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渭城面临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也是全区各项工作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渭城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渭城面临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也是全区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争一进五”、打造未来大西安北大门和现代化新区的战略目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大重点,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达到12.2%,总量完成1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完成39亿元,增长138%,总量和增速均名列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16.7%。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始终把保工业作为“保增长”的关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狠抓现有企业挖潜增效和在建企业投产达效。针对金融危机对长庆石化产能影响较大的实际,成立专门的帮扶工作组,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加快生产、以超补欠、渡过难关;面对纺织企业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现状,及时组织相关企业赴浙江招商,成功签定了一大批定单,促进了纺织企业效益快速回升;努力加快在建企业进度,备受全市关注的天宏多晶硅项目去年8月成功投产,60万吨煤甲醇、大唐电厂技改基本建成。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私营企业109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于去年4月份止跌后逐月攀升,总产值完成241.6亿元。
——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显著。共投入1300多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面积8000亩,新修通村公路15公里、村内道路43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600户、发展沼气示范户1500户,解决了3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涌现出了北杜成仁、窑店仓张、渭城镇渭城湾村等一批新农村典型,全区新农村示范村达到29个、先进村23个。大范围、深层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举办了渭城历史上首次农业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仪式,引进了香港南华、陕西石羊等涉农项目17个,总投资近6亿元;建成了万亩杂果基地、正阳“棚沼畜菜”一体化基地、底张畜禽养殖基地和周陵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区上规模的种养殖基地达到3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22个,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0.5亿元,增长9%。
——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的重点,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先后引进了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乐家购物广场等一批三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人民东路、新兴路、中山街和乐育路等特色街区。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3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5亿元,增长18.3%,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3%。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有效手段,大力实施招商推动、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引进项目58个,合同引进资金48.6亿元。目前,长庆石油商业储备库、明华线缆等4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4.3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另外,神华烯烃、太伟运动、LED照明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运作。18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占年计划130%。承担的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8亿元,占年计划160%。全区关注的行政中心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不久即可投入使用。机场二期扩建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三个新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三)城镇建设水平快速提升。坚持以打造现代化新区为目标,全面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热潮。配合市上建成了上林大桥,完成了兰池大道路基工程,全面开工了渭河横桥。投入7亿元,启动了空港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空港大道全线贯通,新贺路、光伏三路基本建成。先后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9个,拆迁面积1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4亿元,建成了日月星城、鼎城花园二期等一批高档小区和标志性建筑,是历年来旧城改造力度最大、拆迁面积最多的一年。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和街景整治活动,积极实施“大树进城”、“千亩绿林”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年绿化造林3000亩,绿化主干道路26公里,建成了古渡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实施建筑立面改造15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顺利通过“创卫”省级考核鉴定。
(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共启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168个,建成145个,完成投资9520万元,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转移劳动力5.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0.58%。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广泛开展救灾救济、扶贫帮困活动,“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制度性全覆盖、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正在加紧施工,廉租住房申报和补贴发放工作有序开展。妥善解决了干部工资、医疗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审批发放工作,全面提高了村组干部福利待遇,干部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48元,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7元,增长20.5%,是近年来群众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共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19个。积极实施“蛋奶工程”,覆盖率达到57.8%。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3%,甲流、手足口病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8%,人口自然增长率3.8‰,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率达到97.9%。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2%。扎实推进“省级平安区”创建工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城市监控“天眼”一期和农村“警铃入户”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深入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认真落实信访包抓责任制,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全面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件、政协提案44件,办复率达100%。建立健全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坚持重大问题讨论征询制度和公民旁听区级重要会议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另外,审计、统计、科技、物价、文物、工商、宗教、技术监督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奋斗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果来之不易。一年来,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大,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期要好得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规模小,档次不高;工业经济一企独大,规模企业数量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较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二是大项目储备不足,抓项目、建项目氛围不浓,加快发展缺少有力的项目支撑。三是发展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一些阻挠项目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城乡环境卫生还需要进一步整治。四是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必须在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等方面狠下功夫。五是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与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形势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的形势展望和奋斗目标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加快建设经济强区、实现大步跨越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迎来了渭城历史上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和现实条件:一是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咸阳与西安联手推进西咸一体化、打造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特别是省上出台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将渭城90%的面积、240平方公里纳入西咸新区范围,着力在渭河北岸打造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板块——泾渭新区,并由省财政一次性拿出1亿元设立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新区争取发行10-30亿元企业债券及银行贷款,优先在新区内安排产业项目。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要举全市之力、集当世之智,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如此优越的区位、优惠的政策、大力度的支持,极大地提升了渭城的发展地位,把渭城推向了政策聚集、目光聚焦、要素聚合的最前沿,必将推动渭城进入大步迈进、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二是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西部的政策资金倾斜,全面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强基础更多地转向兴产业,这为我们发挥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和政策支持。三是经过历届班子和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信心更加坚定,求富求强愿望更加强烈,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一年快启动、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全力打造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战略目标和“大规划、大招商、大建设、大整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这为我们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完全可以说,2010年的渭城,天时地利人和,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具备。只要我们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勇敢地担当起西咸新区建设排头兵的历史重任,拿出渭城人勇立潮头的境界和气魄,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压奋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奏响渭城跨越发展、全面崛起的“最强音”,渭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建设历史机遇,围绕一个目标(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依托“三大平台”(中心城区、空港产业园区、渭河横桥商务经济区),做强“五大产业” (能化、光伏、航空物流、热电、装备制造),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实现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14%;农业总产值11.1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215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24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5947元,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区上下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将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更加重视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治理,更加重视人民生活改善与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发展,力争早日实现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宏伟目标。
三、2010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泾渭新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构筑经济发展平台。
泾渭新区承载着渭城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我们201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彰显文化底蕴、集聚现代产业、建设美好生态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谋划,板块化建设,园区化运作,力争3-5年将泾渭新区建成支撑全区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区。
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标准,制定泾渭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引导新区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的城市新构架、“三带五园”的产业新格局,使整个规划布局符合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要求,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泾渭发展有限公司,加大融资力度,集中启动一批框架性、骨干型路桥建设。重点抓好“三纵三横”六路两桥建设,基本建成兰池大道,完成渭河横桥主体工程和208机场改线工程,开工上林大道、秦汉大道、兰池二路、正阳大道和正阳渭河大桥工程,用两年时间全面搭建起支撑发展的路网大框架。
突出抓好三大板块。一是加快渭河横桥商务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窑店镇重点镇建设,启动实施区域内村庄改造,配合市上完成兰池大道立交景观广场建设,开工太伟运动、会展文化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旅游休闲、会展创意等产业,用5年左右时间,将该区域建成具有10万人规模的区域商务中心和城市副中心。二是加快空港产业园建设。全面开工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2年内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孵化园,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等产业,力争5-10年,将空港产业园建成具有20万人规模的城市副中心和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城。三是加快光伏产业园建设。启动光伏一路、二路以及配套设施,两年达到“七通一平”;加快运作光伏产业孵化园以及相关产业,力争3-5年建成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光伏产业示范园区。
着力构筑城市新框架。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的规划设想,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和两个副中心建设,形成引领泾渭新区发展的城市体系。同时,按照泾渭新区发展规划,高标准制定六镇建设总体规划、单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准确定位城镇发展方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年完成水、电、路升等改造,努力将六镇建成风格各异、特色鲜明、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人文新区。紧紧依托渭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现有景点,每年启动一批文物旅游、田园观光和生态治理项目,实施1-2个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全力打造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快制定渭河综合治理规划,积极实施堤防建设、河道治理和“万亩水面、万亩绿林、万亩荷塘”工程,着力打造渭河生态景观长廊。抢抓国家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机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现有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逐步淘汰整改无望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断改善渭河北岸生态环境。
(二)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重点,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在实施项目带动上实现大突破。
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绿色、效益”招商理念,按照“招大商、大招商”的要求,紧紧依托泾渭新区这张品牌,紧盯重大工业项目、产业项目,大力实施产权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商业性招商,力争每季度签约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全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年内建设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2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亿元。分别是3750吨多晶硅生产线、长庆石化技改、石油商业储备库等15个产业化项目,利民村西门口改造、北门口改造、日月星城小区等8个经营性项目,渭河横桥、兰池大道、秦汉大道、上林大道等8个基础设施项目。对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全程跟踪服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不断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按照“线索项目抓跟踪、前期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效”的思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对每一个成熟的招商项目和已签约项目,都按照“包征地、包开工、包建设、包质量、包投产”的要求,逐一落实区级包抓领导和责任部门,制定科学的推进计划,定期召开项目交办会、汇报会,现场观摩,严格奖惩,以机制的创新,激发全区上下引项目、建项目、服务项目的热情和干劲,推动项目落实。
(三)以壮大支柱产业为核心,迅速扩张工业经济规模。
紧紧依托五大园区,以辖区中省企业、在建大项目和民营企业为重点,加大相关产业引进,加速项目聚集,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力争2-3年内全区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个以上,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
努力壮大优势产业。扶持长庆石化实施扩能技改,力促咸阳化工早日建成投产;加强与神华集团衔接,力争烯烃项目早日落户、早日开工,努力做强能化工业,年内产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加快大唐电网工程建设,年内实现并网发电,积极运作大唐二期工程,扶持渭电集团扩容增量,力争热电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加强对高强度螺栓、蓝星玻璃、华星集团等企业服务力度,开工建设防水材料和特种沥青等项目,努力壮大装备制造业实力,力争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加大风轮集团、八方集团等棉纺企业营销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效益。
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加大对天宏多晶硅扶持力度,推进一期项目足额投产、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太阳能电池项目,不断做大光伏产业,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加强与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协作,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落户,开工建设德龙航空、艾威科技等项目,力争年内在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不断做大民营经济。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区的重要着力点,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扶持政策,想方设法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筹建中小企业园区,引导民营企业集群化、集团化发展,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提高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对“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人士,高看一眼,厚待三分,保护和调动好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热情。全年新发展中小企业100户,培育规模企业10户以上。
(四)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努力将渭城打造成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示范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打造“一轴三基地”。“一轴”是以五陵塬旅游路为轴线,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横贯东西的特色生态农业带,年内完成1万亩杂果栽植。“三基地”是依托正阳镇兴隆、韩家湾等村,全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年内建成1000亩设施蔬菜;依托石羊肉鸡养殖基地和底张镇龙枣等村,打造现代畜禽养殖基地,年内每镇至少建成2个上规模、标准化的养殖基地;以周陵镇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培育壮大我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打造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年内引进较大规模涉农龙头企业2个以上,每镇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推进村2个。
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重点为农村办八件实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7000亩;完成40公里村内道路建设和20公里主干道路绿化;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1500口、沼气服务网点18个;新建农村卫生厕所3000座;建设新农村示范村6个、先进村10个;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启动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控制乡镇人员编制,努力解决好乡镇干部实际困难。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转包、租赁等多种流转形式,年内完成土地流转1万亩。
(五)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靓丽新渭城。
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坚持以“创卫”为抓手,以发展城市经济为核心,全面掀起城区大整治、大建设热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努力建设生态、宜居、靓丽的现代化城区。
全力冲刺“创卫”达标。一是抓投入。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充分动员辖区单位、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支持创卫,为创建工作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二是抓硬件。年内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清扫员休息室4座,新建、改建公厕10座,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三是抓整治。高标准完成城区所有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和门头牌匾整治,彻底消除城市违章建筑;加快文林广场建设,积极实施“千亩绿林”、“大树进城”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城市小广场和城市小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四是抓薄弱。以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六小”门店等为重点,切实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彻底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为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抓长效。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办法,健全清扫保洁“三位一体”、“门前三包”和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创卫热线,公布投诉电话,设立奖励基金,强化执法巡查和日常管理,促进城市管理走上的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六是抓教育。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教育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创卫、关注创卫、监督创卫,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健康意识,努力形成全民动手、全员参与、众志成城、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早日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
大力实施旧城改造。按照“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的思路,年内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8个,总投资52亿元,改造面积763亩。重点实施粮油公司、马家院、永绥街东侧等6个新动迁项目,加快实施西门口、东风路建材市场等22个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力争2-3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任务。
积极发展城市经济。以打造全市最繁华商务区为目标,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制定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一办一街”工程,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品牌店、专卖店向重点街区集中,年内建成现代化特色街区4条以上。加大国内外知名三产企业的引进力度,不断做优做强餐饮娱乐、养生足疗等特色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广告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壮大三产实力。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活动,不断繁荣城乡市场,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1500个。
(六)以优化投资环境为保障,塑造渭城加快发展新形象。
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在全区深入开展“优化环境集中整治年”活动,下茬立势整治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国内一流投资发展环境。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广泛开展优化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干部职工不断增强环境意识、服务意识,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服务代办等制度,切实把项目建设的需要、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服务的重点,真心实意解决企业发展的难题,排除项目建设的障碍。进一步加强对执法部门、窗口单位的管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和“肠梗阻”现象发生,真正做到行政服务“零距离”、项目建设“零障碍”、重点企业“零检查”,以良好的形象、优质的服务促进发展。
大力整治违法行为。成立区“环境建设办公室”和镇办专业整治队伍,建立每日巡查、周周检查、月月评比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影响环境的人和事,做到发现一起、及时处置一起。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和镇村规划管理,下茬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问题,特别是强化对庄基地和私人建房的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坚决杜绝乱批庄基、乱占庄基现象。严厉打击路霸、街霸、行霸等势力,重拳整治乱搭乱建、偷砂取土、强揽工程、阻挠项目建设的行为,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彻底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全面整治”的要求,切实把创卫工作延伸到农村,大力开展村容村貌、镇容镇貌集中整治活动,坚决拆除渭河两岸乱搭乱建,消除脏、乱、差现象。加强农村环卫体系建设,健全镇村监管和清扫网络,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七)以培植壮大财源为关键,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牢固树立围绕财政抓经济的思想,着眼于财政增长和城乡居民增收,不断提高聚财理财水平。狠抓财源建设。大力推行新增财源负责制和重点财源监控制,提前介入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力促项目早见效、财政早收益。切实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升企业效益,努力增强财政增收后劲。强化税收征管。以增加工商税收为重点,大力挖掘增收潜力,依法严查偷、逃、抗、骗税等不法行为,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严格落实分级负责的抓收入责任制,健全财税收入绩效考核办法,压缩非税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可用财力,确保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以及“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坚持勤俭办事,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性开支,切实把有效的财力用在推动发展上,用在民生改善上。
(八)以富民惠民为根本,着力构建和谐渭城。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善待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努力使2010年成为民生事业大发展的一年,群众得实惠更多的一年。
全力推动民生项目建设。重点为群众办十件实事: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年内启动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15个;全面推进“蛋奶工程”,覆盖率达到85%以上;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让93%以上的农民享受新农合带来的好处;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人均每月增加到200元,农村低保人均每年增加到1196元;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农村卫生室31个;建设农居民健身广场2个、农村书屋10个、农村文化站1个;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完成6镇计生服务站硬件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母亲健康工程,完成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和治疗工作;启动建设干部职工住宅小区,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2-3年内基本解决困难群众和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渭城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医疗救助和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扩大城乡“五大保险”覆盖面,使困难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基本生活有保障。下大气力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全年新增就业5000人,劳动力转移4万人次以上。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深入开展“送温暖”和“交友帮扶”等社会援助活动,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公益事业,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渭城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成城市“天眼”二期工程,提高治安技防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下势调处一批信访积案;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面落实信访包案制、问责制和劝返制,逐级夯实信访责任,实现“一控双降”目标。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渭城目前正处在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各项事业,是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面临的大好机遇,始终以强区富民为己任,以建设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为目标,勇敢地担当起打造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历史重任,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一要建设学习型政府,提升境界谋发展。思想观念问题解决不好,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把握,再多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把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思维方式和发展眼光都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要带头加强学习,不断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决摒弃小农思想,彻底打破低点定位、常规发展的惯性思维,不断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要牢固树立大都市意识、大产业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用国际化的眼光定位发展、用国际化的方式谋划发展,始终站在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发展。要以开展国际化大都市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不断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调研热潮,在讨论中提升境界,在调研中创新工作,真正在全区唱响创优、创新、创业的主旋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要建设效能型政府,锐意创新争一流。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有一种敢于担当、勇立潮头的境界和气魄,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牢固树立站排头、争第一的思想,不讲困难,多想办法,主动抬高标杆,自我加压奋进,在新的格局中抢先机、当主角、求发展,在工作中求突破、显作为、创亮点。要大力推进作风创新,始终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要求,凡事高标准、严要求,见事快、出手快、落实快。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特别是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都要拿出一股狠劲、一股韧劲,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要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快政府机构改革,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效能建设,破除体制障碍,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大力推进考评创新,建立健全考核考评体系,完善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和奖惩制度,重奖加快发展有功之臣,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利税大户、行业标兵和模范人物,充分激发全区上下抓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心全意解民忧。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责任,以爱民之心抓发展,以发展之实惠民生,全心全意为43万渭城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要善谋富民之策,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机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宽范围、广领域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乡救助、安全稳定“五大”体系。要常兴安民之举,以平安和谐为目标,加大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力度,下势解决一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创造平安、祥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勤为惠民之事,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勤下基层,体察民苦,下功夫在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出实招、求实效,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四要建设法治型政府,科学执政树形象。科学执政、廉洁从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将政府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常务会议旁听、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群众评议等制度,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自觉服从区委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诚恳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批评和建议,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团体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大力推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家庭促廉等制度,从思想上、体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努力塑造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渭城正处在厚积薄发、大步迈进的重要关口。时代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赋予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使命。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的团结起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新渭城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城区 渭城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