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受万山特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困难中向前进、在考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万山特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困难中向前进、在考验中见成效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在地委、行署和特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这个主题,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共克时艰,实现了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39亿元,同比增长25.9%,比省、地经济增长率分别高出14.9个百分点和13.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58:24。完成财政总收入7751万元,同比增长20.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36万元,同比增长25.6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同比增长107.55%;农民人均纯收入2473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7元,同比增长1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同比增长16%;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5亿元,贷款余额1.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3.8%和44.8%;全区物价水平基本平稳。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回顾过去一年的各项工作,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六个新”。
一、筹划转型取得新进展。抓机遇,争项目。我们抢抓国家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克服了万山人口少、地域面积小、很难挤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盘子的困难,主动适应省、地战略调整,积极加大跑上力度,于2009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组织有关部门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向上争取到涉及廉租住房、农村沼气、教育、基层医疗设施、广播电视、农田水利等新增中央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9735.68万元。抓龙头,做规划。为加快万山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步伐,我们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聘请国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完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贵州省万山特区转型规划(2010—2020年)》、《万山特区工业园总体规划(2010—2025年)》、《万山特区老山口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万山特区谢桥新区概念性规划》等指导万山转型的规划。目前,《万山特区谢桥承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特区工业园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子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储项目,促发展。为适应万山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争取上级更大更多支持,我们按照《资源枯竭型城市贵州省万山特区转型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整理储备了一批涉及含钾页岩综合利用、锰汞产业链条延伸、汽车零部件制造、茶叶精深加工、枣子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加工、城市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369个项目,预算总投资318亿元。目前,我区共纳入铜仁地区2010年中央投资储备和申报项目23个,总投资4.2亿元。
二、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2009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0.36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同比增长35.1%。强化支持,帮扶企业止滑促增。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缓政策,及时兑现企业电价补贴373万元,实行丰水期电价为企业减少电费开支810万元。出台了鼓励企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加大了以特区重大项目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为基础的企业周边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设,使企业腾出更多精力应对危机。加强调度,确保企业技改顺利。加强对企业生产的监测分析和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调度,帮助解决企业技改中的困难,完成了恒兴铁合金有限公司3600千伏安精炼炉改造、红晶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汞触媒扩建及节能减排改造、金盛有限公司9000千伏安矿热炉改造、和泰茶业有限公司茶粉车间等技改项目的建设,启动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6300千伏安铬铁改造、银星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含汞废弃物回收等项目建设。夯实基础,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完成高楼坪乡、敖寨乡各10千伏电网改造工程和报溪110千伏输变电站的用地预审、报批等前期准备工作;新建的35千伏下溪变电站工程和35千伏城关变电站扩容、加固工程已全面完工;张家山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下溪锰资源工业集聚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兴隆锰业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5万吨电解锰生产线顺利实现试生产。明确目标,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制定出台了加强工业节能工作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节能目标,落实节能责任。全年推广节能灯5800只,完成地区下达任务数的116%。质量兴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扎实开展“质量兴区”工作,确保区内工业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农产品档次和效益不断提高,产品省级定期监督抽查合格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率及其它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位列全地区第一。
三、“三农”工作得到新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40%,完成粮食总产量1.99万吨,同比持平;油菜籽产量785吨、肉类总产量3084吨、水产品总产量374吨,同比分别增长13.9%、8.9%、3.6%。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沼气池和水利基础设施等涉农重点项目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000人,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完成1764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新建2个500立方米大中型沼气池。完成通村公路58公里。完成6000亩土地开发整理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第二次农村部分土地调查,全面启动城镇地籍调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生态畜牧业、蔬菜、枣子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建成蔬菜基地5000亩。按照“稳生猪增牛羊优家禽”的思路,出台了推进我区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渡过难关,进一步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新增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7个、养殖大户127户,巩固养殖小区14个、养殖大户37户,新建牲畜转运站4个。发展枣子基地1500亩,完成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以封山育林、补植补造、防护林建设为主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9864亩。兑现各项支农惠农补贴2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了332元。
四、文化旅游取得新突破。总投资2500万元的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于2009年10月28日正式揭碑开园,这是万山文化旅游产业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完成了矿山公园专题宣传片、纪念邮册、画册、宣传折页等宣传影音资料的制作。目前,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共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夜郎谷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积极组织参加省、地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促进了朱砂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发展。2009年,我区共接待游客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2%;旅游收入1300万元,同比增长16.6%。
五、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万山司至郭家片区2512套廉租住房和276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采空区第三期犀牛井片区搬迁工程并进入安置阶段。城市中心花园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垃圾填埋场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一户一表”户外改造工程通过验收。完成1443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就业安置工作更加扎实。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64人,占年任务数的101.6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6%。为210名再就业人员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实现“零就业家庭”全部脱零。开发公益性岗位205个,安置困难人员就业205人,完成年任务数的102.5%。社会保障功能更加有力。实现了城乡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1710万元。“三个基金”救助各类对象2378人次,发放资金123.9万元。落实失地农民救助219户754人,发放资金113.1万元。为8.13万人次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513.45万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470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83人、失业保险参保1552人、工伤保险参保1208人、生育保险参保1234人,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征收5501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445万元,支出基本医疗基金452万元。矿区社区退休人员工伤、职业病检查和复查工作基本结束。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和困难寄宿生补助工作,发放困难寄宿生补助金36.6万元。“平安万山”成效更加明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各项要求,全年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积极开展“平安万山”创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群众安全感指数从2008年的90.54%提高到93.89%,列铜仁地区第三名。
六、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高楼坪乡寄宿制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建设。成功试办了敖寨乡寄宿制小学。争取中央投资130万元改善特区职校教育教学条件。2009年,全区高考一本上线15人,二本上线80人,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医疗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启动医疗救助工作,对特殊人员实施了医疗救助。认真做好甲流疫苗接种工作,新建村卫生室7个,投资139.53万元实施农村改水26处、改厕1400户,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行了免费治疗;全面启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顺利通过省、地考核评估,全面完成区、乡两级计生协会换届工作。2009计生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2.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4‰,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2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47,同比下降6.21。文体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完成“村村通”第一批工程以及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四乡文化站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及农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了贵州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湘渝黔边区篮球邀请赛和“歌唱祖国”万人大合唱等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审计工作,全年共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493万元,审计核减工程投资348万元。
2009年确定的“十件实事”,除汞都大道延伸、城市垃圾填埋场、消防中队营房建设等工程因资金、转型选址等原因未实施外,其余实事已基本完成。
同时,国防建设、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普法、史志、物价、气象、科技、档案、统计、金融、保险、邮政、通信、慈善、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特区委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自觉接受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78件,满意率达98%。重点推进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出台了《万山特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各类规范性文件50余份,政府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个别领导干部放松了警惕,经不起诱惑,触犯了刑律,给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损失,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为此,我们要深刻反醒,认真总结教训,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带头搞好廉洁自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挑战非同寻常,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取得的每一项进步、每一分成绩,是地委、行署和地区各部门亲切关怀、大力帮助的结果,是特区委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特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公安干警、驻万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万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受国家宏观政策和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不够稳定;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大,社会就业不充分,城乡群众收入普遍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少数干部危机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执行特区委、政府方针政策的力度不够,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政府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区“十二五”规划的酝酿之年,更是我区全面转型的启动之年,切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事关长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当前,我区正面临加快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外部发展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今年,中央把“保增长”转向为“调结构”,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财政资金加大了对民生保障、社会事业、“三农”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信贷投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倾斜。特别是我区被确定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并纳入地区“两圈两带”产业体系后,中央、省、地将会在政策和财力等方面给我们更大的倾斜、更多的支持,我们将迎来5至10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这为我们发挥资源优势、加速产业集聚、完善配套功能、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但随着区域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迫在眉睫,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我们既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只有坚定推进全面转型的必胜决心,大力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的脉博,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矛盾,创新模式突破重点难题,以勇气面对挑战,用智慧开拓进取,举全区之力苦干实干,就一定会实现万山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经济工作会议和特区委九届四次代表大会的安排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倾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强化发展基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在工业集聚区和城镇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9000万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00万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40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区物价保持基本平稳;节能降耗控制在地区目标范围内;完成谢桥承接区和万山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全面转型的起步之年。所谓转型,就是指城市主导产业由现存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的产业转向其它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原有资源产业的依赖,从而规避衰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不断探索,以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解决矛盾和问题。因此,转型并不是简单的城市搬迁,而是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强化资源勘查和矿权管理。为切实推进转型,我们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编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贵州省万山特区转型规划(2010—2020年)》,并正在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批。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规划和地区构建“两圈两带”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全区之力抓好工业,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力争到2015年把万山建成黔东工业重镇和铜仁地区新兴增长极,到2020年万山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基本建成。
要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是信心,最关键的是执行,最核心的是项目,最有效的是招商,最需要的是合力。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把项目的争取和建设作为全面转型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紧抓不放,做到重争取、重建设、重管理,以项目的大建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一是谋划一批项目。紧扣中央投资政策,主动寻找上级政策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结合点,围绕中央国债投资方向、省级财政基建投资重点及沿海地区相关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编制好我区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国发〔2007〕38号文件精神和我区全面转型的需要,谋划一批可行性较强的项目,着重在工业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工程、城镇基础设施、交通、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地质灾害等方面开发、包装、储备、申报项目。二是争取一批项目。重点争取规范化医院建设,农村危房改造,龙江水库灌区改造,6个尾矿库闭库及综合治理,电网改造,张家山至湖南方家屯公路,下溪至湖南大树坳四级公路和矿山废石、冶炼废渣及汞渣渗滤治理二期工程,农村人饮工程,梅子溪水利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编制评审。三是实施一批项目。重点实施好廉租住房、黄道河综合治理、龙江灌区干渠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盆架山、麦禾溪桥梁建设等重点项目。四是完善项目建设机制。严格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体制机制,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等制度,加快资金落实和项目建设,严格项目规程和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二、注重产业集聚,壮大经济实力。当前,万山正处在转型的起步阶段,万山全面转型的关键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的重点是发展工业。因此,我们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重点发展工业。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和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对万山现有工业集聚区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引导区外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中,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和规模集聚效益,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努力建成黔东工业重镇。一是加速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万山特区工业园总体规划(2010—2025年)》,完成5.6平方公里《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特区工业园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汞污染防治与汞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加快以水、电、路、通讯为重点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绿化、亮化、净化为重点的园区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园区的承接力和吸引力。尤其要完成报溪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积极争取梅子溪水库项目,抓好铜大高速公路万山段的协调配合工作。二是推动工业企业集聚。建设以恒兴铁合金有限公司、金盛有限公司为骨干的铁合金产业集群,以矿产公司、红晶汞业有限公司、红菱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汞化工工业产业集群,以和泰茶业公司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产业集群,以兴隆锰业公司、钾矿开发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业产业集群。在加快现有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同时,积极承接东中部工业企业的转移,大力引进规模企业按工业布局和产业要求落户万山工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三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抓好兴隆锰业有限公司二期1.5万吨电解锰生产线建设、银星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含汞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和泰茶业自动化小包装生产线、矿产公司粉状汞触媒生产线、红晶汞业有限公司高纯汞生产线等项目试运行的达产工作;督促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高炭铬铁矿热电炉技改,银河化工公司汞触媒生产线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鼓励和扶持和泰茶业公司初香速溶功夫茶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定期分析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提高企业检验检测服务水平,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最大化。指导企业加强对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策略、措施的研究,努力抢抓市场。着力实施“万户小老板”工程,鼓励和扶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重点培育宏安摩擦、正合矿业、凯山锰粉加工等私营企业,使其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是狠抓节能减排。紧紧抓住中央财政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组织开发节能降耗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先进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扩大产业、产品间的相互合作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步伐,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继续做好抗旱救灾促春耕。去冬今春,我区遭遇了一场严重旱灾,全区饮水受影响人口多达2.65万人,饮水困难人口达8000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460公顷,成灾面积1187公顷,造成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当前,虽然旱情有所缓解,但我们仍不能松懈,务必牢固树立抗大旱、抗多灾和长期抗灾的思想,坚持做到工作不疏忽、力度不减弱,加快高楼坪乡2个抗旱救灾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抢抓有利时机,抓好春耕备耕,做好育秧育苗、抢水打田等工作,实现满栽满插,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确保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同时,积极做好防汛准备,加大水利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我区抗旱防汛的能力。二是抓好特色富民产业。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农民使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栽植新品种,大力发展以优质稻米、生态畜牧、枣子、油茶、蔬菜等为主的生态农业,重点抓好2万亩优质米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4000亩油茶基地、1000亩中药材基地,新增发展1000亩枣子基地和4个养殖小区、45户养殖大户。积极探索以高楼坪乡铺前村、猴冲村的枣子和蔬菜为依托,突出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种植,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集科研、观光、避暑、休闲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认真搞好土地开发与利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5万亩,收储土地70公顷。三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农业龙头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重点支持和泰茶业公司、龙辉养殖公司、牧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延长产业链,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努力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经营新格局,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四是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农业各项财政补贴和涉农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积极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等惠农工程,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活跃农村消费市场,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农业加工企业和“打工经济”,抓好小额扶贫贷款发放、返乡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就业服务、失地农民养老生活补助等工作。完成1.2万人次的农民培训、320人绿色证书专项培训、400人的产业培训任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0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继续鼓励依法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加快新农村示范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进产业扶贫。在巩固提高近几年示范点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地区要求,完成铜玉高等级公路沿线老山口片区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400亩,硬化连户连寨道路100公里。加大以油茶、枣子、蔬菜等为主的产业扶贫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国家矿山公园这张全省绝无仅有的品牌优势,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完善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打造万山国家矿山公园这一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为核心,抢抓铜仁承办全省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契机,力争将国家矿山公园纳入以梵净山为龙头的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我区特色农业示范园、夜郎谷漂流、侗族文化特色和气候资源优势,举办“中国汞都·万山国家矿山公园鼟锣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活动,逐步实现工业文化、生态文明、民族特色在文化旅游产业领域的有机结合,提升“中国汞都·清凉万山”的知名度。同时,积极参加省、地组织的对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重点开发我区以朱砂工艺品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逐步培育旅游商品特色店,不断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注重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将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强化管理、提升品位,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承接功能。
积极推进谢桥承接区建设。积极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关于推进万山特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见》,使国发〔2007〕38号文件真正在省级层面落地生根,为我区全面转型提供政策支撑。切实做好谢桥承接区的各种协调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好《万山特区谢桥承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围绕规划认真做好承接区的土地收储工作,完成1568套廉租住房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各区块的功能协调和衔接。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完成万山司至郭家片区2512套廉租住房和276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采空区第三期安置工程盘山花苑片区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万山镇政府大楼等一批公建项目。抓好铜大高速公路万山段连线(汞都大道)建设,万山汽车客运站维修和改造。继续抓好老旧管网改造和维护,抓紧做好老城区应急水源建设,提高供水质量。积极协调和帮助开发商,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步伐。继续开展“满意在万山”活动,深入推进“整脏治乱”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文明水平。
加大集镇建设力度。以农村危房改造为契机,着力抓好集镇和农村危房改造集中搬迁点建设,尤其是抓好万山镇“侗家风情一条街”、黄道“侗家文化一条街”、敖寨“中华山侗家木楼”等民族风情特色工程建设。继续加快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郭家至张家山、郭家至老山口沿线的农村房屋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营造整洁优美的集镇环境。同时,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四、注重招商引资,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按照“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的发展思路,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改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财政综合实力和金融保障水平。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对于欠开放、欠发达且经济总量小、人口数量少的内陆山区小县万山来说,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仅依靠出口和消费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既无优势,也十分有限。因此,除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今年,地区给我区下达了10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对我区来讲这不仅是一项硬任务,更是我区全面转型、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区上下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想办法、出主意,增强“招商、知商、亲商、富商”意识,营造“全员招商、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努力用超常规的思维,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一是突出重点抓招商。重点瞄准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发达区域,把招大引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目标,引进规模大、能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万山。二是立足产业抓招商。工业,主要引进冶金行业的钢铁冶炼、不锈钢管制造、汞化工、钾矿开发等方面的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和开发锰、钾等矿产资源;农业,主要引进生态畜牧业深加工企业,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整体优势;第三产业,引进朱砂工艺品加工企业,发展本地朱砂工艺品加工基地建设;引进大型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将万山现有的旅游资源整合打包,进行市场化开发。三是强化措施抓招商。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廉租房建设,积极推进张家湾片区的居民搬迁,全力收储土地并开发整理,拓展企业用地发展空间。由县级领导带队组织有实力、有公关能力的干部职工外出招商,主攻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四是突出企业抓招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和招商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攀高结强,借助战略合作和资本运作实现快速膨胀扩张。借助专业机构高端策划,指导企业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卖点”,策划好商业计划书,以股权产权为纽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五是突出环境抓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奖惩机制,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加强对在谈和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建立招商项目从“意向、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投产”梯次推进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搞好全程跟踪服务,做到有诺必践、合力扶商,打造“黔东最佳投资环境”;建立引进项目配套与财政收益分担与分享机制,统筹安排引资企业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区的项目承载能力。
加强财税金融监管。一是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充分认识完成今年财税收入目标的艰巨性,在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征收管理的同时,抓好零星税源的征管工作,切实保证财税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千方百计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二是狠抓增收节支,加强财政管理。坚持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先保证民生工程、公益事业、正常运转和急需建设的项目支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细化部门综合预算,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启动非税收入改革,逐步建立财政、国库、审计、监察为一体的财政资金协调监督机制,形成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监督格局,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精细化、法制化、科学化。三是推进金融改革,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特区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特区开源投资有限公司的作用;积极推进信用环境建设,继续做好银政、银企合作项目的对接,做好金融风险的预防,积极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健全金融部门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本地金融企业加强对本地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本地企业的科学快速发展。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转型、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要积极出台推进我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财税、招商引资、住房、就业等若干优惠政策,鼓励区内外投资者投资兴业。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按照中央、省、地的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合理配置政府各工作部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着力形成高效的政府运转体制。
五、注重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万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之计、发展之需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始终把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政府最关键、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努力改善好、解决好、落实好,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今年,预计投入资金7500余万元用于改善以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一是加大就业安置工作力度。突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发公益性岗位140个,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0人。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就业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00人,基金征缴77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560人,基金征缴2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9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50人,基金总征缴56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0%。做好改制企业职工社保接续工作。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大力查处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三是着力解决“就学难”问题。继续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提供教科书,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进一步扩大考取大学和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范围,确保贫困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四是努力抓好社会救助工作。继续帮助“五保”老人、“三无”对象和优抚人员等特殊群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加大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力度,强化对残疾人的保障和关注。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实施好黄道中心完小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完善敖寨寄宿制小学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高楼坪中心完小整体搬迁。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促进学校与企业对接。制定出台引导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有关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强化医疗卫生保障。认真实施中央资金投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现特区医院外科门诊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完成特区医院配套设施、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认真实施500户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儿童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三是促进文体广电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电影事业。完成四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5个农民体育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高楼坪刘氏宗祠第二期工程。规范“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努力改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抓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四是继续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全面启动计划生育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验收达标。继续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奖励扶助机制,将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3‰和6‰以内。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为此,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坚持审批、管理、验收相结合,加大环境监察、监测力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中小河流、重点行业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尾矿库和开采矿渣、污水的综合治理,排除安全隐患。清理盘活闲置、利用率低的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设密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力争开工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国家、省、地的支持,加大下溪、敖寨、黄道和高楼坪等小河流域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完成1.7万亩植树造林任务,稳步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
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继续推进“平安万山”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不断完善“网上信访”,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健全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完善信访疏导、化解和协调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增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两个主体”责任,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和管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全力办好“十件实事”:1、新增城镇就业4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40个;2、解决4400人农村人饮安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0人;3、完成报溪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4、全面启动铜大高速公路万山段连线(汞都大道)工程,完成11.6公里通村油路和76.7公里通村公路建设;5、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6、免除特区职校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完成高楼坪乡寄宿制小学整体搬迁工程;7、完成四乡综合文化站和8035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完成531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8、完成谢桥承接区1568套廉租住房主体工程建设;9、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5万亩;10、完成全区乡镇、村(居)党务政务便民利民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完成6个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同时,统筹做好审计、统计、科技、物价、普法、档案、区志、村(居)换届、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支持驻万部队建设,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支持妇女儿童、外事侨务、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重振万山雄风的关键,是加快万山全面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是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努力方向。我们必须增强跨越发展的行政能力,提高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科学理政,建设学习创新型政府。深化理论学习。紧紧围绕万山转型发展、政府系统廉政教育等重大课题、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政府系统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考核、学习成果转化等制度建设,科学确定学习专题,详细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将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统一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地的科学决策上来,统一到全面转型的发展大局上来,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努力强化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推进勤政廉政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工业集聚区建设、特色富民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重点确定调研主题,采取综合调研与专项调研相结合、集体调研与分头调研相结合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寻找出路,为推动万山全面转型出谋划策。坚持科学决策。认真执行《万山特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万山特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规则》等规章制度,严格决策程序,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涉及民计民生和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做到“没有调查研究论证不决策、没有专家咨询不决策、没有征求群众意见不决策、没有合法性审查不决策、没有集体讨论不决策”,积极构建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推进工作创新。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结合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的实际和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要敢想、敢干、会干,积极探索适合万山全面转型的新形式、新做法和新经验。
廉洁从政,建设清正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细化量化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责任,明确到岗到人。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引导广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廉洁从政。深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狠抓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审计监察机关主推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矿产资源配置和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的运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行为。以深化行风、政风建设为载体,强化行政监督,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法乱纪行为。严格落实政府投资监管、国有资产监管和非经营性资产监管,对具体掌控和行使行政许可权、行政执法权、人事权、财权、物权的岗位和人员,要建立健全专项监督、定期交流、离任审计等制度,从制度上规范行政行为,预防在行使行政审批权和分配财政资金过程中搞权钱交易,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利益;预防利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市场经济活动;预防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预防接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宴请、旅游和休闲娱乐活动。严格控制公务支出。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禁止浪费,严格控制公务车辆、公务接待、会议经费等方面的支出,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公车私用。各乡镇、部门凡购置公务用车必须报特区委、政府研究;凡可以在行政中心召开的会议,不得安排在宾馆或其他经营性场所召开;除重大会议外,其他一般性会议一律不发纪念品,不统一安排就餐,不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确保今年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经费“零”增长,自觉树立清廉政府形象。
从严治政,建设阳光效能型政府。确保政令畅通。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特区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政府督查室、监察局要加强对特区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工作安排的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狠抓落实不拖延、执行决策不走样。对于滥用行政权力、政策执行不力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健全基层党务政务便民利民综合服务网络,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和质量。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运行规程和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实行项目立项、报建、竣工联合审批、联合验收制,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扩大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信息目录和政府网站建设的要求,全面清理服务事项,编制完善公开办事的相关内容,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改进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说实话,讲真话,尽量少开会、开短会、开有效果的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议和文件。深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作风整顿活动,严格落实行政负责人问责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人员,对“吃、拿、卡、要”和“生、冷、硬、推”等不良现象要坚决严肃处理,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推诿扯皮、办事拖沓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真正以工作业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依法从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细化量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依法程序,明确执法权限,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建立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强化权力监督。坚决执行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研究处理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认真办理特区人大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特区政协委员提案,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依照法定程序向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对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坚持事前与特区政协及时沟通,事后及时通报,主动听取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和领导干部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形式,不断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坚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怀着为加快万山全面转型的激情干事业,不断增强履职尽责、勤奋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能否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之年,更是我区全面转型的开局之年,推进万山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央、省、地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区人民寄予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地委、行署和特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拼搏,求真务实,为实现万山全面转型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 万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