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方案】汉沽区残工委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总体方案【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19 19: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汉沽区残工委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总体方案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环境条件,依据《天津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汉沽区国民经济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方案】汉沽区残工委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总体方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民政方案】汉沽区残工委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总体方案【优秀范文】



汉沽区残工委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环境条件,依据《天津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汉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我区残疾人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残工委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区残疾人事业呈现了快发展、求实效、上水平、争上游的良好姿态,并抓住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契机,推进残疾人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五年来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及生活状况进一步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完善,“一办、三站、一岗、一校”(残联办公室、残疾人康复站、服务站、志愿者助残联络站、维权岗、特教学校)、残疾人协会在各街镇、社区、村建立健全,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康复训练与服务都达到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活跃,为残疾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状况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全社会形成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并为全面实施残疾人“十一五”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规划,要把汉沽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强区,特别是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十一五”期间,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全面促进残疾人事业深入发展。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和法律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有新突破,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环境状况,提高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我区发展成果,积极推进残疾人奔小康进程,为构建和谐汉沽、建设汉沽滨海强区而努力奋斗。  

“十一五”期间,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融入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残疾人事业财政投入随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残疾人康复网络进一步完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康复服务和训练指导;残疾人教育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留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残疾人就业状况不断改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加;残疾人基本实现出行无障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优化。  

(二)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及时得到社会保障,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分类施保,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低保标准;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和功能,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社区、农村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三)残疾人自身素质普遍提高。通过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培训力度,使残疾人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意识普遍增强;残疾人在接受教育培训过程中,使大多数残疾人能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奠定基础;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上更加活跃,涌现出大批自强不息的优秀人才。  

(四)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残联组织自身努力,使全社会形成支持残疾人事业、大力弘扬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打造“安居乐业”奔小康的品牌,切实扶助残疾人安居乐业奔小康。  

(五)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长效机制。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残联维权部门与区法律援助中心协调做好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工作站的作用,切实达到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各部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运转良好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工作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从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依法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充分动员社会力量,运用社会资源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局面。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坚持统一目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以提高城市和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为着力点,多渠道加大就业扶持和扶贫解困工作力度。  

——发挥各级残疾人组织作用,调动广大残疾人自身能动性,使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基层、在社会上更加活跃。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切实做好康复工作,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十一五”期间,扎扎实实开展康复工作,加大康复资金投入,整合医疗资源,使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进一步完善康复机构建设,积极完成“一八一九一一”工程。建成1-2个康复工作示范社区,建立1-2个“康复阳光工程”,解决智力残疾人的看护问题;成立汉沽区残疾人康复协会,全面指导和推动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成40平方米的残联辅助器具供应站,为各类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器具服务。通过努力,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加大康复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增强康复服务能力。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减少残疾发生。  

1、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量达到200例,人工晶体植入率达到100%以上,贫困患者实施手术的费用得到减免或补贴;积极推动白内障无障碍区建设;结合“爱眼日”开展低视力预防和普查工作,医院眼科、低视力人员、患者家庭形成相互协作的康复网络,为5名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培训家长5名;开展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  

2、形成以聋儿康复机构为基础、社区家庭训练为依托的聋儿康复体系。经过训练的聋儿入普幼、普小率达到30%;为家庭贫困聋儿配戴助听器每人补贴1000元。  

3、普遍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性的精防康复工作。确保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5%以上、显好率65%以上、社会参与55%以上,肇事率达到0.2%以下;加强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农疗站、娱乐站建设,为精神病人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实施贫困精神病患者定期免费服药制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精神残疾发生。  

4、健全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用品用具供应量达到3000件,为有需求的肢体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假肢及装配矫形器,对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予以减免费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  

5、广泛开展康复训练,为残疾人就近就地提供康复服务。加强和巩固街镇康复站建设,建立社区康复员队伍,充分发挥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机构等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农村残疾人以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依托实现康复训练活动,各基层服务机构为每一名持证残疾人建立康复档案。  

6、残疾人康复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贫困残疾人全部进入城乡救助范围。完善残疾人大病急病救助金制度。  

7、动员社会,广泛宣传,采取措施降低残疾发生。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积极开展“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广泛宣传残疾预防知识。  

(二)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提高残疾人素质  

“十一五”期间,调整和完善我区特教学校教育结构,大力推行随班就读,使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努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  

1、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使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留率达到我区普通义务教育同等水平。  

2、创造条件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  

3、创造条件,使肢体和低视力、低听力等残疾学生在本区内接受普通高中、中专、职专教育。  

4、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努力使每位上线残疾考生都能进入高校深造。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与教育局协商,依托市师资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特别是从事盲聋哑教育的教师,指导我区盲聋哑残疾人康复与训练。  

6、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金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制度。区残联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为中小学、大中专残疾学生按梯度给予助学。协调教育部门,对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就学减免有关费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对求职登记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给予适当补贴。  

(三)开展就业服务,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改善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根本途径。“十一五”期间,大力搞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将残疾人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纳入到劳动保障总体格局,认真贯彻《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天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使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  

1、依法全面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工作指导。依法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力度,加强和完善地税代征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相关事业的发展。  

2、采取基地安置、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扩大残疾人就业率。协调福利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完善扶持保护政策,尽量避免残疾职工下岗、失业。  

3、对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给予大力扶持。努力开发残疾人公益岗,开展残疾人社区就业和多形式的灵活就业,努力实现为个体从业残疾人给予小额贷款扶持。  

4、在农村通过扶贫开发、技术培训、科技助残等方式,为农村残疾人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会同地区农行、农村合作银行每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 

5、健全、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标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服务职能,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  

(四)适应社会需要,发展盲人按摩  

按摩是盲人适宜的重要职业,“十一五”期间,在培养、培训、就业安置、政策扶持、行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  

1、加大培训力度,培养盲人按摩师及保健按摩师。  

2、广泛开展就业渠道,鼓励盲人按摩人员个体从业。鼓励社会开办盲人按摩院(),协调按摩服务行业优先录用盲人就业。努力实现经过培训合格的有就业愿望的盲人按摩师全部就业。  

3、加强政策扶持,对接受按摩培训经济上有困难的盲人,免费提供教材,给予适当补贴。协调有关部门,对个体从业的盲人按摩师,在资金筹措、落实场地、核发执照等方面给予照顾。大力提倡在社区开办盲人按摩站();对超比例安置盲人从事按摩的医疗单位给予适当补贴奖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  

“十一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通知》(津政发[2005]6),通过扶贫,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缩小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扶助残疾人安居乐业奔小康。  

1、把残疾人安居乐业奔小康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户。通过深入开展年度残疾人贫困状况调查工作建立基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按照“扶助残疾人安居乐业奔小康”计划总体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类长效扶助措施。  

2、将残疾人扶贫开发纳入区整体工作规划,统一组织、统筹安排,确保落实。镇政府和街办事处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按国家政策减免有关税费,减轻残疾人负担。  

3、推行各种有效扶贫方式,用好扶贫开发贴息贷款,积极稳妥推广小额信贷。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大力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与康复训练改善功能紧密结合,增强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  

4、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安居计划,使更多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危陋房屋得到翻新和修缮。同时,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延伸服务,在生活、就业、就学、文化需求等方面给予有效扶持。  

六)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综合体系,保障并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1、切实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动态管理,并随着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人家庭、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家庭低保标准。  

3、城镇残疾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帮助解决无业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4、对不适合参加生产、无生

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义务人,但无上述能力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  

七)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  

活跃残疾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发挥残疾人艺术、体育的特殊作用,展示才华,增进理解和沟通。  

1、公共文化机构全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公共场所普遍为残疾人开放,提供优惠、优先服务。努力实现盲人有声读物场所,创造条件开展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服务。  

2、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协调教育、文化部门对有艺术特长的残疾学生优先、优惠予以培养。适当奖励各级别获奖的残疾艺术特长生,对能够去高校深造的残疾特长生给予一定的资助。成立区残疾人文艺队,活跃社区,回报社会,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争取参加市级、国家级艺术活动。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城市社区、农村、特教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和残疾人组织根据各类残疾人特点,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的健身自娱等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残疾人达20%;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区残疾人运动队,协调体育部门让体育特长残疾人经常参加培训和竞赛活动,争取参加特奥运动会并取得好成绩。  

(八)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1、设立人道主义思想宣传基金,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开展“人道主义”进校园,在各类学校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  

2、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公德,把开展扶残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城镇”、“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行业”、“文明村”等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的标准中要有扶残助残的具体要求。  

3、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宣传、文化等单位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区电视台、广播电台进一步办好残疾人专题节目。  

4、认真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广泛开展“一助一”、“多助一”、“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  

(九)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加强管理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期间,协调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居住区实施无障碍设计建设,增设无障碍设施。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开展残疾人对区内无障碍设施满意度测评活动,听取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十)加强社区、村委会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便捷服务  

1、建立健全社区、村委会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村委会残疾人协会,配齐配强残疾人专职委员,充分利用社区、村委会资源设立残疾人活动场室,在社区、村委会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残疾人协会充分发挥联系、代表、服务残疾人的职能作用。  

2、社区、村委会积极开展以家庭康复训练为重点的康复服务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就医、家政、子女教育等帮扶服务。帮助、鼓励残疾人参加社区文体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社区环境。  

(十一)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权益  

1、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扶残规定,居()民公约中要不断充实扶残助残内容。街镇领导要将居()委会扶残助残公约和实践活动纳入考核基层领导的重要内容。  

2、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协调区人大、区政协开展执法检查。有关部门加大对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3、各类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三优”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发挥残联维权科和街镇维权岗的职能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多渠道法律服务条件。区残联将筹措资金用于残疾人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活动经费。  

(十二)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1、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将各街镇“一办三站一岗”进行整合,强化工作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街镇残联专职干部和专职联络员的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作用。强化社区、特别是村委会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和残疾人协会的组织、制度健全,切实开展工作。抓好农村残疾人工作典型,在适当时机召开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农村残疾人工作现场会。  

2、做好残疾人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工作。争取实现区残联残疾人干部比例达到10%以上,配备区残联残疾人副理事长或理事一名。重视残联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人才库,有计划、有目的的使用优秀残疾人。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造就一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4、健全专门协会组织,活跃专门协会工作,做到有经费、有场地、有人员、有活动。使专门协会更好地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  

5、在残疾人中广泛开展自强活动。引导广大残疾人乐观进取、热爱生活、努力学习、自强自立。做到各行各业在表彰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钻研科技、勤劳致富、爱岗敬业等富有时代精神的残疾人代表。  

6、认真做好残疾人证的发放、管理和新一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工作。  

7、组织人事部门要关心残联干部,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促进残联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保持活力。表彰先进残疾人工作者。  

(十三)加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根据“创建”工作和残疾人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区残联将高标准建成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职业介绍及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文体活动服务中心,预计10月中旬向全区广大残疾人开放使用。争取建立爱心超市,保障残疾人用品用具的供应。  

(十四)健全信息网络,为残疾人事业提供现代化服务  

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信息服务。做好与中国残联、市残联及其他区县残联间高速、统一、稳定的宽带专用业务骨干网的联网工作。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措施,启用高素质的网络服务和统计信息人才,确保我区残疾人事业信息更科学更规范。  

(十五)做好残疾人福利基金募集和管理工作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联系,加强宣传,拓展残疾人福利基金的募集渠道,加强管理。做好专项基金的建立、管理和使用工作。组织好多种形式、多渠道的募集和捐赠活动,开展定向募捐,增加残疾人的受益面。

推荐访问:汉沽区 十一五 工委 【民政方案】汉沽区残工委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