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湖南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20 21: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湖南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五”基本情况(一)主要成就“十五”时期,我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规划】湖南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规划】湖南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优秀范文】



湖南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我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质量以及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实现了预期目标。 

1、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五”期末,粮、棉、油、果、菜、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2000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7822万亩,增加199万亩,总产2856万吨,增加46万吨;柑桔、蔬菜、油料、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产量和效益稳定增长,经济作物产值达360亿元;出栏生猪7780万头,增加1480万头,肉类总产量630万吨,增加134万吨;水产品产量179万吨,增加46万吨。大宗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其中水稻和苎麻全国第一、柑桔和生猪全国第二、烤烟全国第四、淡水产品全国第五、茶叶和棉花全国第八、油料全国第八、蔬菜全国第九。 

2、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1921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948亿元,养殖业产值973亿元,种养结构由“九五”末的52.5∶47.3调整为49.3∶50.7,养殖业提高3.4个百分点;粮经结构由58∶42调整为59∶41,粮食作物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呈恢复增长。种养业增加值达到1173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增加值的93.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698亿元,养殖业增加值475亿元。农产品原值与加工产值比由“九五”的1∶0.5调整为1∶0.66。农垦系统GDP达到4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普遍提高,综合优质率达到45%,优质稻占稻谷产量的48.5%,提高24个百分点;三元杂交猪比重达到55%,提高11个百分点。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3559万亩,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规模4396万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57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30个,绿色食品认证166个。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8元,年均递增5.9%。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种养业收入占39.5%左右,其中种植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27.6%提高到30.6%,种养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耕地面积减少,地力下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生物灾害仍然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农产品总量虽大,但质量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大,但龙头企业不大,产业链条不长,精深加工不多,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质量安全的压力大;农业经济外向度低,引进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各类农业专业经济组织数量少、实力弱,农民参与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结合不紧,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仍处在单家独户闯市场的状态,分散的小农经济制约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 

4、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建设特别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服务手段不能适应市场农业的要求;农村金融信贷体系不健全,加上农业是弱质产业,招商引资、吸纳社会投入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发展。 

二、“十一五”农业发展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全面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民增收水平、提高农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的总体目标。 

2、发展战略。 

(1)优先发展战略。优先在长株潭、京广沿线和部分农垦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辐射带动全省农业发展;优先发展优势明显、外向度高、产业链长、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稻、优质水果、生猪、蔬菜、草食动物、水产品等农产品。 

(2)质量安全战略。进一步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定“三大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加工带动战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131”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4)外向型发展战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国外、省外资金每年增长20%以上。扩大农产品出口外销,力争农产品出口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农产品商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5%。 

(5)新型农民培训与转移战略。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培训”,五年共培训150万人、转移130万人,农民跨省外出务工超过1000万人,劳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3、发展目标。 

(1)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8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重保持在“十五”期间6%的水平;棉花总产量30万吨,增长61%;油料总产量190万吨,增长35%;蔬菜总产量3230万吨,增长35%;园林水果总产量400万吨,增长52%;茶叶总产量7万吨,增长8%;苎麻总产量20万吨,增长52%;蚕茧总产量1万吨,增长6倍;甘蔗总产量180万吨,增长79%;烤烟总产量18万吨,与“十五”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740万吨,增长18%;禽蛋总产量120万吨,增长30%;鲜奶总产量30万吨,增长3.5倍;水产品总产量220万吨,增长23%。 

(2)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2200亿元,年均递增3.5%;农牧渔业增加值1520亿元,年均递增4%以上。 

(3)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产值比调整为43∶57,养殖业调高2个百分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值比调整为53∶47,经济作物调高2个百分点;生猪与家禽、草食动物的产值比调整为77∶23,家禽和草食动物调高3个百分点;农产品原值与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比由“十五”的1∶0.66调整为1∶1.14。 

(4)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年均递增6%以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6%左右,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5)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800万千瓦,年均递增4.5%;粮食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取得突破,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6%。 

(6)乡镇企业总产值11000亿元,年均递增11%。 

(7)农垦系统GDP达到72亿元,年均递增11%。 

(8)商品工业饲料产量达到80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240亿元以上。 

(9)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实现节种20%。 

三、“十一五”农业发展重点产业和区域布局 

优先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地位或总产值过100亿元、增加值过30亿元的粮食、生猪、草食动物、水产品、优质水果、蔬菜、农产品加工等7大产业;鼓励发展资源优势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油料、棉花、茶叶、中药材、家禽等5大产业;适度发展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苎麻、蚕桑、甘蔗、烤烟等4大产业。 

1、优先发展产业。 

(1)粮食。 

发展目标:播种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单产增加10公斤,粮食总产2800万吨。优质稻发展到350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3%,其中高档优质稻1000万亩,约占优质稻面积的30%。外销粮突破500万吨。 

主攻方向: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和品质,突出抓好优质稻产业开发,在适宜区域推广超级稻,适度发展鲜食玉米、马铃薯、红薯等旱粮,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推广生态、高效、安全、保优、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加强生产、收购、贮存、加工环节的衔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一体化经营,加快实现优质粮食产业化。

区域布局: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和《湖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扶持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区位优势明显、有产业化经营基础的产粮大县,由现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41个县、1个农场扩大到60个县(农场,下同),同时建设9个大型商品粮基地。在适宜区适度发展旱杂粮。 

(2)生猪。 

发展目标:出栏生猪8000万头,猪肉产量560万吨,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提高到65%以上。 

主攻方向:主攻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质量监督与检测、加工销售等六大体系建设,加强养殖小区粪污综合处理,提高产业化水平。 

区域布局:重点建设有生产基础、加工优势、外销出口条件和区位优势明显的35个外销生猪基地县(市、区、场)。 

(3)草食动物。 

发展目标:出栏肉牛300万头,出栏肉羊1200万只,存栏奶牛10万头。 

主攻方向:加大品改力度,积极推行圈养,提高防疫水平,开发适合草食动物的商品饲料,建立良种繁育、商品牛养殖、育肥和加工基地,大力发展肉类产品深加工。 

区域布局:肉牛重点建设湘西南、湘北环洞庭湖、湘中、湘东南4个优势产区的30个县(市、区、场)。山羊重点建设湘东黑山羊、湘北马头山羊和湘西南南江黄羊等3个优势产区的20个县(市、区、场)。奶牛重点建设3个优势区域。 

(4)水产品。 

发展目标:继续提高水面利用率,重点发展名优水产,力争水产品总量达到220万吨,其中名优水产品产量132万吨。 

主攻方向:主攻单产和质量,重点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建设安全优质特种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市场份额。 

区域布局:在洞庭湖区建设商品鱼基地,丘陵地区发展山塘养殖,大水面发展增殖养殖,大中城市郊区发展休闲渔业,建设7个名优水产品生产基地。 

(5)水果。 

发展目标:水果面积发展到750万亩,产量400万吨,产值60亿元;鲜果加工60万吨,加工销售收入30亿元。 

主攻方向: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发展品质优良、早中晚熟配套的优质橙类、宽皮柑桔和柚类品种,高附加值的鲜食与加工兼用水果品种,具有季节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水果品种;建设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制定并启动非疫区保护计划;重点扶持优势区域生态建园、标准化生产、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 

区域布局:建设“三带三基地”水果优势区域,即南岭山脉至雪峰山脉南端的湘南鲜食脐橙与加工甜橙产业带、雪峰山脉及武陵山脉的鲜食与加工温州蜜柑产业带、武陵山脉的椪柑产业带;建设冰糖橙、香柚、金柑等特种柑桔基地,湘东北早熟梨生产基地,湘中、湘南和湘北早熟葡萄生产基地,重点扶持水果出口基地建设。 

(6)蔬菜。 

发展目标: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产量达到3230万吨,总产值330亿元,加工产值125亿元,年外销蔬菜超过1000万吨。 

主攻方向:主攻商品蔬菜,扩大外销,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特色蔬菜品种、高山反季节品种、出口创汇品种、加工品种和精细品种。推动蔬菜质量安全“户籍”制管理,推广保鲜、速冷等加工技术。理顺流通关系,完善配送网络,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逐步推行“农改超”,长沙等大城市核心区基本实现净菜上市。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努力打造湖南蔬菜品牌。 

区域布局:巩固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区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在中心城区建立特色菜和精细菜生产基地;依据资源条件,选择优势区域建立辣椒、黄花菜、榨菜、香芋、藠头、香姜、紫皮大蒜等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洞庭湖水生蔬菜生产基地、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和湘中、湘南食用菌生产基地。 

(7)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目标:全面实施“131工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农产品加工增值850亿元,加工增值率由40%提高到51%。 

主攻方向:提高质量,培育品牌,规范管理,扩大规模。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水平。 

区域布局: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合理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要向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聚集,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2、鼓励发展产业。 

(1)油料。 

发展目标:油料播种面积1500万亩,总产量190万吨,其中油菜1300万亩,油菜籽产量170万吨。 

主攻方向:适当扩大种植规模,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发展深加工。重点发展“双低”杂交油菜,适度发展花生、芝麻等小品种。加快油菜新品种选育,大力推广油菜优质杂交品种和轻简栽培技术,推行单种单收单储单加工的标准化生产,实现“双低”化、杂交化。 

区域布局:重点发展进入国家和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23个县以及湘中“双低”油菜优势产区。 

(2)棉花。 

发展目标:种植面积300万亩,其中高支纱棉花200万亩,产量30万吨;基本实现杂交棉F1代化。 

主攻方向:恢复性发展棉花面积,大力发展高支纱棉花,提高单产和品质。重点推广高比强、低麦克隆值的纺高支纱专用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加强棉田基本建设,推行“一地一品”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区域布局:重点建设洞庭湖区和衡阳盆地两大优势区域。 

(3)茶叶。 

发展目标:茶叶种植面积130万亩,其中优质茶80万亩,总产量7万吨,产值12亿元。 

主攻方向:适当扩大茶园面积,加大现有茶园改造力度,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名优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区域布局:重点建设武陵山脉、南岭山脉和长岳(长沙、岳阳)三个优势区域。 

(4)中药材。 

发展目标:杜仲、金银花、龙牙百合、玉竹、葛根等5种中药材种植面积135万亩,产值50亿元,加工增值20亿元。 

主攻方向:加强中药材种苗繁育和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加快适合商业开发品种的筛选和人工栽培,巩固名贵药材和地方药材生产基地,积极建设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实现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区域布局:在大湘西地区和其它适宜区重点建设4个杜仲基地、1个金银花基地、3个龙牙百合基地、3个玉竹基地、4个葛根基地。 

(5)家禽。 

发展目标:年出笼家禽7.3亿羽、禽蛋产量达到120万吨。 

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湘黄鸡、东安鸡、桃源鸡、雪峰乌骨鸡、临武鸭、武冈铜鹅等地方特色家禽;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行圈养,发展禽蛋深加工。 

区域布局:建设20个优质家禽基地,环洞庭湖建设15个水禽养殖基地。 

3、适度发展产业。 

(1)苎麻。 

发展目标:苎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总产量20万吨。 

主攻方向:主攻优质品种,提高原麻品质,推广配套生产技术,实行“一地一种”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推进苎麻产业化经营,提升苎麻及其制品的品牌地位,扩大出口。 

区域布局:在洞庭湖地区建设4个优质苎麻基地县。 

(2)蚕茧。 

发展目标:桑园面积20万亩以上,产茧力争突破1万吨,其中优质茧(缫5A级以上生丝的茧)达70%,产值增加至5亿元,加工增值2亿元。 

主攻方向:选育强健性突出、经济性状更加优良的蚕桑新品种,推广速生高产桑树栽培技术,积极引进缫丝企业。 

区域布局:在适宜区建设7个蚕桑基地。 

(3)烤烟。 

发展目标:烤烟面积120万亩,收购342.2万担,烟叶产值15亿元,力争优质烟叶达到95%以上,实现烟叶加工利税210亿元以上。 

主攻方向:主攻质量,加快优质特色烟叶开发,稳定烤烟基地,调整结构布局,建立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烟叶生产基地。 

区域布局:在湘南、湘西和其它适宜区建设5个优质烤烟基地。 

(4)甘蔗。 

发展目标: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180万吨,其中机糖甘蔗15万亩,产糖8万吨。 

主攻方向:恢复和稳定洞庭湖区机糖甘蔗生产面积,推广“三高一低”栽培技术,提高蔗糖单产和蔗田效益。重点推广早熟高产高糖品种,加强蔗田基本建设,实行规范化栽培。 

区域布局:重点建设洞庭湖区机糖甘蔗基地和湘中、湘南果蔗基地。 

四、“十一五”农业发展主要任务 

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粮食生产大县建设高标准粮田5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万亩,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80%以上,同时通过多种综合措施,力争全省耕地地力普遍提高一个等级。 

2、优势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建设9个大型商品粮基地,在继续抓好42个优粮工程县(场)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十一五”期间,全省优粮工程县(场)扩大到60个。与此同时,建设一批优质棉花、“双低”油菜、水果、优质绿茶、特色蔬菜、外销生猪、家禽、肉牛、山羊、奶牛、名优水产品生产基地。 

3、农业支撑服务“七大体系”建设。包括种养业种苗体系、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4、重大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以安全、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重点推广优良新品种、耕地保护性耕作、生态种植、健康养殖、牲畜冷配、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农产品贮存保鲜加工等重大农业综合集成配套技术20项。 

5、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加大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30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100个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 

6、农业机械装备。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逐步扩大购机补贴实施范围和补贴机具种类,补贴面扩大到每个县市区。建设6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新增拖拉机3.8万台、耕整机10.5万台、播种栽插机械1.9万台、联合收割机2.8万台、植保机械3.3万台、灌溉机械18万台,示范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 

五、保障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和完善支农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努力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从宏观上建立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调节机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确保5040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地力不下降。 

2、拓宽农业投资渠道,稳定增加农业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建立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制。加大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多元化投资于农业领域。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实行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化解农业风险。 

3、加强农产品市场开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强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建设,建设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产地市场,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改善营销手段,发展会展经济,转变营销促销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全程控制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扶持发展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确保鲜活农产品通畅安全地到达目标市场;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广泛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东盟等区域经济协作,积极拓展农业发展共间。 

4、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提升农业创新能力。继续发挥水稻、油菜、棉花、蚕桑、水产品育种等方面的优势,针对高效栽培、健康养殖、动植物防疫防治和农产品加工等薄弱环节,组织重大课题攻关,特别是“超级稻”研究要完成三期目标。加强优质丰产、种苗优良、农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普及。大力推广新型农机装备,配套建设机耕道路,在产粮大县率先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继续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节约与保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好土地整理,复垦毁损土地,开发未利用宜农土地,培肥地力,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平衡。结合土地整理,对农村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劳动力集约型农业,加强耕地、草原、水资源、种质资源和渔业资源保护,认真组织实施农村能源和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创新农业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市场,坚持以销定产,实行产销对接;创新农业支撑服务体系,打破行政区划和所有制界限,调动社会一切资源支持农业发展;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创新农业组织形式,积极扶持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促进农业资源向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各类专业户集中;创新现代农业模式,发挥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产业、规模、科技和组织优势,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探索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 

7、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抓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农业管理由行政手段向依靠法制为主转变。加快农业立法普法步伐,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设施,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强化农业执法,加大依法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的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农村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 

推荐访问:农业 湖南省 十一五 【农业规划】湖南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