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区第八届人民政府任职以来的五年是庐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第八届人民政府任职以来的五年是庐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奋起赶超的五年。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8.7亿元增至2010年的148.6亿元,年均增长18.6%(按可比价格计算)。三产结构由9.5:51.2:39.3优化调整为2.2:52.2:45.6;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1.6亿元增至2010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34%,实现镇镇过千万元,创造了我区建区以来财政收入“三年翻番、五年翻两番”的历史最好成绩,2010年荣获全省财政收入翻番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5年的16.4亿元增至2010年的115.9亿元,年均增长47.8%,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区”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园区平台加快建设、工业经济加速崛起的五年。2009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城东港区的战略决策,几年来,城东港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形,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东城玻纤、新港沿江、姑塘化纤纺织工业基地分别被批复为国家玻纤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九江市新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基地、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园区累计落户工业项目136个,其中亿元项目66个。九江恒生大化纤、中粮百亿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维科印染、周大生珠宝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诺贝尔陶瓷、大唐化学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财兴五金、鑫星玻纤等一批骨干企业技改扩能,化纤纺织、粮油食品、石油化工、玻纤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0家,比2005年净增51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5.8亿元,年均增长55.9%。从2006年起,我区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经济持续繁荣的五年。城区框架不断拉大,濂溪大道等1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铜九铁路、城际铁路(庐山区段)等省重点工程如期竣工。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整区推进、整体提升旧城综合改造加快推进,十里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工,庐山北门换乘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南山广场公园、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结束了九江城南片区无大型公园、广场的历史。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海会镇荣获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新港镇荣列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姑塘镇、威家镇、虞家河乡中心集镇建设加快推进,赛阳集镇整体开发顺利实施。城乡面貌加速改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两声三乱”[1]整治成效明显,农房审批程序逐步理顺,违法、违规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禧徕乐商贸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香港宏大五金商贸城等项目开工建设,信华商务中心等楼宇经济运营良好,华东市场被评为全国五星级建材市场。庐山东门、庐山国际新城、映日荷花度假山庄等项目加快推进,以三叠泉、东林寺、“农家乐”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活力彰显。
过去的五年,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五年。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农业项目8个,培育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2家,成功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7家。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2]和“百里果业”[3]工程,共造林绿化6.89万亩。松材线虫防治工作通过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三年目标考评。整合资金90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235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三清七改五普及”[4]和“三绿一处理”[5]任务。投入资金6330万元,修复水利工程1216处(座),全区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保安工程基本完成。投入资金3824万元,修建农村公路149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到100%。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进展顺利。2009年我区荣获“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区”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先后成功争取了城东港区封闭运行和城市规划区外及城南核心商业区土地管理开发权。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组建融资平台,成立区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医药卫生、林业产权、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职工安置全面完成,共安置职工3945人。省、市国有改制企业社区顺利移交,累计接管107家企业4.3万名职工和家属。全民创业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全区工商在册民营企业发展到1618家,个体工商业主9862户。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引进亿元项目75个,实际引进内资和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21.4%和67.2%。外贸出口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实现五年翻两番。先后三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发展奖。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区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92亿元推进民生工程。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余人,新增城镇就业3.1万余人。城镇职工退休养老金连续五年提标,月人均养老金由2005年的380元增至2010年的103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全市率先被列入全国试点县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大幅提升,城市低保由2005年的48元提高至2010年的200元,农村低保由2006年的26元提高至2010年的100元。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等高于省级标准。推进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建成安置房120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50余万平方米。帮助2543户中低收入家庭申购经济适用房,1492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政策。“光明·微笑”[6]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57例,唇腭裂修复手术50例。先后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区、全省双拥模范城等称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网点布局不断优化,区一中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学。海会、怡康、美满等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统发范畴并实现了全额发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区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并增挂“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牌子,重大疾病防控和血吸虫等传染病防治能力逐步增强,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创办《庐山区报》,开通调频广播。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市场集中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7]等工作成效明显。各项老年事业全面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健全。政务环境不断改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上线运行,连续三年荣获“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机构编制、人民武装、环境保护、审计、应急管理、普法、机关事务、行政服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档案、粮食、供销、物资、质监、金融、保险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驻区单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庐山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断强化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不断提高工业竞争力和城市带动力,始终做到突出发展工业、壮大城市经济;必须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不断完善服务推进机制,始终做到领导带头跑项目、群策群力上项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不断深化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我们工作的宝贵经验,弥足珍贵,在今后工作中要一以贯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主城区建设相对滞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仍需加强;小城镇建设缓慢,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待加快;人才相对匮乏,难以适应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少数部门的服务意识、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务必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发展环境来看,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中部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深入实施,为我区赶超发展搭建了更大平台。从发展基础来看,经过建区三十年来的励精图治,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区、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区上下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氛围十分浓厚,为我区赶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发展时机来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东港区开发,大力支持我区推进旧城改造,相对独立运作城南核心商业区项目,为我区赶超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坚决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富民兴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跟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决战“两大平台”[8],促进“三区”[9]互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产业层级,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致力改善民生,为把庐山区建设成为美丽富裕和谐幸福的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至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30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5亿元,力争突破5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突出招大引强,狠抓项目推进,创优投资环境,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层级提升,实现经济赶超发展;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把“三区”互动作为主攻重点。改造拓展核心城区,做大做强城东港区,整合提升旅游景区,通过“三区”互动,互融共进,推动经济赶超发展;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把统筹发展作为基本要求。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特色集镇,壮大镇村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生态共建,保护开发并重,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赶超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牢固树立富民为先、民生为本理念,致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让全区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必须开好头,起好步。在全面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完成:生产总值163亿元,力争超过170亿元;财政总收入8.55亿元,力争超过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5亿元,力争超过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决战核心城区,大力发展都市经济
坚持把“一街三中心”[10]作为城建主平台,推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并进,旧城改造与城市管理并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新形象。
一是拓展城市框架。抢抓全市三年决战城建200亿契机,争取更多的市政功能项目在我区布局,尽快开工建设十里大道延伸线、前进东路延伸线、九莲南路延伸线、城市外环路、学府二路、九莲北路、长虹东大道、老九湖公路改造、老九星路改造等,今年内要完成十里大道改造和105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全力配合推进九景衢铁路、池九高铁、绕城高速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筑多层次的城市外接通道。至“十二五”末,力争主城区新增建成区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形成以十里街道、五里街道、莲花镇为中心,虞家河乡、威家镇、姑塘镇连片一体发展的主城区建设新格局。
二是建设城市精品。按照“整区推进、整体提升”旧城综合改造的总体要求,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开发,推进“一街三中心”四组团发展,重点实施好由十里大道、前进东路为主体的主商业街和南山公园6.8平方公里区域的“城市客厅”组成的城南核心商业区项目。尽快编制完成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严格按照功能规划布局城建项目。主商业街主要布局宾馆、酒店、商业大楼、商务写字楼和高档住宅;南山公园片区主要布局两个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三个公园(山体公园、广场公园、体育公园)、三栋大楼(高标准的五星级酒店大楼、高标准的商务写字楼、大型CBD[11]商业中心大楼)、七所学校(两所大学、两所中专、一所示范性中学、一所示范性小学、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浔南片区主要布局大型商业、商住项目;芳兰片区主要布局高档商业、商务、商住项目。坚持依法征迁、有情征迁、和谐征迁,平稳、快速、有序推进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确保城区落户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力争建成一批特色街道、地标性建筑、示范性住宅区,将主商业街和“城市客厅”打造成九江市乃至在全省及周边地区有影响、具有现代都市风格、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人气、财气汇聚的核心商业区,使庐山区成为九江市名副其实的主城区。
三是繁荣城市经济。围绕“一街三中心”发展定位,按照“城内大商场、城外大市场”布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十里大道、前进东路等沿线商业网点布局,促成大型连锁商业企业进驻,加快培育金融、保险、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逐步提升宾馆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规模和档次。依托浔南大道等骨干路网,招引国内外知名龙头物流企业落户,加快红星美凯龙家俱商城、浙商大厦商贸城、禧徕乐商贸中心、香港宏大五金商贸城等项目建设,支持华东市场、新三鼎市场改造升级、发展壮大,做大商贸物流产业。以南山公园片区、芳兰片区为主要平台,建设大型高档商住楼盘等项目,做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至“十二五”末,力争城市经济提供税收收入超过30亿元,基本形成与九江主城区地位相适应、与全省十强工业园区相配套的城市服务体系。
四是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六城同创”[12]活动,巩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违法建设、违规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重点解决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垃圾广告、占道亭棚等难点问题。大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加快城市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等建设和改造,逐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整体提升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健全市容环卫组织网络,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规范化、日常化管理,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二)主攻城东港区,打造千亿工业园区
坚持把城东港区作为工业主战场,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突出发展临港工业,全力推进产业集聚、企业做大,实现工业经济跨越赶超发展。
一是扶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帮扶政策措施,以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为支撑,加快推进恒生大化纤60万吨溶解浆、40万吨粘胶纤维、中粮百亿产业园、华锐风电、60万吨青岛啤酒、王老吉凉茶、中天钢材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市场领跑、行业领军的“旗舰型”企业。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通过技改创新、扩产扩能、重组合作、退城进园、上市融资等方式,积极扶持诺贝尔陶瓷、大唐化学、财兴五金、美庐乳业、鑫星玻纤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至“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上市企业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把城东港区建设成为全省十强工业园区。
二是壮大支柱产业。围绕骨干企业上、下游大宗原材料、辅料、主导产品、副产品,大力推行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关联项目,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好化纤纺织、粮油食品、石油化工、玻纤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的“延链”、“补链”、“壮链”文章,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业层级,实现企业共生聚集、分工协作、抱团发展。至“十二五”末,力争打造1—2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900亿元,其中,化纤纺织产业突破300亿元,粮油食品产业达到200亿元。
三是夯实工业平台。拉大园区开发框架,今年内建成沿江工业基地滨江东路二期、九湖路一期和化纤工业基地红鹰大道、广湖路、维科路等骨干道路。做好项目推进排障工作,平稳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加快实施园区电缆、光缆整体迁移,取缔806厂生活用水取水口。整合沿江、沿湖岸线资源,加快建设园区公用码头工程。完善园区外接通道体系,尽快建成园区铁路专线及站台。保障企业电力供应,开工建设姑塘110千伏变电站,同步架设园区主干道路电力线路。满足园区企业员工生活配套需求,加快推进商业配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两年内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服务项目全面建成并配套到位。
四是建设生态园区。推行绿色招商,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落户工业园区,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源产生。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强环保在线监控,今年内确保新港和姑塘两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实现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同步推进以林木为主的绿化工程,切实提高园区绿化率。通过2—3年努力,将城东港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全省生态工业园区。
(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强镇
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夯实基础抓“三农”,突出特色建集镇,整合资源兴旅游,放活发展强镇村,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高标准打造金桥苗木、年丰百果等千亩种植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庐山云雾茶产业。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整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效果更好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村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村落社区建设,力争五年内全区90%以上自然村达到新农村建设点水平。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江、沿湖排涝抗旱机站扩容改造,年内完成威家镇枧洼、海会镇石牛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碧龙潭大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向自然村、组延伸,不断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二是打造特色中心集镇。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的工作思路,依托园区开发和景区提升,加快推进中心集镇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总体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城镇发展定位,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加快推进水、电、路及综合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拉开集镇框架。尽快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客运站等功能项目,不断完善集镇功能。突出产业特色,繁荣城镇经济,促进人流、商气加速聚集。通过“一年打基础,两年显轮廓,三年出形象”,将新港镇、姑塘镇分别打造成沿江、沿湖工业重镇,将威家镇打造成生态宜居新城,将海会镇、赛阳镇、牯岭镇建设成为九江市秀美的城市花园。
三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主动融入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突出生态、人文、休闲三大特色,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完善三叠泉、碧龙潭等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莲花镇印象庐山项目建设和海会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西岸、威家镇马祖山等景区整体开发,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对外形象。着力实施东林寺、濂溪墓等景区周边环境改造,挖掘整合人文资源,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尽快建成庐山东门、庐山国际新城、映日荷花度假山庄等项目,大力发展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城郊乡村旅游业,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至“十二五”末,力争五星级酒店超过5家,四星级酒店超过6家,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
四是培育壮大镇村经济。坚持把乡镇经济发展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进,进一步完善区乡两级财税管理体制,支持乡镇街道做大财政“蛋糕”。健全小城镇建设若干扶持政策措施,支持乡镇推进中心集镇整体开发。加强村级集体预留用地管理,支持镇村依托园区、城区,兴建标准厂房,购置经营性资产,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力争“十二五”末,有2个镇财政总收入过15亿元,3个街镇过5亿元,镇镇过亿元。
(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做好改革大文章,清除发展障碍,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赶超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是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注重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招商“引资”与项目“选资”相结合,突出招大引强,推行产业招商,主动对接“央企”和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特别是100亿以上的重大项目落户。进一步健全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加强项目调度与督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标。“十二五”期间,城东港区要实现项目全覆盖,实际到位内资、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审批,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快处置国有企业资产,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行业和领域。
三是破解赶超发展难题。坚持政府投资、向上争资、市场融资相结合,全力保障城区、园区开发建设投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足用活城南核心商业区、城东港区和城市规划区外土地管理、开发权政策,坚持依法征收、统一储备、有序开发、公开出让、严格管控,确保落户项目顺利开工,推进土地市场化运营。加强电煤油运等资源要素调配,保障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求。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政策便利,切实解决各类所需人才后顾之忧。
(五)致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幸福社会
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在办好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件实事”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一是做实民生工程。加强园区、城区企业用工对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措施。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逐步提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特殊群体的供养标准,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就医和住房问题。加快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提高安置房建设标准,保证安置房建设质量,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今年内要建成安置房50万平方米。
二是办好社会事业。实施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创造条件服务好落户我区的九江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科技中专、九江海事学校等大中专院校扩校、建校,高标准建设区第一中学、区第三中学(新港中学)、区第一小学(双峰小学浔南新校区)、区第一幼儿园等重点学校,更加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内启动区医院整体改造,开工建设区医院东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稳定市场物价。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全民健身,增强群众体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文体中心、广播影视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数字电视转换平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推进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和家电下乡工作。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加快老年体育健身中心、农村敬老院和城市老年公寓建设,促进儿童福利和各项老年事业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社团组织开展工作。加大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保持和谐稳定。重视城乡社区建设,加大基础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和谐平安社区。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健全社会防控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前做好事故防范工作。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地质灾害防治等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操作水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是为民执政,打造亲民政府。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谋划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尺,加大公共投入,强化管理服务,规范行政行为,竭力解决就业、就医、就学、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始终做到关心群众、善待群众、造福群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
二是务实勤政,打造高效政府。围绕“提质、提速、提效”要求,大兴学习调研之风,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进一步规范政府工作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树立埋头苦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全年目标、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位,倒排工作时限,加强检查督促,严格考核奖惩,在强力执行中推进工作高效落实。
三是依法行政,打造法制政府。坚决维护区委的政治领导,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做到安排的工作坚决落实,作出的承诺坚决兑现,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四是从严治政,打造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对重大工程、产权交易、公务消费、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执法监察、审计监督力度,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历史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依靠全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为谱写庐山区“十二五”发展新篇章,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幸福的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庐山 政府工作报告 庐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