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1 12: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城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方城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6.2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5.88亿元,分别增长19.8%16.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2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2亿元,增长18.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6亿元,增长20.9%;农民人均纯收入49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5元,分别增长8%9.2%。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发展三项重点工作带动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不断壮大,转型发展势头良好。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度,建设园区道路823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11.7公里,建设标准化厂房6.4万平方米,首期1500亩土地收储基本完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2.77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全省综合考核位次明显提升。启动了钻石产业园规划,加快推进乡镇创业园建设,工业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全年引进工业项目35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0个。新兴产业初具规模,迅天宇物理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全线贯通,多晶硅切片项目建成试生产;广宇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形成20兆瓦生产能力;中南钻石年度技改项目全部完成,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第一;风电一期运行平稳,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金馥油料倍增项目一期工程、固得威薯业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兽药园、中亚精密轴承具备投产条件,龙腾装饰等项目加紧建设,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矿产建材、轻纺化工等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23.2%,工业经济比重达到38.3%。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得到加强。建成省级重点试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专利授权42个。中南钻石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和河南省著名商标,金裕城门业成为河南省名牌。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尽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争取和筹措各类资金4500万元,扶持迅天宇、金馥植物油、宛北水泥、广宇太阳能、中南钻石等企业发展。加大土地征收报批力度,全年报批各类建设用地1310亩,有效缓解了用地难问题。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大力推行项目责任人制,认真开展行风评议,及时查处“三乱”行为,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一年来,我们致力于上项目、打基础,抓建设、强管理,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预计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8.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城乡规划更加完善。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实现了“三规”合一。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和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启动了县城潘河以东详细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框架初步确立。县城建设全面加快。投资1.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工程16项。重点对龙泉路西段、释之路西段等6条道路进行高标准改造,打通了县地税局和县疾控中心区间路,对裕州南路等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新建绿地游园5个,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完善城区污水管网15.5公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改造供水管线12公里;龙城路综合市场、昝庄农贸市场、释之路批零市场主体完工;潘河一级橡胶坝基本建成,龙泉公园东区规划和征地工作全面完成,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吴府街改造一期完成拆迁7.5万平方米,6059.5万平方米还建房正在建设,老城区改造迈出坚实步伐。产业集聚区与中心城区实现贯通,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小城镇建设富有成效。实施各类建设工程40项,开通硬化街道10公里,完成排水工程12公里,建设完善市场8个,全县5个乡镇实现升星晋级。深入开展“六创一迎”活动,不断加大城镇管理和村镇创优力度,全市创建文明城市观摩总结会、新农村建设暨“六创一迎”村镇创优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位居全市先进位次。交通电力通讯保障不断加强。新建改造公路188公里,续建公路94公里。完成了S103郑新线方城段改造工程,S330逍白线方城段、望花湖至普严寺景区道路、拐二线古庄店至二郎庙段建成通车,9座危桥改造项目全部开工,乡乡相连的环线公路基本贯通。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通信网络、广播电视信号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三)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粮食主产区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突出抓好条件改善、科技长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社区化水平。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现各类农业补贴1.46亿元。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粮食产量11.4亿斤,连续7年丰产丰收;油料产量3.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产业富民成效明显。烟叶、小辣椒、中药材、花生、林果、畜牧等产业基地不断巩固,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黄金梨、晚秋黄梨、金木瓜、草庐蜂蜜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八味丹参茶、黄金梨荣获第八届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54.7万亩。新建、扩建农业龙头加工企业2家,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4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8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个,累计达到200个。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完成农综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节水灌溉1万亩、旱涝保收田1万亩,农机总动力超过100万千瓦。治理水土流失8平方公里,完成了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农村3.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4个,脱贫人口1.31万人。农村沼气建设被评为全省先进。造林13.6万亩,林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顺利完成,得到了省市的表彰奖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局良好。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乡镇试点社区全面启动,全县7个示范社区投入各类资金9800万元,建成新型住宅400套,独树砚山铺、广阳袁庄、柳河西峰、清河后楼、券桥中心社区等初具规模。市定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四)紧紧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业,努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文化旅游持续升温。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包装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中华曾氏祖根地暨古缯国遗址揭碑仪式、方城楚长城调研论证会、方城岩书岩画报告会等活动,努力打造丝绸之路源头和曾氏祖根地文化旅游品牌。丝路申遗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加大景区开发力度,七十二潭被评为河南省旅游十大新秀,方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3亿元。商贸流通活力增强。在抓好城区三大市场建设的同时,金舟腾龙物流项目启动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新建农村网点148家,农家店、连锁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扩大消费政策,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350万元,带动销售2.58亿元。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7亿元,在建项目18个,建成商品房30万平方米,销售27万平方米。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新增贷款7.9亿元,增长30%。中介服务、广告发行等行业逐步兴起。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9.5亿元,增长13.8%

(五)紧紧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省市“十项民生工程”和县定“十件实事”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入学、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社会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343人,下岗再就业298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69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教育发展提质提速。完成110所中小学校舍改造,装备多媒体教室632个,“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完成。五高中新教学楼建成投用,特殊教育学校、城东新区小学启动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本科进线率达到35.1%。职教中心晋升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我县获得全市职教攻坚先进单位。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县医院门诊楼、6个乡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和70个村级卫生所。中山、利民两所民营医院投入运营。传染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强,妇女病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启动了居民健康建档工作。新农合参合率96%以上,全县实现了医疗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费征缴和保险金发放工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五保、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各类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成功争取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率在全省试点县中位居前列。成立了“助残捐赠服务站”,其经验在全省推广,残疾人工作荣获省级先进县。建成廉租房3.75万平方米,为1920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补贴240万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优抚政策全面落实,继续保持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新建了一批乡镇文化站等文化设施。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投用。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县校合作不断深化,启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工作示范县,成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荣获全市秸秆禁烧工作先进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水质、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六)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以促进和谐、维护稳定、提高效能为重点,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努力打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信访维稳成效明显。以“案件办理质量年”活动为抓手,深入落实一线工作法、大走访、大接访等措施,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初步实现了由被动应付向正常群众工作的转变。安全生产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专项检查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消防工作荣获全市先进县。深入推进质量兴县活动,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了人民饮食用药安全。平安建设更加巩固。加大人防、技防投入,组建了县乡专职巡防队伍,在城区主要路口、重要路段设置监控设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春季严打、夏季亮剑、冬季打防攻势”等一系列整治活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配合人大、政协的视察、评议工作。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五”普法圆满完成。扎实做好“双拥”工作,武装、武警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宗教管理更加规范。县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外事、侨务、对台工作不断加强,审计、物价、地震、地方志、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县“十一五”主要任务圆满完成。这一时期,我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干旱洪涝灾害带来的冲击,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五年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的五年。国民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0.7亿元,总量实现翻番。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4倍。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是2005年的2.3倍,支出是2005年的3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22.6亿元增加到72.8亿元。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工业经济逐步壮大,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比重达到69.8%,提高8.4个百分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9.6%,提高25.9个百分点。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研发机构及专利数量大幅增加。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粮油产量由2005年的9.2亿斤、2.7亿斤,分别提高到11.4亿斤和3.7亿斤,五年累计完成粮食托市收购15.8亿斤,成为全省粮食、油料生产先进县。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变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6倍。县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建成重点工程60多项,城区面积扩大7平方公里,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新增4万人,达到16万人,成功创建市级园林县城、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全县所有乡镇实现升星晋级,城镇化率五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起步,建成市级示范村11个。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解决农村1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1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户户通电,70%的自然村通有线电视,森林覆盖率达到28.9%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实现脱贫6.6万人。妥善安置燕山水库移民6838人。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并向农村延伸,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3%13.2%,均高于“十五”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全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百万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方单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及关心支持方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快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建设“生态、活力、和谐”方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县、人才兴县、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推进“五大突破”,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只有以发展凝共识、以发展破难题、以发展创实绩,才能提升县域经济的实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相结合,尽心尽力办实事、解民忧,维护群众利益,化解各类矛盾,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牢记心中,才能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才能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三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推进创新,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五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努力破除一些体制机制束缚,初步探索出了保障经济有效运行的新机制;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进建设了一批优秀企业和大个项目,全县正在形成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准确把握形势,发挥优势,形成胜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发展的动力。四是必须始终坚持结构调整、统筹兼顾,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第一举措。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壮工、强农、活商、扩城、兴旅;通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了新能源、超硬材料、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矿产建材、轻纺化工等优势产业;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了集聚发展,淘汰了落后产能,提升了发展水平和产业档次。实践证明,只有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互动,才能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五是必须始终坚持转变职能、提升能力,把科学执政作为第一保证。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既立足当前扩需求、保增长,又着眼长远打基础、增后劲;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倡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提高政府的凝聚力、执行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执政、高效施政、依法行政,才能不断增强政府破解难题、科学发展的能力。这些经验和启示,来源于过去五年的丰富实践,也是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继续把握和坚持的准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方城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迫切;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指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快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经济外向度不高,体制机制等影响发展的因素较多,改革开放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民生事业存在薄弱环节,构建和谐社会任务依然艰巨;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发展环境和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正视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期,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政策的全面落实,省、市打造中原经济区和南阳主体区战略举措的出台,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的进一步增强,尤其是省政府《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为我们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自身条件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持续发展,培育形成了新能源、超硬材料、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功能逐步健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000千伏特高压开关站二期、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以及郑渝高铁方城段的谋划实施,必将助推方城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当前也面临着要素供应形势趋紧、区域竞争激烈、不稳定因素多发等挑战和困难。对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根据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以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坚持“四个重在”,实施“四个带动”,深入推进“工业强县、人才兴县、开放带动”战略,奋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文化旅游开发”新突破,持续加快“生态、活力、和谐”方城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六化”水平,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的重要支撑点,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是:构建“一体两翼多园”为主的发展格局。强化县城主体,增强辐射力和首位度,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壮大东西两翼,依托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园、钻石产业园,努力打造新能源、超硬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实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构建经济发展新高地;统筹多园,统筹推进乡镇创业园发展,提升乡镇经济实力,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为重点的生态保护战略格局,以丝绸之路申遗为突破口的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格局。

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方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方城今后五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今后五年,将是方城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五年。“十二五”末的基本目标和愿景是: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要求,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突破2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的重要支撑。

——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基本确立,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12亿斤,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资源节约集约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9%以上。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县城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超过25万人,背依青山、三面水环、交通便利、功能完备、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的宛北中等城市初步形成。乡镇经济实力全面提升,进入全市中上游水平。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生活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以道路升级改造和发展现代交通为重点,构建交通运输保障体系;以电力、天燃气、沼气为重点,构建能源保障体系;以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通为重点,构建现代信息网络体系;以农田水利、防洪安全、南水北调为重点,构建水利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就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就学、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住房问题有效缓解,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生态、活力、和谐”方城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围绕打造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重要支撑点的战略目标,走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在工作推进上,把握四个重点:一是坚持发展为先,在加速工业崛起中实现跨越发展。今后五年,将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主攻工业作为根本出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新能源、超硬材料两大新兴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矿产建材、轻纺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工业的快速崛起引领方城经济跨越发展。二是坚持统筹为重,在城乡全面建设中实现协调发展。今后五年,围绕打造中等宜居城市,推进中心城区、城东新区、潘河景区、老城区、产业集聚区组团建设。加快撤乡设镇,扩大中心集镇和重点小集镇建设,统筹推进城镇社区、中心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继续加大投入,着力加强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粮食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以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产业新优势,彰显发展新特色。三是坚持创新为魂,在创新体制机制中实现科学发展。今后五年,将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大财政奖励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四是坚持民生为本,在改善民生中实现和谐发展。今后五年,将更加有效地落实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不断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投入。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根据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着力办好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①整治潘河两岸及污水排放,实现四座橡胶坝全部蓄水,扮靓潘河景区。②高标准改造长江路、广安路、龙城路西段和龙泉路东段。③开工建设龙泉公园东区。④惠民小区5万平方米廉租房建成入住,开工建设裕安小区4万平方米廉租房,建成1万平方米、120户公租房;发放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1700户。⑤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和城东新区小学,启动城东新区初中和幼儿园建设。⑥建成县卫生监督所和县医院急救站,完成消防大队搬迁建设。⑦开工建设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军队退役人员康复保健中心。⑧投资1000万元,解决农村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⑨完成60个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安装有线电视5000户。⑩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促进140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展创业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确保新农保参保率90%以上。

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推进集聚发展、壮大经济总量上谋求更大成效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认真开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增效年”活动,健全完善更加自主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园区道路30公里,加快日处理污水1.5万吨、日供水2万吨的水处理项目和河南山水园林公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企业入驻,力争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提升在全省综合考核的位次。加快钻石产业园规划编制,完成报批工作,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创业园建设,吸引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形成乡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壮大两大新兴产业基地。立足现有企业和技术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超硬材料基地。依托产业集聚区东园,以迅天宇、广宇太阳能、风电等企业为主体,加快风电二期、广宇太阳能电池组件、迅天宇光伏电站、太阳能级多晶硅扩建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形成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2个。依托钻石产业园,以中南钻石公司为主体,大力拓展超硬材料系列产品,力争全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扫清改制遗留,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企业、新产品,推动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加快中亚精密轴承、同公祥防爆电机和运通汽配扩建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达产,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开工建设金馥植物油二期工程,加快金子午10万吨压榨花生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裕丹参、蔬菜、蜂蜜、木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兰花丝绸、亨源棉织、华裕肥料等企业为依托,培育发展日用纺织品、有机肥料、兽药等轻纺化工业;以宛北水泥、金裕城门业、石材创业园为依托,壮大矿产建材业规模。力争今年每个产业形成一个产值超亿元企业。

(二)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在建设中等宜居城市、加速新型城镇化上谋求更大成效

加快县城建设。完成潘河以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县城规划区内所有行政村进行区划调整,筹划成立街道办事处,统一纳入县城管理,进一步拉大城区框架。继续实施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力争完成城区主干道路改造任务。积极推进康达路西延、广安路东延综合开发工程,硬化背街小巷4625公里。启动方城至社旗快速通道、高兰线城区段等道路建设。继续推进吴府街、顺城三期等老城区改造,吴府街改造项目一期拆迁区内新街基本贯通,还建房全面完工。坚持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建设相结合,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增强城市就业和吸纳人口能力,实现产城互动。进一步加强城区供水、供电改造,加快城区燃气输配系统建设,提高水、电、气保障能力。启动建设宣传文化中心和体育综合训练馆,建成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对县城东区内河进行治理。进一步搞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潘河景区综合治理,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

加强小城镇建设。继续开展“升星晋级”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抓住政策机遇,启动二郎庙撤乡设镇,做好邻近县城建制乡的撤乡设镇前期工作,为建设新型城镇社区、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具有区位、资源优势的小集镇实行社区化改造,打造新型中心社区。

规范城镇管理。深入开展“六创一迎”和村镇创优活动,从交通拥堵、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入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城区道路、绿地广场、亮化、卫生等市政设施管护,确保设施完好,发挥作用。足额征收污水处理、城市配套建设等费用,加大土地收储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弥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严格执行规划建设审批程序,实行人防工程等配套建设前置审批,依法打击违规建设、无证建房、私自买卖土地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城乡规划和土地法规的严肃性。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整合城市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资源,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

提升城乡交通电力保障能力。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力争完成高兰线古庄店以东遗留任务。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力争完成S103城区段改线建设任务。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计划40公里,重点解决县乡公路相互贯通和乡镇之间道路通达问题;完成5座桥梁改造工程,进一步解决有路无桥、宽路窄桥问题,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大对上沟通力度,争取郑渝高铁方城站列入总体规划。力争完成豫龙客运站建设任务。完成尤庄110千伏、古庄店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白湾、小史店变电站增容改造任务,提高供电保障能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3G网络建设,力争实现县城信号全覆盖,基本完成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改造。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产业富民、加快新农村建设上谋求更大成效

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认真落实惠农支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5万亩、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旱保田1.5万亩。加快新机具推广和气象保障体系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机遇,多渠道争取资金,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修复配套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11.5亿斤以上。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培育壮大烟叶、小辣椒、花生、中药材、林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普及新技术、新品种,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深化县校合作,以河南农大为依托,认真组织实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探索新路子。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新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以上,每个特色产业至少形成一家龙头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达到60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以上、无公害畜产品产地5个以上。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落实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切实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方针,完成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初步建成2个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建成1个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7个市级试点村,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上水平。继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1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实现脱贫1.2万人。继续实施生态富民工程,新建农村沼气达到全市数量的1/10以上。

(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全面发展上谋求更大成效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强力打造具有方城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打响方城岩书岩画、中华曾氏祖根地暨古缯国遗址、楚长城遗址、丝路源头、释之祠、张骞封侯地、垭口等历史文化品牌,力争成功申报方城岩书岩画、古缯国遗址、楚长城遗址、博望古城、佛沟摩崖造像五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快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步伐,进一步提升我县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论证、宣传推介,引进建设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重点景区项目建设,启动七十二潭天池大坝、上山行车道建设,成功创建AAA级景区;力争开工建设炼真宫综合服务区、古缯国文化苑、望花水月度假村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方舟四星级酒店,提升现有宾馆星级水平,提高对外接待能力。积极争取项目,拓宽改造拐河至七峰山、杨集至七峰山两条旅游道路。进一步开发方城石猴、黄石砚、裕丹参等地标性产品,推动旅游产品产业化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

培育搞活商贸流通业。坚持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为保障,推动物流、商贸等服务业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积极扶持金舟腾龙等商贸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搭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成大型配送中心。进一步提升裕客隆、万德隆等超市规模和档次,新引进建设一批专业超市。加快龙城路综合市场、释之路批零市场、昝庄农贸市场的完善配套,培育发展新的专业市场。

积极发展金融、房地产业。继续实行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实现银企双赢。充分发挥裕财投资公司、新裕公司和弘裕投融资公司的平台作用,扩大引资规模,增强自身实力,为全县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稳固的资金来源。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引导和监督,规范开发秩序,严格住房公积金和专项维修基金的归缴、使用和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邮政、保险等服务业发展。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谋求更大成效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城镇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扩建县直第一幼儿园。整合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配置,扩建南关小学,改造中小学校舍50所。膨胀高中教育规模,启动五高中体育场、餐厅、报告厅建设,建成40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教攻坚工程,建成职教中心教学楼、餐厅和报告厅,力争招生总量突破1200人。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健全教师补进长效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完成独树卫生院病房楼、柳河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加强疫病防控和居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居民健康建档率达到50%以上。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征缴力度,提高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开展“千辆轮椅、百具假肢”残疾人助行活动。全面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优抚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深入开展广场文化、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新建2个乡镇文化站、50个农村书屋,繁荣文学、书画等文艺创作,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积极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

(六)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在深化改革开放、保持和谐稳定上谋求更大成效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林业生态县成果,突出抓好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城市生态林、村镇绿化、山区生态林五项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8万亩。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河流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放,治理农村水源污染,创建省级环境保护示范县。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广太阳能、节能灯应用和节水改造技术。科学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妥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

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和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创新服务方式,破解机制难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紧缺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抓好签约项目跟踪推进,提高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开发、骨干企业壮大等重点,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紧盯重点客商,推进领导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引凤还巢。采取外派锻炼的方法,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工作,掌握产业转移动态,搜集企业相关信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客商落户方城。大力营造优良环境,信守诚诺,兑现政策,树立形象,增强引力,达到引来一个、带动一批的效果。强化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明确联系单位责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格考核奖惩,增强工作动力。

加强社会管理。加强信访工作,规范信访秩序,严格维稳责任,下功夫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管理网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监管,争创食品药品监管示范县。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健全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社会总体稳定。加强平安方城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网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协调服务。认真做好各类补偿资金的兑付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临时用地附属物清理,确保施工企业顺利入驻。加快居民点建设扫尾工作,让搬迁群众早日入住新居。配合做好南水北调涉及的公路和桥梁项目建设。加强各类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切实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为工程建设创优环境。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养,树立方城文明形象。加强国防教育,支持武装、武警、消防建设,落实优抚政策,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做好村委换届工作,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老干部工作,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统计、物价、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时期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继续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强化为民责任。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继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顺应民意。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接受其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采纳政协意见、建议,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强与政协的协商和沟通,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健全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配合人大、政协视察、评议活动。加快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宣传网络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打造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创新和服务体现在每个行政环节中,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应该管的必须管好,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加强行政问责,提高行政效率,确保政令畅通。

注重求实求效。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突出运作,狠抓落实,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应酬和检查评比,凝神聚力、锲而不舍,谋大事、抓落实、求实效。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遵守《廉政准则》,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制度建设和权力监督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系统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对土地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加强支出管理,确保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预算零增长,制止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切实做到清正廉洁、务实为民。

各位代表,方城发展已迈上新的历史征程,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

推荐访问:方城县 政府工作报告 方城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