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区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各方面工作极为困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东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区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各方面工作极为困难的一年。从2008年年底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区众多企业遭遇市场疲软、产品滞销和价格倒挂、贷款融资艰难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并导致全区实有税源急剧下降,政府一度面临保运转的难题。同时,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给就业安置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但是,在如此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区上下没有气馁低头,始终斗志激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线布局、三个突破、五个推进”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城市转型作为主战略,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有力、有效推动经济、文化、生态、社会转型;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主抓手,攻坚克难抓对接,凝心聚力抓项目,千方百计抓投入,促使各类项目顺利落户、竣工、投产;始终坚持把保企业、保增长、保民生作为全盘工作的关键点,动员各方面力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竭尽全力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始终坚持把团结拼搏作为化解危机的源动力,注重加强机关效能和工作作风建设,正视困难,寻找机遇,把握关键,危中求机,负重前行,有效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企稳回升向好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发展弯道提速,完成生产总值87.23亿元,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完成6.06亿元,增长17.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3亿元,增长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47亿元,增长4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1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0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6461元,增长8.3%。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全年引进内资9.41亿元,完成市年度考核任务数的104%;实际利用外资2270.72万美元,增长35.2%;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增长20.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位于全市前列,中考600分以上人数占全市1/3;参加第十一届市运会,少年组奖牌数列全市县区第二;《经济转型促煤城振兴》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新闻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甲流确诊病例数(3例)在全省县区中最少;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出生率为10.83‰,自增率为6.57‰。城乡市场日趋活跃,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日用消费品供销连锁店达105家,乡镇覆盖率100%;大力开展家电、摩托车下乡工作,发放补贴400余万元;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逐渐活跃,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产业稳步发展。政务环境更加优化,深入开展“深化作风严管、提升机关效能、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行政审批事项精减68项,审批时限较上年缩短50%以上;为区百强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陶瓷产业基地企业代理涉政事务172起;在市效能办组织的测评中,我区的满意度100%。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年京访、省访分别下降16%、5%,未发生京、省非正常访;安全生产态势稳定;依法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好转,群众公共安全感指数94.6%,在全省排名上升27位。政府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了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38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办复率100%;严格控制公务开支,对“六项经费”支出进行跟踪检查,实现了年初确定的节支指标;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进行了事前监督与事后审计,打造了“廉政阳光工程”。
各位代表!回眸2009年工作,我们既为成功度过难关感到庆幸,更为许多工作逆势上扬、甚至获取了超乎预期的好成绩而倍感欣慰,尤其突出、振奋的是:
——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上报国家政策性项目300多个,争取落实155个,到位资金6.65亿元,大大超过年初4亿元的预期目标,列全市第一。挖掘产业优势对接项目,成功对接央企项目5个、民企项目26个、外企项目2个、科企项目16个。全年新投产项目64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建项目19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签约项目 16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7.5亿元的弘源煤化工炼焦制气一期工程、投资1.3亿元的鹏辉建材、投资1.2亿元的众大高新建材等重点项目正式投产;投资3亿元的百纳陶瓷、投资1.5亿元的博汇陶瓷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一大批能源和社会事业类项目顺利实施,高效推进。投资1.6亿元的湘东220KV变电站投入使用,筹划数年的老关110KV变电站启动建设,投资3700余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投资6300万元的黄花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投资3000万元的湘东镇中新校交付使用,投资3800万元的峡山口学校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投资2300万元的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即将竣工。
——陶瓷产业基地日新月异。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252万元,在完善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完成南区开发3平方公里,平整土地1200余亩。萍乡工业陶瓷产品展示中心交付使用,工业南大道竣工通车,供水加压站和南区供水管网完成建设,铁路专用线建设获国家铁道部行政许可。全年基地新增落户企业14家,达到56家,签约资金51.1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家;投产企业22家,产生税收7000多万元。在产业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下,全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工业用电量达2.62亿千瓦时,增长24.96%;完成工业总产值186.84亿元,增长16.52%;新增规模企业30家,达到15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4.65亿元,增长20.79%。工业贡献继续位于全省县区前列。
——“三农”工作亮点纷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项惠农资金1.39亿元。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01万吨。大力打造以萍麻公路、麻凤公路、樟大公路为依托的百里休闲观光农业带,“油脂、制种、生猪”三大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冬种油菜8.13万亩,新栽植高产油茶树2万多亩;生猪养殖规模达75万头;优质水稻制种面积17.75万亩,占全国南繁制种面积的80%以上,产值2.6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及小农水项目建设;争取到了全省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区政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累计投入4126万元,在8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涌现了麻山幸福村、腊市庙岭村、下埠光华村、老关前进村、排上上珠村等“五朵金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农业合作经营组织达到44个。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6.3亿元,增长9.4%;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完成4.45亿元,增长5.9%。
——民生工程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在财政一度严重困难的情况下,筹措并安排3242万元区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了1.1亿元民生工程资金足额投放,使年初确定的8大项85小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面完成,民生工程考核获全市并列第一。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395人,组织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3497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13万元,1491名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新增26628人,失业保险新增1788人。城乡低保救助26262人,发放救助金3314.3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4133人次,救助金额657.3万元。大力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共为900名白内障患者、40名唇腭裂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治疗。全区五保供养人数2588人,集中供养率80.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89723人,参合率达到99.42%,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新建廉租房552套、经济适用住房84套。老关仁村大桥、东桥黄沙洞大桥等6个渡改桥项目全部启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解决了11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我区“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称号后,又成功举办了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分会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区考核,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五届通过考核的县区。对口引进高等院校专业人才30余人,制定并实施了推动工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全年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4个、省自主创新产品7项;新增市级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6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2个;申请专利16项,完成科技鉴定4项,其中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财政建设克难而进。面对金融危机和财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区内实有税源减少近1.2亿元的严峻形势,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了财税收入下滑势头。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其中国税完成2.97亿元,增长17.8%;地税完成2.37亿元,增长24.8%。积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政策性融资到位资金1亿余元。整合各类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全年财政总支出11.07亿元,增长54.4%,在极其困难的年份实现了“六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了区乡两级正常运转,确保了全区教师和干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了政法维稳支出需要,确保了“教、科、农”三项支出法定增长,确保了民生工程配套支出,确保了全区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想方设法筹措8200万元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城区泉湖垅、桥南路、怀安桥至湘东大桥和沪瑞高速挂线等道路完成改造;启动了新村洞口至区医院道路、姚家洲至泉湖垅道路改造工程以及东环路二期(大江边大桥)工程建设;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75盏、路灯广告箱450个、陶瓷文化雕塑9座。新建农村公路183公里,占年初任务的269%。320国道老关段一级路面改造进展顺利。城乡清洁工程建设在全市率先展开,区乡两级投入980多万元,城乡脏乱差的“痼疾”明显好转,农村垃圾处理“一二三”模式在全区有效推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成效明显,完成植树造林7.65万亩,占年初任务的196%。狠抓大气扬尘污染防治,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8吨,超额完成全年减排任务,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00天,萍水河出境水质达Ⅲ类标准。滨河社区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麻山镇被评为省级优美乡镇。
此外,审计、监察、统计、人事、编制、司法、人防、驻京办、档案管理、机关事务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地方(史)志、法制、接待、老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均有新的进步,工商行政管理、地质矿产、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运管、粮食、供销、消防、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石油烟草等省市驻区单位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2009年获得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十强县区、全省工业崛起先进县区、全省引进省外资金先进县区、全省用电增长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省油料生产高产创建标兵县区、全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先进县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区、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县区、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区、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区、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县区、全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建设先进县区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历届历任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各类企业和纳税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湘东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一是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做大三产仍然是我们在较长时期须面对的艰巨而复杂的战略任务;二是促进发展的生产要素尚较紧缺,尤其是土地和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人才缺乏,企业科技含量较低,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四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不及支出需求的增长速度,收支矛盾突出,保运转仍然艰难;五是以城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建设和管理的压力巨大;六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消灭荒山、绿化“家园”的压力仍然很大,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予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冲刺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奠基之年,也是推进赣西工业经济重镇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夺取改革发展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外形势,新的一年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我区经济发展遭遇了严峻的考验,结构单一、产品低质同构、消耗资源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亟需转变。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大幅下滑趋势得到抑制并转入回升阶段,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土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仍将处于波动期。但同时,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保增长转向促转变的政策导向,中央出台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给我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带来难得的机遇;全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略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萍乡比照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三项政策,为我区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和承载功能日益增强,全区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投产或开工建设。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必将成为我们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只要全区上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新的一年就一定大有作为!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倡导“自强自立、勇于崛起”的精神,继续按照“一个目标、两线布局、三个突破、五个推进”的工作思路,以调整提升为主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城市转型,深化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努力使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前移,为实现湘东赶超跨越、重新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招商引资引进内资10.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98万美元,出口创汇33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2‰之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调整提升为主战略,全面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湘东以工业立区、因工业扬名,实现赶超跨越、重新崛起也主要靠工业。面对当前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档次较低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突出工业经济发展调整提升主战略,在接续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提升。抢抓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经济区,加速全区经济转型升级。
继续举全区之力推进陶瓷产业基地建设。坚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生态型”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陶瓷产业基地作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萍乡市经济转型特色园区、萍乡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特殊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建设规模,使之在项目承载、企业吸聚、产业发展上形成更大的向心力。加快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3月底前完成南区工业供水和供气工程;二、三季度完成老关110KV变电站和南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樟抱枫至工业南大道支干道;尽快组织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年内完成大部分工程。突出选择引进投资密度大、科技含量高和投产效益好的项目入园发展。力争新开发4平方公里,项目供地1200亩以上,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加大基地主园区外木马、杞木、阳干、陈家塘、炉前等陶瓷小区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企业改造提升,增强竞争力。在搞好开发建设的同时,抓紧做好省级工业园区申报各项工作。抓好基地通道绿化和企业绿化,注重环境保护,争取进入全省生态工业园区行列。不断完善基地管委会的管理机制,积极促进基地逐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大力推进“十里工业带”建设。通过陶瓷产业基地的迅猛发展,强力拉动以湘东镇、荷尧镇、下埠镇、老关镇为重点区域的320国道沿线工业经济带建设,重点培育做大陶瓷、化工(煤化工)、冶金、建材、新型材料、包装、物流等产业,大力扶持博宏焦化(陶瓷)小区、安源碳酸钙小区、联达冶金小区、老关水泥小区和包装小区,并以此辐射带动全区工业产业调整提升,加快发展。积极促进灯芯桥、五里、荷尧等地物流企业发展,规划建设赣西“无水港”,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壮大规模,帮助有市场、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坚持把盘活老项目与做大新项目相结合,抓好320国道沿线工业用地的清查,对闲置的旧厂房进行“腾笼换鸟”,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紧紧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省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等政策机遇,重点加快工业经济转型。一方面,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利用国电集团、中建材、中材等央企扩张的机遇,推动冶金、水泥、煤炭等行业整合重组;鼓励企业申报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发挥龙发实业、西源填料、金辉陶瓷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工业陶瓷的档次。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继续大力支持煤化工、球团、矿粉等与钢铁产业相关的重点企业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建力度,力争全年实施新扩改项目150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0家以上。
(二)以推进“百里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发展规模特色农业,是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紧密联系湘东区情进一步提高“三农”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扩大良种补贴品种、农机补贴资金规模和补贴政策受益范围。积极推进水稻、油菜、生猪和能繁母猪等政策性保险,有效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加强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民就业培训和服务,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帮助闲散农民就地就业。
扎实推进“百里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围绕“农业特、田园美、休闲乐”的发展目标,按照规模化、现代化要求,科学规划布局麻山经排上至广寒,包括白竺319国道沿线在内的百里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带,重点发展瓜果、无公害蔬菜、制种、高产油菜油茶、花卉苗木、生猪养殖等种养产业,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游”为主要载体的乡村休闲业。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鼓励企业和农户发挥投入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支持特色带建设,同时整合农口资金5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天涯种业、幸福大观园、泰华牧业、健民油菜专业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培育各类农村合作经营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力争全年新增省、市龙头企业10家以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以上。抓好碧湖潭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启动碧湖潭水库水源工程前期工作,打造麻山幸福村国家AAA级景区和东桥钟鼓寨国家AA级景区,规范提升“农家乐”服务点,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
加快林业发展,下力改善林相。强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争取两年内全面消灭宜林荒山。加大白竺、广寒、东桥、排上、腊市、麻山等林业重点乡镇封山育林力度,完成区内主要交通干道两旁可视范围内的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实施好沪昆高速两侧(各30米)、320国道和319国道景观道路绿化建设和萍麻公路、麻凤公路、樟大公路等百里特色带道路两旁绿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林业经济,加强和改善国有林场的管理,切实强化林业资源管护,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着力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继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小Ⅰ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积极搞好山塘整治及小农水工程建设。抓好中低产水田改造等土地治理综合开发项目和大型养殖企业生态沼气项目建设。切实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力推广农业增产稳产技术和先进农业机械。继续改造完善农村电网,提高农村用电的安全稳定性。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在总结打造“五朵金花”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点带面,点线结合,努力打造一批新亮点。坚持基础设施优先、产业培育为主,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完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拓展新农村建设内涵,加快培育一批产业村、产业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效益农业新格局。
(三)以完善城镇功能和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突出改造城乡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繁荣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发展水平。
做靓中心城区。按照以人为本、彰显特色、可持续发展和规划先行、建设分步的原则,科学制定《湘东区城市建设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区功能,提高综合承载力和吸聚力,加快推进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陶瓷工业新城建设步伐。今年着重实施好10项工程:①完善320国道美化、亮化、绿化工程;②贯通东环路;③完成新村洞口至区医院道路改造;④完成司法小区主干道建设;⑤完成姚泉路改造;⑥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⑦启动城区道口“红绿灯”交通信号系统建设;⑧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⑨启动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⑩启动城区天然气工程。
抓好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湘东、下埠省级示范镇,麻山、老关、东桥、白竺等中心小城镇建设。支持湘东镇发挥城区乡镇的优势,继续下力量完善有关路段改造和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镇功能;发挥下埠镇作为陶瓷工业重镇的优势,加快下埠镇陶瓷广场、镇政府至杞木村道路工程建设,启动大陂安置区建设;力争把湘东、下埠建设成为商贸繁荣、人气旺盛的全省一流乡镇。积极探索麻山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定位,做好概念性规划研究,引导其逐步规范发展。通过自筹、融资和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等多元化投资,通过加强对土地供应及土地规范管理,加大对老关、东桥、白竺等小城镇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其主动深入发掘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促进全区小城镇建设齐头并进,努力建成一批人口较多、生活富裕,功能较为完善、具有文化底蕴,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城镇,力争今年全区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服务业。制定并落实好《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在企业所得税、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优惠,吸引开发商投资;发放购房补贴、物业补贴、贷款补贴,增加购房量,刺激房地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围绕城西新区、泉湖垅、新街及城镇中心,推进餐饮、购物、休闲、住宿、家政、维修等便民服务业发展。有序推进物流、交通、金融、营销、策划、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引导全民树立“整洁优美、文明风尚”的理念,抓好以提升城区空气、水体质量为重点的环境优化和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环境卫生工程,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做好乡村垃圾清运工作,建立城乡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抓好各类道路整治,坚决禁止“占道经营、以路为市”的行为,坚决禁止重型货车在城区通行,规范路边沙场、煤场、墟场管理,畅通城乡交通;抓好城镇、村庄建设治理,加大对违法建设打击力度,打造规范化、特色化的城镇建筑群,杜绝乡村住房无序建设,引导农民结合文化特色,建设样式、风格、体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新型民居。
(四)完善招商引资举措,谋求项目建设新突破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招商引资工作落实的核心,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招商重点战略转移,突出面向日本、韩国等陶瓷产业发达国家和江苏宜兴、山东淄博等工业陶瓷先进地区,组建流动招商站,着力引进国内外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人才及项目,促进湘东工业陶瓷产业优化升级。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湘东人力资源优势,在热心支持、参与湘东经济建设的区内外企业家、湘东籍在外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10名以上招商顾问和20名以上特邀招商员,不断提高以商招商水平。完善招商政策,建立重大项目引进线索奖励制度,对提供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线索并促成项目落户的个人予以重奖。力争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全年新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高新技术项目6个以上。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业方面,围绕提升项目的签约率、落户率、投产率、达标率,力促弘源煤化工、正大陶瓷、中建材南方水泥、长虹陶瓷、星达星陶瓷、众大高新、鹏辉建材、黄冠陶瓷、科兴陶瓷、仁江科技、汇华填料等投产项目达产达标;力促百纳陶瓷、龙发科技、博汇陶瓷、川源钨业、丰升化工、众邦冶金、上珠岭铁矿、雄仁油料等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力促中京科林、欧美嘉陶瓷、联达冶炼、天丽皮具、龙泰实业等新签约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同时强力主攻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路条”和弘源煤化工二期60万吨焦化生产线、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等重大投资项目,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力促中材萍乡水泥、深圳佳钛塑料着色剂、天高化工、陶瓷原料精加工等有意向的在谈项目尽早签约落户。农业方面,重点抓好明鑫农场、仙山源农业科技、福溪养殖、兴农实业、白竺上村中药材等项目。三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东环路、320国道老关段一级路面改造、区医院改扩建、峡山口学校、开元物流、勃兴昌盛家园、月亮广场酒店等项目。进一步加大向国家争取项目的力度,同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上级各类投资项目落实好。
坚持不懈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创业创新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网上审批、联审联批、涉政事务代理和限期审批制。围绕项目引进、立项、报批、基建等各个环节,做到主动服务、全程跟踪。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宽松透明的市场环境、优越的创业创新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切实加强全社会诚信建设,倡导诚信文化,打造“诚信湘东”,让诚实守信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
(五)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科技创新是推进产业调整提升的中心环节,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好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的主体作用。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努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全面落实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从今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在企业科技研发、引进高新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扶持,激励企业大胆创业创新。同时,参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全区工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对农业及其他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相应奖励和支持。各乡镇街也要逐步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扶持。力争今年新增自主科技创新项目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6个以上,引进高新技术10项以上,申请专利15项以上,申请省级以上(含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5项以上。
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人才。深化与中科院、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江苏陶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科研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和开展联合攻关等,积极引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重点打造2个以上“博士产业、院士经济”亮点企业。以政府名义聘请行业内知名院士专家为科技顾问,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引进科技型人才和国外智力,鼓励科研人员自带科技成果和项目来湘东发展。积极促成已签订合作意向的16个科技项目开花结果,力争全年新引进对接科企项目6个以上。
坚持产学研结合。从“学”入手,加强湘东职业中专(萍乡陶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充实师资力量,建立实训基地,使之成为湘东工业陶瓷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摇篮”。从“研”入手,着力完成工业陶瓷研发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科研院所到产业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推进陶瓷产品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性转移;积极举办或组织人员参加国内外高峰论坛、年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不断拓展业界的视野和创新的机会。从“产”入手,规划建设博士创业园和高新技术陶瓷孵化园,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科技人才入园孵化。鼓励企业以委托研发、联合研发、技术转让、利益分成等多种方式与科研院校开发项目、组建公司,最大限度地转化科研成果,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湘东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陶瓷孵化基地。
(六)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大力加强财政建设
财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各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实施的关键。大力加强财政建设,逐步破解由于历史包袱、体制限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当前我区财政紧张的难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任务。
大力推进乡镇街经济实力建设。进一步探索和落实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提高对现有主体企业的服务水平,巩固和发展现有税源。进一步优化土地、电力、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引导、支持、激励各乡镇街发展投入小、见效快、贡献大的项目和拉动力强、特色明显、具有竞争优势、支撑能力强的支柱性大项目。加大对乡镇街包装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将更多的乡镇街项目装入区上报项目“笼子”,鼓励各乡镇街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创造条件,加大服务,大力支持乡镇街盘活闲置资产和项目,增加税源。大力发展和创办商贸性流通公司,做活总部经济,拓展新生财源。
科学建设“第二财政”。加强对资本运作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正确处理资产和货币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操作,努力实现财产—资产—资本—货币的有效转化。加强政银企合作,抓住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南昌银行等加大与萍乡对接,信用联社加大对本土企业扶持力度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利用城投公司、星火公司、湘通公司等平台,做活现有土地、房产等资产,继续积极稳妥地开展中长期、低风险、政策性融资,其中区本级融资1亿元以上。认真把握国家投资导向、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等,精心包装上报项目,同时发挥各种人缘、地缘关系,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力争全年争取上级项目到位资金4亿元以上。对引进资金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加强财政管理。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认真执行陶瓷、水泥、煤炭等行业税收征管办法,挖掘税收潜力,规范征管秩序,公平税负,堵塞漏洞。完善财税收入分析和调度机制,加强财政和税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在确保财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的同时,提高可用财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资金特别是资本运作和融资资金重点用于民生工程以及推动湘东发展进程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严格控制一般性、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实现“六个确保”。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健全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和审核程序。规范资金管理,加强对各类资金(基金)使用的检查和监管,杜绝账目混乱、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七)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关乎民心民意,关乎人心向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
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工程。今年,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我区民生工程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抓好就业和创业。做好城镇新增就业、“4050”人员就业工作,城镇人口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加强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支持个人创业贷款。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做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
3、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提高农村和城镇低保补差水平;做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和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工作。
4、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做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城镇中小学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保费征缴工作;增加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85%,参合农民一次报账率达到90%;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到90%;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增加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免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卡;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
5、进一步资助教育、卫生事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寄宿生活费;资助普通高中(含民办)、考入大学(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等职业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增达到建设标准的村卫生室(所)6个;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5个。
6、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住房1100套,做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为农村困难群众新建、重建住房67户;为农村困难群众维修住房37户;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
7、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体推进重点村3个;为产业化扶贫项目提供贴息贷款。
8、着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新增一批农村实用沼气用户;继续开展送戏下乡和自办文体活动;新增一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及农民体育场所;帮助通电自然村开通广播电视;帮助一批农村家庭进行生活垃圾处理及建设无害化户厕;抓好小农水建设、农村公路国改项目、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的实施;完成一批渡改桥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继续组织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做好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迎检工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中心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积极推进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档案馆的改造建设。继续加强体育工作,普及群众体育,夯实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先进县区基础。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农村村庄土地综合整治,对“空心村”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治理。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并通过建立发展有平台、教育有经费、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奖励、政治有前途、离任有补助、失职有问责的“七个有”机制,进一步激活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和整体活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双拥”、民族宗教工作,关心老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
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干部职工违法生育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大计生工作投入,提高村级计育专干经费补贴,提高手术补助标准,增加奖励扶助配套资金。进一步夯实人口和计生工作基础,努力实现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一升三降”目标。
切实抓好安全稳定。严格执行“4134”高危企业安全工程和“日常安全五环节管理法”。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切实抓好各行各业重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畅通拓宽信访渠道,源头预防信访矛盾,着力推行“事要解决”的理念,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完善“治安工作联防、突出问题联治、矛盾纠纷联调、和谐平安联创”的四联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网络体系,完善预警机制。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抓好犯罪预防和网上群体性事件预防,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确保不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八)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打造务实高效政府
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不断提升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自强自立,勇于崛起。湘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和压力。对此,我们不能只怨天尤人、消极等待,而要发扬“自强自立、勇于崛起”的精神,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把加快发展作为破解难题、重振雄风的主要途径,始终围绕既定的思路、目标,找准发展的重点、难点、薄弱点,坚持做到只争朝夕地干、废寝忘食地干、锐意创新地干、不计得失地干,以胸有成竹的定力、大刀阔斧的魄力、善于运作的能力、一抓到底的毅力抓实各项工作,在全区上下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专心致志促崛起的浓厚氛围,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赶超跨越、争先进位。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大力倡导务实之风,知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领导服务在一线、干部工作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体现在一线,努力建设务实型政府。坚持实干为本、效能为上、落实为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序时进度、工作标准、质量要求,把任务量化到岗、细化到人,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每个项目有人促,每个环节有人管,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动工作的落实。实行重点工作定期督查、常规工作随时抽查,加强政务督查、限时督办、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价,对责任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目标完不成的实行行政问责。
依法行政,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区委的领导,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及新闻舆论的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认真贯彻“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使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设“阳光政府”。
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搞好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格执行集中招投标、前置审计、财政投资评审监管等制度,加大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大力倡导艰苦朴素的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保持艰苦创业、干净做人、公正办事的良好风气,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赢得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跨越发展,任重道远;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建设赣西工业经济重镇、跻身全省经济综合先进县区而不懈努力!
推荐访问:东区 政府工作报告 湘东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