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20 20: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溧水县委的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溧水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溧水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溧水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同比增长23%,人均GDP超过87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2.14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168亿元,同比增长38.8%,增幅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完成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达到511亿元、502亿元、132亿元、63亿元和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28.8%27%57.5%72.6%,产销率达97.5%。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食品轻工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0.2%,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新增销售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0家,总数达到550家,新增销售亿元以上企业30家,总数达到90家。喜之郎食品实现税收3.65亿元,同比增长3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22.4亿元,新增高效农业3.77万亩、设施农业1.26万亩。农业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全面展开,完成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展了10个县级农业园区创建工作。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9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覆盖农户达到50%。服务业加快提升。昱达商贸等10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20.5%。建成了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启动了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年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达7家。积极推进“家电下乡”,财政累计兑付资金4018万元,兑付率位居全省前列。创维物流园年营运收入突破10亿元,沙塘庵粮食市场年交易额达9.8亿元,中国移动华东物流中心开工建设。江苏银行溧水县支行落户运营,实现了我县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新突破。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白马如意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园,国家3A级旅游景点发展到3家,承办了省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2亿元。建筑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22%;施工面积9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入库税收2.7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1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3家企业晋升二级资质,施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20家。

二、转型创新不断加快

有效投入持续增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同比增长37%。成功举办了梅花节、草莓文化节,组织参加了市重洽会、江苏台湾周等重大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完成注册合同外资2.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15.3%39.5%。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个,创维科学城、长安汽车园、总参60所高科技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步伐,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创维冰洗、长安30万辆整车技改扩能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梅泰诺通讯、天恒包装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快载体建设,开发区、各镇工业集中区项目承载和集聚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试点工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00亩。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加快完善各镇污水处理设施,对9家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依法关闭达标排放无望的企业4家,实施各类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30多项,1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SO2COD排放总量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了1.9%3.5%。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完成企业技改投入60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31.3%;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4项,形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成果对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6个、民营科技企业15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申请专利505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新增省名牌产品5个、市名牌产品8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12件。

三、城乡面貌明显提升

完善了规划编制。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开展了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永阳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开发区航空产业园和白马、东屏、石湫等三个市级特色镇控制性详规及各类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大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健康西路、板桥路建成通车,毓秀路、龙山路、青年路、金蛙西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县体育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址建设工程、游泳馆、汽车客运总站等城建项目和宁杭城际铁路、溧马高速、246省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完成了宁高高速开发区和天生桥互通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实施了一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和城西西苑公园、城北文化公园扩建工程,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完成了通济街改造提升,加强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六小”行业等方面管理,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全面整治城区交通秩序,组织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县、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开发区启动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7.1分。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万元,比上年增加33.7万元,百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70个。38个年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0万元的行政村标房建设进展顺利。新一轮“农村八件实事”顺利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完成了湫湖灌区一期建设工程,3座中型水库和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条县镇河道疏浚、422个村庄河塘清淤、63座农村泵站改造工程。湫湖泵站改造、二干河整治三期、新桥河整治工程完成工作量85%以上。对21个村庄实施了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改厕1.12万户,新增绿色新村151个,新增造林1.35万亩。新建农村公路80公里,新建小农桥52座。

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就业岗位2.19万个,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9万人次,新增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7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2万人。建立创业指导中心,积极鼓励群众创业,新发展私营企业782家、个体工商户1301户,新增民营注册资本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730元,同比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450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新增企业职工参加各类社会保险9.95万人,5.63万名企业职工保险实行“五险”同征。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9%98%。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困难户大重病救助、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员以及重点优抚对象遗属生活救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立了精神障碍人员保障基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成3.3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200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完成153户无自救能力农村危房改造。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高考万人本科达线率再创历史新高;完善新一轮城区教育布局调整方案,启动了城南新区实验小学建设;二高中创建“四星级”高中通过专家评审;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成立校园保安大队,建立校园技防监控系统。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县人民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和县中医院省二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全面实施1027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有序推进,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7580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6300户。继续推进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建设,县、镇、村三级“世代服务”机构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民族宗教、台侨、工商联、档案、地方志、老龄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五、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开展了安全生产、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基层基础薄弱环节“三项排查”工作,实施了安全隐患大整改;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采购了抢险救援消防车、消防云梯车等应急救援装备。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法治创建,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大防控”,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县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7件、政协委员提案120件。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完成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创新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许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权力阳光运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体制机制建设,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启动了“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建设,有力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圆满收官。“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五年翻两番、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溧水”的总目标,始终坚持工业立县、三产兴县、科教强县、环境优先“四大战略”,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宏观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标杆,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被省考评组誉为“跨越发展的典型、协调发展的典型、惠民发展的典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五年来,溧水经济发展与日俱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7%,财政总收入从7.01亿元提高到32.1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3.61亿元提高到20.0168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5.6%40.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绝对值在全省51个县市中前移了10位。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1亿元,年均增幅达到4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了28%。五年来,溧水对外形象焕然一新。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8.3%40.8%。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14万人,城镇化率达45.1%。建成了宁杭高速二期、沿江高速溧水段和243省道溧水段,开工建设了宁杭城际铁路、溧马高速、246省道,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置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各镇污水处理设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来,溧水人民生活硕果满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5%12.5%,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比“十五”期末增加了1万多元。实现了城乡低保、新农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各类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省有线电视先进县、省体育强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双拥模范县、省村民自治模范县、省社会治安安全县等荣誉称号。五年来,溧水改革开放亮点纷呈。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云海公司成功上市,交通建设、城镇投资、清源水务、昱达商贸等投融资平台不断发展壮大,成立了3家融资担保公司和1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实施了柘塘镇整建制和东屏镇部分地区并入县经济开发区的区划调整。组建了2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农地股份合作社和46家社区股份合作社。累计实现利用外资3.7亿美元,利用内资420亿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10亿美元。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充满艰辛,五年的发展波澜壮阔,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历程值得铭刻,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在发展形势最为困难、最为复杂的“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负重奋进、勇于拼搏,创造了溧水发展史上又一个崭新的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树立了科学先进的发展理念,确立了敢为人先的目标追求,创新了符合溧水的思路举措,发扬了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营造了团结协调的和谐氛围,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五年的实践,探索出符合溧水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县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奋斗与辛劳、创造与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驻溧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缺点和不足,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矛盾和困难,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着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不多,受要素制约和环境容量限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城市功能和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小城镇建设亟需加快;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难度越来越大,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任重道远;科学行政、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的跨越、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的跨越,同时也是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建设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面对新的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十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溧水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创新发展为动力、跨越发展为主题,在更高水平上实施环境优先、工业立县、三产兴县、科教强县“四大战略”,着力推动经济科技化、环境生态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文明化,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城乡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新溧水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时期溧水已经进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十一五”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乘势而上,载誉前行,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才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攀登新的高峰、创造新的辉煌。通过努力,与苏南地区同步,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确保达到650亿元,力争突破75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进入苏南强县行列。

未来的五年,我们要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高端化。着力提高项目引进质量,着力提高项目投入产出率,着力壮大五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期末,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推进服务业和农业现代化。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餐饮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竞争力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十二五”期间力争翻两番。以高效、科技、生态、旅游农业为目标,以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拓展延伸农业综合功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建筑业规模化。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的5家、25亿元以上的2家,新增5家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争创1家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推进园区建设集约化。加快县开发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围绕建设生态园区、特色园区的目标,完善园区功能定位,提升区域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南京航空产业园、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项目集群。

未来的五年,我们要以生态县创建为抓手,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设施“三位一体”,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三级联创”,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等绿色认证,建成一批生态示范企业、园区和基地。加大秸杆、废旧物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企业节能减排,全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真正做到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要,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治理,违规排污的企业坚决处罚,达标排放无望的企业坚决关闭。“十二五”期末, SO2COD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510%。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加快生态溧水建设,使溧水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十二五”期末,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2%44%。大力建设生态设施。全面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开发区、各镇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继续加大垃圾中转、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类生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未来的五年,我们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并进,加快城乡建设、改变城乡面貌。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按照“城乡一张图、全县一盘棋、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加快全县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农业开发、村镇建设、生态环境、休闲旅游等空间布局的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按照“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的三级城乡布局体系,推进永阳新城,白马、东屏、石湫等新市镇和一批新社区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公路、铁路、航道、轨道交通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完善电网结构,建设智能电网,推进使用新能源;实施区域供水,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完成中型危桥改造,方便群众出行。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建立城乡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文明新城、富有特色的生态小城镇和富有活力的优美新农村。

未来的五年,我们要以富民和谐为根本,着力加快社会建设。坚持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工作取向。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紧紧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六年翻一番的目标,着力做好“创业、就业、农业、物业”四篇文章,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使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实现充分就业;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解决好被征地人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障问题,加大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对无自救能力农村危房户继续实行“有一改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按照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教育质量的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老年人安享晚年。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为动力,以提高全民素质为重点,广泛开展“四德”教育,在全社会加快形成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新风尚。加强平安创建、法治创建,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后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2011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十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着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创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和统筹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奋力开创“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22%,力争增长24%;财政总收入确保增长28%,力争增长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25%,力争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20%,力争增长2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20%,力争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20%,力争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增长25%,力争增长32%,实际利用内资确保增长20%,力争增长22%;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2%,力争增长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11%,力争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确保控制在3.5%以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确保达到1.4%;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87分以上;SO2COD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1-2%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升级,加快创新转型,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投入拉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增量带动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扩大有效投入。继续把有效投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增量扩张提升产业层次、带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高引资质量。牢固树立招商选资理念,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项目,着力引进龙头企业、核心项目及其配套企业。力争全年新引进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和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分别达到5个以上。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落实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强化项目推进的要素供给、行政服务、矛盾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快创维、长安、总参60所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支撑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全年在建项目竣工投产率达到75%以上。强化要素支撑。积极创建金融生态县,推进“银企”合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功能,创新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村庄治理,加快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全年完成增减挂钩项目5000亩,着力化解用地矛盾;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用工需求。加快提升县开发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细化园区功能定位,围绕专业化、特色化、生态化,加快资源整合和提档升级,引导项目分类集聚、集群发展。

加快创新步伐。切实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创新主体。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成果对接,加快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增加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8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18%以上。重点培育100家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0亿元以上。构建创新平台。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以上,新增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个,申请专利5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80件以上。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着力引进高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团队,重点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营销、管理、高级技工等专业性、实用性人才,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人才队伍。打造自主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一批优势产品加快品牌升级。新增驰名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10件,省市名牌产品12个,主导制定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2个、省市地方标准3个。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推动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企业量质同步提升,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效融合。切实加强企业上市培育、辅导,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家。推动主导产业加快升级。加快长安汽车园项目和创源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核心部件落户、提档扩能。加快推进创维科学城建设,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项目,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总参60所高科技产品生产试验基地建设,提升传统机械制造业层次,壮大装备制造业。加快海峡两岸新型材料产业园建设,集聚发展新型材料业。培育支持食品轻工产业龙头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延伸产业链。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积极培育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软件业,全年新引进软件企业5家,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亿元,新增软件从业人员500人。推动工业企业加快技改。积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全年企业技改投入确保达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

加快提升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同步发展、“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物流业,推进开发区航空物流园、中国移动华东物流中心、京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业,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服务网点向园区和企业延伸,支持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全县动漫、影视、娱乐、音像等产业发展。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业,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大力发展软件与研发设计外包、供应链管理外包、动漫影视外包、生物医药等外包产业。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健全会计审计、人才培训、经纪代理、法律服务等商务机构,组建一批商会、行业协会、促进会等中介组织。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加快名街、名店、名企建设,引进规模品牌企业和新型商业业态,打造以通济街为核心的商贸主中心和城东、城北、城南三大副中心;加快推进县经济开发区汽车4S园、中贸钢材城、车辆交易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加强集镇规模商场、农贸市场“两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村商贸网点优化布局和提档升级;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和宾馆、饭店、农家乐改造,全面提升我县餐饮、住宿档次和水平。有序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白马如意文化艺术中心、天生桥、傅家边、无想山、大金山等景区建设,积极指导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实施旅游化改造,全力打造极具地方特色和魅力的旅游文化品牌,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市场化、产业化、园区化、合作化、标准化为路径,坚持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理念经营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组织比例达到60%;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开展土地集中经营、合作经营,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新增土地流转2万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全面推进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和各镇特色园区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施农业“1115工程”和丘陵山区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大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防范和降低农业风险。

加快壮大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970万平方米,建筑安装施工产值92亿元,建筑业税收增长25%以上;施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家,力争1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争创省级优质工程1个。

二、突出生态创建,加快环境提升,推动可持续发展

对照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倒排时间进度,主攻薄弱环节,落实关键措施,县财政预算安排5000万元作为生态县创建引导资金,确保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让百姓尽享“生态福利”。

加快环境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县开发区柘塘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加快截污管网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县城截污主管网和城南新区支管网建设,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截污管网,并实现雨污分流。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水环境,着力构建覆盖全域的水循环系统。完成中山河、南门河、护城河清淤工程和天生桥河、新桥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全面改善城乡环境,突出抓好沿路、沿河、沿湖、沿山绿色屏障建设,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城市主要入口生态景观工程和城市绿化工程;大力开展以支路支巷改造为主的老城区街巷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一批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卫生环境,推行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加快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确保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全年创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家、清洁生产企业10家以上。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淘汰污染企业和高能耗企业,严厉查处不达标排放和偷排污染物的行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县开发区完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

三、突出统筹发展,加快城乡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

围绕“五个一体化”目标,以“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城乡,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共同发展,高奏城乡发展“幸福旋律”。

强化规划引领。深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东片区控制性详规和县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对重点地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加强规划设计;尽快完成城区截污管网工程专项规划;深度推进小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切实提高规划透明度、公众参与度和规划编制水平,以规划引领新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宁杭城际铁路溧水段、省道246溧水段、竹海路、省道246至宁杭高速公路溧水东互通连接线、宁杭城际铁路溧水站前广场和洪蓝胭脂河大桥,加快建设溧马高速溧水段、溧芜高速溧水段、省道340溧水段、宁杭城际铁路溧水站至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公路、南京至高淳新干线公路溧水段。推进渔歌22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建成35千伏晶桥变升压工程。

雕筑靓丽城市。加快新城建设,建成幸庄一号路东延西延、新龙路南延、健康路东延、银龙路和金蛙路东延等重点道路。完成县游泳馆建设,县人民医院上半年完成新址搬迁并投入使用,县汽车客运总站交付使用。开工建设县文化艺术中心。城区路灯继续向背街小巷和老小区延伸,实现城区住宅小区路灯全覆盖。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卫生保洁、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车辆停放、渣土清运等管理力度,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

推动农村发展。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眼光、一流的标准推进小城镇建设,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学校、卫生院、商业设施、住宅小区、街心公园等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拉开小城镇建设框架,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环境整治、提升对外形象、增强集聚能力,推动农民居住向小城镇集中。认真落实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围绕增强造血功能,盘活农村资源,加快村级标房建设,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增长20%,村集体自主经营收入增长不低于1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湫湖泵站改造、二干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石臼湖10米以下护坡工程和28公里堤顶道路、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91公里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绿色新村100个,新建农村公路50公里,改建农村中型危桥4座,新建小农桥50座。

四、突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

始终把改善民生、富民惠民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农民增收十项工程”,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就业、支持创业。继续巩固充分就业县创建成果,优化就业服务,广泛开展就业援助,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1.5万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坚持创业辅导、创业补贴、创业服务、创业示范“四位一体”,加大对创业主体和服务平台的扶持力度,在小额贷款担保、场地租金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构建创业增收的新机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径,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推行“五险同征”,新增企业职工参保3.5万人;职工医保实现市县联网刷卡结算;县财政预算安排7425万元,加大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新农合、新农保的资金保障力度;按照市里统一要求,做好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按时发放,继续对城乡70周岁以上非财政及社会保障资金供养的老年居民年终增发一次性养老补贴,并建立逐步增长机制。完成200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继续对低收入家庭实施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对无自救能力农村危房户继续实行“有一改一”。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关心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继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县财政统筹安排教育支出4.8亿元,同比增长60%。全面实施城区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建成城南新区实验小学主体工程,加快二高中图文信息中心建设。加强学前教育,完善幼儿园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加强职业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校舍安全工程,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县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事业支出9250万元,同比增长113%。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财政补偿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完成县人民医院省级基本现代化医院验收,强化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新农合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认真落实人口计生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对持证的企业退休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切实加强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和地方志、民族宗教、台侨、工商联、老龄等方面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践行道德准则、履行社会职责。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镇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全社会文明意识,提升溧水文明形象。

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建设,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技防城、技防入户和道路监控“3·20”工程建设,健全预警机制和防控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液化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完善农业、交通气象预测、预警,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突出务实高效,加快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在执行力、公信力、创新力、凝聚力上下功夫、求突破,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学习,提升工作标杆。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境界和执着追求。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我,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在不断学习中解放思想,使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适应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要求,使政府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不断学习中凝聚共识,用溧水发展的美好前景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凝聚力量,真正使“十二五”确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举措转化为广大干群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实践,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增强进位意识、率先意识和引领意识,使溧水的发展始终走在全市发展的前列。

情系群众,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做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工作始终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把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扎扎实实帮民富、解民忧,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情系群众,为民谋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职能转变,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服务环境,着力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加快推进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依法行政,提高法治水平。加强法制宣传,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重大决策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各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成效。

真抓实干,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集中精力抓工作、促落实,确保上级和县委的决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全神贯注谋发展、促转型,确保基本现代化建设顺利向前推进。加强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科学的压力传导机制、分级负责的工作责任机制,切实增强工作合力、提高行政效率。坚持争先创优、自我加压、永不满足,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杜绝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溧水的发展充满激情、蓄势待发;未来五年溧水的事业充满希望、大有作为;未来五年溧水的社会充满朝气、漾溢幸福。给力“十二五”、给力2011,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中共溧水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勇于突破,为实现“十二五”基本现代化的良好开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溧水 政府工作报告 溧水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