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都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主攻“三区”建设、推进“四化”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实现了一个翻番。完成财政总收入1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3.3%,实现三年翻番,总量列全市第5(同比前移2位)、增幅列全市第4(同比前移7位)。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亿元,增长19.9%。
——优化了两个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优化为15.7:51.3:33.0;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9.1%,提高了0.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5.1%,提高了5.1个百分点。
——跨上了三个台阶。外贸进出口总额跨上1亿美元台阶,达1.1亿美元,增长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跨上50亿元台阶,达52.1亿元,增长1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跨上100亿元台阶,达101.4亿元,增长28%。
——取得了四个快速增长。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亿元,增长14%;工业用电量2.2亿千瓦时,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4元,增长18.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用好叠加政策,全力加快振兴发展。争取上级扶持力度加大。《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密集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加强了与国家卫计委、国家粮食局的对接沟通,《国家粮食局关于支持于都县及赣州市粮食流通工作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新编报重大项目260个,争取千万元以上项目59个,争取上级无偿资金25亿元。项目推介工作成效显著。扎实开展央企对接,中电投屏山风电项目开工建设,中国黄金集团与润鹏矿业签订框架协议。成功举办重点项目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9个,签约资金达42.5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实施重点项目67个,其中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调度、11个项目列入市重点调度,完成年度投资64.4亿元,增长192%。峡山水电站蓄水发电。赣龙铁路扩能改造(于都段)征地搬迁基本完成。323国道(于都段)沥青化改造、黄会线省道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宁都至龙川(赣粤界)高速公路[1]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主攻贡江新区建设,致力打造卫星城市。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率先启动城乡全域规划[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3.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26.8万,城镇化率达44.3%,建设赣州核心都市区的卫星城市迈出坚实步伐。贡江新区建设扎实推进。323国道绕城改线项目[3]和渡江南大道[4]开工建设,于都大道[5]完成招投标,水南大道、长征南大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体育中心项目进展顺利,体育馆、训练馆完成钢架封顶。贡江南岸路堤景观工程(一期)基本完工,贡江新村土石方工程全面完成,枫叶花园酒店投入运营,四馆一中心、产权调换房、新区人民医院、新区妇保院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县本级财政投入市政改造资金近1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红旗大道、新龙都大道、濂溪路延伸段改造全面完工,贡江北岸首期截污干管改造、马子口河排污系统工程顺利完工,站前南路、西出入口东段道路和文昌路、爱莲路污水管网等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新建6座城市渠化岛并投入使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不断强化规划管制,拆除违法违章建筑5.5万平方米。组建了城区水上环卫队伍,实行了城区车辆定点停放,开展了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活动,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三)主攻工业新区建设,强力发展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6户,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4户。承接平台更加完善。《工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完成,调区扩区率先获得省政府批复,实现扩区面积7559亩,园区面积扩张到10.4平方公里,“一园三区”[6]发展格局基本确立。新陂110千伏变电站、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欧逸路、上欧大道、综合建材商贸城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工业用地平整2000余亩。新增入园企业25户,新开工企业16户,新投产企业9户。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内资25.3亿元,增长18.7%;实际利用外资7437万美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支柱产业快速发展。格特拉克(一期)年产15万台套汽车变速箱、赢家服饰(一期)、贡江酒业、亚星电子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南方万年青技改、以泰电子(二期)、赢家服饰(二期)、大路通精密机械制造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思卡多电动汽车、华鹰电动车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龚杏(于都)产业城项目正式落户。矿业、机械电子、轻纺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3亿元,分别增长16%、18%。
(四)主攻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岭背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集中安置区(一期)完成房屋建设172户,“两路两桥”[7]项目全面启动,岭背中学、中心卫生院、休闲文体广场、金溪旅游度假村、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项目有序推进。199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面完成,打造了禾丰小西湖、罗江庙子岗等一批精品示范点。岭背镇、禾丰镇列入全省百强中心镇,岭背镇列为市级示范镇。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5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工,惠及16.7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有序推进,建成标准农田1.1万亩。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粮食总产量达26.6万吨,实现“十连丰”。新增柑橘1万亩,全力防控柑橘黄龙病。新增商品蔬菜1万亩、油茶林3万亩、光皮树1万亩、花卉苗木2100亩。新增农民合作社37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户。
(五)完善体制机制,通力推动改革创新。财税金融体制不断完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了财政结余资金管理,探索了政府投资项目预决算委托评审机制,规范了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创新了涉农信贷机制。用地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上报审批用地5400亩(其中国家级指标706亩,省级预留指标1447亩),完成年初目标的154%;扎实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申报项目区总面积4312亩,占全市的36%、列全市第一;争取低丘缓坡试点1500亩。征地搬迁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实行片区征地,创新和规范了房屋征收安置模式。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出台实施项目报建审批管理办法,逐步推行工程招标代理入围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工程招标定价。企业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列入全省“财园信贷通”[8]试点。通过政银企合作平台、县财政融资担保机构和推行“助保贷”[9]业务,共帮助275户企业融资6.5亿元。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新增小微企业3559户,个体民营企业达2.4万户。
(六)顺应群众期待,倾力增进民生福祉。全县民生投入29.1亿元,居全市首位。民生实事全面推进。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1.4万户。新建保障房1041套、续建1767套,摇号分配廉租房511套。城区示范幼儿园扩建工程正式启动,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有序推进。改造低电压线路167公里。葛坳至曲洋、黄麟至高龙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硬化农村通组公路120公里,完成危桥重建7座。修复城市破损道路16条,改造小街小巷15条,新改建公厕、垃圾中转站9个,安装小街小巷路灯850盏。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新增城镇就业64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6.5万,发放养老金6283万元,惠及9.3万老年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稳步实施。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6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政策补偿比达76%。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243元和128元。扶贫攻坚全面实施。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378人,培育产业扶贫示范户2075户。上欧工业小区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区(一期)建设扎实推进,被列为全省“进城进园”[10]搬迁扶贫精品示范区。罗坳大桥社区等5个移民新型社区加快推进。完成移民搬迁3092人,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395个,4.3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
(七)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促进和谐稳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稳步实施。于都中学初中部、长征源小学、实验小学、第六小学等扩建工程全面竣工,特殊教育学校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校安工程顺利推进,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全面拆除,新改建校舍8.6万平方米。新招聘教师453人。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县。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县中医院住院大楼主体工程全面完工,13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全县新增病床521张。新招聘卫技人才146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铁山垅镇、祁禄山镇分别获国家和省级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称号。其他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个、省级科技项目3个,科技进步工作顺利通过科技部考核评审。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罗田岩石刻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积极做好第十四届省运会相关赛事筹备工作。统计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生态建设稳步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造林绿化4.6万亩。生态县建设规划启动实施,罗江等3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靖石乡黄沙村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和谐局面持续巩固。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矿业秩序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扎实有效,公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八)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决策更加科学。完善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长办公会议制度,坚持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组织各类听证23次。施政更加规范。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0件、政协提案86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8%。健全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更加高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56%,政府机关效能加快提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1万条。深入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组建了“三送”信息与服务中心,为群众办好实事2.6万件。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历程伴随艰辛,荣誉属于全县人民。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于都籍在外人士,向工商联、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县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增强责任意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执行落实,促进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以务实高效的落实让蓝图结硕果。必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抓手”。做实前期工作,创优建设环境,破解瓶颈制约,在项目提报中争取上级支持,在项目推介中激发开放活力,在项目实施中加快“三区”建设,以“真金白银”的项目让城乡换新颜。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强动力”。抢抓重大机遇,用好扶持政策,开展先行先试,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促振兴,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以攻坚克难的勇气让障碍变通途。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回应民生期盼,落实民生政策,办好民生实事,推进人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以造福于民的情怀让百姓增福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指标人均占有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有待提升,转型升级水平不高;招商氛围不够浓厚,招大引强步伐还需加快;发展要素保障力度仍需加大,一些项目未能达到预期进度,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主攻“三区”建设、推进“四化”发展的奋进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振兴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近两年我县围绕振兴发展,做了大量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发展的活力将持续迸发,发展的后劲将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聚精会神谋发展,一以贯之抓落实,就一定能开创于都更加美好的未来。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核心要求和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全力推进贡江新区、工业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和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加快振兴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先行者,为加快经济繁荣、城乡秀美、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幸福于都建设进程,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增长1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利用内资、外资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和环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逐步构建精简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具体措施,建立公共服务购买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加大财政结余资金管理力度,实行乡镇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预决算委托评审。加快农信社改制农商行步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努力探索新型金融业态,大力开展“财园信贷通”、“助保贷”、企业信用评级等金融服务;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扩大涉农信贷规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试点。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经营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构建“三农”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二)加快振兴发展
争取重大支持促振兴。全力争取《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实施。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八年规划、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及推进计划,找准切入点,紧扣关键点,全面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布局和人才技术支持,确保全年开发重大项目100个以上,争取上级无偿资金27亿元以上。加强与国家卫计委的对接,争取早日出台含金量高的对口支援方案,规划筹建医药、健康产业园。加强与国家粮食局的对接,启动危仓老库修复和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建设粮油产业园。努力争取更多改革在于都探索实践,着力打造国家部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加快项目建设促振兴。安排项目96个,其中重点项目62个,基本项目34个,年度投资99亿元。积极做好境内赣龙铁路扩能改造、西气东输三线[11]和宁都至龙川(赣粤界)高速公路建设相关工作,完成厦蓉高速于都互通收费大棚改建。强化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800亩以上,其中争取省级预留指标1000亩以上,加大贡江新区、工业新区征地搬迁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项目报建审批管理办法,同步推进规划设计、征地搬迁、土地平整等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推进开放合作促振兴。以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为契机,优化开放环境,浓厚招商氛围,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坚持招大引强,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引领性企业,重点引进契合度高、配套性强的关联产业,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以央企入赣为契机,加强与中电投、中国黄金、中煤科工等央企的跟踪对接,争取一批重大项目早日落户。力争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访百家外企、促增资扩股”活动,推动项目增效落地。
(三)主攻三区建设
主攻贡江新区建设。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启动城区消防、公共设施、地下管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统筹立面控制,强化规划约束,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新增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2万人。扎实推进渡江南大道、于都大道建设,启动水南大道、屏山大道、长征南大道等路网项目建设,全面拉开贡江新区建设框架。启动四馆一中心、新区人民医院、新区妇保院、农商大厦、贡江南岸路堤景观工程(二期)、产权调换房、安置地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完成体育中心场馆主体工程、5万吨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贡江南区污水干管等项目。
主攻工业新区建设。启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工作,力争园区面积扩张到12平方公里。加快上欧工业小区建设,全面完成上欧大道、迳安路、上科路、坪欧路等路网建设;平整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入驻企业20户以上,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加快罗坳工业小区建设,启动土地平整和主干道建设,并逐步安排企业落户。加快完善老园区功能,启动商会大厦建设,完成35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渡江南大道(西段)、赢家大道、芦山北路等路网和工业污水管网建设。严厉查处闲置土地、擅自改变用途、非法交易等土地违法行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主攻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岭背示范区建设力度,完成“两路两桥”、金柿大道、社会化养老服务等项目,加快岭背轻纺工业园、岭背中学、中心卫生院、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每个乡镇启动示范点建设1个以上,推动禾丰小西湖等精品示范点全面建成、提档升级。完成新农村建设点193个。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全面完成22个乡镇总规和控规编制,完善农贸市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中心社区集聚。加大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完成6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下栏水库、仓前水库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标准农田1.8万亩。
(四)提升产业层次
壮大工业产业。提升矿业发展水平,加快银坑金银多金属矿等地质勘查步伐,加大钨、金银(铅锌)等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矿产品精深加工;确保万年青技改项目5月试产。推动机械电子业扩容提质,加快以泰电子(二期)、大路通精密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步伐,启动格特拉克(二期)汽车变速箱项目建设。推动轻纺食品业转型升级,加快赢家服饰(二期)建设步伐,引导港嘉兴等食品企业扩容提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LED封装及应用项目建设,加快思卡多电动汽车、欧翔电子、华鹰电动车等项目建设,确保屏山风电建成投产。完善帮扶机制,优化招工服务,推动小微企业加速成长、规模企业转型升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新增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户以上。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230亿元。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建设精品果园,抓好果品营销,继续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新增油茶林3.5万亩、光皮树1万亩、商品蔬菜1万亩、花卉苗木2000亩以上。推动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启动农业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40户、家庭农场3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户。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启动油茶、梾木果油等深加工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⑾[12]工程。
繁荣现代服务业。推进产城融合,力争完成龚杏(于都)产业城(一期)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城市产业,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综合建材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启动汽车城、铁路物流园和新型建材小区建设。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医疗保健、中介服务等业态,扩大便民服务半径,培育消费新热点。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整合红色、古色、绿色旅游资源,挖掘于都特有文化内涵,积极争取专项扶持政策,以长征体验园建设为龙头,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五)改善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加大民生投入,重点在以下方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奋力迈出小康提速新步伐:
——改善居住条件。完成1.6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启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房1400套、摇号分配1000套以上。
——保障饮水安全。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6.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启动城区应急水源项目前期工作。
——强化电力保障。启动靖石、桥头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沙心10千伏开关站建设,完成罗江35千伏输变电工程、花桥至罗西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低电压改造任务。
——完善交通设施。完成银坑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设,开工建设9个乡镇客运站;加快葛坳至曲洋、黄麟至高龙县道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县城至新陂、利村至新陂、仙下至段屋县道升级改造;硬化农村通组公路200公里以上;启动危桥重建11座,新建大中桥6座。实施“公交优先”工程[13]。
——优化生活环境。加大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力度,启动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试点。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启动长征大道改造和汽车客运南站、城北社会停车场、县城防洪工程、商业步行街、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完成站前南路、西出入口东段道路和文昌路、爱莲路污水管网等改造项目,完成6条小街小巷改造。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扎实开展以“美化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秩序”为主题的创建年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城市社区建设力度,促进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同步推进。
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体系。新增各类保险参保人数2万人以上,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落实农民工工资监控保障机制。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逐步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开工建设老年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全面落实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等民生政策。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扶持力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推进扶贫开发。推进“三送”工作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建立贫困户精准台账,实施帮扶到户脱贫、搬迁移民扶贫、培训转移就业、合作经营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六大工程”,着力提高扶贫精准度。抓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移民“进城进园”步伐,完成上欧工业小区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罗坳大桥社区等5个移民新型社区建设,全县完成移民搬迁3000人以上。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高职院校3000人以上,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1000人以上。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200个以上。全县实现贫困群众脱贫3万人以上。
(六)促进繁荣和谐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启动职业中专整体搬迁,启动县城站前路小学和思源实验学校[14]建设,扩建水南小学,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首批103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有新突破。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引领区,争取“长征源”品牌注册商标,抓好红色革命旧址保护维修,做好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展“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启动急救中心、卫监大楼等项目建设,完成第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县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快速协调发展,重点引进和培养全科医生,加快建设卫生强县、医疗名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圆满完成第十四届省运会相关赛事承办任务。开展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全面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更加注重保护绿水青山。加大工业园区项目环保措施执行力度。抓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打造森林乡镇3个以上、森林村庄25个以上。争创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各3个以上。实施封山禁伐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以上。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三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公众安全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监管,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治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改进工作作风。县政府领导班子将按照“学习教育先一步、剖析问题深一层、整改落实好一筹”的要求率先垂范,在全县政府系统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聚焦作风建设,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切实解决“四风”问题。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常态化,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深入一线,走进群众,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更接地气,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强化执行落实。坚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增强执行力,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开展县政府领导领题调研活动,着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攻坚破难能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对重要目标、重大任务、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业,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督查倒逼落实。加强协调调度,强化过程管理,重点查“不落实”的问题,集中抓“慢落实”的环节,算好时间账、任务账,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执法,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对政府承诺事项,决不因时间推移而改变,决不因人员变动而推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坚守清正廉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廉洁从政的防线、道德操守的底线。全面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项目预决算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财政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各位代表,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目标引领新征途。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汇全县之智,聚全民之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振兴发展、建设幸福于都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于都县 政府工作报告 于都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