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时间:2023-05-21 11: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五年。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村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供大家参考。

马村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已满五年。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重大工程相继实施、机遇和挑战交织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强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带动、项目拉动战略,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考验,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马村段征迁安置等一批重大工程,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任届初期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我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区、省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征迁工作先进单位、省林业生态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省兴武建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五年。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较2006年大幅提升。其中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亿元,是2006年的2.11倍,年均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亿元,是2006年的2.86倍,年均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7亿元,是2006年的3.05倍,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亿元,是2006年的2.59倍,年均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5亿元,是2006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3%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11:54:35调整为目前的5:64:31。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工业化率由2006年的37%提高到目前的52%。铝配套及铝加工、汽车零部件、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迅速壮大,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家,其中超亿元企业7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4.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2亿元,是2006年的3.06倍,年均增长25.1%。坚持项目拉动战略,五年累计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88个,总投资73.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9个,总投资47.5亿元,三产项目18个,总投资14.6亿元,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21个,总投资11.8亿元。更加重视项目储备工作,项目库储备项目达149个,总投资849亿元。2011年市委、市政府将万方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权移交我区,集聚区建设正式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目前集聚区入驻各类工业企业27家,年产值91亿元,是2006年的3.4倍,从业人员由5995人增长到2.1万余人。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万元GDP能耗较2006年下降21.1%,五年累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00余吨,空气质量逐步改善。重视和加强农业生产,区财政农业支出五年累计达7100万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79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五年累计发展薄皮核桃5000余亩,其他经济林1000余亩。全区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辐射带动农户3800多户,增加农民收入560余万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高产创建,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造林绿化工作成绩显著,五年累计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13.7%提升至目前的23%。畜牧业健康发展,畜、禽每年保有量分别达到3.9万头、16万羽,全区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违规使用违禁添加剂现象。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稳健,城市开发、现代物流业成长较快。2011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是2006年的1.82倍,年均增长12.7%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契机,城区改造建设步伐加快。发扬干群一心、顾全大局的优良传统,圆满完成境内15.03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任务。全区共拆除房屋近60万平方米,搬迁居民3856户、16000余人,企事业单位47家,小型工商户353户,移交永久性和临时用地8661亩。5个居民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征迁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城区加快向南拓展,面积进一步扩大。先后完成绿园公园、文昌路配套管网建设和“四路一桥”大修等市政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城市开发,建成尚水阳光、鑫园名苑等18个住宅小区。深入开展生态城区创建,城区绿地率达到39.9%,绿化覆盖率达48.2%。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林邓线扩宽改造顺利竣工通车,郑焦城际铁路辖区段拆迁稳步推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由54.3%提升至57.9%。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五年共实施扶贫项目67个,投入资金762.3万元。深入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户用沼气池推广和农村改厕等工作,先后解决了17个行政村1.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农村户用沼气3200户,改造旱厕4068个。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有序推进,全区新建农村住宅楼80余栋。认真落实“四有一落实”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村容村貌逐步改善。新建、改建县乡道路53.6公里、村道51.94公里、大中桥梁3座,“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全面实现,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大部门”体制的方向,对部分区直部门机构、职能进行整合,政府部门调整优化为20个,运转协调、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农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等5项重点医改任务有序推进,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比例不断提高。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分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标准,稳妥实施教育、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普九”债务化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逐步健全。

——过去的五年,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五年。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五年来,全区共引进市外资金124.9亿元,引进境外资金5626万美元;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23个,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快宜居实业公司投资7.5亿元的年产60万平方米低碳节能型住宅模块化生产项目、大都新材料科技公司投资22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区,为推动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外经贸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897万美元,是2006年的15.2倍,五年累计实现外贸出口1.2亿美元。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和发展成果最多的五年。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民生支出力度逐年加大,所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6年的36.2%上升为2011年的52.1%,五年累计支出总量达6.6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7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66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20元,是2006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4.5%。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全区农民累计受益近5000万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252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3850人。五年新增就业26166人,下岗再就业9209人。民政优抚、社会救助等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医疗救助金等5059万元。高度重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了357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五年累计发放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463万元。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五年教育总投入达3.5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21倍。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不断优化中小学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逐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748万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86倍。全区共申报专利150余件,6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东星炭电极、星鹏铸件等6家企业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书屋、全民健身、文化资源共享、数字电影放映等民心工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投资1.3亿元,完成了区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安阳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7个建设项目,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新农合医疗制度全面实施,五年来受益农民达到50.6万人次,补偿医疗费用3602万元。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控了重大传染病发生蔓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完善考核评估机制,认真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全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升,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深入开展平安马村创建,加大技防投入力度,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抓好源头预防,企业改制、农村征地等方面的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解决。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扎实推进安全创建,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发生。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审计、统计、人防、民族宗教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的五年。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六五”普法顺利启动,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狠抓政府执行力建设,持续推进政府系统“两转两提”,扎实开展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行政审批程序更加规范,政府效能明显提高。加大廉政建设、效能监察和反腐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干部队伍作风不断转变。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支持村民自治工作开展,村、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认真执行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697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所奠定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的,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马村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自身建设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奋力实现马村崛起,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当前,虽然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成为省级战略,市委、市政府更加关注中心城区发展,先后在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区产业基础更加扎实,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我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压力感,在新一轮发展中乘势而上、主动出击,真抓实干、奋勇争先。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全面落实区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工业强区、开放带动、项目拉动战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城区、生态宜居城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持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城乡统筹发展能力,把马村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区。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

——经济转型步伐显著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6%以上;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集聚区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做大做强铝配套及其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特色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业、传统商贸业、新兴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拉大,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到2016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交通运输网络便捷畅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节能减排,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合理控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城区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5%49.5%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的起步之年,同时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市定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具体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把集聚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转型的主平台,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做好集聚区各项工作。2012年集聚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亿元,形成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亿元,工业投资完成1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51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抓好集聚区配套服务区和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启动安置小区建设和村庄搬迁。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投资改造金源路、光源路、待九路等道路。积极协调市直部门和有关企业,做好集聚区内高压线路迁建整合工作和供热管网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筹建区投融资公司,为加快集聚区建设提供平台。

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重点项目为切入点,认真实施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推进万方电力公司2×30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谋划和实施一批铝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铝配套及铝加工业;加快推进玲珑机械公司年产60万台多功能微耕机项目、鑫恒起重公司年产10万米圆管带式输送机项目,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焦作丽珠合成制药公司年产740吨头孢类生产项目、健康元公司年产300吨红霉素项目,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业;加快推进玲珑机械公司年产10万吨汽车零部件项目、星鹏铸件公司年产2万吨铸件及机加工项目,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业;加快推进大都新材料科技公司年产50万克拉人造大单晶金刚石及5万吨高精细切割钢丝项目,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鼓励企业与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合作共建,支持彪马车轮、宝丰电缆等企业实施产能扩张、产品升级,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力争全区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筛选一批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加强培训指导,为企业上市奠定基础。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年安排科技支出420万元,同比增长12%。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东星炭电极、星鹏铸件等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求年内有所突破。

继续完善经济运行监控、预测和分析机制,及时跟踪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积极破解供地、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做好企业家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012年,全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179.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个,总投资38.7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44个,总投资141亿元。着力抓好快宜居实业公司年产60万平方米低碳节能型住宅模块化生产项目、大都新材料科技公司年产50万克拉人造大单晶金刚石及5万吨高精细切割钢丝等12个总投资83.9亿元的工业项目,亿祥置业公司108万平方米翡翠城综合体、汇银置业公司50万平方米金成·百纳项目、金豫置业公司18.7万平方米东桂金园小区等9个总投资66.1亿元的城市开发项目,区人民医院病房楼二期、望江路学校、解放路景观绿化等20个总投资22.5亿元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等6个总投资3亿元的农业项目,焦煤集团物资总库等3个总投资4.2亿元的服务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3.5亿元。同时加强协调配合,妥善解决征迁遗留问题,加快搬迁居民安置工作,确保南水北调、郑焦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认真研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衔接“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城乡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项目,全力运作项目,积极储备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支持。

扎实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进一步增强项目服务意识,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联席会议等项目推进制度,强化项目观摩、通报、考核,增强各部门服务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积极营造服务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持续推进对外开放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招大招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围绕优势产业链条延伸,盯紧央企省企、行业龙头和国内外500强企业,盯紧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方向,集中力量主攻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产出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力争在引进全国行业龙头和超10亿元大项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拓宽开放领域,加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的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各类资本参与现代物流、教育和城乡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提升外贸水平,鼓励现有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全年实现外贸总额3418万美元。

认真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明确目标责任,严格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全区招商引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4.1亿元任务圆满完成;按照“谁签约、谁负责、谁跟踪”的原则,实行项目责任单位全程跟踪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宝阳铝业公司投资8亿元的年产30吨铝板带铝箔、众惠饮品公司投资2.4亿元的年产40万吨饮料、鼎新科技公司投资20亿元的年产33万片高压集成电路芯片、江苏泛资股份公司投资30亿元的物联基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早签约、早落地。

树立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的理念,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汇聚要素、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努力打造“投资洼地”。认真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打造诚信马村品牌。优化政务环境,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联审联批,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和主动上门服务,积极为外来客商提供便利条件。严肃查处“三乱”,严厉打击各类扰乱企业正常经营和项目建设的违法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四)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2012年,全区安排农林水利建设资金609万元,同比增长15.8%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土地流转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制定出台加快土地流转的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稳妥有序实施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薄皮核桃、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种植规模,加快后岳村生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认真落实农机化扶持政策,积极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千亩示范方和百亩示范田。全面构建林业生态网络,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完成5466亩省级生态造林工程任务。深入做好水利普查,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实施好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和抗旱打井项目,切实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利用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认真做好农村户用沼气池、沼气服务站建设,扎实开展“清洁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做好整村推进村和省市重点村2012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深入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持续推进第三产业壮大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协调服务好海关保税区建设,规划对接好焦东物流园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焦煤集团投资1亿元的物资总库搬迁项目建设,加快江苏泛资股份公司投资30亿元的物联基地项目运作,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支撑服务功能。

不断壮大商贸服务业。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扩大农村消费。推进上海世纪新晨投资公司投资10亿元的10万平方米新晨时代商业广场、江苏鸿运集团投资30亿元的70万平方米中原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尽早落户,为形成新的商贸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促进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市建设新体制,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道路建设步伐,积极协调推进建设路东延、东海大道等市政府投资的道路建设,争取早日开工。加大城市开发力度,推进翡翠城、一代天骄商住小区等9个城市开发项目。完善南水北调集中安置小区、尚水阳光等建成小区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大力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启动解放东路景观绿化和文昌路南段拓宽改造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和热力管网建设工程,努力争取山门河治理项目。完成鑫垣路、永兴路、中兴路路灯安装及文昌路护栏更新,不断优化城区人居环境。

全面推进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做好安阳城中心镇、演马中心镇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实施步伐,提高中心镇集约化发展水平。完成总长15.9公里的区乡村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网络。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引领的战略基点,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科学编制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以万方产业集聚区村庄搬迁、压煤村庄搬迁、千业二期村庄搬迁、郑焦城际铁路征迁等为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53611”(不少于3个村,社区人口不少于5000人,至少节约300亩土地,新建住宅6层以上,建设1个综合服务区,建立1个社区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启动5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认真执行规划审批程序,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建行为,切实指导和规范城乡建设发展。规范土地开发运作,不断提高开发水平。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充实城管力量,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维护,确保城乡干净整洁。

(七)持续推进财政保障能力提升

注重财源建设。加强税源调查,充分掌握税源信息,提高税收分析质量,为有效组织收入提供可靠依据;统筹运用各类政策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扶持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巩固主体财源;服务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涵养后续财源;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严格财政收入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街道培育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严格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的监控,确保重点税源和主体税种收入稳定增长;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系统,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财政改革。以焦作市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为契机,持续推进财政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政府经济财政管理质量和水平。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严格预算刚性约束,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保工资、保法定、保民生”的原则,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推进“金财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八)持续推进民生改善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全区文化大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筹建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加快文化站和文化(图书)室建设,实现街道办事处100%有文化站,98%以上的行政村、社区有文化(图书)室,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全年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594万元,同比增长87.4%。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五保提标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机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新增就业4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00人。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确保教育投入稳定增长,全年安排教育支出8259万元,同比增长18.1%。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望江路学校建设,继续推进中小学基本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中小学班子、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积极建设平安校园。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医疗卫生经费保障,全年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309万元,同比增长168.8%。开工建设区人民医院病房楼二期项目,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争取参合率达到97%以上;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计生优质服务,全面推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大力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继续加强国防建设,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做好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等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维护全区和谐稳定。落实食品安全十项制度,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维护群众饮食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安全马村”创建达标工作,增强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做好社区规划调整和第四届社区换届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马村”、“法治马村”创建,加大“六五”普法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高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维护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信访渠道,抓好源头预防,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新一届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加快职能转变。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民主文明的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继续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坚持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政府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持为民执政,建设以人为本的责任政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努力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使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坚持务实理政,建设励精图治的实干政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作风,对既定目标和工作部署,抢时间、争速度,环环紧扣抓推进,动真碰硬抓落实,用落实推动工作,用落实检验作风。进一步强化工作绩效考核,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推动落实,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全区形成察实情、干实事、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从严治政,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政府。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推进行政提速、管理创新,增强政府执行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以清正廉洁、高效运转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今日的马村,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心齐、气顺、劲足,蓄势待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积极投身于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为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区、开创马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马村区 马村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