稳定工作“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积极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维护了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顺利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五五”普法规划圆满完成,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体系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提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严格落实,依法治县进程加快。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政务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政务大厅高效运转,政府工作效能不断提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对机关作风效能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发展、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统计、审计、人力资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保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盐务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关键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并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瞄准先进定标杆,立足实际求突破,明确提出了“翻两番,创强县”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招商引资、工业民营经济、旅游经济、城乡建设、产业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等工作重点与突破方向,全县上下围绕一个思路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懈怠、不折腾,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二是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机制并扎实有效地落实下去。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绩效考核作为第一保障不动摇,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严格落实督查推进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县级班子领导包扶、绩效跟踪考核、分线管理、重点工作联席会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执行力,收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三是有一支负重奋进、苦干实干的干群队伍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几年来,全县各级始终坚持把争先进位作为第一理念不动摇,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积极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精神,时刻保持拼搏进取、勇争一流的态度与锐气,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推动发展,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凝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规划实施五年来,全县综合实力达到了新高度,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阶段。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沂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省市属单位,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在我县创业的投资者、合作者和关心支持沂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结构层次还比较低,服务业发展步伐有待加快;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土地、资金、环保、节能等发展瓶颈制约仍然比较突出;促就业、保民生的压力还比较大,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争创强县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十二五”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攻坚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发展的推进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借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十二五”期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适应环境变化,主动对接上级政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继续前进、加快前进、阔步前进。“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带动战略,膨胀总量,提升质量,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山水灵秀,生态宜居”新沂水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保持在全市率先发展、领先发展的第一方阵。

──加快膨胀经济总量。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8.4%;人均生产总值43200 元,年均增长17.2%;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增长30%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园区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低消耗、低排放、集约型、高端化、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845

──加快推进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到2015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8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年均增长25%;进出口总额6.3亿美元,其中出口4.3亿美元,年均增长15%15%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4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06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9%95%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标准,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8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66元,年均分别增长17%18%;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有较大改善。

2011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预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群策群力,埋头苦干,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赶超。

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一个目标”(五年翻两番创强县),突出“两项重点”(工业化和城镇化),在落实“三个必须坚持”的基础上,做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顺应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更加注重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加注重把握理性发展和发展的实际效果),抓住“四个关键”(项目拉动、外向带动、内部启动、城乡互动),落实五项保障(服务提升、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绩效考核、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显著变化(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总量显著增长;农业基础更加巩固,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形象显著提升)。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力争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一、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建设实力沂水

(一)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方向,以加大投入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加快培植壮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全年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民营企业400家,个体工商户4000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6.3亿元,实现利税37.9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6.2%23%;培植税收过千万元企业24家,其中过亿元3家。着力提升产业集群,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力争九大重点产业完成产值381.2亿元,实现利税33.7亿元。强化矿产资源国有意识,加强矿业秩序整治,加快发展矿业经济,力争增加各类矿产资源储备1亿吨以上,出让采矿权10宗以上,实现政府矿业权价款收益1亿元以上;新上投资过亿元矿山企业3家以上;争取建成钛铁分离生产线10条,产能达到20万吨;全年实现矿山企业税收5.2亿元。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全年完成技改投入53亿元,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17个。重点实施好鲁洲化工搬迁、东方管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群岭纸业10万吨板纸、众力液压年产25万支高强度工程机械液压缸以及青援食品液体山梨醇和12万吨结晶葡萄糖、传统生产线全面改造等技改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积蓄更大后劲。强化创新体系建设,争取业隆通用机械、众力液压2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爱美信家具、鲁南矿业、金海汇、泓泰木业4家通过市级认定。引导隆大生物、鲁洲食品等企业主动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定,树立行业权威,引领行业发展。深化产学研联合,推动食品、机械、生物化工等重点产业实现技术提升。实施名牌强企战略,年内力争争创国家级品牌1个,山东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5个。大力培植上市后备资源,争取青援食品、玻纤复合材料等企业进入上市辅导。

(二)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园区农业。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按照“立足优势抓产业、围绕产业建园区、发展园区带基地、依托基地创品牌”的工作思路,本着建点(农业园区示范点)、串线(农业观光旅游线)、连片(主导产业示范片)的要求,依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精品果园、林下经济与食用菌、苗木花卉、生姜、地产中药材等十大优质产业,加快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围绕争创全国环保型养猪第一县和三年争创生猪调出大县目标,加快发展高质、高效、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年内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56个,全年生猪出栏量110万头以上。大力实施“精品果园”工程,新发展果园1.5万亩。以争创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县为目标,积极抓好造林绿化,全年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新发展杨树丰产林4万亩、苗木花卉1万亩、林下经济1万亩,带动发展板材、家具生产线160条,年木材加工能力达到7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90亿元。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全年指导性种植烤烟5万亩,收购烟叶13.5万担以上。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全年新认定农业“三品一标”40个,新增基地面积4万亩。

(三)按照服务业现代化的要求,促进服务业全面繁荣。继续坚持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以实现“五个一样”为目标,把沂水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营建,深化“沂水旅游模式”内涵,全力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加快中高端旅游产品建设,实施好萤光湖二期、天上王城提升等17个旅游重点项目,新发展A级景区1处,总量达到12处。加快文化旅游城、沂蒙国际财富中心、岭南风情一条街等旅游餐饮、购物街区建设,新发展星级酒店1家,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全年各景区接待游客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亿元,分别增长21%36%。继续坚持政府主导营销战略,加大沂水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沂水旅游知名度。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加快嘉隆物流园区等物流项目建设,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进一步发展提升现代物流业。结合旧城改造,积极推动房地产开发,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让群众安居乐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宣传策划、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各类消费需求。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提升城乡统筹水平,建设魅力沂水

(一)围绕建设“山水灵秀,生态宜居”城市目标,不断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科学指导城市建设。围绕“五山定城廓、九水显灵秀”的发展框架,投资27亿元,实施好五大类、57项城建重点工程,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把沂水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创业的滨水生态园林城市。根据年度计划,对19个片区实施改造,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积极实施中心村带动战略,搞好50余个村庄的整村搬迁和社区建设,完成农房建设10000户、危房改造1000户。2011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

(二)围绕载体功能配套,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长红路城区段、宝安西路东段、正阳路改造、雪山路东段改造等城市道路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布局;对雪山河、城北项目区等全长4640米的污水管网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在庐山、四十里项目区铺设燃气管道30公里;加快供热管网、混水泵站建设,推进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力争3年内完成居民采暖“汽改水”管网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区供暖能力。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年底完成青临高速沂水段路基、桥涵路面工程,实施好东红路穆陵关至沂南段、薛馆路马站至沂源段、曹高路大修工程,加快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沂水段建设;新建国有林场道路30.8公里、农村公路30公里、桥梁 10座,完成6条、75.5公里的县乡公路综合整治任务;创新公路养护模式,实行公司化养护,提高养护质量。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争取沂河防洪堤工程列入国家治淮规划;投资1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86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改善恢复灌溉面积2.8万亩,疏浚河道6.3公里,解决48个村、4万口人的饮水困难。

(三)围绕国家园林城市争创,切实搞好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美化活动,实施好莲汪沟改造、东皋公园改造提升、城区绿化和城区亮化美化四大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城市档次。进一步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对已建成的违法建设,坚持严格执法、“拆”字当头,切实维护规划执法的严肃性。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噪音扰民、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维护良好的城镇秩序。强化户外广告管理,推进庭院、家庭美化、绿化,努力打造靓丽街景。积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进一步强化垃圾处理、垃圾中转、污水处理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式公厕,保持城镇洁净优美。针对烟尘污染、道路遗洒、建筑垃圾等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认真实施“绿色市场”工程,合理规划设置城镇农贸市场,引导入市规范经营。大力实施“绿色畅通”工程,科学规划停车场,在学校、超市等场所周边合理设置停车区位,保障车辆停放有序。

(四)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加大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力度。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年内新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4家,组织2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认定,培植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家。围绕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县建设,加快建筑节能步伐。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实施好申沂烟叶复烤生产线改造、大地玉米6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重点节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秸秆气化、地热应用、农村户用沼气等新能源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围绕创建省级生态县,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农村畜禽养殖面源、非煤矿山加工污染等专项治理行动,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安全。

三、坚定不移地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活力沂水

(一)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不动摇,深入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努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02个,其中过亿元34个,力争引进过5亿元17个、过10亿元5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7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招强引精、招商选资”三大战略,以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行业100强等大企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引进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财政贡献度高、经济社会效益高、低碳环保的“五高一低”项目,切实提高招商项目对全县经济的拉动力和贡献度。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其中出口2.25亿美元,均增长10%

(二)加快园区提升。围绕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目标,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和项目集中区软硬件建设,健全完善协调服务机制,为项目落地打造一流平台。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8亿元,分别增长16.7%56%。完善项目评审制度,严格项目打分排序,择优安排土地指标,依次组织开工建设。从严落实“扎口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涉企乱收费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推动金融创新。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年内争取设立村镇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各1家,新增存款余额40亿元,各项贷款总量40亿元,力争45亿元。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信贷品种,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完善担保市场,引进担保机构1家,培育提升资金互助组织和担保组织各10家,新增担保贷款2亿元。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争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

(四)破解制约难题。针对项目落地难题,加快创业园区建设,对规模较小、不适合单独选址的一般性项目集中组织进入园区,实现中小企业的整合集中与嫁接改造。6月底前,实现首批项目入驻。针对土地制约问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继续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增减挂钩工作,全年争取省级立项4000亩以上,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1000亩,力争1500亩;同时,继续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科学供地,研究出台鼓励建设高层厂房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和贡献率。对项目进展慢、长期占用土地和附加值低、能耗大的项目坚决予以清退,为先进生产力和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电镀工业园,加快电镀中心二期建设;依托恒泰纺织公司,建设高标准的印染中心,切实解决制约产业、行业发展而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

四、坚定不移地完善民生促进机制,全面提升社会和谐程度,建设幸福沂水

(一)大力发展各项事业。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科技进步,全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0项,省、市级科技成果15项。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更广泛的文化需求。坚定不移地稳定低生育水平,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3%以上。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不断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加强城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布局调整,保障城区学生就近入学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扎实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实施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努力提高入户率。

(二)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加大财政支持民生力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努力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卫生室达标活动,确保95处卫生室通过省级验收。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暴发流行疫情。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认真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搞好地方粮油储备,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加强价格监管,促进价格运行平稳有序。

(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积极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完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搞好城乡社区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提高依法治县水平。深化平安沂水建设,完善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机制,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制度,及时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群众观念再教育,落实县乡领导公开接访制度,抓好重点信访案件稳控处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为契机,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五、坚定不移地推动发展环境优化,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法治沂水

(一)坚持靠务实之举造福于民。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力戒浮躁之气、浮夸之风,恪尽职守,勇挑重担,真正做到知实情、谋实招、重实干、求实效。

(二)坚持靠优质服务取信于民。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把更多的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不断深化政务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实现缩时提速;积极推行代办、领办、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等服务模式,搞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坚持靠依法行政顺应民意。认真实施依法行政“五五规划”,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行政合法、程序正当、权责统一。强化责任追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全面加强政务公开,坚持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与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四)坚持靠廉政之风赢得民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教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积极预防和惩治腐败。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维护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实现跨越,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重托。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拼搏进取,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沂水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沂水县 政府工作报告 沂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